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例
1975年遼寧省7.3級地震
1975年2月4日,遼寧省海城、營口地區發生了7.3級強烈地震。這次地震發生在人口稠密、工業發達的地區,是工礦企業、交通、電力和水利設施以及民房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海城地震區東部為千山山系,由古老的變質岩和火成岩組成低山丘陵,其間分布有小型山間盆地;西部由低山丘陵過渡為濱海平原。區內發育北北東向的大斷裂以及北西向和近東西向斷裂。等烈度線的長軸方向與斷裂走向基本一致,顯示出地震的發生於斷裂關係密切。
廣泛分布的地裂縫是這次地震造成地面破壞的主要現象之一。在地區西部遼河下游沖積、濱海沉積的平原區,地裂縫寬十幾厘米至幾十厘米,最寬可達3米,長一般為幾米至幾百米,方向複雜多變,以北北東向和北西向最為發育,其中較大的地裂縫多與河流大致平行;東部低山丘陵地區的地裂縫以北,北東向和北西西向兩組最為發育,一般寬幾厘米至70厘米,長十幾米至幾十米,少數長達400至500米。
由300多條第裂縫組成的古上帝爭端成為遇害城鄉股上工設備,走向近東西,總廠月55公里,寬10至60米,其占卜特徵水地質條件不同而有所差異。這是本地區最主要的第裂縫帶。
2005年11月26日九江發生的5.7級地震
省地震局副局長邢燦飛說,根據專家會商得出結論:九江地震原震區目前不會發生雙主震和震群。並解釋了江西九江地震的原因:此次地震震源在郯廬斷裂帶和襄樊廣濟斷裂帶交匯處南端,當地下能量集中到一定程度,超過地殼能夠承受的極限時,地殼就會發生破裂而形成地震。一般大的地震發生過後,還會繼續發生小的地震,因為地球的能量要繼續釋放出來。按照能量衰竭理論來講,能量會越來越小,因此,餘震都比主震要小。但是有可能會發生雙主震(兩次較大的地震) 或震群(多次較大地震)。按照觀測資料,以及專家會商結果顯示,九江地震不會發生雙主震或震群。因此不會對江西省造成更大的影響。
措施
從地震發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鐘左右的時間,作為個人,應當保持冷靜,並在12秒內作出正確躲藏的抉擇。發生地震後千萬不要慌亂,應利用各種設施就地就近避險。地震專家指出,在樓房的民眾應儘快到玄關、洗手間、小開間等跨度小的地方,或室內樑柱比較密集處躲避。有可能的話,最好找一個枕頭、沙發墊等物品墊在頭頂,進行自我保護。地震時,暫時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牆角處是較為安全的。另外也可轉移到承重牆較多、開間較小的廚房、衛生間等處去暫時躲避,因為這些地方房體跨度小而剛度大,加之有管道支撐,抗震性能較好。室內避震不管躲在哪裡一定要注意避開牆體的薄弱部位,如門窗附近等。歷史經驗表明:就近躲避可以把傷亡人數減少到最低限度。
專家指出,地震時如在商場、學校等人群密集場所,應立即到堅固物品、課桌或椅子下面躲避,如震後不幸被廢墟埋壓,要儘量保持冷靜設法自救。無法脫險時應儘量保存體力,耐心等待救援。如果遇到強烈破壞性的地震,一定不能跳樓,不能奪窗而逃,而應保持鎮靜就地避震。因為地震強烈振動時間充其量只有十幾秒鐘至一分鐘左右,而從打開門窗到跳樓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特別是人在地震過程中站立行走困難,如果門窗被震歪變形開不動,那耗費時間就更多,有的人慌了手腳,急不可待,用手砸破玻璃,結果把手也砸壞了。另外,樓房如果很高,跳樓可能會摔死或摔傷,即使安全著地,也有可能被樓頂倒塌下來的東西砸死或砸傷。
儘早儘快開展自救互救,在搶救生命的過程中,耽誤的時間越短,人們生存的希望就越大,因此應當不等不靠,儘早儘快地開展自救互救。震時被壓埋的人員絕大多數是靠自救和互救而存活的。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築物壓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體沒有重大創傷,都應該堅定獲救的信心,妥善保護好自己,積極實施自救。自救原則包括:儘量用濕毛巾、衣物或其它布料捂住口、鼻和頭部,防止灰塵嗆悶發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築物進一步倒塌造成的傷害;活動手、腳,清除臉上的灰土和壓在身上的物件,用周圍可以挪動的物品支撐身體上方的重物,避免進一步塌落;擴大活動空間,保持足夠的空氣;幾個人同時被壓埋時,要互相鼓勵,共同計畫,團結配合,必要時採取脫險行動,尋找和開闢通道,設法逃離險境,朝著有光亮更安全寬敞的地方移動;一時無法脫險,要儘量節省氣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節約使用,儘量延長生存時間,等待獲救;保存體力,不要盲目大聲呼救,在周圍十分安靜,或聽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動時,用磚、鐵管等物敲打牆壁,向外界傳遞訊息。當確定不遠處有人時,再呼救。
應急救護
互救是指已經脫險的人和專門的搶險營救人員對壓埋在廢墟中的人進行營救。為了最大限度地營救遇險者,應遵循以下原則:先救壓埋人員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後少”;先救近處被壓埋人員,也就是“先近後遠”;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員,也就是“先易後難”;先救輕傷和強壯人員,擴大營救隊伍,也就是 “先輕後重”;如果有醫務人員被壓埋,應優先營救,增加搶救力量;找尋被壓埋的人。在震後救災工作中,搞好衛生防疫非常重要。首先要把好“病從口入”關。飲用水源要設專人保護,水井要清掏和消毒。飲水時,最好先進行淨化、消毒;要創造條件喝開水。要派專人對救災食品的儲存、運輸和分發進行監督;救災食品、挖掘出的食品應檢驗合格後再食用。對機關食堂、營業性飲食店要加強檢查和監督,督促做好防蠅、餐具消毒等工作。應有計畫地修建簡易防蠅廁所,固定地點堆放垃圾,並組織清潔隊按時清掏,運到指定地點統一處理。其次是要消滅蚊蠅。要大範圍噴灑藥物,利用汽車在街道噴藥,用噴霧器在室內噴藥,不給蚊蠅留下孳生的場所。在有瘧疾發生的地區,要特別注意防蚊。如果發現病人突然發高燒、頭痛、嘔吐、脖子發硬等,就應趕快找醫生診治。
所謂地震次生災害,主要是指地震後引起的水災、火災以及有毒氣體蔓延等。地震後要積極防止次生危害發生。對於大型水庫、堤壩等,要預先做好防震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加固。水庫下游要嚴密注視堤壩的安全,遇有險情,除組織力量搶救外,要迅速向安全地帶轉移。地震若發生在山區,山體崩塌方等可能堵塞河道,遇到此種情況,要立即組織人員疏通,以免造成水災。在山區,還要遠離懸崖陡壁,以免山崩、塌方時傷人。還應離開大水渠、河堤兩岸,這些地方容易發生較大的地滑或塌陷。比起地震本身,地震後的火災更可怕。因此,首先要關掉液化氣開關,消除火源。只要有可能的話,避難之際要設法關掉煤氣總開關。在工廠作業時,如遇上地震,在衝出工作場所避難前,要儘可能切斷電源,消除火源,停止機器運轉。對工礦企業中的易燃、易爆、劇毒等物品,要嚴密監視。地震時,一旦發現劇毒或易燃氣體溢出,應立即組織搶修。此外,平時要妥善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參考文獻
1·《城市與減災》2003年01期
2· 《中國地震年鑑》
3· 《郵電設計技術》2004年03期
4·《地震對策》 地震出版社 北京 1986 主編:郭增建、陳鑫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