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大濟鎮位於仙遊縣城西部木蘭溪沿岸的“西鄉平原”,仙(游)永(春)公路橫貫中部。在推進農業產業化過程中,著重壯大五個基地:食用菌生產基地,名特優水果基地,淡水養鰻基地,養豬、養鴨和養牛基地。大濟鎮開闢了鍾豐臺資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區,蒲山百畝出口蔬菜基地。這些為農副食品加工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發展前景。大濟的皮蛋生產和米粉加工出口產品供不應求。尤其是中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一路發”皮蛋、紅心鹹蛋出口美國、東南亞地區,廣受好評。在離仙遊縣不遠的仙永公路兩側劃出白塔、壠溪、烏石等片區600畝地為工業建設小區,以優惠的政策、優良的投資環境。大濟鎮有堤岸28.94公里,小型土壩水庫8座,小山塘8座,各類灌溉引水壩32座。大濟鎮客觀的自然環境,加上年久失修、老化較為嚴重的水利工程設施,防汛抗洪和水毀工程修復多年來一直是我鎮重中之重的工作,只有創造和諧平安的環境,才能實現經濟社會平穩發展是大濟鎮黨委、政府多年來形成的共識。
旅遊景點
三會寺在仙遊縣城西出十三里的大濟龍山下。人們傳說古時候有三條巨龍,會戰於此,後人就稱這裡為“三會”,意為“三龍際會”,三會寺便因此得名。三會寺始建於唐睿宗景雲年間(即公元710一711年),至唐武宗(李炎)會昌時(公元841一846年),三會寺遭火劫荒蕪了。唐宣宗大中年間(公元847一859年)三會寺二度重建,恢復了舊時梵宇瓊宮的堂皇面貌。從此以後,三會寺日趨興盛,至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三會寺成為仙遊四大叢林之一,可惜後來又被一場兵禍燒毀。明英宗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和尚雲涯師父四處募捐,在原址上三度重建,但規模不象過去那么大。明嘉靖中期(公元1542年左右),智輝和尚極力倡建,擴大廟宇,重塑佛像,三會寺煥然一新,雖然在清末和民國期間,寺舍有些損壞,但基本上保持那時的規模。現在三會寺占地335平方米。
三會寺的主建築有天王殿和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極為壯觀,面寬七間,深進三間,中心高度達八米多。殿內屋頂為歇山式造形,藻井毗連,上面彩繪著姿態萬千的飛天樂伎女。殿中蓮台上高坐著新塑的釋迦牟尼和文殊、普賢諸佛像。兩旁的十八羅漢,造型奇特,神態不一。三會寺中文物甚多,如大殿上的木質大鱷魚,合抱難盡其周圍,面上金鱗閃閃,古漆留丹,為清初遺物。食堂前面有唐宣宗李忱(公元847一859年)時開鑿的石質水槽,有宋徽宗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的石盆,有元成宗大德年間(公元1297一1307年)由象田院移來的鐘木鼓,還有元成宗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鑄造的銅鐘。寺內還存有明代和尚秋此(號超園)著的《影月集》和清代康熙年間詩僧繹斯著的《東林集》等待集。三會寺寺內有清康熙十二年(公1673年)翰林學士黃起有撰書的重建敕大中三會寺碑記,三會寺的沿革可從這碑記中看出。碑記文筆洗鍊,書法遒勁,很多人拓為碑帖。
三會寺不但樓閣輝煌,文物眾多,而且四周景致也十分幽美。寺後九龍山樹木蓁蓁,百鳥爭鳴,蜂蝶紛飛。山北麓三會溪上虹橋飛架,車來人往。橋下一弘碧水,清澈透明。寺前,良疇連毗,每逢金秋季節,稻黃蔗綠,渠白陌紅,寺院裡的晨鐘暮鼓,餘音裊裊,給這裡的山、水、田、寺添上了特有的韻味。
青松觀音亭位於仙遊縣大濟鎮四明村,建於2002年秋,其前身是與彩畫宮並座的“觀音亭”,原稱彩畫宮觀音亭,創建於清代晚期,距城不到五公里,亭旁是仙遊最大的入海溪流--木蘭溪,亭前曾是仙遊通往永春的唯一交通要道,常有熙來攘往的客人商旅在此歇腳避雨,更有四面八方信眾紛至沓來求籤問卜,香菸繚繞,盛極一時。後因政府另闢公路,亭旁大路遂成古道陳跡,及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彩畫宮在大躍進和文革動亂中慘遭浩劫,被夷為平地,觀音亭也蕩然無存。
大濟鎮當地村民捐資重建彩畫宮觀音亭,並更名為“青松觀音亭”,2002年開始有尼姑正式入住主持。說來也奇,觀音亭所處之地為歷史上積怨甚深的四明、西南兩村交界處,因農田水利和道路糾紛等,兩村村民發生爭鬥事件此起彼伏,甚至亮出火槍炸藥。自從觀音亭重建之後,雙方捐棄前嫌,碰到事情也能冷靜對待,友好協商解決,再無發生結怨打鬥之事。
附近村民相繼在觀音亭方圓數百米內,陸續新建或重建起幾座簇新的廟宇。東面,三橋自然村重建三一教主祠;北面,四明自然村耗資30餘萬元,異地擴建起彩畫宮;南面,即木蘭溪南岸的西南自然村集資七八十萬,新建一座供奉天后娘娘的媽祖廟;加上在觀音亭東北方向約三百米處的金山上的武林岩廟,西北方向約三百米的南台宮……構成一個以青松觀音亭為地理中心,匯儒道釋於一體,洋洋大觀的宗教文化圈。
俗話說;天下名山僧占多。宗教文化勝地往往與優美的自然環境互為依託,相得益彰。青松觀音亭依山傍水,林木蔥蘢,環境優美。亭北遠處是巍峨挺拔的大蜚山,近處是鍾靈毓秀的金山。亭南不到五十米,是木蘭溪。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溪上飛架一座壯觀的西南大橋,不但使西南、四明、三橋幾個自然村連為一體,交往更加密切,也給觀音亭景區錦上添花。觀音亭旁果林茂密,蒼翠欲滴,而最惹眼的是那棵百年老榕,雖然歲月滄桑,仍是鐵骨鋼枝,拂雲攬月,一年四季鬱鬱蔥蔥。距亭子東邊約300米的曠野處又有一棵植於清朝末年,因品種優良、富有特色而備受福建省農科院關注,並曾被媒體譽為“仙遊境內第一奇樹”的古老龍眼樹。這兩棵大樹同頂一片藍天,終日互相守望,當地村民稱為“鎮村之寶”,是一對“雌雄寶樹”。
新農村建設
禽蛋產業是大濟鎮的特色產業,其龍頭企業仙遊松花無鉛皮蛋發展有限公司總資產5000萬,年產值1億元,出口供貨總值9500萬元,為福建省100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之一,其產品“一路發”、“大家發”和“爽得霸”無鉛松花皮蛋遠銷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多次榮獲“部優”、“省優”稱號,2001年又被評為“福建省名牌產品”。大濟鎮的禽蛋產業化項目列入福建省“十五”計畫重點項目和“雙九一高”項目,被評為福建省經濟結構調整“五個一批”重點項目和國家科技部、福建省科技廳“星火計畫”重大項目之一,也是大濟鎮經濟重點項目之一。“十五”期間,大濟鎮計畫投資1.58億元,實現年產值10億元,其中出口貨總值5億元。蛋鴨基地計畫發展200萬羽,年產值達2.4億元。大濟鎮正力爭把禽蛋產業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禽蛋加工基地和全省最大的蛋鴨基地。
作為大濟鎮主導產業的皮蛋加工業,極大地拉動了整個鎮的經濟發展,依託禽蛋支柱產業,走“一業帶多業”的發展路子,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體現在“三個帶動”,即帶動養鴨產業的發展,大濟鎮發展養鴨50萬羽,年可創效益800萬元;帶動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在皮蛋加工業的輻射下,交通運輸年增產值100多萬元;帶動飼料包裝等業的發展,大濟鎮創辦1個飼料廠、2個紙箱廠、1個草編廠,年產值1200萬。
為做活做大“一粒蛋”、“一隻鴨”文章,充分發揮皮蛋名牌效應,擴大產品在市場的占用率,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大力引導龍頭企業向集團化發展,大濟鎮著重抓好品牌的保護、宣傳和提高,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斷加強行銷網路建設,力爭“一粒蛋”走向世界。
大濟鎮尾坂村摘取“福建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先進村”,又獲得了第十屆仙遊縣“文明村”的榮譽。村里主動藉助外力,積極啟動內力,突出抓好基礎項目建設,這才推動了尾坂的新農村建設漸入佳境。尾坂村以被列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為契機,把壯大集體經濟,發展特色經濟和勞務經濟擺上了重中之重位置,以保證新農村建設有可靠的資金來源。村里在將3800畝集體山林承包給專業戶新增集體年5萬元收入的同時,還積極引導大戶鞏固發展養豬、種菇和栽枇杷、種果蔗等特色經濟,並大做成為經濟發展支柱的“勞務經濟”,鼓勵和引導2000多富餘勞力轉移廣東和浙江等經濟發達地搞仙遊小吃、服裝和旅遊工藝品等生意,年可賺回2000多萬元純利。在為農民民眾辦實事中,本著“建設新農村,營造新環境,陶冶新農民,不增新負擔”的原則,大濟鎮尾坂村利用政策扶持條件,積極溝通,爭取項目支持。為了增加耕地面積,大濟鎮尾坂村嚴格實行“一戶一宅”。在瓦頭、壩岑片區啟動了總投資350多萬元的村莊整理工程示範點,實施福建省最大宗的舊宅基地復墾工程,現已完成前期測繪、設計和舊建築物補償計算等工作,正在積極組織拆除,新增復墾面積126畝。
為了改善村民居住環境,該村大力綠化美化家園,投資5萬元設立垃圾集中池15個,全面實施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且投資10多萬元完成全村四旁綠化和主村道綠化帶建設,種植降香黃檀10多萬株。為了解決村民“飲水難”,大濟鎮尾坂村在原先投資30萬元的村建自來水工程基礎上,再投資15萬元實施繼建工程,使得75%的村民飲用上了衛生標準的自來水,並計畫年內再投資10萬元擴建,使全村村民都能飲用自來水。還投資100萬元,建設建築面積1000m2的“托老院”。隨著這所仙遊縣首家村辦愛心護理工程項目的竣工投用和老人活動中心的配套設立,將使本村及鄰村150位老人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而最讓健身成時尚的村民們興奮的是,大濟鎮尾坂村籌資50萬元興建的仙遊縣首個農村國小塑膠跑道,讓全民健身運動和國小體育活動有了好去處。
鄉鎮就業
福建省政府促進就業目標責任制督查組到仙遊縣大濟鎮調研,聽取了大濟鎮領導的工作回報後,各級領導對他們的工作給於肯定並對今後的工作作了部署指導:要更新就業觀念,切實做到機構到位,人員到位,職責到位,場所到位,工作到位,經費到位。積極為下崗職工提供再就業服務,撐握了解農村富餘勞動力基本情況,及時推薦和轉移富餘勞動力外出經商,幫助該縣規模企業招工服務,對二女結紮戶、弱勢群體、困難戶做好一戶一就業工作。在大濟鎮財政困難情況下,每年投入3.5萬元,作為勞動保障工作宣傳、服務、辦公經費;投入3.5萬元在大濟鎮23個村開通電話熱線勞動維權諮詢,及鄉村客運站設立勞動用工信息專欄,宣傳勞動維權常識。大濟鎮以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1.8萬人。舉辦各種類型培訓班80多期,培訓人員達6500多人。大濟鎮勞動保障事務所2006—2007年被福建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評為福建省勞動系統優質服務視窗榮譽稱號。隨著勞動保障工作的進一步加強,按照仙遊縣政府的部署逐步開展企業職工勞資糾紛受理調解、依法對企業執行勞動法律法規進行監督、城鎮醫療保險離退休人員服務管理工作以及其它勞動保障工作事務。
教育醫療
大濟鎮內有初級中學1所,完全國小2所,教學點7個,在校學生1837人,占地面積25373平方米,建築面積11657平方米;現有教學班39個,有教職工115人,現有部室25個,均按“雙高普九”一類標準安裝設定;學校活動場地、體育設施均達標,綠化面積生均5平方米。校園鳥語花香,文化建設有特色,是仙遊縣級“文明校園”。學校正以“讓學生健康成長,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為辦學宗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向著更新、更高的目標邁進。大濟鎮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2.萬人,占大濟鎮農業人口1.4萬人的90.67%,門診醫療1.35萬人次,補助資金28.4萬元,住院1.11萬人次,補助金額858.7萬元。醫藥總費用757.5萬元,補助204.9萬元;費用609.1萬元,補助221.9萬元;鄉鎮級7781人次,醫藥總費用838.3萬元,補助432萬元。有效地緩解了生病民眾家庭經濟壓力,遏制了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現象發生。推行合作醫療資金程式化監察。實行收支分離、管用分開、封閉運行的管理制度,政府統一安排各級新農合醫療經辦機構的工作經費,專款專用;實行經辦機構、監督管理機構分離,做到“三重審核、三級公示、多方監督”。
投資環境
大濟鎮黨委、政府在歷屆黨委、政府艱苦創業的基礎上,繼續實施“項目興鎮”戰略,進一步最佳化投資軟、硬環境。大濟鎮公路、集鎮、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仙(游)永(春)公路貫穿全境,通村公路達100%並已實現水泥化,村道、橋樑布局合理。
大濟鎮交通四通八達,西達永春縣、三明市、東與“三郊”線連線,與福廈路接軌。自來水建設分期進行,集鎮、新村規劃建設初見端倪。程控電話模組容量達1.5萬多門,移動發射基站2座,聯通發射基站1座,通訊網路發達。電力設施齊全,總容量達60000千伏安,有線電視實現福建省聯網。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兩基”達標。科技學術推廣普及成效顯著,被評為“福建省科技示範鄉鎮”。
大濟鎮認真落實仙遊縣關於招商引資的有關優惠政策,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便於操作的招商引資優惠措施。大濟鎮黨委、政府班子成員時刻樹起領導就是投資環境的意識,建立健全重大項目領導掛鈎負責和跟蹤服務制度。全面清理機關檔案,進一步推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努力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加強對幹部隊伍建設,提高掌握運用政策的能力,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服務水平,確保政府管理行為的優質、高效、規範,真正做到在情感、誠信、服務、保護、多予、少取上力促環境最佳化,竭誠為海內外有志之士構築投資平台,歡迎各界人士到大濟投資興業,共創輝煌。
相關詞條
福建鄉鎮(三)
主要是詳細介紹福建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