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義概述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實際影響,表示地面運動的強度,也就是破壞程度。同樣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壞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壞也不一樣。為了衡量地震的破壞程度,科學家又“製作”了另一把“尺子”一地震烈度。
影響烈度的因素有震級、距震源的遠近、地面狀況和地層構造等。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在不同的地方會表現出不同的強度,烈度一般分為12°,它是根據人們的感覺和地震時地表產生的變動,還有對建築物的影響來確定的。一般情況下僅就烈度和震源、震級間的關係來說,震級越大震源越淺、烈度也越大。
一次地震發生後,根據建築物破壞的程度和地表面變化的狀況,評定距震中不同地區的地震烈度,繪出等烈度線,作為對該次地震破壞程度的描述。因此,地震烈度主要是說明已經發生的地震影響的程度。一個地區的烈度,不僅與這次地震的釋放能量(即震級)、震源深度、距離震中的遠近有關,還與地震波傳播途徑中的工程地質條件和工程建築物的特性有關。地震的烈度在不同方向有所不同,如在覆蓋上層淺的山區衰減快,而覆蓋土層厚的平原地區衰減慢。
烈度還用於地震區劃,表示將來一定期限內可能發生在某一區域內的最大烈度,估計一個建設地區可能發生的地震影響大小。
分類
按照地震的不同成因,可以把地震劃分為五類:
1.構造地震:構造地震發生的原因,是地下岩層板塊受地應力的作用,當所受的地應力太大,岩層不能承受時,就會發生突然、快速破裂或錯動,岩層破裂或錯動時會激發出一種向四周傳播地地震波,當地震波傳到地表時,就會引起地面的震動。世界上85%-90%的地震以及所有造成重大災害的地震都屬於構造地震。
2.火山地震:由於火山爆發引起的地震。
3.水庫地震:由於水庫蓄水、放水引起庫區發生地震。
4.陷落地震:由於地層陷落引起的地震。
5.人工地震:由於核爆炸、開炮等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
區別
從概念上講,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級有嚴格的區別,不可互相混淆。震級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強弱,它由震源發出的地震波能量來決定,對於同一次地震只應有一個數值。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異的,它受著當地各種自然和人為條件的影響。對震級相同的地震來說,如果震源越淺,震中距越短,則烈度一般就越高。同樣,當地的地質構造是否穩定,土壤結構是否堅實,房屋和其他構築物是否堅固耐震,對於當地的烈度高或低有著直接的關係。(影響一地地震烈度的五要素:震級、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質結構、建築物)。一次地震中,人們往往強調震中(或稱極震區)的烈度。為了在實際工作中評定烈度的高低,有必要制訂一個統一的評定標準。這個規定的標準稱為地震烈度表。在世界各國使用的有幾種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國家比較通行的是改進的麥加利烈度表,簡稱M.M.烈度表,從Ⅰ度到ⅩⅡ度共分12個烈度等級。日本將無感定為0度,有感則分為Ⅰ至Ⅶ度,共8個等級。前蘇聯和中國均按12個烈度等級劃分烈度表。
混淆概念
從概念上講,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級有嚴格的區別,不可互相混淆。震級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強弱,它由震源發出的地震波能量來決定,對於同一次地震只應有一個數值。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異的,它受著當地各種自然和人為條件的影響。對震級相同的地震來說,如果震源越淺,震中距越短,則烈度一般就越高。同樣,當地的地質構造是否穩定,土壤結構是否堅實,房屋和其他構築物是否堅固耐震,對於當地的烈度高或低有著直接的關係。(影響一地地震烈度的五要素:震級、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質結構、建築物)。一次地震中,人們往往強調震中(或稱極震區)的烈度。
影響因素
影響地震烈度大小的有下列因素:(1)地震等級;(2)震源深度;(3)震中距離;(4)土壤和地質條件;(5)建築物的性能;(6)震源機制;(7)地貌和地下水位等。
烈度表
烈度衡量數據
為了在實際工作中評定烈度的高低,有必要制訂一個統一的評定標準。這個規定的標準稱為地震烈度表,以描述地震烈度的高低,作為判斷地震強烈程度的一種巨觀判據。在世界各國使用的有幾種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國家比較通行的是改進的麥加利烈度表,簡稱M.M.烈度表,從I度到度共分12個烈度等級。日本將無感定為0度,有感則分為I至Ⅶ度,共8個等級。前蘇聯和中國均按12個烈度等級劃分烈度表。
有代表性的烈度表例如:羅西-福雷耳 10度烈度表(1883年發表)、M-C-S12度烈度表(1923年發表)、1932年歐美國家參照M—C-S烈度表修改成MM12度烈度表和日本七階烈度表等。
中國地震烈度表
1957年編成的《新的中國烈度表》也是12度烈度表。和M-C-S或MM12度烈度表類似。
1980年重新編訂了地震烈度表。
Ⅰ度;無感-僅儀器能記錄到;
Ⅱ度;微有感-個別敏感的人在完全靜止中有感;
Ⅲ度;少有感-室內少數人在靜止中有感,懸掛物輕微擺動;
6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損壞。 |
9-10度:橋樑、水壩損壞、房屋倒塌,地面破壞嚴重。 |
Ⅴ度;驚醒-室外大多數人有感,家畜不寧,門窗作響,牆壁表面出現裂紋
Ⅵ度;驚慌-人站立不穩,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簡陋棚舍損壞,陡坎滑坡;
Ⅶ度;房屋損壞-房屋輕微損壞,牌坊,煙囪損壞,地表出現裂縫及噴沙冒水;
Ⅷ度;建築物破壞-房屋多有損壞,少數破壞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Ⅸ度;建築物普遍破壞-房屋大多數破壞,少數傾倒,牌坊,煙囪等崩塌,鐵軌彎曲;
Ⅹ度;建築物普遍摧毀-房屋傾倒,道路毀壞,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撲岸;
Ⅺ度;毀滅-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毀,地表產生很大變化;
ⅩⅡ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築物普遍毀壞,地形劇烈變化動植物遭毀滅;
烈度區劃
工程地震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用地震歷史和地震地質資料,對各個地區在預定的時間內地震發生的大小和可能性作出預測,編製成地震烈度區劃圖,作為工程建設抗震設計的依據。1976年中國頒發了《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比例尺為三百萬分之一,圖上用等烈度線表示出從1974年至2073年的100年內各地區可能普遍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地震小區劃地震烈度區劃圖上表示的是一個大的範圍內地震烈度的平均水平。過去的地震災害經驗表明,一個大的地區範圍內地震烈度往往有局部的變異,或稱烈度異常,這與局部地區的地質、地形條件有關。為了反映局部地區的地震地質、工程地質和地震活動性的影響,對一個城市或一個大的工程建設場地進行詳細的烈度和地震動參數的分區,稱為地震小區劃。
代表案例
1976年唐山地震,震級為7.8級,震中烈度為十一度;受唐山地震的影響,天津市地震烈度為八度,北京市烈度為六度,再遠到石家莊、太原等就只有四至五度了。
汶川地震的震中烈度高達11度,以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和北川縣縣城兩個中心呈長條狀分布,面積約2419平方公里。其中,映秀11度區沿汶川——都江堰——彭州方向分布,北川11度區沿安縣——北川——平武方向分布。
房屋建築學名詞目錄
房屋建築學是建築學的分支學科,內容涉及概論、建築平面設計、建築剖面設計、建築體型和立面設計、常用建築結構概述、建築防火與安全疏散、民用建築構造概述、基礎與地下室、牆體、樓地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