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口鎮

嵩口鎮隸屬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位於永泰縣西南部,東臨閩清,北接尤溪,西毗德化,南依仙遊,轄20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面積257.6平方公里,人口29396人(截至2013年),是永泰西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重要交通樞紐,為永泰重要的農業、林業、李果生產大鎮。 嵩口是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張元乾、閭山派道教宗師張聖君的故鄉,保存完好的明清時期古民居建築群100餘座。 2008年10月14日嵩口鎮被國家文物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成為福建省第三、福州市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嵩口鎮嵩口鎮
嵩口鎮,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在第一、二次文物普查中就發現了下寨仔山等8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宋時屬和平鄉英達里元時分屬29都、33都、34都,元至正年間設漈門巡檢署;明、清時分屬中和鄉感應里和英達里保德里;民國初屬南區,民國四年(1915年)成立福建省第一個鄉鎮商會,民國廿年(1918年)設鎮,民國十五年(1926年)5月,嵩口還自行發行紙幣,設稅卡和鴉片專賣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改為嵩口鎮。

新中國成立之初屬三區;1955年設嵩口區;1958年改為嵩口公社;1984年設嵩口鎮。

2008年,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稱號,成為福建省福州市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

特色美食

嵩口鎮海蠣煎
海蠣煎

俗稱“蚝煎”、“蚝仔煎”,風行全閩南,以廈門地區的最為有名。它選用海蠣中上品“珠蠣”為主料,將鴨蛋、地瓜粉和切碎的蒜苗調勻,再用適量的豬油在平底鍋里煎至兩面酥黃,吃時佐以蒜絨、沙茶醬等調料,香脆細膩,味美可口。冬、春兩季“蚝煎”為當令食品。

土筍凍

又稱“土鑽凍”,是廈門及晉江安海一帶著名小吃,尤以安海鎮西安村的成品質優味佳;龍海的“浮宮土筍凍”知名度

嵩口鎮嵩口鎮

也甚高。它是用生長在海灘泥中俗名“土筍”(長約2寸的星蟲,狀如蚯蚓,故又稱“海蚯蚓”)為主料,壓破洗淨熬煮,烹製冷卻後盛入小杯盞中,凝成膠體,再用醬油、香醋、辣醬、花生醬、芥辣、蒜絨等佐料蘸食。它明若瓊脂,狀如琥珀。清初,河南人周亮工在福建為官時,曾在所著《閩小記》中盛讚過“土筍”。初見“土筍凍”者往往不以為佳,嘗後不忍棄箸,甚至引念終身。

手抓面

閩南人又稱“豆乾麵粉”或“五香麵粉”。以用手抓食而得名。主料為黃油麵粉,和面時加入適量樹鹼,擀成細麵條,煮熟撈起,整成圓形備用,當地稱“黃油麵粉”,每片麵條約一兩半重,稱為“一份”或“兩份”。配料分為兩種,一種是用剛出油鍋的五香卷,另一種是用油炸豆腐乾;佐料有甜麵醬、花生醬、芥辣醬、蒜醋醬。進食時,將油炸豆腐乾等放在黃油麵粉上,均勻拌入各種醬料,然後捲起呈筒狀送入口中,清香爽口,甜酸辣俱全,油而不膩。

經濟建設

嵩口鎮嵩口鎮
大樟溪貫穿本境,山谷盆地肥沃,灌溉方便,為永泰縣的主要農業區之一。經濟以農業為主,兼有林、副、牧業。嵩口鎮有耕地14599畝(其中水田14419畝)。農業機械總動力3067千瓦,蓄水10萬立方米以上的水庫3座,蓄水量244.4萬立方米,其中大喜水庫蓄水量為222.4萬立方米,總有效灌溉面積為14339畝。1987年糧豆總產量10505.45噸(畝產313公斤);種植經濟作物928畝,收花生63.45噸,甘蔗3725噸,茶葉3.1噸,水果1148.95噸;年底生豬存欄7044頭,羊294頭;家禽41175萬隻。

1987年農業總產值為848.28萬元。嵩口鎮有林地27.78萬畝,其中用材林26萬畝,木材蓄積量100餘萬立方米,1987年林業產值為168.11萬元。李果種植面積1987年達16621畝,1986年產果2881噸,1987年小年,產量為1065噸,均遙居永泰縣之首。鄉鎮企業主要有竹編、造紙、翻砂、棕麻、印刷、建築、水電、縫紉、糕餅等。1987年總產值為865.45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50%強。

嵩口鎮地處閩清、尤溪、德化三縣交通要衝。境內有3條公路幹線,2條林區公路,全長63公里。每天通往福州、閩清、德化、尤溪、莆田、閩侯江口和縣內樟城、蓋洋、蓮峰等地的直達班車有18個班次。嵩口是縣僅次於樟城的集市貿易中心。農曆初一、十五為墟日,周圍3縣5鄉民眾從四面八方匯集鎮上,交換農副產品,最多時日上墟人數達5000以上,物資繁多,熱鬧非常。鎮內有中學1所、國小43所、幼稚園1所、醫院1所,以及文化中心站、影劇院、廣播站、業餘閩劇團等。文教衛生事業,具有相當基礎。

衛生工作

嵩口鎮嵩口鎮
嵩口鎮是“福建省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示範鎮”。2005年來,嵩口鎮團委按照上級團委的統一部署,紮實開展以“青年行動風·家園清潔情”為主題的農村“家園清潔青年行動”。

組織機關幹部、學校教師、醫務人員、青年農民、進城務工返鄉青年等三百多名青年志願者參加了統一行動,大家以大樟溪沿岸、公路沿線、集貿市場和房前屋後垃圾污染治理為重點,通過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治髒、治亂、治污,淨化了村容村貌;在道路兩旁閒置地種植降香黃檀、南方紅豆杉、芒果等苗木1000多棵,啟動村莊綠化工程,美化了共同家園;引導青年農民建立沼氣池,率先進行改廚、改廁、改圈試點,最佳化了人居環境;宣傳標語、牆報、宣傳單等形式,向村民宣傳有關環保常識;調查問卷、座談會、入戶走訪等方式,開展畜禽污染、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資源節約等環保課題的調研;成立“家園清潔青年突擊隊”和“紅領巾家園清潔勸導隊”,探索建立團隊與村居之間互動的工作機制。活動,提高了廣大幹部民眾對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的認識,有效地解決了農村垃圾污染治理和污水溝渠不暢問題,改善了農村衛生環境,提高了農民生活質量,也充分展現了青少年一代的青春風采,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和當地民眾的好評。在2007年4月3日召開的福建省農村“家園清潔行動”電視電話會議上,嵩口鎮被省農村家園清潔行動領導小組授予“福建省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示範鎮”榮譽稱號。

歷史人文

嵩口鎮嵩口鎮
古老的嵩口鎮,凝結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張元幹、名揚海內外的閭山派道教神人張聖君均出生於嵩口鎮月洲村。月洲村至今留有許多古蹟,近年來吸引一批批專家、學者紛至沓來,嵩口鎮的人文歷史特別是古民居建築、多樣化的木雕,讓專家們讚嘆不已。作為永泰西南部重鎮的嵩口,地理位置十分突出,處尤溪、仙遊、德化、閩清4縣結合部,周邊與7個鄉鎮毗鄰,省道永德203線和縣道永梅103線交匯於鎮區,交通十分便利。

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這裡是重要的物資集散地,航運業非常發達,山裡的木材、土特產從這裡運往福州,航行在大樟溪上的木帆船被人們稱為南港船。因為大樟溪是閩江下游最大的支流,處於南向,而被稱為南港。所以說,在這個遠離海洋的山區集鎮,建有一座媽祖廟一點都不奇怪,海神媽祖保佑著航行在大海江河上的船隻,在水上討生活的人們都信仰她,何況嵩口有許多人長年在大樟溪上行船、放木排,嵩口又與仙遊交界,莆仙人在嵩口經商者頗多,興安會館(同時也是媽祖廟)便是見證,媽祖信仰就一直在嵩口古鎮綿延著。

歷史悠久的嵩口鎮,早在南宋時期就已形成小集市。直至元代置鎮,逐漸成為人口密集、百貨隨船入市、商埠興隆的永泰西南部重鎮。明朝設巡檢司駐地,在明萬曆年間,商業活動已進入初級集市階段,每逢農曆初一、十五的趕圩習俗沿續至今。周邊4縣以及本縣5鄉民眾匯集嵩街,交易農副產品,最多時日趕圩人數達萬人以上。在當地,稱趕圩為“交流”,即為貨物流通的生動地方語言。儘管現代的建築充塞著古鎮,所幸的是嵩口仍然還保留有直街、橫街、米粉街等古街數百米長,仍有古鋪前店後宅的建築格局,讓人尋思昔時的風情。

千年古鎮嵩口,是永泰縣最早的兩個建制鎮之一,目前保留完好的古民居多達100餘座,用坦厝、用金厝、述善堂、下車碓厝、協和厝、協慶厝、端公坂厝、萬安堡、蘆洋寨等等,成為一個民間古民居博物館。當你流連在一座座建築精美、構架宏大的古民居中,觀賞布滿了木雕、石雕、泥塑、壁畫的大院廳堂,你會被昔時工匠們的精湛技藝所折服。

嵩口鎮嵩口鎮
星羅棋布的古民居,一座座各具特色,大部分保護完好。其中用坦厝內的木雕、泥塑、石雕、彩飾、壁畫精美絕倫,特別是十二條屏風,分布在每一個條屏上的鎦金透空木雕,經歷了近200年歲月,鎦金依然如初,閃耀著熠熠光芒。一個個柱礎上的石雕、屋宇上的泥塑,還有彩繪,都在講述著遙遠的故事。那座恢宏的萬安堡,高大的土牆歷經百年風雨,依然矗立在大樟溪畔;端公坂厝里的一扇扇精美鏤空窗花,一幅幅花鳥魚蟲、人物故事木雕,惟妙惟肖,呼之欲出;門樓上的彩繪裝飾,100多年了其顏色不褪,隱藏著昔時匠人的智慧。一座座古民居,飛檐、掛瓦、屋宇中的木雕,展示著前輩工匠精湛的技藝,特別是木門窗上的榫頭,緊緊相接,天衣無縫,令人叫絕。

行政區劃

1984年設嵩口鎮,下轄1個社區,20個村。

分別是:鄒湖村、月闕村、道南村、中山村、蘆洋村、下坂村、東坡村、三峰村、漈頭村、佳洋村、村洋村、月洲村、溪口村、大喜村、里洋村赤水村、梧埕村、龍湘村、玉湖村、溪湖村、嵩口社區。

嵩口鎮政府位於道南村205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