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土門鎮位於古浪縣城東北34公里處,地處騰格里沙漠南緣,鎮境南北長20公里,東西寬8公里,是古浪縣六個建制鎮之一;全鎮總占地面積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1400畝,常年播種面積31045畝。土門東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1700米左右,年平均氣溫6.6攝氏度,日照時間長,年平均降水200mm-300mm,無霜期160天。這裡是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淤積層厚,土壤肥沃,自然條件較好,土地大部分為平川河水灌區,宜於發展農業生產。全鎮幅員面積4201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9441畝。全鎮共有9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33個村民小組,5個居民小組,2007年全鎮總人口25431人,總戶數9268戶,其中鄉村人口25217人。
土門鎮為綿竹市的商品和農產品貿易大鎮,商賈雲集,市場繁榮,商品交易輻射周邊數個鄉鎮。城鎮建設日新月異,現已形成主幹道5條。
土門鎮沿山一帶山青水秀,風景名勝比比皆是。三溪寺,建於宋代祥符年間,素有“川西小靈隱”之稱,寺內有“三溪八景”,古樹參天,環境清幽,大雄寶殿為綿竹市所存時代較早的明代古建築。三溪寺是德陽市政府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箭水”是射水河源頭,與玉妃泉同為四川盆地西部邊緣的岩深谷裂隙水,被國家地礦部列為“中國名泉”。困牛湖碧波浩渺,景色迷人。更令人興奮的是,近年,在靠近三溪寺的鎮境內鑽采出溫泉,富含對人體有醫療保健價值的礦物,為重碳酸鈉含硼、矽和氡的氟、鐳、硫化氫淡熱礦泉水,該溫泉目前正在加緊開發中,將使本地成為大規模的旅遊開發區。
土門茶葉歷史悠久,暢銷國內,個別產品遠銷海外,全鎮現有茶園3000餘畝,其中有國家級優質名茶基地,1000餘畝基地通過了四川省首批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
鎮內農副產品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紅苕、土豆、葉菸、生豬、食用菌、漁業等。全鎮2007年糧食總產量達到20724噸,油料總產量1183噸。
土門鎮為綿竹市的商品和農產品貿易大鎮,商賈雲集,市場繁榮,商品交易輻射周邊數個鄉鎮。城鎮建設日新月異,現已形成主幹道5條。
鎮內企業以建築業、機械加工、茶葉、食品加工業為主,具有仟坤建築公司、鑫坤機械製造有限責任公司、騰達紙業公司、三溪香茗茶葉公司、建新建材公司、榮華化機公司等規模企業和較大規模企業。
土門鎮現有學校6所。其中:中學2所,國小4所。2007年在校中學生1580人,在校小學生1687人,另有幼稚園4所,建有鎮衛生院1個,床位80張。2007年農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率達95%以上。
2007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36023萬元,其中:第一產業8036萬元,第三產業12609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890萬元。全鎮財政總收入達9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702元。
土門鎮黨委、政府一班人,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充分利用沿山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遊產業,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地為民營企業創造寬鬆和諧的投資環境,強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營造良好社會秩序,為建設經濟發達、社會文明的社會主義新土門而不懈努力。
鄉鎮簡介
土門鎮轄9個行政村:羅榮村、石團村、新樂村、天寶村、麓棠村、三合村、長白村、林堰村、民樂村;133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居委會:古樓街社區;5個居民小組。
全鎮現有人口38057人,農業人口36552人,非農業人口1495人,鎮境內聚居著漢、藏、滿、回、土族等五個民族,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9%,現有農村勞動力22864人。〔人文景觀〕
土門文風興盛,歷史悠久,有著濃厚的文化背景和基礎,境內有羅漢樓、三義殿、玉祖台、柏台等縣級以上保護文物單位,"漪泉流飲"是清古浪知縣徐思靖筆下的古浪十景之一。
位於鎮區東北4公里的八步沙私營經濟發展小區,東西長1.7公里,南北寬152米,占地面積385畝。經多年的封沙育林,現已是沙退人進,綠樹成陰,生態環境極佳,小區四周土地土質沙綿,地下水蘊藏量豐富,小區建設已具規模,建有林場一所,負責造林及生態環境的維護,私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條件和小區內外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將成為一個集餐飲、娛樂、加工、修理、旅遊為一體的商貿長廊。
歷史沿革
清康熙年間土門場鎮落成。
清康熙二十年至宣統三年,綿竹縣所轄一城七十三個團,縣設團練局,鄉設團練辦事處,團以百戶長、千戶長為構成體制。土門鎮所轄為一、二、三、四、五團,鄉團練處設保正1人,巡風1人,團設團正1人,團以下設甲,包括百戶長。民國建立後,廢清圍練局為團總制,縣設知縣和把總各1名,各鄉照各轄區不變,設團總局正副局長各1人,土門為綿竹縣所轄西城外一鄉,仍轄一、二、三、四、五團,聯合為局,各團設團正、團副各1人,團以下設甲。
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改團總制為聯保制,以縣為保的統一編排,以若干保為聯合體制,設聯保辦公處,設正副主任各1人,各保設正副保長各1人,當時土門由縣統一划編,有土門鄧林兩個聯保,兩個聯保下轄56個保。
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實施新縣制,改聯保制為鄉保制,由縣統一划編,全縣一城十九鄉一鎮,將土門、鄧林兩聯保合併編劃為土門鄉,設鄉公所,土門鄉下設保、甲,成為鄉鎮機構細胞,共13保,保以下15戶為1甲。
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當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農曆冬月初八日)土門解放,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同志協助土門工作,同時當年產生了鄉農民代表,主持工作。
一九五○年十月成立了農民協會,下屬13個分會。
一九五○年十二月成立土門鄉人民政府。土改結束後,一九五三年二月成立鄉人民委員會,下屬村共13個村。
一九五四年五月,由於土門鄉轄區面積大,由縣上決定劃分兩個鄉,一土門鄉,二射水鄉。
一九五六年五月,為適應行政需要,將土門、射水二鄉合併為一個土門鄉,下設14個村。
一九五八年進入大躍進,成立人民公社,實行軍事化管理,按部隊編制,將土門編為1團、4營、13連,即將下轄13個村編改為13個連,連基礎上編為4個營,全社為1個團。
一九六○年將原連改編為管理區,全鄉劃為18個管區。
一九六二年八月,體制下放,將原土門公社所轄管理區改名為大隊。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一九六九年十月土門公社成立革命委員會,各大隊於一九七○年也先後成立了革命委員會。
一九七八年,公社、大隊成立管理委員會。
一九八四年,土門公社管理委員會撤消,成立鄉人民政府,一九八四年三月各大隊撤消大隊管理委員會,成立村民委員會。
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土門撤鄉建鎮。
組織機構
土門鎮黨委、政府現有國家公務員20名,其中:黨委書記1名,副書記4名(紀委書記、政法書記由副書記兼任),人大主席1名,鎮長1名,副鎮長3名,武裝部長1名,經委副主任1名。鎮黨政機構設五辦一部:即黨政綜合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發展辦公室、計畫生育辦公室、村鎮建設辦公室、人民武裝部,團委、婦聯等按規定設定。
黨政辦公室
負責黨委組織、宣傳、統戰、紀檢、監察、武裝、信訪、檔案、群團及政府的文書、計畫統計、農村人才資源開發、人事勞資、轄區內社會綜合治理等綜合管理;處理機關會務、接待、安全及後勤事務;做好機關各辦、所之間的協調工作;負責機關財產、環境衛生管理和幹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經濟發展辦公室
負責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統籌規劃和實施;營造發展環境,為鄉鎮經濟的發展提供服務;負責經濟統計、安全生產監管、土地管理、村鎮建設、環境保護等工作。
社會事務辦公室
負責民政、計畫生育、教育、科技、文化、廣播電視、衛生、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指導對農村勞動力的技能培訓,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
財政所
負責鎮財政工作;負責農民負擔的監督管理;指導農村財務與集體資產的管理;負責村會計核算和財務審計等有關工作。
農業服務中心
負責農業生產中關鍵技術和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範;負責農作物病蟲害、森林病蟲害、動物疫病的防治及農業生產過程的質量檢測、檢疫和強制性檢驗;負責農業資源、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業投入品使用監測;負責林業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以及涉農工作的統計。
社會事務和計生服務中心
負責廣播電視、文化體育、社會保障工作;負責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退休人員社會保險金的發放、管理;制定年度農村公益性文化項目實施計畫,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娛體育活動和宣傳教育活動;負責計畫生育的宣傳諮詢、技術服務、人員培訓和計生藥具發放。
經濟發展
一是,日光溫室蔬菜種植業發展較快,全鎮已有日光溫室781幢,所產優質芹菜、黃瓜、西紅柿等精細特蔬菜已銷往蘭州、寧夏、青海、新疆等各大城市。二是,畜產品以豬牛羊肉為主,輔之於大量的皮毛和雞兔活禽,特別由於土門緊靠沙漠這一獨特的放牧環境,所產羊羔肉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名揚省內外。
三是,發展訂單農業。以啤酒大麥、玉米制種為主。
四是,鎮境內有各種鄉鎮企業573戶,其中工業企業172戶,主要產品有原煤、磚瓦、石灰石、麵粉食用油等。
2001年全鎮糧食總產量1024萬公斤;2002年全鎮糧食總產量1030萬公斤。
社會發展
土門鎮交通便利,環境優越,乾武鐵路、省道308線橫穿腹地,鄉村道路四通八達。通訊設施齊備,微機聯網,無線電話開通,程控電話村村通,交通通信十分便利,基礎設施齊全,電話用戶已達2160戶。10KV高壓農電線路架通,全鎮16個村,1個居委會全部通電、通郵;自來水管道鋪通,可供人畜飲用和發展工農業生產;鎮區內街道寬闊、潔淨、鋪面整齊,設有金融、商貿、餐飲服務機構及其延伸網點,可供迅捷、方便的服務,商業繁榮,舊有"土邑商務甲全縣"之稱。
鎮內有中心衛生院1所,設備齊全,條件優越。村村有醫療保健站,共有衛生醫療機構39個,病床96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85人。
教育機構健全,布局合理。鎮內設有縣級完全中學1所,有教師96人,在校學生1436人,初級中學2所,完全國小15所,有教職工381人,在校國中學生人,在校中小學生8542人。"普九"教育已經達標。
旅遊景點
·古人盛讚三溪寺風景區三溪寺風景區位於綿竹市土門鎮境內。集山秀、水神、石奇、洞幽、千年古剎於一體,八景二致,及現代修築的困牛湖、地下溫泉連成一片,遊人置身其中,猶如進入仙境,令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景區內以三溪寺古廟為中心,周圍分布許多名勝古蹟:祖師洞、朝陽洞、石鼓石鐘、群羊上山、青獅白象岩、三箭水、臥牛湖、玩月犀石、替龍古洞、烏龜石等,寺內古蹟主要有宋代修建,明代重建的大殿,元代留下的巨型“龍虎”二字,開山大和尚玉川祖師栽植的金銀桂樹,清代鹹豐年間建的魚池石拱橋和紫薇花樹,玉川祖師肉身塑像,千手觀音。幾百年來,眾多文人雅士來這裡題詞作詩抒發情懷。
明崇禎縣令陸經術勒碑。李其龍作記。
其脈自大鵬山跌頓而下龍曲水纏、沙聚球檐、虎轉琴案,有石昂頭名玩月犀,又有朝陽祖師二洞,石壁切齊,藤蘿擺掛聯屬玩月之下,奇石出水中,若實星瀨,俗傳蜀王秀聚軍於此,無所得水,因向山門發三矢,如古卓刀卓之類。四時不竭,即八景中所謂射水河,此其源也。諸勝皆奇絕可愛,難以給寫,觀者有別眼耳,開山祖師為玉川亦異人,寺有傳燈錄,今冊具載,因舊碑已損,溫陵李其龍姑約略而付之。
清乾隆縣令陳天德三溪寺八景錄其四首:
(一)伏虎岩
伏虎何年事,岩前吼夜風。
嵐煙氣騰上,威猛鎮禪宮。
(二)潛龍洞
龍潛不可見,右洞貯幽深。
蓬勃山雲起,隨風化作霖。
(三)禮拜石
禪侶曾稽首,端岩立道周。
三溪誰可約,蹤跡過猿猱。
(四)紫雲舍
暮葛山含紫,雲窩列小房。
佛堂金碧映,一氣混茫茫。
·三溪寺
巍石山前寺,靈泉勝復幽。
紫金諸佛相,白雪老僧頭。
湖水生寒月,松風夜帶秋。
蜀王三箭發,射水濟民憂。
清代康熙51年縣令陸箕永憩三溪寺題詩二首:
(一)碧山山下經行寺,走馬重過日未西。
落葉一庭秋滿閣,亂泉聲里住三溪。
(二)乍臨初地便神清,更喜芙蓉別院明。
急喚奚奴烹澗水,齋廚先嘗雪霞羹。
對大雄寶殿前的金桂銀桂題聯:
兩樹桂花三溪水,
四時煙雨半山雲。
清代乾隆翰林李調元對三溪寺作詩二首:
(一)不識三溪寺,相攜過石橋。
靈泉通水脈,石洞鑿山腰。
月洞龍吟窟,雲深鹿伴樵。
到來心共寂,閒坐話前朝。
(二)昔有玉川老,於茲習靜禪,
壇經千劫火,龕尚一燈燃
碑示祥符字,田分永樂早
可能衣缽在,定有法僧傳。
·三箭水
清代康熙年間,縣令陸箕永游三箭水後,題詩一首
邑西南河曰射水,洪流迅激勢千里。
溯源雲自三溪山,山足蜀王親發矢。
矢發泉涌如有神,驚湍直與綿江齒。
茫茫千載矢 存,族長七寸還佘咫。
我乘公事來面郊,策馬人行職山椒。
行行竟達廣安寺,寺後兩穴噴銀濤。
峰拗峭石駢嵯牙,琮一道飛瓊瑤
咄哉奇景世莫比,山既 波嗔驕。
此事假不親涉覽,傳記毋乃齊奈嘲。
吁嗟乎,人間井窺 空自勞,眼前怪異紛相遭。
何必尋山定越崑崙高,泛水端上星河舶。
清嘉慶文人李德揚詩云:
穿將三矢碧山開,滾滾河源應手來。
帝子當年傳射水,綿人終古築策崇台。
通神澤幸流軍士,作堰荒仍辟草萊。
可惜揚州波似錦,龍舟一去意難回。
明代弘治丁已11年間在三箭水立碑,碑高1.8米,寬0.89米,碑的背面“永垂萬古”4個大字,正面為靈源橋碑文,重建遵化觀音堂,靈源橋記,綿州之西距城四十里許,三溪山廣安寺之左有神泉,四時不竭,垂古不滅,有美名造宋祥符年間建廣安寺,相傳以為蜀侯孟氏昶游此軍騎之墓,疾蒲三泉射水之名……
清肖子紳游三箭水靈源橋詩:
訪勝尋幽到靈源,隔斷紅塵別有天。
石穴流甘如淨露,山風抱爽勝清漣。
窮通莫定難先料,飲啄因知是夙緣。
旦幸王賓情意恰,消閒一日即是仙。
·石鐘石鼓
石鐘石鼓是有名的古蹟,位於三溪寺右側,清末文人黃尚毅為其作詩:
天地為爐鬼為工,不熔金鐵熔山峰。
媧皇鍛鍊出五色,補天余巧成洪鐘。
嗚霜遠聞三溪寺,驚看追 懸虛空。
鐘口空廓圍十丈,太極燦爛圖其中。
科斗文原書契祖,八音石與金絲同
歌鐘二肆何足道,無乃開闢銘神功。
湯盤禹鼎皆後起,周景無射徒崢嶸。
好右昌黎已生晚,引予更後樂坡翁。
歧陽彭 不可到,風鶴草木驚兵戎。
燕巢危幕鐘鼓樂,蛇斗南門笙歌從。
韓宣玉環索鄭賈,魯桓大鼎取宋公。
石言魏榆足微信,何必浦牢吼青銅。
黨爭牛李嗜奇石,平泉太湖夷蒿蓬。
泗濱浮磬誰考擊,菱溪臥石空英雄。
寒山鍾動夢初覺,更摩石鼓追鴻蒙。
另還有臥牛湖、桂樹紫荊樹、 神泉三箭水、沿山公路、 溫泉、茶園、梨園、桃園、生態園開發區、祖師洞、古剎三溪寺、 石鐘石、鼓烏龜石。
特色文化
·茶文化綿竹已有可考的種茶、制茶歷史一千多年。公元755年前後,陸羽到蜀地考察茶事被趙坡茶高貴、清純的品質折服,在其所著的《茶經》記載:“……漢州綿竹縣竹山者,與潤州同……”並將綿竹趙坡茶列入唐代五十種名茶之列。
在蜀中生活多年的南宋大詩人陸游精通茶道,寫下了““茶試趙坡如潑乳,芋來犀浦可專車。放翁一飽真無事,擬伴園頭日把鋤”的詩句。
清代康熙綿竹知縣陸箕永描繪當時茶葉豐收,茶農忙於採茶的喜人場面:“線磴回盤萬仞岡,採茶郎似去年忙。幾家門戶原依舊,認取沿山七里香。”,可以看出當時綿竹產茶的盛景。
《綿竹縣誌》記載:馬跪寺前左右青龍、白虎二山產茶,遠銷松、茂。並有《茶法》篇對綿竹茶葉的流通和茶稅的徵收情況介紹。從此看來,綿竹也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分支。
土門茶葉和劍南春、綿竹年畫合稱為“綿竹三寶”,足見其歷史悠久,影響遠大。全鎮現有茶園3000餘畝,茶業企業5家,茶葉協會1個,產品種類繁多,其中,以“趙坡”牌為代表的綠名茶以芽嫩、香幽、旨高、趣長而著稱。
茶,已成為土門的一大特色文化,為弘揚茶文化,鎮黨委、政府和茶葉協會已成功地舉辦了三屆“茶文化節”。不少省、市領導和遠近賓朋前來土門品茶談茶、觀賞茶藝、題詞留言。
·旅遊文化
土門鎮具有風光秀麗的景色和遠近聞名的歷史文化古蹟。沿山一帶,山明水秀、林壑幽美,景色秀麗,自然人文景觀頗多,有德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年古剎三溪寺”,有碧波蕩漾的臥牛湖,有神泉之稱的“三箭水”,該泉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列為“中國名泉”,“土門八景”奇絕可愛,每年市內外前來土門踏青賞景、遊玩休閒者眾多,幾百年來,眾多文人雅士來這裡觀光覽勝,題詞作詩抒發情懷,留下了不少詩詞或碑文佳作,近年土門還鑽采出被成都理工大學劉寶君院士譽為水質全省第一的溫泉,井深1888米,井噴達126米,自湧水量672.3噸/天,水溫38度,目前溫泉正在逐步被開發利用,必將為土門鎮的旅遊文化事業書寫更加亮麗的篇章。
土門沿山旅遊歷史悠久,前景廣闊,全鎮正著手打好旅遊文化這張牌,大力推進土門旅遊文化事業。
·佛教文化
土門三溪寺有著十分久遠的歷史,其佛教文化淵源流長。三溪寺,古名廣安寺,始建於北宋祥符年間,建築面積約9000平方米,寺內有彌勒殿、觀音殿、大佛殿、祖師殿及僧舍客房等建築。觀音殿、大佛殿、祖師殿及僧舍房等建築。觀音殿兩壁至今尚存元代巴圖魯漢手書“龍虎””二字,字徑5米,每字一筆揮成,似龍蛇捲曲,遒勁而蒼古,蓄含龍騰虎躍之意。大佛殿為明洪武十年(1377)時重建,距今已有620多年的歷史,經四川省文管會古建築專家現場查勘,認為大佛殿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建築藝術價值,是綿竹市現存最早的明代古建築。寺內有自編為洞形門的紫荊樹,大佛殿側,還有奇特的金桂和銀桂樹。
每年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是傳說中觀音菩薩的三個生日,是寺廟隆重而盛大的節日,每年三溪寺廟會,前來趕會的遠近客人多達3、4萬人。
土門鎮加大對佛教文化的保護、發掘,對寺廟及周邊環境加強保護。1986年,三溪寺被綿竹市批准為對外開放的宗教場所,每年廟會期間,鎮機關還要組織全體幹部,並安排治安人員進行治安維護和環境保護。
民間工藝
木雕土門鎮民間工藝木雕,最早有榮豐村一組廖雕匠兩兄弟、石民村七組張義華等人從事此項工作。
民間木雕藝人張義華於1970年開始從事木雕,1983年,經綿竹朋友介紹,在安縣木雕廠學習深造二年後,張義華努力鑽研業務,勤於實踐,不斷創新,雕刻工藝技術逐步提高,日趨嫻熟,至今從事此項工作已30餘年。曾為綿竹年畫社雕刻模板、雕刻皮影模型。
燒罈子、罐子、缸子
土門鎮有名的“壇罐窯”現在大槐村八組。有幾戶土生土長的農民,祖祖輩輩以燒壇罐為生,享有名聲的廖壇罐就是其中之一。產品遠銷省內外,經濟效益顯著。
燒壇罐的原料選自本地的土,土質為白黃色,無沙石,很有筋絲,粘性強。本地農村家家戶戶使用的“酸菜罈”,很多都是那裡的產品。一個罈子可以使用幾十年。
工藝流程:先用土磚等砌成燒制用的窯。製作壇、罐、缸時,先把泥土打細,再用水發好,然後用腳踏,用撬撬成片,翻來復去地撬踏泥後,再把一塊泥放在車盤上,用力轉動車盤,用手做工藝後,成型為壇、缸、罐,放入涼屋內陰乾,成批裝入窯內,開始升火,以瞅火、中火、小火燒。閉窯後數天,開始出窯,產品最終製成,可以運入市場出售。
整個工藝需要一定技術。土門的泥燒工藝有幾百年的歷史,在本地小有名氣,是本鎮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