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傅學斌出身於梨園家庭,父親傅世鈞二十世紀30年代在李萬春的永春社謀事,跟梅蘭芳、尚小雲、郝壽臣、蕭長華等名角都熟悉。
二十世紀60年代初,傅學斌進“四聯”劇團搞舞台美術(註:四聯即梅蘭芳、荀慧生、尚小雲3個劇團和趙榮琛、王吟秋、李元春等組建的青年京劇團),再後來到北京京劇院。
退休後,傅學斌專心從事臉譜整理繼承工作。出版了《臉譜勾奇》等作著作。
臉譜研究
傅學斌一輩子沒離開過京戲,“我這一輩子,如果連晉、越、川、豫、紹等地方戲都算上,少說也看過4000場戲”。自六七歲左右對戲曲臉譜感興趣。到劇團工作後開始蒐集臉譜,拜名師、訪高友,樂此不疲。
傅學斌向郝壽臣的弟子席裕身、侯喜瑞的學生凱慶泉、蕭長華的傳人鈕驃、於連泉的兒子於世文請教,找陳金華、夏韻龍、李榮剛等先生的畫稿研習,跟同好田有亮、張宏逵等切磋。傅學斌曾拜在戲曲編劇翁偶虹的門下,受其影響很大,他的另外一位私塾老師是臉譜研究家劉曾復。
現在傅學斌藏的譜式有上千幅之多,很多都是失傳老戲老譜。
主要作品
傅學斌建立了自己的一套臉譜分類體系,在各種報刊上發表了數百篇論述臉譜的文章,並且設計了系列臉譜作品。
1979年,他為北京火柴廠設計“鬧天宮”和“水滸人物”兩套京劇臉譜火花,後被選入《中外火花》畫冊出版;同年,他設計的京劇臉譜首日封和郵折也問世。
1985年,他為天津火柴廠繪製了“京劇丑角”火花120枚;其中大部分為翁偶虹、許姬傳、吳祖光、李萬春及黃苗子、頓立夫等諸名家題寫的戲名人名,收藏價值頗高。
1988年,為北京火柴廠設計“三國人物”火花60枚。
1997年,為天津火柴廠繪製了《西遊記》、《封神演義》各99枚火花。
2000年,中國書店出版了他編畫的《臉譜鉤奇》畫冊,內收京劇淨角、丑角人物頭部造型300幅,註明出處,評說藝術特色。
藝術理論
繼承臉譜藝術必須得靠譜
“要想真正研究臉譜,發掘整理它的藝術規律,有一條:必須在‘準確’二字上下工夫。想當然不行,一味追求色彩豐富也不對,馬馬虎虎大概齊,是最要不得的。想怎么畫就怎么畫,那就更等而下之了,走了形變了樣,味道不對了,這就不是繼承了,臉譜的‘化石’意義就沒了。”
“這些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的升溫,各類臉譜水漲船高,臉譜的工藝化、商品化也很盛行。不是說商品化不好,但如果不講藝術原則,只停留在皮毛上,前景堪憂。我既有積累,就應該謹遵前輩老師教誨,守望傳統,老老實實,把沒有變異基因的臉譜繼承下去。”傅學斌如是說 。
京劇臉譜知識介紹
京劇臉譜是在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京劇形成後,逐漸形成的。是至今戲曲舞台上臉譜最多、最完整的臉譜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