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梧塘鎮地理優越,人傑地靈。梧塘鎮創糧食生產“三熟三高產”,享有“莆田縣烏克蘭”之稱。八十年代乘改革開放第一個浪潮而上,一躍成為省定工業衛星鎮。梧塘鎮擁有各類企業820多家,其中三資企業18家,安排勞力就業業1.7萬人。梧塘鎮境內擁有大型國有企業“雪津啤酒廠”、11萬伏輸變電站1座,日供水萬噸廠1座、5000門程控電話大樓1座,建有2所中學、13所國小、1所莆田縣特教學校,擁有一級甲等醫院1所、16個村衛生所。梧塘鎮實現村村通水泥路,水、電、路、教育、文化、衛生設施日趨完善,投資環境不斷最佳化。梧塘鎮工農業總產值達17.9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7.17億元,財政收入465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620元。先後被評為“省級明星鎮”、“省百強鄉鎮”、“省十好文明集鎮”、“省雙擁模範鎮”、“省雙擁工作先進單位”、“省衛生鄉鎮”、“省第六屆文明鄉鎮”、“省園林式鄉鎮”、“省第三批科技示範鄉鎮”等光榮稱號,是莆田市首批小康鎮。
風景名勝
梧塘鎮地處莆田北洋平原與廣業山區的要衝,既有繁忙的古通商口岸——梧塘橋頭碼頭,又有富於傳奇色彩的箭枝橋、古水利工程太平破、古陡門橋。梧塘既古老又年青。這裡的古建築物,有的是唐宋時期的,大多數是明清時代的。境內共有古庵寺24座,古神宮社廟101座,古三教祠27座。九峰村東慈壽寺所在的囊山山脈素有“古囊列峨”之美譽。慈壽寺建於唐中和元年(881年),先為延福院,後於光啟二年(886年)閩王王審知改為“慈壽寺”,俗稱囊山寺,為莆田4大名剎之一。慈壽寺原屬梧塘,1958年人民公社化後,才從梧塘鎮劃人江口鎮境域。古墓葬:楓嶺宋方嶠墓橋,九峰宋宋藻墓,墓亭池明方良節墓,三山明林應標墓,沁山明林烘章墓,梧梓明陳敘墓,泗洲明佘翔墓,梧梓清陳維屏墓,三山清貴墓。
古建築:古祠、廟——世惠祠,太和廟,龍溪祖社,誠應殿,九峰安寧宮,東坡天后宮。古庵、寺——九連岩,泉林寺,雲山寺,寓雲禪寺,沖天寺,繼善寺。其他——埔頭橋,梧塘橋,盧家橋,東坡箭枝橋,漏頭陡門橋,林外太平橋,邱泉橋,木碑坊。
古樹:南坡寸“水銀樹”,楓林梧中“高杉樹”,梧梓村“杜鵑”,梧塘橋頭古榕樹楓嶺山古榕樹,楓林漢口磨古榕樹,松西村安塘古榕樹,松東隔嶺古榕樹,梧梓牛山古榕樹,松東停腳潭榕樹,沁後過山古榕樹,溪游村“順樹”古榕樹。
經濟發展
(一)農業梧塘鎮北部為宜林山地,中部為丘陵台地,南部為平原水田。古水利工程“太平破”貫穿境內。沁後溪自境北向南,轉西繞南向東注人境南的平原水溝。境內南部平原水田地區河網交錯,漁灌溉便利。加上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具有發展糧食生產、經濟作物生產、果樹生產、畜牧生產和水產業生產的良好條件。
梧塘境內種植的糧食作物有早晚稻、大小麥、甘薯、木薯等;經濟作物有甘蔗、紅麻、黃麻、蠶豆、豌豆、春大豆、秋大豆、花生、油菜和各種蔬菜;果樹有龍眼、荔枝、批把、橄欖、楊梅、柑桔、柿子、梨、番石榴、芒果等;畜牧有黃牛、水牛、奶牛、豬、羊、雞、鴨、鵝等;水產業除天然的鯉魚、卿魚、鮑魚、鰓魚、鰻魚、甲魚、溝蝦、溪蝦等外,50年代以後還發展人工養殖的縫魚、鯉魚、非洲卿魚、鰻魚、甲魚等。
(二)林業梧塘地處半山區,山脈多東西走向,為福廈公路第一重山,屬尖山、囊山和莆田南少林山脈之分支。1994年梧塘鎮境內有林地達20895畝,森林覆蓋率45.1%。土壤為山地紅壤。植被為芒其、灌草叢、桃金孃、小葉尖楠、拔葵、野古草等;適宜生長馬尾松、台灣相思樹、杉、楊梅、余甘、茶樹等。山地海拔25-596.7米。年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
(三)工業
梧塘鎮紡麻(紗)織布一直是境內的傳統家庭手工業。梧塘長
唐代,梧塘南部平原地區還有海灣深人,境內已有用海水煮沸濃縮加工食鹽的作坊。現在漏頭村還有“鹽灶洋”這一古地名,就是古代用海水煮鹽的地方。宋代,梧塘桂圓乾和荔枝乾加工業也相當興旺,並有富商投人巨資開闢“興化桂圓北上之路”,運輸江、漸等地。明代,梧塘利用水能建磨房加工農產品已很發達,成為莆田北洋重要的農產品加工集鎮。
清代至民國間,沁後村有幾處菸絲加工作坊,所產菸絲也運輸浙江各地。全鎮還有興盛的糧食複製品和具有地方風味的糕餅、醬油等加工業,產品暢銷廣業山區和城涵各地,但這些手工業企業規模都不大,設備落後、簡陋。至民國末,梧塘現代工業只有兩家時開時停的機械碾米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國民經濟的恢復,梧塘鎮手工業有所發展。梧塘的現代工業始於70年代末,大發展於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後的80年代。這期間以工業為主的鄉鎮企業(原為社隊企業)蓬勃發展,國有工業也在梧塘境內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包括全國三大啤酒生產企業之一、年產啤酒10萬噸的莆田啤酒廠。
梧塘鎮以機磚和建築石料為主的建材工業開始興起,形成大規模生產。梧塘鎮鎮鞋革工業興起,產值超億元關,達到1.54億元,成為莆田市新興的鞋革工業鎮。梧塘鎮以鞋革工業為主的鄉鎮企業的發展,使梧塘鎮農村經濟結構發生根本變化,梧塘鎮鎮鄉鎮企業有704家,從業人員9663人,其中工業企業276家,從業人員7061人;鄉鎮企業總產值7.03億元,其中工業產值5.93億元;鄉鎮企業出口交貨4.89億元;交國家稅收1230萬元,其中工業企業占645萬元;當年發放工資6099萬元,含工業企業的4902萬元。
教衛文體
梧塘鎮重教興學,源遠流長,早在唐代境內就有人開辦啟蒙私塾,宋、元、明、清各代,私塾、書堂陸續興辦。清宣統二年(1910年),沁後創辦省三國小;民國時期,又開辦10所國小和1所初級職業學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接管境內中國小還創辦了4所國小,3所中學。“文化大革命”時期,教育事業受挫。1976年後,學校教育逐步恢復正常,不僅普通國小、中學教學質量開始回升,而且還在梧梓辦了莆田師專莆田分班,並發展幼兒教育和社會教育。梧塘鎮鎮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並出現一個集資辦學熱潮。各類學校教育基礎設施都很完備,各校面貌煥然一新,生氣勃勃。梧塘鎮年設立學區,建立學區中共黨支部,管轄鎮內16所國小。1961年改為中心學區,兼管西天尾、荻蘆兩個學區。實施義務教育,民眾辦學熱情空前高漲,廣泛籌集僑資、民資,加強學校基礎設施和校園建設。梧塘鎮學區16所國小建築面積共31730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積6.24平方米。國小占地面積76105平方米,生均占地13平方米。16所國小都已更新了教學樓,新校舍總面積11860平方米。
沁後初級中學:沁後初級中學是沁後印尼僑僧海涵遺款,由鄧炳池、鄧文耀、鄧雲龍等3人於1989年帶回捐獻的90萬元興建起來的一所農村初級中學,始建時是梧一中的分校,校長曾少雲。1992年,改名為沁後初級中學,列為莆田縣22所新布點獨立國中校之一。學校現有教學班7個,教職工35人,學生383人,校園占地20畝,有3層12間的教學樓一座,3層40間的教工宿舍樓一座,校園內有一條完整的300米環形跑道。此外,還有足夠的學生宿舍、實驗室、儀器室和教工文化生活活動室等必要的教學設施。圍牆、自來水、用電配套完備,校園實現綠化,辦學條件較為完善。莆田師專莆田分班開辦於1979年4月,校址設在梧塘梧梓村原部隊營房。1979年4月,招收1978年參加國家統一高招上錄取線考生582人,分6個專業(數學、物理、化學、中文、英語、生物),學制2年;同年,受福清師專委託,辦79級數學、生物兩個班。78級、79級兩屆學生先後於1981年5月、7月全部畢業。78級畢業班582人和79級數學班畢業生都是莆田籍的。79級生物班學生來自莆田地區各縣。校長林元霖、書記陳玉榮。學校培養中學師資。學生屬國家統招,列人國家計畫分配指標。
招商引資
梧塘鎮近代工業20世紀50年代幾乎是一張白紙,只有手工工場或作坊,大多為農具製造和修理、米麵等糧食加工、桂圓荔枝焙制、糖煙作坊加工等。50年代後,境內才有國有的糧食加工廠。1978年後,境內建有大型的國有工業企業莆田啤酒廠,鄉鎮企業和“三資”企業在境內異軍突起,以鞋革工業為龍頭,帶動各種企業的發展。振興、荔豐、新果、大吉利、吉承等五大鞋業興起,一舉改變境內經濟結構和勞動力的調配。至1994年,全鎮有製鞋、鞋材、建材、機械、化工、彩印、包裝、食品、建築、養鰻、農具、糧油加工、交通運輸及服務行業等鄉鎮企業704家(“三資”企業占17家),總產值7.0237億元,其中工業產值5.93億元,出口交貨4.89億元,上交稅收1230萬元,從業人員9663人(境外占2000多人)。1995年新引資2000萬美元,擁有8條生產線的新荔豐耐克鞋廠和投資1000多萬元的“多必佳”彩印廠即將投產;三盛僑利等2家外資企業和5家較大的民營企業已投產;正在興建的有6家合資民營企業。蓬勃發展的鄉鎮企業成為梧塘鎮重要經濟支柱。梧塘鎮早在宋代就出現農貿墟集;明清時,發展為商貿集鎮,出現街店和墟市;民國時期,成為山區山貨和江口、哆頭海產銷售、轉運的重要地點。梧塘街出現糧食、京果、紗布、百貨、裁縫、理髮、照相、飲食、竹木、磚瓦、石灰、中西藥、金銀首飾加工等各種行業。到境外經商的人很多,約占境內人口的20%。他們大部分以家鄉土特產荔枝、龍眼焙制外銷起家,積累資金之後,發展其他行業。店行遍布涵江、城關、福州、廈門、閩北、上海、南京、寧波、溫洲、蘇州、杭州、湖州、嘉興、蕪湖、金華、蘭溪等地。到港、澳、台以及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經商的也不少。梧塘鎮境內在東南亞經商的僑胞眷屬戶數,約占境內總戶數的1/5。僑胞人數之多,名列莆田縣內前茅。梧塘鎮僑商資產在千萬元以上的有7家,百萬元以上的50多家。
國家對資本主義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梧塘鎮這些私營商店被國營商業、供銷合作商業等所代替。1980年後,經過流通體制改革,私營商業作為國營商業的補充,又得到迅速發展。1994年底,梧塘鎮境內私營商業大小共700多家,遍布梧塘街和各村,從業人員1600多人,為梧塘鎮人民的生產、生活提供更多的方便。
由於工農業、商業、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梧塘的金融業也相應擴大。1952年,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就在梧塘設服務組,以後改為營業所、辦事處,扶持發展信用合作社。1986年,中國工商銀行莆田縣支行也在梧塘設儲蓄所。這些金融機構,曾為梧塘各居委會、行政村、國有企業和鄉鎮企業,以及經濟聯合體和承包戶,發放貸款,提供資金,有力地支持梧塘鎮境內工商業和鄉鎮企業的發展。
廉政建設
梧塘鎮連續三年被莆田縣委評為黨建工作先進鄉鎮。連續三年被莆田縣委、縣政府評為經濟工作先進鄉鎮,計生工作也連續五年被莆田縣委、市政府評為一類先進鄉鎮。梧塘鎮緊緊按照“六個好”的目標要求抓好黨委自身建設,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首先從“約章立制”入手,制定了《梧塘鎮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十不準”》,健全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其次從加強思想作風建設全面提高班子思想政治素質入手,認真組織學習鄧小平理論,開展“三講”教育、警示教育,抓機關效能建設,推行辦公無休日制度和集中辦公日制度,牢固樹立民眾觀念,提高辦事效率,使黨委駕馭農村工作的能力得到全面加強。
梧塘鎮按照“五個好”的目標要求抓好村黨支部建設,實現“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章理事”。在今年村級換屆選舉工作中,採取“先整頓,後換屆;先審計,後換屆”的辦法,“兩推一選”出新一屆黨支部班子,使黨支部的組成結構更趨於合理化,更具戰鬥力。漏頭村黨支部積極探索農業結構調整新路子,引進冠雄鮮花種植有限公司,種植面積達200畝,民眾既轉讓土地收租金,又可再雇田裡勞動掙工資,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切實減輕了農民負擔。
梧塘鎮黨委政府還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在梧塘鎮企業中開展非公有制黨組織建設。本著“哪裡有機構,黨組織就建到哪裡”的指導思想,現已建立1個非公黨委,9個非公黨支部,黨員130多人,並在每個非公組織中設定黨務輔導員。鎮黨委書記經常下企業給黨員上黨課,給職工上“三德”課,使黨員在企業管理中發揮“能人”作用,圍繞企業的生產經營開展活動,並宣傳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梧塘鎮,每家每戶都有1—2個人在外資企業做工,做好了這塊工作,就等於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千家萬戶,為企業發展注入活力,梧塘鎮有14家三資企業,年創產值超15億多,非公有制經濟占梧塘國民生產總值的92%。
福建鄉鎮(三)
主要是詳細介紹福建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