歷史沿革
1907年,孔祥熙先生創辦私立銘賢學堂。1916年,學校增設大學預科。1928年,學校開辦農科。1931年,學校開辦工科。1937年,七七事變後,學校被迫南遷。1939年,學校輾轉到達四川金堂縣。
1940年,學校經國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立案 ,成立銘賢農工專科學校。1943年,學校改建為銘賢學院,由專科改為本科。
1947年,銘賢學院由金堂遷往成都辦學。1950年11月,銘賢學院遷返山西太谷原銘賢學堂舊址。
1951年10月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接管了銘賢學院,改私立為公辦,正式成立山西農學院,其中,機械工程系、紡織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分別被併入山西大學工學院和財經學院 。
1971年5月15日,山西農業勞動大學歸併該山西農學院。
1975年,學校在昔陽、雁北、運城組建了3個分院,分別為大寨、雁北、運城農學院。
1979年7月27日,經國務院批准大寨農學院併入山西農學院,同年山西 農學院更名為山西農業大學,被列為全國重點高等學校。此後,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雁北、運城農學院,將其併入山西農業大學。
2012年全國農業科技教育工作會議上,山西省人民政府與農業部正式簽署共建山西農業大學的協定。
2016年,學校被列為山西省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
2017年6月25—26日,由中國科學院主辦、山西農業大學等單位協辦的第五屆戰略與決策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辦,論壇主題為“科技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山西將功能農業列為省級戰略,在山西農業大學建立山西功能農業研究院、開設全國首個功能農業專業受到與會代表熱切關注 。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8年5月,學校設有學院、動物科技學院、林學院、園藝學院、資源環境學院、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文理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公共管理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軟體學院、城鄉建設學院、體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研究部)、中德學院、信息學院等教學單位,開設本科專業65個;成人函授本科專業11個,成人函授專科專業6個;主考的自學考試本科專業4個。
院系 | 本科專業 |
農學院 | 農學(功能農業方向) |
生物技術 | |
生物信息學 | |
動植物檢疫(植物檢疫方向) | |
種子科學與工程 | |
農藝教育 | |
植物保護 | |
製藥工程 | |
動物科技學院 | 動物科學 |
動物醫學 | |
草業科學 | |
生物科學(動物方向) | |
草業科學(草坪與城鄉綠化方向) | |
動植物檢疫(動物檢疫方向) | |
動物科學(特種經濟動物方向) | |
水產養殖 | |
動物醫學(小動物醫學方向) | |
林學院 | 林學 |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 |
園林 | |
生態學 | |
森林保護 | |
旅遊管理 | |
園藝學院 | 園藝 |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 | |
環境設計 | |
視覺傳達設計 | |
資源環境學院 | 農業資源與環境 |
土地資源管理 | |
環境科學 |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
地理信息科學 | |
工學院 |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
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 | |
土木工程 |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
交通運輸(汽車運用工程方向) | |
車輛工程 | |
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 | |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生物工程 | |
葡萄與葡萄酒工程 | |
生物工程(食用菌方向) | |
食品質量與安全 | |
經濟管理學院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農林經濟管理 | |
農村區域發展 | |
物流管理 | |
市場行銷 |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
網路工程 | |
物聯網工程 | |
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科學 |
生物技術 | |
生物信息學 | |
中藥資源與開發 | |
公共管理學院 | 行政管理 |
法學 |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公共事業管理 | |
文理學院 | 英語 |
數學 | |
化學 | |
物理 | |
軟體學院 | 軟體工程 |
中德學院 |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 |
城鄉建設學院 | - |
體育教學部 | - |
繼續教育學院 | - |
獨立學院 | - |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 |
(參考資料: )
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9月,學校共有教職員工1700餘人。教師中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7人,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32人,“青年三晉學者”6人,省“百人計畫”入選者34人,中央聯繫的高級專家1人,省委聯繫的高級專家28人,省教育廳聯繫的高級專家43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15人,省“131”人才項目第一層次柔性引進院士12人,第二層次知名學者和學術帶頭人67人。學校大力實施本科教學質量工程,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全國優秀教師2人,全國師德標兵1人,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
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獸醫基礎科學課程教學團隊 | 董常生 |
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動物解剖與組織胚胎學教學團隊 | 董常生 |
臨床獸醫學教學團隊 | 王俊東 |
植物保護教學團隊 | 李生才 |
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退化草地生態恢復與利用山西省科技創新團隊 | 趙祥教授 |
穀子、糜子基因資源開發與分子育種山西省科技創新團隊 | 韓淵懷教授 |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5月,學校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9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4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0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有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5個,省級重點扶持學科3個,省級優勢學科1個,省級特色學科4個,“1331”工程優勢學科1個,省優勢學科攀升計畫學科1個,省服務產業創新學科群1個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 。
省級重點學科(5個):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臨床獸醫學。
省級重點建設學科(5個):農業機械化工程、森林培育、土壤學、果樹學、蔬菜學 。
省級重點扶持學科(4個):植物病理學、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農業經濟管理、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 。
山西省優勢重點學科(1個):畜牧學 。
山西省特色重點學科(4個):作物學、植物保護、獸醫學、農業工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 所在學院 | 設立時間 |
畜牧學 | 動物科技學院 | 2001 |
作物學 | 農學院 | 2003 |
植物保護學 | 農學院 | 2009 |
獸醫學 | 動物科技學院 | 2009 |
農業資源利用 | 資源環境學院 | 2009 |
林學 | 林學院 | 2012 |
農業工程 | 農學院 | 2012 |
園藝學 | 園藝學院 | 2014 |
博士學位一級授予學科(5個)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 所在學院 | 設立時間 |
作物學 | 農學院 | 1998 |
植物保護 | 農學院 | 2010 |
畜牧學 | 動物科技學院 | 2010 |
獸醫學 | 動物科技學院 | 2010 |
農業工程 | 工學院 | 2010 |
碩士學位一級授予學科(13個)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 所在學院 | 設立時間 |
園藝學 | 園藝學院 | 2005 |
農業資源利用學 | 資源環境學院 | 2005 |
林學 | 林學院 | 2010 |
草學 | 林學院 | 2011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 2010 |
農林經濟管理 | 經濟貿易學院 | 2010 |
風景園林學 | 林學院 | 2011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法學院 | 2005 |
生物學 | 農學院 | 2003 |
公共管理 | 管理學院 | 2010 |
畜牧學 | 動物科技學院 | 2010 |
地理學 | 理學院 | 2010 |
生態學 | 理學院 | 2003 |
專業學位授予學科(3個)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 | 授予領域 | 設立時間 |
農業推廣碩士 | 作物、園藝 | 2000 |
獸醫碩士 | 動物醫學 | 2011 |
工程碩士 | 食品工程、農業工程 | 1996 |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6年9月,學校建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國家級教學實驗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農科教人才合作培養基地1個;省級品牌、特色專業建設點16個,省級精品課程16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4門,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1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先後獲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獎100餘項。
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動物醫學、園藝、農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 。
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動物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機械製圖與計算機繪圖 。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機械製圖與計算機繪圖 。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動物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2008)、植物生產類實驗教學中心 (2013)、農業資源與環境實驗教學中心 (2016)。
國家首批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1個):山西農業大學山西小麥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
教育部、農業部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1個):山西小麥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
省級特色專業(6個):食品科學與工程 (2011)、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2011)、林學 (2012)、動物科學 (2013)、土地資源管理 (2014)、農村區域發展 (2015)。
省級優勢專業(2個):農學 (2016)、動物醫學 (2016)。
省級品牌專業(11個):農學 (2004)、動物科學 (2004)、園藝 (2004)、林學 (2004)、動物醫學 (2005)、植物保護 (2005)、農業資源與環境 (2006)、農林經濟管理 (2006)、土地資源管理 (2007)、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2007)、食品科學與工程 (2007)。
省級精品課程(16門):工程力學 (工學院,2010)、大學化學 (文理學院,2010)、作物栽培學 (農學院,2010)、獸醫外科手術學 (動物科技學院,動物科技學院)、普通昆蟲學 (農學院,2010)、畫法幾何與機械製圖 (工程技術學院,2008)、蔬菜栽培學 (園藝學院,2008)、植物學 (生命科學學院,2010)、獸醫病理學 (動物科技學院,2007)、動物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 (動物科技學院,2006)、普通化學 (文理學院,2005)、獸醫臨床診斷學 (動物科技學院,2005)、植物生物化學 (文理學院,2004)、生物統計學 (農學院,2004)、家畜育種學 (動物科技學院,200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工學院,2010)。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1個):物理實驗室 (2004)、生物化學實驗室 (2005)、基礎獸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2007)、作物栽培耕作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08)、農業環境監測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09)、農業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10)、園藝實驗教學中心 (2013)、農業綜合化學實驗教學中心 (2013)、食品科學與安全實驗教學中心 (2014)、農業生物資源與生態環境實驗教學中心 (2014)等。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2個):地方農業院校服務新農村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2009)、動物醫學專業多層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2010) 。
對外交流
學校與美國歐柏林大學有長達百餘年的合作歷史。截至2016年9月,學校與德國安哈特套用科技大學合作培養本科生,累計派出1100餘名學生。與台灣朝陽科技大學、波蘭熱舒夫信息科技與管理大學等學校開展交換生項目。與美國、德國、澳大利亞、英國、愛爾蘭、紐西蘭等10餘個國家的高校開展合作交流。改革開放以來(2016年9月),先後有500餘位外國專家、教師到學校講學、授課;學校先後派出300多人次出國學習進修。
學術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9月,學校設有農業部轉基因生物產品成分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農業部農業科學觀測實驗站,國家電子計算機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山西分中心;有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1個,省教育廳創新基地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省級高等學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3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5個 。
山西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山西省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綠色生物農藥工程技術中心、山西省動物藥品與疾病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作物化學調控工程技術中心、山西省動物藥品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設施園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豬遺傳改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山西省重點實驗室(2個):山西省生態畜牧與環境獸醫學實驗室、山西省旱作農業機械關鍵技術與裝備實驗室。
山西省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新農村建設研究中心。
山西省教育廳創新基地(1個):新型中獸藥創新基地。
山西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1個):植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實驗室。
山西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3個):山西省老陳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山西省食用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山西省晉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山西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3個):黃土高原食用菌提質增效協同創新中心、山西優勢肉用家畜高效安全生產協同創新中心、黃土高原特色作物優質高效生產協同創新中心 。
科研成果
“十二五”期間,學校形成了大豆遺傳育種、豬遺傳育種、羊遺傳育種、食用菌、設施農業等十大優勢研究領域。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941項,其中縱向1253項,橫向688項,產出動植物品種、專利、地方標準等239項成果,連續三年分別獲得山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晉汾白豬(農業部主導品種)、晉農1號達烏里胡枝子、晉嵐絨山羊3個動植物新品種是山西省豬、草和羊產業唯 一的國家級品種。
2014年,學校進入中國大學年度科研經費上億排行榜,全年以第一單位發表學術論文781篇,其中一級以上論文240篇(SCI收錄67篇、EI收錄20篇、一級論文153篇);出版學術專著37部;有17項成果通過省級鑑定,其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3項、國際先進水平11項;獲得專利授權26項,其中發明專利14項、實用新型專利12項。獲得計算機軟體著作權11項 。
學校積極推進“一村一品,一縣一業”專項服務行動和“百團大戰”專項服務行動,截至2016年9月,有近百支科技服務團隊活躍在生產實踐一線,有21個項目列入了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試點“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項目,34個項目列入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示範行動項目。面向11個市、90餘個縣區、100餘個大中型企業開展了科技服務合作。在全省和周邊10餘個省份推廣紅棗防裂果、食用菌栽培、穀子生產機械化、晉汾白豬、鈣果、大豆、設施蔬菜等80餘個新品種,140餘項先進實用技術,創造經濟效益近200億元 。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5年12月,山西農業大學圖書館館藏有各類藏書150餘萬冊,其中紙質圖書近108萬冊,紙質期刊合訂本將近8萬冊,電子圖書44萬餘冊,各類中外文資料庫40個。
圖書館各類型電子資源逐漸成為學術文獻資源的主要形式,中文數字文獻資源類型、學科內容、載體基本涵蓋學校所有學科專業,外文電子資源以保障我校特色專業、重點專業為主,資料庫文獻類型包括期刊、圖書、會議論文、學位論文、技術標準、專利及其它灰色文獻資源 。
•學術刊物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山西農業大學主管主辦的人文社會科學類綜合性學術期刊。 《萬方資料庫——數位化期刊群》全文上網,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入選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 CAJCED )》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CJFD )》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山西農業大學主管主辦的農業科學類綜合性學術期刊(雙月刊)。 本刊獲《 CAJ-CD規範 》執行優秀獎;連續多年在山西省期刊質量評估中獲“山西省一級(優秀)期刊”獎;2008年被評定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國內具有權 威性的《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等全文收錄;為《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統計刊源;同時被《中國農業文摘》等文摘刊物收錄。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廖允成(2018年4月)
校長:趙春明(2012年8月)
黨委副書記:齊利平(2016年7月)、馬建平(2016年7月)
副校長:李宏全(2012年8月)、邢國明(2013年6月)、楊武德(2016年8月)、趙水民(2016年8月)
紀委書記:尉安英(2016年10月)
文化傳統
校徽
校徽核心圖案以篆書“農”和“大”為設計素材,造型端莊、架構嚴謹、筆畫雄渾,古樸中透著清新,外形又似大鐘,構思極為巧妙。鍾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通常置於高處且聲音洪亮,能傳千里之遙,包含著“醒世育人”的哲理思想,能夠體現山西農業大學繼承發揚“崇學事農、艱苦興校”的農大精神,保持“甘於奉獻、敬業樂教”的教風和“勤奮學習、注重實踐”的學風,在新時期融進了教育改革的最強音,如鐘聲一樣傳向更遠的未來。
“農大”二字布局得當、穿插有序、巧妙融合,體現了農大理信、嚴正、穩定、管理有序,展示出農大作為農業高校所具備的行業素質。
整個校徽古樸高雅,厚重凝練,簡潔大氣,很好地概括和傳達出山西農業大學深厚的文化底蘊,也寓示了山西農業大學的前途如晨鐘浩蕩,影響深遠。
圓潤的外形代表了教育無限的包容空間,傳達了教育科技與人文並重的教育思想。
整個標誌在形勢感的整體把握上不追隨時尚、灑脫,而力求耐看、口味高雅,對空間的比例和黑白關係的對比統一作了嚴格的處理。四平八穩的構圖又不失線條走向的流暢律動。靜中求動,靜動結合,創造出了一種永恆的美感。
色彩為古意盎然的磚紅色,貼切地詮釋出農大的文化精神理念,傳達了“百年老校”的新形象、新風貌。
校訓
治學嚴謹,紮根基層,開拓創新
知名校友
學校培養了一大批革命家、政治家和黨政幹部,如太谷地區最早的共產黨員張維琛,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副館長趙振鑫,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副主任郝德青,中央黨校副校長侯維煜,外交部紀委副書記朱霖,八路軍129師新編第10旅30團政委馬定夫,吉林省委書記王大任,河南省委書記張樹德,北京農業大學校長安民,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譚紹文,山東省委書記高克亭,交通部部長李清,國家海洋局局長羅鈺如,山西省政協主席鄭社奎,山西省政協主席金銀煥,山西省紀委書記馮芝茂,山西省政協副主席湯祊德,山西省政協副主席聶向庭,山西省人大副主任張銘等;
學校培養了一大批科學家,如2012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鄭哲敏,中科院院士王志均,中科院院士席承藩,中科院院士郭承基,工程院院士朱尊權,中國科學院院士莊文穎,中科院院士高福,全國著名大豆育種專家王綬,養豬專家張龍志,養羊專家呂效吾,養牛專家冀一倫,聯合國糧農組織助理總幹事王韌等 。
2009中國大學農學50強
農學包括植物生產、草業科學、森林資源、環境生態、動物生產、動物醫學、水產等7個學科類,共有16個本科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