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國寺廟會

報國寺廟會

報國寺在廣安門內大街路北,寺建於遼金,若從遼天祚帝乾統三年(1103年)算起,距今約九百年。忽必烈統一中原後,為彰顯開國元勛,依舊寺建新廟稱報國寺。明初漸頹。成化二年(1466年)明憲宗國舅吉祥在此出家,皇帝遵母后命于歸基敕建新廟,更名為大慈仁寺,七層大殿,縱軸式布局,主殿採用黃琉璃瓦,一切規制顯示了皇族廟宇特徵。

概述

報國寺廟會報國寺廟會

清朝康熙帝武功兼文治,推行滿漢一視,開科舉攬人才。南城會館雲集,文人名士薈萃,而當對宣南報國寺有京城最大的廟市及花市,加之景觀奇特,前有雙松,後有毗盧閣,便吸引無數風流搔客留連駐足,形成報國寺特殊文化積澱,延續到乾隆時期。乾隆盛世國庫充盈,在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京城大興土木背景下,將地震損壞的報國寺修葺一新,並御題詩碑文“報額寺慈仁寺”門額。

該寺規模宏偉,有殿宇數層,連同配殿總計60餘間。正殿供奉三世佛,有乾隆御書匾額“享衢覺路”,御聯“廣長舌在無言表;清淨身參非色間”。殿庭之右立御製重修報國寺詩碑。後殿供奉窯變觀士音瓷像一尊,寶冠綠帔,妙相莊嚴,龕座鐫刻有御製窯變觀音像記。龕內御書“慈竹數竿”,題修寺詩於上,並跋。龕左右御書聯:“覺海化身現金粟;普門香界涌青蓮。”其龕亦系內府所制。

廟內有大毗盧閣,有三十雲蹬石階。在閣外通廊環行一周,可眺望西山遠景。因此,舊時有士大夫於重陽節來此登高者。

該寺佛畫極多,其中有一幅大型佛畫,系清代畫家付雯奉乾隆敕命,用手指蘸墨所繪,下款有清嘉慶時學者法式善的題跋。此畫現供於廣濟寺大雄寶殿三世佛的後龕上。

民間軼聞

報國寺廟會報國寺廟會

民間有傳軼聞者,謂報國寺建廟初期,在大殿立架子時,工匠們發現廊下丟失一根明柱無法交待。不得已,於是用蘆席圍起,中間填滿刨花,代替明柱。事後,刨花居然壓縮凝固成柱,經塗漆彩繪後,與原件無異。故報國寺有“刨花寺”之稱。

明朝廟會在西單牌樓迤西都城隍廟,即今成方街一帶。清初,移至慈仁寺(報國寺)。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商販在這裡出售圖書文物、古玩、喧閡成市,尤其書市更是它的特色。當時文人如宋犖、朱彝尊等常於廟會期間到此搜購他們心愛的古籍。到報國寺最勤的是當時的大詩人王士禎(漁洋)。 《桃花扇》一劇作者孔尚任曾寫詩:“彈鋏歸來抱膝吟,侯門今似海門深;御車埽徑皆多事,只向慈仁寺里尋。”原註:“漁洋龍門高峻,人不易見,每於慈仁廟市購書,乃得一瞻顏色。”很多人為了和王漁洋探討學問,就到慈仁寺里來尋找他。當時報國寺里備有客房,可留遊客借宿,騷人墨客購書之餘,留宿僧舍,松前月下,吟誦酬唱。王漁洋等就常居住在報國寺里。

報國寺的廟會還是個花市。豐臺草橋一帶,盛產花卉,花農肩挑販運,來到報國寺趕集。士大夫選購盆梅杏桃,也是一時風尚。

清代起,民間有到佛寺看花之風。報國寺僧人栽培牡丹頗有技巧,能將一枝紅牡丹,嫁接上一枝墨牡丹,謂之“一枝二艷”。每逢四月,人們有看“牡丹仙”之說。僧人們將這些“牡丹仙”珍藏在禪堂里,有客來賞時,少不了要舍些布施,成為廟裡一筆收入。

歷史流傳

報國寺廟會報國寺廟會

1840年鴉片戰爭後報國寺每況愈下,1900年庚子事變中主殿被八國聯軍炮火轟毀。東交民巷台基廠的昭忠祠(祭祀清開國功臣的祠堂)在戰亂中被奧國使館占據。1902年慈禧從西安返回京城,榮祿上奏章籲請重建昭忠祠。後重修廣安門內報國寺易名昭忠詞。清初順治和康熙年間,儒學大師愛國學者顧炎武多次寓居報國寺,於是報國寺西側修建顧亭林祠,使顧祠與報國寺形成珠聯璧合的整體。日軍侵華八年,寺與祠淪為日本從軍僧(真吉宗)在華北的基地——高野山北平別院。1945年光復到1949年解放前,報國寺是國民黨的河北省田糧處。

建國初,有機關在此辦公,後改為工廠。此後國家商業部、中國商報社、中國商業出版社等幾家出資將報國寺、顧亭林詞修繕,時從1989年秋到1997年,歷時八年。保護文物又一舉多用。大院闢為文化市場,恢復傳統廟市,1997年6月起向社會開放。報國寺內各類藝術展、收藏品拍賣會和知識講座受到各界歡迎,為豐富首都人民的精神與文化生活做出了貢獻

註:逛市場買古玩的話,建議星期四去,星期四人最多。

可以乘6、19、50、53、109、917、特5路車到白廣路北口站下車。坐出租汽車的話是,到宣武區廣安門內大街路北菜市口百貨商店對面(簡稱菜百)。

交通信息

報國寺廟會報國寺廟會

從西昌、攀枝花、昆明、成都、重慶、西安、北京等地,乘火車到峨眉山旅遊的遊客,可在成昆線上的峨眉山站下車,該站距峨眉山風景區大門(報國寺)僅10公里。

樂山到峨眉山之間常年均為旅行熱線,平均每10分鐘就有一班汽車發出,單邊車程不足1小時,票價5.5元/人。

峨眉山市長途客運中心有發往成都、樂山、夾江各地的班車。峨眉山市到樂山市的車次很多,最晚一趟班車在下午6:00左右。如打車前往價格在50-60元左右。

歷史淵源

清朝康熙帝武功兼文治,推行滿漢一視,開科舉攬人才。南城會館雲集,文人名士薈萃,而當對宣南報國寺有京城最大的廟市及花市,加之景觀奇特,前有雙松,後有毗盧閣,便吸引無數風流搔客留連駐足,形成報國寺特殊文化積澱,延續到乾隆時期。乾隆盛世國庫充盈,在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京城大興土木背景下,將地震損壞的報國寺修葺一新,並御題詩碑文“報額寺慈仁寺”門額。

具體規模

報國寺廟會報國寺廟會

該寺規模宏偉,有殿宇數層,連同配殿總計60餘間。正殿供奉三世佛,有乾隆御書匾額“享衢覺路”,御聯“廣長舌在無言表;清淨身參非色間”。殿庭之右立御製重修報國寺詩碑。後殿供奉窯變觀士音瓷像一尊,寶冠綠帔,妙相莊嚴,龕座鐫刻有御製窯變觀音像記。龕內御書“慈竹數竿”,題修寺詩於上,並跋。龕左右御書聯:“覺海化身現金粟;普門香界涌青蓮。”其龕亦系內府所制。

廟內有大毗盧閣,有三十雲蹬石階。在閣外通廊環行一周,可眺望西山遠景。因此,舊時有士大夫於重陽節來此登高者。

該寺佛畫極多,其中有一幅大型佛畫,系清代畫家付雯奉乾隆敕命,用手指蘸墨所繪,下款有清嘉慶時學者法式善的題跋。此畫現供於廣濟寺大雄寶殿三世佛的後龕上。

民間有傳軼聞者,謂報國寺建廟初期,在大殿立架子時,工匠們發現廊下丟失一根明柱無法交待。不得已,於是用蘆席圍起,中間填滿刨花,代替明柱。事後,刨花居然壓縮凝固成柱,經塗漆彩繪後,與原件無異。故報國寺有“刨花寺”之稱。

明朝廟會在西單牌樓迤西都城隍廟,即今成方街一帶。清初,移至慈仁寺(報國寺)。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商販在這裡出售圖書、文物、古玩、喧閡成市,尤其書市更是它的特色。當時文人如宋犖、朱彝尊等常於廟會期間到此搜購他們心愛的古籍。到報國寺最勤的是當時的大詩人王士禎(漁洋)。《桃花扇》一劇作者孔尚任曾寫詩:“彈鋏歸來抱膝吟,侯門今似海門深;御車埽徑皆多事,只向慈仁寺里尋。”原註:“漁洋龍門高峻,人不易見,每於慈仁廟市購書,乃得一瞻顏色。”很多人為了和王漁洋探討學問,就到慈仁寺里來尋找他。當時報國寺里備有客房,可留遊客借宿,騷人墨客購書之餘,留宿僧舍,松前月下,吟誦酬唱。王漁洋等就常居住在報國寺里。

報國寺的廟會還是個花市。豐臺草橋一帶,盛產花卉,花農肩挑販運,來到報國寺趕集。士大夫選購盆梅杏桃,也是一時風尚。

清代起,民間有到佛寺看花之風。報國寺僧人栽培牡丹頗有技巧,能將一枝紅牡丹,嫁接上一枝墨牡丹,謂之“一枝二艷”。每逢四月,人們有看“牡丹仙”之說。僧人們將這些“牡丹仙”珍藏在禪堂里,有客來賞時,少不了要舍些布施,成為廟裡一筆收入。

1840年鴉片戰爭後報國寺每況愈下,1900年庚子事變中主殿被八國聯軍炮火轟毀。東交民巷台基廠的昭忠祠(祭祀清開國功臣的祠堂)在戰亂中被奧國使館占據。1902年慈禧從西安返回京城,榮祿上奏章籲請重建昭忠祠。後重修廣安門內報國寺易名昭忠詞。清初順治和康熙年間,儒學大師愛國學者顧炎武多次寓居報國寺,於是報國寺西側修建顧亭林祠,使顧祠與報國寺形成珠聯璧合的整體。日軍侵華八年,寺與祠淪為日本從軍僧(真吉宗)在華北的基地——高野山北平別院。1945年光復到1949年解放前,報國寺是國民黨的河北省田糧處。

建國初,有機關在此辦公,後改為工廠。此後國家商業部、中國商報社、中國商業出版社等幾家出資將報國寺、顧亭林詞修繕,時從1989年秋到1997年,歷時八年。保護文物又一舉多用。大院闢為文化市場,恢復傳統廟市,1997年6月起向社會開放。報國寺內各類藝術展、收藏品拍賣會和知識講座受到各界歡迎,為豐富首都人民的精神與文化生活做出了貢獻。

收藏品特色

上萬枚糧票、布票、雜票,七千枚煙標火花,從原始社會的貝幣到民國時期的“袁大頭”,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錢幣,新石器時代至清代的上千件玉器……大年初一到初四,這些民間藏品將一起亮相全國首次舉辦的收藏廟會——— 報國寺收藏廟會。

據介紹,上百位民間收藏家是此次廟會的功臣,他們無償提供出自己的藏品,親自參與布展,使京城百姓得以一睹這些珍貴的藏品。報國寺收藏廟會,是宣武區第四屆廠甸廟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報國寺管委會和廣內街道辦事處共同主辦。廟會一萬多平方米的區域內,將推出收藏展、民間工藝品展賣、收藏有獎競猜、宣南文化知識放映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其中,百位民間收藏家支持辦起的票證展、煙標火花展玉器展中國錢幣展、世界錢幣展和郵票展,是整個收藏廟會的重頭戲。

報國寺管委會主任魯民介紹,此次票證展以北京票證為特色。從1953年北京首發的第一版糧票到1993年廢止前的最後一版,糧票聚集了七千多枚。特別是1962年到1966年五年中,北京每月發行的不同面額的糧票,這裡一應俱全。一套三張1953年11月的麵粉票,在全國僅存不過五套,此次也被收藏家“斗膽”拿了出來。煙標火花展,匯集了近七千枚,其中很多是珍品。收藏家李明帶來的一枚“豐足”牌火花。這是中國紅色政權生產的第一種火柴的火花,是陝甘寧邊區回響毛澤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號召而生產的。這枚火花雖然經歷六十多年滄桑,但保存完好,紙面圖案清晰。

北京傳統廟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