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勒腳是為了防止雨水反濺到牆面,對牆面造成腐蝕破壞,結構設計中對窗台以下一定高度範圍內進行外牆加厚,這段加厚部分稱為勒腳。一般來說,勒腳的高度不應低於700mm。勒腳應與散水、牆身水平防潮層形成閉合的防潮系統。作用
勒腳是防止地面水、屋檐滴下的雨水的侵蝕以及外力對該部位的撞擊的,從而保護牆面,保證室內乾燥,提高建築物的耐久性。也能使建築的外觀更加美觀。勒腳部位外抹水泥砂漿或外貼石材等防水耐久的材料,應與散水、牆身水平防潮層形成閉合的防潮系統。設計方式
勒腳的設計方式有:
(1)抹水泥砂漿、刷塗料勒腳;
(2)貼石材勒腳;
(3)面磚勒腳等防水耐久的材料。勒腳使用的材料:塗料、磚、石材等。
根據《建築工程建築面積計算規範》(編號GB/T50353—2005)規定:“單層建築物的建築面積,應按其外牆勒腳以上結構外圍水平投影面積計算。”房屋建築學名詞目錄
房屋建築學是建築學的分支學科,內容涉及概論、建築平面設計、建築剖面設計、建築體型和立面設計、常用建築結構概述、建築防火與安全疏散、民用建築構造概述、基礎與地下室、牆體、樓地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