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
星座:摩羯座籍貫:天津寶坻
身高:175cm
血型:A型
業餘愛好:睡覺
座右銘:不能說真話的時候,也儘量不說假話!
最喜歡的顏色:所有顏色
最喜歡的水果:桃
最喜歡的食品:肉
最喜歡的服飾:寬鬆休閒式馬東主持“挑戰主持人”
最喜歡的書:太多了
最欣賞的人:有趣的人
最難忘的事:都忘了
主持特點:沒特點
最渴望的生活狀態:退休
曾是CCTV-3《挑戰主持人》製片人、總導演、主持人;現為CCTV-3總監助理,《知根知底》節目主持人。2012年12月25日愛奇藝宣布馬東加盟擔綱首席內容官。
個人經歷
1968年,聖誕節,馬東生於哈爾濱。3歲時一直寄住在北京的保姆家裡,全然不識親生父母真面目。1971年,上過半年幼稚園,太鬧,被勸退。上國小時一直受父親馬季的光環籠罩,被人稱為“小馬季”。
1981年,國小畢業。高中痴迷《三國演義》以及《紅樓夢》,1986年未滿18歲,隻身赴澳洲留學,學的是計算機專業。
1996年,27歲的馬東毅然回國,進北京電影學院學習,開始從事電視工作
1998年,進入湖南電視台,在朋友的鼓勵下,主持談話節目。主持過《有話好說》。
2001年,進入中央電視台成為的主持人,同年擔任中央電視台“挑戰主持人”製片人,全國綜藝節目主持人選拔活動總導演。
2003年,再次回到湖南電視台兼做新欄目《背後的故事》談話類節目主持人。《背後的故事》當選2003年中國電視最佳談話節目。
2004年,成為《文化訪談錄》製片人、主持人。2004年5月中央電視台下達規定,央視主持人不能到地方台主持節目年。馬東離開《背後的故事》。
2006年,成為《挑戰主持人》中央電視台綜藝節目主持人全國選拔活動總導演、主持人。
2007年,成為“第5屆CCTV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總導演。
2009年,擔任2009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語言類節目導演,並首上春晚,表演相聲《五官新說》。同年擔任“文化訪談錄”主持人。
2011年,擔任2011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會總導演之一,兼任春節聯歡晚會語言類節目導演,同年任職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總監助理。
2012年,擔任河南衛視大型姓氏文化節目《知根知底》節目主持人以及季播節目《漢字英雄》的節目主持人。
2012年9月,正式宣布從央視離職。
2013年,搭檔張紹剛主持天津衛視《非你莫屬之臥虎藏龍》。
2013年,加盟愛奇藝,擔任首席內容官一職業,全面負責愛奇藝的內容采編及製作工作。
2015年7月14日,愛奇藝正式宣布馬東將於今年10月卸任首席內容官,將進行視頻內容領域創業,並與愛奇藝繼續保持深入長期合作。而馬東在9月5日的《奇葩說》上首次公開承認辭職。
2015年9月16日,馬東正式創立米未傳媒並出任CEO,公司專注於網際網路視頻內容領域包括內容開發、生產及IP經營。合伙人牟釓,劉煦。
2016年,為迪士尼·皮克斯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配音 。
個人生活
父親
馬東的父親馬季先生是中國相聲小品界的藝術大師,馬東籠罩在父親的“光環”下。一提起他,人們總在他的名字前面冠之以一個修飾語——“馬季的兒子”。作為相聲演員馬季的兒子,馬東與父親一樣擁有好口才,作為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他一直非常成功,依靠自己的才華他還成為了央視兔年春晚的導演。馬東對“馬季的兒子”這個光環並不在意,他依舊工作,依舊努力,2001年從一家地方台進入央視做主持人,最近從央視欄目製片人的競聘中勝出,成為《文化訪談錄》的製片人兼主持人,同時還擔任著《挑戰主持人》的製片人和主持人工作,開始了他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妻子
馬東的妻子彭小盛是湖南衛視《有話好說》的節目編導,而馬東正是這個節目的主持人,兩人在工作中相識相知相戀。2001年,中央電視台推出了一檔《文化訪談錄》的新節目,馬東在該欄目製片人的競聘中勝出,同時兼任主持人。隨後,彭小盛也辭去了湖南衛視的工作,追隨馬東去北京發展,進入《挑戰主持人》欄目做了一名編導。夫妻二人平日裡很低調,很少出現在記者的鏡頭裡。而日前,記者碰到了馬東與妻子彭小盛牽手逛街,兩人全程黏在一起,低調又甜蜜。彭小盛身高1.68米,面相和善,言談舉止溫柔莊重,馬東說起自己的妻子,曾經表示他感到非常的幸福,他坦言自己有一個好妻子,妻子做的飯他非常愛吃。
2008年,馬東妻子彭小盛在北京誕下女兒馬蘇拉。
主持節目
時間 | 節目名稱 | 播出平台 |
---|---|---|
1998年 | 《有話好說》 | 湖南電視台 |
2001年 | 《挑戰主持人》 | 中央電視台3套 |
2003年 | 《背後的故事》 | 湖南衛視 |
2004年 | 《文化訪談錄》 | 中央電視台3套 |
2006年 | 《挑戰主持人》 | 中央電視台3套 |
2007年 | 《第5屆CCTV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 | 中央電視台3套 |
2008年 | 《歌聲飄過30年》 | 中央電視台3套(朱軍,董卿等人搭檔) |
2012年 | 《知根知底》 | 河南衛視 |
2012年 | 《文話中國》 | 陝西廣播電視台 |
2013年 | 《非你莫屬之藏龍臥虎》 | 天津衛視(搭檔張紹剛) |
2013年 | 《華豫之門》 | 河南衛視 |
2013年 | 《中國少年派》 | 山東衛視 |
2013年 | 《漢字英雄》 | 河南衛視 |
2014年 | 《我的校友是明星》 | 天津衛視 |
2014年 | 《奇葩說》 | 愛奇藝視頻 |
人物軼事
做我自己
很長一段時間,馬東在媒體面前都不願意提到父親馬季的名字。但在近期播出的《文化訪談錄》中,剛剛接手“掌門”的馬東“隆重”請出了自己的父親。為什麼?馬東淡淡回答:我已走出了這種情結。
曾經,馬東籠罩在父親的“光環”下。一提起他,人們總在他的名字前面冠之馬東以一個修飾語——“馬季的兒子”。
馬季的兒子怎么了?馬東對此好像並不在意,他依舊工作,依舊努力,2001年從一家地方台進入央視做主持人,最近從央視欄目製片人的競聘中勝出,成為《文化訪談錄》的製片人兼主持人,同時還擔任著《挑戰主持人》的製片人和主持人工作,開始了他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去年下半年,央視新欄目《文化訪談錄》公開招聘製片人。已是《挑戰主持人》製片人的馬東,在眾多競聘者中再次“挑戰”《文化訪談錄》。資格把關,層層篩選,直到塵埃落定,馬東最終以“百姓視角,文化情懷”這樣的欄目定位和訴求,贏得了一個機會。
“在大眾傳媒時代,我知道做文化欄目吃力不討好,但作為國家電視台,央視不能缺少文化欄目,做這個欄目,我就是想證明一下自己。”就這樣,馬東開始同時操刀央視兩檔節目。雖說很忙,手下也只有“二十幾桿槍”,但出人意料的是,《文化訪談錄》開播後,收視率一路飆升,現已升至1.67%;同樣讓他感到欣慰的是,改版後的《挑戰主持人》平均收視率也從原來的0.4%提升至0.8%,甚至還創造過1.56%的不俗成績。
初戰告捷
做主持人?什麼是選擇?什麼又是機緣?對馬東來說,也許進入電視主持這個行當,既是一種選擇,又充滿了機緣。上世紀80年代,像所有的年輕人一樣,馬東懷揣著夢想漂洋過海,開始打量外面的世界。那時,馬東剛滿18歲,去往澳大利亞留學,而且鬼使神差學起了計算機專業。可是,那是別人的世界,不是自己所要尋找的彼岸,孤獨、無助和夢幻像是飄浮的陰翳,糾纏著他,使他過早地體味到了什麼是漂泊,什麼是艱難。
十年後,像是從頭再來,他從海外回國,一頭扎進了北京電影學院學習。在校期間,馬東開始了新的選擇,一邊學著做節目策劃,一邊客串做主持人。身邊的朋友看到他的“表演”後,竟抓住馬東的馬東手臂,一口咬定他能做主持人。“簡直是胡說!”當時,馬東以為這位朋友在嘲諷他,立刻反唇相譏,“你在罵我吧,你才能做主持人呢!”
回憶起當時的情形,馬東笑著說:“在我的感覺中,主持人應該是俊男美女,光彩照人。那時我比現在還胖30斤,那副模樣也能上鏡,簡直是開玩笑!”
也許這就是機緣,一次偶然的機會,時任湖南電視台台長的曾凡安來京,無意間說起他們正在策劃一檔談話欄目,馬東突然興致大發,自動請纓到湖南電視台,從節目籌劃一直到節目製作和主持,馬東自始至終參與其中。
在湖南電視台一乾就是兩年,節目有了一些影響,馬東開始有了名氣。2001年,馬東結束了在湖南的工作,回到北京。“為什麼要回到北京,想想,一方面父母年歲大了,身邊該有人照顧;另一方面,北京是文化中心,有中央電視台這樣的國家台,比地方台舞台更大。”
可是一切並非那樣順利,中央電視台畢竟人才濟濟,星光燦爛。馬東剛剛在《挑戰主持人》露面,外界就有一種猜測,似乎馬東進入中央電視台,是沾了父親的光。聽到這些議論,馬東雖然不很在意,但內心裡總有一塊陰影。“你別無選擇,要讓別人尊重你,必須靠實力說話,越解釋越說明你無能。”馬東說。
就這樣,憑著多年的生活閱歷,以及策劃、主持經驗,馬東擔綱《挑戰主持人》欄目主持人後,沒過多久便漸露鋒芒。
文化類比
在信息過度飽和的傳媒社會,如何使文化節目既不失其品位、品格,又不疏離觀眾?多年來,雖然各家電視台都在積極探索,但結果並不理想。央視也不例外。如央視《讀書時間》欄目一改再央視著名節目主持人-馬東(20張)改,收視率仍然很低,以至最終被淘汰,讓人很是惋惜。又如《文化訪談錄》開播之前,央視曾開設過《倪萍訪談錄》,隨後又改為《文化視點》,由於多種原因,開辦多年後還是被撤了,現在又重起爐灶,改為《文化訪談錄》,這充分說明了文化欄目的尷尬處境。難怪有人說,文化欄目是一塊燙手山芋,誰做誰死。馬東認為,“文化是一個大詞,但文化要說的應是一些小事”,文化就像空氣,雖然你看不見摸不著,但每天都在你身邊,就在你的日常行為中。你不能自以為是,以為文化僅僅是書齋里的高談闊論,或者是凌虛蹈空的東西。馬東說,央視節目大餐很多,做得也很好,在激烈的競爭中誰也不能另闢蹊徑。定位上讓《文化訪談錄》能儘可能做成老百姓“下飯的東西”,但同時又像手中一杯碧綠的“綠茶”,飄逸著清香。《文化訪談錄》要力避文化人那種自命清高的姿態。作為央視綜藝頻道一檔文化節目,既要融入整體的頻道氛圍,不能高高在上,曲高和寡,同時又要保持文化節目固有的品格和力量,“這種挑戰就是樂趣所在。”
馬東不迴避《文化訪談錄》目前所面臨的一個困境。他說,從去年10月8日開播至今,該欄目仍處在培育期,無論是欄目的外在形式還是內涵,都需要精心打磨。這個欄目的播出時間是周四晚上8:35,馬東說,“這個時段反映了各級領導對這個節目的重視,但另一方面,這個時段恰巧又是各台播放電視劇的黃金時間,這就意味著《文化訪談錄》要在電視劇的圍攻下搶到自己的觀眾,優勢和劣勢並存。”
央視三套綜藝頻道共有30多個欄目,已採取末位淘汰制。當記者問到《文化訪談錄》的排名時,馬東淡淡一笑,“排名沒有優勢,目前不會被淘汰,但是如履薄冰。”
不當肉喇叭
在常人看來,主持人既是一個光鮮的職業,又是一個“出盡風頭”的職業。“其實並非如此,”馬東說,“作為電視主持人,要有耐力和定力,更要有挨罵的思想準備和良好心態。”這一點,馬東在他所主持的《挑戰主持人》中有很深的感受。“首先我們要消除一個誤區,並非學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就能當好主持人;並非不學這個專業的學生,就不能當主持人。說實話,主持人無‘學’,最重要的是,一個好的主持人必須具備綜合素質。主持人不能當‘肉喇叭’!”馬東所說的“肉喇叭”,是那種徒有其表、缺乏內涵的主持人。
在《挑戰主持人》節目中,馬東把主持人分為兩類:新聞類和非新聞類主持人。新聞類主持人要求外表端莊大方,內心冷靜,分析能力強,“李詠是個出色的娛樂主持人,如果讓他當新聞類主持人,一本正經地去播《新聞聯播》,看看他那模樣,你能信嗎?”有意思的是,在談到非新聞類主持人時,馬東把相聲中的“學說逗唱”作為衡量標準。所謂“說”,就是主持人要會說話,要有描述能力;“學”,模仿能力要強;“逗”,會調節氣氛,具備幽默感,讓觀眾感到愉悅;“唱”,主持人嗓子好,五音要全。說到“唱”時,馬東調侃道,自己就是五音不全的人,不會唱。
馬東特意拿《挑戰主持人》舉例,它所挑選的主持人屬於非新聞類,也就是娛樂型主持人。除了節目形態本身外,其實《挑戰主持人》還隱藏著另一層含義,那就是想讓所有的參賽選手明白,一個好的主持人必須要經歷一段“煉獄”過程。談到《挑戰主持人》那些參賽選手,馬東透露道,那些選手剛來的時候,幾乎個個意氣風發,以為自己學了主持專業理論後,就能當好主持人,“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選手們經過欄目組一番魔鬼訓練後,沒過兩天就像霜打的茄子,身上的傲氣蕩然無存,臉上的神氣也煙消雲散,原來,主持人如此難當。那些選手做完節目後,不管被淘汰還是挑戰成功,跑到後台,常常哭聲一片。一個星期的“挑戰”,這些“新手”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馬東說,看著一張張稚嫩的臉,有時他也於心不忍。
儘管如此,這種不近人情的方式還是鍛鍊出一批有潛質的選手。拿風頭正健的參賽選手尉遲琳嘉來說,他在第5次守擂成功時,竟有10家衛視台負責人打電話來要人。記者在採訪中,華娛衛視的節目總監馮琪恰好打來電話來向馬東“要人”。《挑戰主持人》已變成了一個優秀主持人的訓練營和“搖籃”。談到這裡,馬東一臉的驕傲,他說,“每晚你們只要拿起遙控器,隨便換台,在各家電視台的主持人中總能看到從《挑戰主持人》走出去的選手。”
馬東還透露說,欄目組有一個不對外公開的“‘挑戰’播音主持人才資料庫”,所有參賽選手以及122所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推薦人的資料都記錄在案。
據了解,全國廣電系統共有數萬名主持人。這是個承受著巨大心理壓力的群體,因為觀眾對欄目的喜好全都會反射到主持人身上。馬東感慨道,他剛當主持人的時候,曾被罵得體無完膚。“一個優秀的主持人最好從基層做助理編輯開始,長期積澱後再推上主持人崗位,這樣更能鍛鍊人。”
對事不對人
馬東既是兩檔節目的製片人,又是主持人,工作節奏很快。為了拿出像樣的節目,馬東在《文化訪談錄》選題策劃上花了很多工夫。“我不懂的,絕對不會去批判。同樣,只有我感興趣的選題,我才會去做。”主持人要有個性,只有主持人有個性,節目才會有個性。好在,製片人和主持人的雙重角色,可以使馬東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節目,按照他的話來說,自己與節目完全融合是他追求的目標,“個性化的風格、開闊的視野和專業精神三者的融合才能使節目有發展空間,否則,就會走向反面。”他舉例說,前不久他做電影《孔雀》文化訪談這期節目,首先是因為自己喜歡這部電影,在今天這種浮躁的環境下,《孔雀》是一部最接近電影本質的作品,應該大力推薦。做這期節目,就是為了鼓動更多的人去電影院,享受一部好電影能夠帶給人們的愉悅。
跟《挑戰主持人》不同,《文化訪談錄》更多時候會呈現出一種批評姿態,記者擔心這會使節目得罪一些人。“這樣做怕不怕得罪‘圈裡人’?”“我不是‘圈裡人’!”對此,馬東一再強調,工作中要有專業精神,不要為了批評而批評,但是也不迴避尖銳的話題。他們所討論的文化命題都是“對事不對人”,所以沒什麼可懼怕的。馬東坦言自己的朋友不多,他認為朋友太多也很累。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把《文化訪談錄》做成一種建設性的文化批評節目。“說實話,這檔節目我是做給老百姓看的,如果能聽到坐捷運、擠公車上班的老百姓議論《文化訪談錄》哪個話題挺有意思,那才是對我的最大獎賞,也是我最大的滿足。”
採訪中,無法迴避的話題是其父親馬季。“他是專家型的人物,也就是說,他是相聲領域的專家。專家就是對知道的事情發表意見,而對不知道的事情,很少發表評論。父親就是這樣的人。”至於父親是否對他進行過指點,馬東說,父親也關注他的節目,不過不是期期都看,趕上了就打開電視瞅一眼,看完了也不作過多評論。“也許,他覺得自己的孩子已成人了,應該走自己的路。”看得出,馬東對父親的敬佩之情還是溢於言表。
“生活的樂趣就是盡力而為。”採訪結束時,馬東再次露出自信的笑容。
獲得榮譽
2008年12月25日,馬東憑藉主持的《文化月談》獲2008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個人語錄
談話節目也是節目,首先得好看;其次得完成設計目的。談話節目真實、理性、情感缺一不可,在這當中,我更看重理性的成份,它有一種理性之美。
相關動態
馬東挖苦李詠崔永元:教書不給力,替學生們擔憂
2014年1月2日,前春晚語言類節目導演馬東,以主持人的身份加盟天津衛視《我的校友是明星》,並與“外星人”馬丁組成“雙馬組合”並肩主持,該節目將以新穎的節目模式挺進寒假檔。已成網際網路“大佬”的馬東表示,之所以能夠接受該節目的邀請,與節目中表現的“母校情結”有關係。
隨著央視名嘴李詠和崔永元回歸母校中國傳媒大學任教,央視主持人“跳槽”當教授的話題,也再次引起人們熱議。有訊息稱,李詠自任教以來幾乎沒上過課,而崔永元也只是開了一門不疼不癢的選修課。馬東更是直言:“他二位都是優秀的主持人,但我很為他們的學生擔憂,當老師是種責任,意義重大。我需要的是更新鮮、有廣闊發展空間的領域,這也是我之所以沒有選擇學校而去網際網路的原因。”
同樣都是央視“出走”的舊同事,馬東也很希望有時間可以回歸學校,抱怨沒有學校聘請自己。而在《我的校友是明星》的發布會上,馬東終於得償所願,被天津衛視聘為《我的校友是明星》節目大課堂的“班主任”,可以在13期收穫成長、感動和歡樂的節目中,與明星嘉賓還有現場的“00後”小嘉賓們一起互動溝通。
2013年暑假,由馬東擔任製作人的《漢字英雄》吸引了無數觀眾,年終將至,馬東攜《我的校友是明星》再戰寒假檔。《我的校友是明星》是天津衛視開年原創的一檔明星代際互動節目,節目中明星嘉賓將與母校的萌娃小校友進行知識大比拼。而明星曾經的任課老師及同學都會以“親友幫幫團”的身份來到現場助陣。
曾經馬東主持的《漢字英雄》在暑假檔掀起了一股全民漢字熱,如今臨近寒假檔,馬東再次執掌《我的校友是明星》,坦稱:“兩檔節目之間有很多共性吸引自己:兩檔節目都有著傳播文化,促進兩代人之間思維溝通的特點。在製作《漢字英雄》的時候,我發現我了解孩子們的世界,他們會什麼,他們解決問題的出發點是什麼?他們認知事物的角度是什麼?我們都不知道,所以,一定要找回跟年輕人溝通的方式,而促使我想要了解他們的世界最大的驅動就是好奇心。《我的校友是明星》這檔節目在環節設定上滿足了很多方面的好奇心,不僅是明星校友之間,更多的是反應在與孩子們的互動溝通上。”
馬東駕新豪車帶一家老小就餐,臉色疲憊電話不斷
2014年4月27日,馬東一家現身北京東四環附近某餐廳外,當天,馬東駕駛著嶄新的百萬級路虎越野車前來,帶著妻子、女兒和家裡老人到一家餃子館就餐。馬東先將車停在了餐廳門口,坐在副駕駛的老人下車,拉開了後排的車門。妻子彭小盛拉著女兒馬蘇拉走下車。隨後,馬東把車開到附近的停車位上,停好車後,馬東邊打著電話邊走下車。馬東穿著黑色T恤,身材一如所有成功人士般中年發福,局部凸出,臉色也有些暗黃。雖然狀態看起來頗有些疲憊,但陪同一家老小享受天倫的馬東心情很不錯,處理完電話,就趕緊進店陪家人去了。
2015年10月27日馬東為好友的節目十周年慶捧場,走紅毯並接受採訪。
人物評價
主持人馬東他長得既不帥,也不酷,有時候還顯得憨態可掬,但是他在中國電視主持界卻聲譽日起,靠的就是他明快的現場判斷力和犀利的思維。馬東的國外留學的經歷和從小家庭的生活讓他對藝術耳濡目染,每次面對選手、觀眾以及評審的挑剔目光,幽默機智細胞的馬東總有一種處變不驚的鬆弛。馬東正式加入愛奇藝,除了給愛奇藝帶來電視媒體相關的經驗和資源,其名人效應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給愛奇藝帶來不錯的口碑及效益。
馬東與父親一樣,之所以能夠在北京圈內擁有好口才、好口碑,好評價,他一直非常成功,不是因為別的完全依靠自己的才華。
馬東的主持風格睿智,幽默,大氣,很有自己的特色,亦深受廣大電視觀眾的歡迎和喜愛。事業蒸蒸日上,長此以往,肯定是一位優秀乃至大師級主持人。
2015年更是創立了自己的網際網路公司:米未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