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區

六枝特區

六枝特區,位於貴州省西部,屬六盤水市轄區域。是中國唯一以“特區”命名的行政區劃。地理坐標為東經105°08′~105°43′;北緯25°59′~26°33′之間。東臨本省的普定、鎮寧兩縣,西接普安、晴隆、水城三縣,南連關嶺縣,北靠織金、納雍縣。2015年底轄3個街道、9個鎮、6個鄉(其中5個民族鄉),常住人口49.46萬,境內居住32個民族。六枝特區地處“中國涼都”六盤水市的東大門,長江、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大小河流共40餘條,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農作物品種以水稻、玉米、小麥、薯類、油菜籽為主。先後被列為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縣、商品糧基地縣、重點產煤縣等榮譽。六枝特區歷史文化厚重,是夜郎文化和牂牁文化的發祥地。5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境內的桃花公園距今是2萬年前的新舊石器交替時期古人類遺址。1995年中國和挪威兩國政府建立的亞洲第一座生態博物館梭戛苗族生態博物館就落戶於此。近代人物有安健、龍騰、李興隆等革命烈士。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遠古

春秋初期,胖舸國建立,現境屬胖舸國。秦至西漢夜郎國腹地,王莽篡漢屬夜郎國腹地,名同亭。東漢至西晉時期為夜郎地。南北朝至隋朝淪為管外,境內由各少數民族分治。唐朝,境內少數民族實行部族統治內附。宋朝,境內大部屬羅殿國,其餘是管外。元朝屬管外。明朝,設有(隴氏)郎岱長官司,(沙氏)西堡長官司,(溫氏)西堡副長官司,邊地屬十二營司、頂營司,屬土司統轄。

清代

康熙三年(1664年)六月,郎岱土司隴安藩反清。吳三桂領兵自滇人黔,進剿水西土司安坤、烏撒土司安重聖后,剿郎岱土司。康熙五年(1666年)二月,清政府以土司安坤地設立比喇為平遠府,轄9里,即:東境設向化、懷忠、興文3里;北境設慕恩里;南境設太平里;西境設敦仁里、崇信里;西遠境設財豐里、歲稔里。同年6月,吳三桂從威寧進兵討平隴安藩,以其轄地歸安/頃軍民府。
康熙十八年(1679年),郎岱除設流官外,改隴氏土司為外委千總,分為二目統領,一目管轄郎岱本枝,一目轄六枝。雍正九年(1731年)六月十二日,以隴氏郎岱、六枝二目地及西堡司、副司地設定郎岱廳,廳治所為郎岱,添設安順府同知一員分駐其地。乾隆十九年(1755年)十二月初二,於郎岱廳內設羊場巡檢司,隸屬於安順府,治所羊場(今岩腳鎮)。
郎岱廳設定流官後,分為7枝管轄。即:郎岱為本枝,居西南隅,與安南、永安接界;正化為下枝,與普定、鎮寧交界;正東為西堡枝,與普定縣接界;西北為上枝,與水城交界;東化為化處枝,與安乎及平遠交界;東南隅為木崗枝,與西堡枝相連。居上枝、下枝、本枝、西堡枝之間的地方為六枝。
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郎岱廳將7枝建置改為10里,即:樂善里,治所大拱地(今鎮寧縣屬);歲稔里,治所落別。以上2里領域為廳治之東物阜里,治所化處(今普定縣屬);財豐里,治所波玉河(今普定縣屬)。以上2里在廳東北。敦孝里,治所鼠場;篤行里,治所龍場;明讓里,治所岩腳。此3里領域在廳治北。崇正里,治所黑塘;時合里,治所六枝;家仁里,治所郎岱城。全郎岱廳轄100甲,395個自然寨。

建制沿革

六枝特區六枝特區
六枝特區,原為郎岱縣,1950年1月14日解放後,成立縣人民政府,隸屬安順專區。1960年5月27日撤銷郎岱縣,改設六枝市。1962年10月2日,六枝市改為六枝縣。1965年11月29日,在六枝境內設六枝礦區人民委員會,受煤炭工業部和貴州省人民委員會雙重領導,六枝縣仍屬安順專區。1966年2月22日,礦區改為特區,同時六枝縣復名郎岱縣。1970年12月2日,原六枝特區與郎岱縣合併為六枝特區,歸六盤水地區領導,行使縣一級職權。1978年12月18日,六盤水地區改為六盤水市後,六枝特區歸六盤水市領導。

名稱來由

國家建立六枝特區、主要是從劃定煤炭基地、開發煤炭資源、修建鐵路和支援“三線建設”而設立的特殊行政區。經過了40年的發展、六枝特區的經濟社會和行政管理體制發生了巨大變化。70年代以後。國家把企業和政府分開、成立了六枝礦務局,專管煤炭生產,至此,六枝特區由政企合一的特殊行政管理體制過渡到地方一般行政建制。

行政區劃

六枝特區六枝特區
截至2013年,六枝特區轄19個鄉鎮(14個鄉,5個鎮,其中少數民族鄉9個),220個行政村,25個社區居委會。
5個鎮分別為:平寨鎮郎岱鎮岩腳鎮木崗鎮大用鎮
5個鄉分別為:新華鄉新窯鄉新場鄉墮卻鄉龍場鄉
9個民族鄉分別為:灑志彝族布依族苗族鄉梭戛苗族彝族回族鄉落別布依族彝族鄉折溪彝族鄉中寨苗族彝族布依族鄉牛場苗族彝族鄉箐口彝族仡佬族布依族鄉毛口布依族苗族鄉隴腳布依族鄉
六枝特區六枝特區
25個社區居委會分別為:涼水井社區、那固壩社區、六枝社區、四角田社區、平寨社區、鐵路社區、銀壺社區、公園社區、文化路社區、營盤社區、團結路社區、地宗社區、那平路社區、木城社區、廻龍溪社區、木崗社區、大煤山社區、落別居委會、新場居委會、中寨居委會、墮卻居委會、毛口居委會、龍場居委會、新華居委會、花德居委會。
2015年3月27日,省政府(黔府函[2015]59號)批覆同意撤銷平寨鎮、郎岱鎮、墮卻鄉、新華鄉、龍場鄉、新窯鄉、灑志彝族布依族苗族鄉、隴腳布依族鄉、折溪彝族鄉、箐口彝族仡佬族布依族鄉、毛口布依族苗族鄉,設定新的九龍街道、銀壺街道、塔山街道、郎岱鎮、關寨鎮、牂牁鎮、新華鎮、龍河鎮、新窯鎮、月亮河彝族布依族苗族鄉。調整後,六枝特區轄3個街道、9個鎮、6個鄉(其中5個民族鄉):九龍街道、銀壺街道、塔山街道、郎岱鎮、岩腳鎮、木崗鎮、大用鎮、關寨鎮、牂牁鎮、新華鎮、龍河鎮、新窯鎮、落別布依族彝族鄉、牛場苗族彝族鄉、新場鄉、中寨苗族彝族布依族鄉、梭嘎苗族彝族回族鄉、月亮河彝族布依族苗族鄉。特區政府駐九龍街道團結路。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六枝特區地處雲貴高原東斜坡烏蒙山與苗嶺山脈的銜接地帶,中段五指山橫貫特區中部將全區分為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長期的地質演變中,由於受地質內外力作用的綜合影響分水嶺以北屬長江水系,以南為珠江水系。基本形態是西北高,東南低,河谷深切,地表破碎,地形變化大。區內最高的老王山海拔2126.9米,北盤江出境處海拔609.5米,相對高差達1517.4米,區內平均海拔在1200米~1400米之間,各種類型的岩溶地貌、山峰、窪地、溶洞等廣泛發育。由於岩石的不斷風化和泥沙的沉積作用,分布著許多山間盆地、丘陵和壩子。

地質構造

區內大地構造相對來說,位於威寧弧反射弧的東南部份,一系列北西向構造相間地排列著。如大煤山背斜、六枝向斜、三丈水背斜、郎岱向斜及毛口背斜等。這些北西向延伸的構造占據著主要位置,形成了威寧—郎岱褶皺群。形成時間較早的北東向構造。如梅子關背斜及其軸部的壓性、壓扭斷層。在受到北西、南方向的壓力作用後形成了北東向的構造,隨後又受北東、南西方向的壓力而形成了北西向的構造,在北東、南西向褶皺形成後,區內又受到一次南北的扭應力,致使斜交翠曲軸的壓扭性斷層比較發育,並出現一組張扭性斷裂。在區內各時期的灰岩中發育有多層溶洞和暗河,地表溝谷切割極深,受新構造運動的影響,地殼仍在作緩慢地、間歇性地大面積抬升運動。

氣候氣溫

六枝特區範圍內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降雨主要受西太平洋孟加拉灣一帶的水汽和其副熱帶高壓背脊活動的影響,具有氣候比較溫和,根據特區氣象站資料及六盤水市水文水資局資料,一直平均降雨量為1519.1毫米(1957年-2006年),多年平均降水總量為25.3億立方米,但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勻,地區分布特點是北部小於南部,降雨的年內分配也極不均勻,大部份集中在5-9月,其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198.6毫米,占全年年均降雨量的77.6%,最高年份(1983年六枝站)降雨量達1924.4毫米,占全年降雨的85%,一年中元月份最小,平均為25.5毫米,6月份最多317.7毫米,降雨的年際變化也較大,最高達2341.7毫米(1983年六枝站),最小為1021.1毫米(1953年郎岱站)。
境內年平均氣溫在14.5℃左右,最熱的7月份月平均氣溫22℃,極端最高氣溫34.1℃,元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5.2℃,極端最低氣溫-5.5℃,太陽輻射總量多年平均為86.93千卡/平方厘米,最高的7月為10.53千卡/平方厘米,最低的元月為4.7千卡/平方厘米。多年日照時數平均為1144.2小時,歷年平均無霜期291天。

水文

全區年平均徑流深為811.6毫米,年徑流變差係數為0.29。北部長江流域年徑流深為783.9毫米,南部珠江流域年徑流深為827.9毫米,全區平均年徑流總量14.5億立方米,其中長江流域5.3億立方米,珠江流域9.2億立方米,全區人均占有量2651立方米。平均年270天徑流模數為4.2昇平方公里。

水土流失

2000年衛星遙感調查統計,六枝特區總面積1792.1平方公里,其中長江流域687平方公里,珠江流域1105.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總面積538.48(不含微度)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30.05℅,其中輕度288.87平方公里,中度235.30平方公里,強度13.55平方公里,極強0.76平方公里。長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積198.59平方公里,占流失總面積的28.96℅,其中,輕度101.74平方公里,中度90.34平方公里,強度6.87平方公里;珠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積339.53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積的30.72℅,其中,輕度187.13平方公里,中度144.96平方公里,強度6.68平方公里,極強0.76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積30719平方公頃,平均侵蝕模數3768噸/年平方公里,土壤年侵蝕量675.26萬噸。
侵蝕形態主要是水力侵蝕,其中又以面蝕為主。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是地形破碎,山高坡陡,沙岩、泥質砂岩所占比重較大,植被稀疏,森林覆蓋率較低,加上區域內暴雨頻繁,且強度大,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生態環境質量綜合評價較差。水土流失造成山體滑坡、土石流等,使大量泥沙淤積於河道,削弱了河道行洪能力,造成嚴重的洪澇災害。

自然資源

礦產

六枝特區能源資源富集,礦產資源豐富。全區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4.96萬千瓦,其中可開發量達5.17萬千瓦。境內有煤、鐵、、砷、鉛鋅、螢石、冰洲石、重晶石、水晶石、石膏、石灰石、矽石、粘土等20餘種礦產資源,已探明煤炭儲量25.8億噸,煤層中蘊藏著豐富可供開發利用的煤層氣。境內有六枝工礦(集團)有限公司、六盤水市煤機廠等省屬國有大中型企業。六枝特區礦藏資源十分豐富,有煤、鐵、砷、鉛、鋅、瑩石、冰石、重晶石、矽砂、石灰石、石膏等十餘種礦產資源。煤炭探明儲量為25.5億噸,煤種齊全、煤質好、易開採,年產250萬噸;瓦斯儲量為69.5億立方米。

生物

六枝生物資源極為豐富。有野生動物、岩羊狗獾黃麂、果子狸、山兔、野豬等20多種。天然林面積為9197.8公頃,活立木蓄積量為21.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25.26%。主要樹種有杉、馬尾松華山松、雲南松、榆樹、青槓、白楊、楸樹、柳杉、香椿、楠木以及核桃、板栗、漆樹、油桐、銀杏等40多種;野生中草藥有杜仲、天麻、半夏、伏苓、貝母、桔梗、金銀花等87科158種。農作物品種也較為豐富,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薯類為主;經濟作物以油菜籽為主;有草地42.42萬畝,牧草品種8科52屬113種,對發展畜牧業具有良好的自然條件。

動物

六枝特區境內主要有野生動物有狐、野鹿、果子狸、斑竹狸、小靈貓、豹貓、山兔、野豬、長吻松鼠、紅白鼠、竹鼠、松狼、野山羊、大靈貓、猴等。主要分布在墮卻、中寨、新華、新場、郎岱、木崗等鄉(鎮)、的山林灌木草叢中,由於森林資源減少,許多野生動物失去了生存、繁殖,數量總類逐步減少,據《郎岱訪搞》載,境內野生動物還有虎、豹、狼、獐、鹿、穿山甲狐狸、猥、竹鼠等獸類。鳥類有鳧、鴛、等。境內鳥類較為稀少。《安順府志》載,有鳥屬46種,獸屬20種,蟲屬13種,由於環境及人捕殺等因素。有些野生動物已經稀少甚至滅絕。

水資源

六枝特區水力資源較為豐富,首先氣候溫暖濕潤,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其次區內雨量豐沛,一直年平均降水量為1415.8mm,全區多年平均徑流深為811mm。再次,六枝特區地表水資源量為境內水量兩者之和,共為51億立方米。水質狀況境內河流只有六枝河、月亮河(中寨段)、三岔河、北盤江受到工業污染,其它河流天然水質良好。六枝特區處於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嶺,南有北盤江的上游牂牁江,北有烏江上游三岔河,東有黃果樹瀑布的源頭白水河,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水流落差大,水能資源極為豐富。有河流25條,總長316.2公里,流域面積1370平方公里,河流落差大,水能蘊藏量15.06萬千瓦,可開發水能資源4.85萬千瓦,投資8000多萬元的阿珠電站已經建成。

土地資源

據六枝特區2008年土地利用變更資料,農用地143182.8ha,占總用地的78.68%,建設用地6544.2ha,占總用地的3.6%,未利用地32265ha,占總用地的17.73%。
農用地中耕地67373ha,占總用地的37.2%,主要分布在特區中西部的中寨鄉、岩腳鎮新場鄉、新窯鄉、郎岱鎮,各鄉鎮耕地占其土地總面積的比例差距較大,其中最高龍場鄉為60.4%,最低的毛口鄉為21.5%,相差近3倍;園地993.5ha,占總用地的0.55%,主要分布在特區南部的毛口鄉、郎岱鎮以及北部的梭戛鄉;林地41442.2ha,占總用地的22.77%,主要分布在特區中西部新場鄉、中寨鄉、墮卻鄉、隴腳鄉;草地24905.8ha,占總用地的13.69%,主要分布在特區西南部的中寨鄉、墮卻鄉;其他農用地8468.3ha,占總用地的4.65%。建設用地中,建制鎮用地421.6ha,占總用地的0.23%,獨立工礦用地792.5ha,占總用地的0.44%,農村居民點用地4133.7ha,占總用地的2.3%,特殊用地440.6ha,占總用地的0.24%,交通運輸用地620.9ha,占總用地的0.34%,水利設施用地134.9ha,占總用地的0.07%。未利用地中草地3339.9ha,占總用地的1.83%,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689.6ha,占總用地的0.93%,其他未利用土地27235.5ha,占總用地的14.97%。

水系分布

六枝特區地處三岔河及北盤江上游的分水嶺地帶,境內河流分別歸入長江和珠江流域。河流全長10公里以上、流域面積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25條,河流總長361.2公里。五指山主脈的老馬地大山老黑山,是特區的主要分水嶺。北部為長江流域三岔河水系,南部為珠江流域北盤江水系。三岔河水系主要河流9條,即懶龍河、黑塘河、岩腳河、木貢河、雨海河、岱翁河、岔河、沙子河、倮木河,河流總長117.15公里。三岔河在該區境內流經新場、新華、岩腳3個鄉鎮,由龍場鄉流入普定縣,匯六衝河入烏江。北盤江水系主要河流16條。除北盤江界河段外,還有六枝河、納罵河、落別河、木城河、郎岱河、磨盤河、毛口河、月亮河、木則河、中壩河、大田河、和平河、龍潭河、木果河、田壩河、超子河等。河流總長244.05公里。北盤江沿本特區西南邊境(毛口鄉)進入關嶺縣,是六枝特區與普安晴隆二縣的界河,界河段長50公里,除北盤江幹流以外,南部河流流域面積200~1000平方公里的有2條,即月亮河(408.28平方公里)和六枝河(228.9平方公里)。月亮河長55.8公里,六枝河長36.7公里。小於200平方公里的河流14條,總長151.55公里。

人口民族

人口

據《六盤水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六枝特區總人口481762人。至2011年末,總人口(常住半年及以上)49.36萬人,年末戶籍總人口69.5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5.4萬人,非農業人口14.19萬人。全區人口出生率為5.0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33‰;政策生育率為96.01%。截止2012年,全區常住人口為49.46萬人。[14]

民族

境內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區總人口的30.52%。

宗教

境內宗教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和道教,共有信徒6000餘人,宗教活動場所24處,其中基督教信徒有3500人,活動場所20處,佛教信徒30人,活動場所2處,天主教信徒80餘人,無活動場所,伊斯蘭教信徒1700餘人,活動場所2處,在上述信徒中,基督教中奉信者漢族、苗族、布依族較多,伊斯蘭教多為回族信奉,道教多與職業迷信融在一起分散在境內各地,天主教在境內的信徒較為分散,集體活動較少。

經濟

綜述

民國時期,境內交通蔽塞,商品流通受到制約,經濟落後,都是以自己的自然經濟以個體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為主體,沒有現代工業支撐。1950~1995年,經過不斷的艱苦奮鬥,逐步改進了貧窮落後的面貌。國民經濟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長。
發展至2011年,生產總值完成69億元、工業總產值完成89.1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1.6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9.63億元,分別為2006年的2.19倍、3.54倍、12.01倍、2.32倍;財政總收入、一般預算收入和財政支出預計完成67520萬元、35660萬元和21.44億元,分別為2006年的3.09倍、2.85倍、4.33倍;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達64.5億元和36.5億元,分別為2006年的2.86倍和3.19倍。經濟綜合排位從2007年的全省68位進位到2011年的34位。
至2012年,該區主要指標創造“六枝速度”,達到“四個高於”的要求。預計全區生產總值完成82.3億元,同比增長17.7%;工業總產值完成116.56億元,同比增長23.5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0.69億元,同比增長126.9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4.49億元,同比增長25.05%;財政總收入、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0.05億元、7.6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0.91%、52.9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13218元、4722元,同比分別增長25.11%、17.3%。據省統計局預評,2012年該區經濟發展綜合排位在全省排第16,比2011年上升18位。
2013年,特區生產總值預計完成100.11億元,同比增長17.8%;工業總產值預計完成125億元,同比增長7.25%;預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0億元,同比增長95.36%;財政總收入預計完成15億元,同比增49.2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預計完成12.15億元,同比增60.4%;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5422元,同比增長14.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17917元,同比增長17.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完成28.3億元,同比增25%。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速、稅收收入增速、旅遊總收入增速在全省分別排1、3、4位;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預計達79.31%,比2012年提高5.71個百分點;在全省經濟發展增比進位綜合測評中,六枝特區排第15位。

農業

民國時期,農業經營單一,廣種薄收,生產經驗不足,農業基礎薄弱。解放以後,逐步引進先進技術,改善農業技術設備,農業機械的套用範圍逐步擴大。生產經驗不斷提高。推廣良種和改進耕作方式,農業生產和農業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1984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2.3萬噸,是1949年的20多倍。1995年,糧食總產量上升到13萬噸。經濟作物發展較快,油菜籽總產量1949年182.75噸,1995年增加到4647噸,專業蔬菜種植面積2600畝,產量在一萬噸以上,西瓜從無到有,逐步擴大,年產量1000~1500噸。牧業發展穩步上升,1922年大牧畜存欄由1949年的2.23萬頭增到9.01萬頭。漁業從單純野生捕撈發展到山塘、水庫、池塘養魚,稻田養魚業逐步推廣,1988年產魚31.54噸,以後,逐年增長。生豬存欄由1949年的3.35萬頭增加到1992年的13.54萬頭。農民年平均收入從1949年的不足百元增加到1995年的378,農村貧困人口絕大部分得到溫飽。農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868元增加到1995年的21000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平均每年遞增3%以上。
2011年,全年農業總產值達11.03億元,同比增長22.4%,實現農業增加值7億元,比上年增長1.9%。糧食種植面積39163公頃,比上年增加1037公頃。油料種植面積5459公頃,比上年增加189公頃。糖料種植面積9公頃。蔬菜種植面積4150公頃,比上年增加108公頃。全年糧食產量153097噸,比上年減產6745噸,比上年下降4.22%。截止2012年,全區農業總產值預計完成13.8億元,同比增長25%。

工業

民國時期,境內以個體手工業為主,發展單一。1949年,工業總產值只有22.2萬元,解放後,境內迅速恢復和發展一批小手體工業,連續興辦了一些縣屬小型骨幹企業。1958~1975年,共有26箇中央、省、市及地方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先後建成投產,1978年,地方工業生產總值增加到5933萬元,比1949年增長46倍。地方工業主要有煤炭、機械、電力、建築材料、食品加工等行業。主要產品產量均有較大增長。1988年與1978年比較,原煤炭產量由23萬噸增至76.17萬噸,增長2倍多,發電量由69萬度增至1126.95萬度,焦炭產量由6.43萬噸增至10.34萬噸,增長60.89%。水泥、皮鞋等產品從無到有,具備了相當的規產規模。鄉鎮工業發展迅猛,從單一的煤炭生產向多行業轉換,並建成投產了一批骨幹企業,1988年,鄉鎮工業產值占特區地方工業總產值的60%。與前期地方工業總產值13835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49年增長435倍,平均每年遞增16.44%,比1978年增長8倍。1991年後,工業發展最快的是個體經濟,以197.22%的速度向前發展,比國有工業經濟發展速度高97.98個百分點,比集體經濟高35.42個百分點。“三資”(即合資、獨資、合作)及其他行業從無到有。到1995年,地方工業總產值達到26781萬元。
2011年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94.32億元,比上年增長50.9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完成47.03億元,比上年增長46.75%,規模以下工業產值完成47.29億元,比上年增長55.38%。工業增加值完成29.75億元,比上年增長29.1%,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億元,比上年增長30.1%。截止2013年,全區工業總產值完成125億元,同比增長7.25%。

服務業

傳統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得到穩步提升。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家電下鄉工程,引進了“蘇寧”等知名零售商業品牌企業入駐六枝,有力地促進了服務業的發展。建成了涼都·月亮河夜郎布依文化生態園景區、梭戛箐苗風情景區、戈廠林場景區、廻龍溪景區。評定二星級賓館4家,建成牂牁江假日大酒店。新組建了六盤水城市商業銀行六枝分行、中國郵政銀行六枝分行和六枝祥雲小額信貸公司等金融信貸機構。截止2010年,服務業增加值達到了23億。

貿易

根據全區城鄉消費市場繁榮,消費活躍,消費環境不斷的進一步改善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較快增長。2011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5880萬元,比上年增長20%,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完成147365萬元,同比增長19.96%,住宿和餐飲業完成48515萬元,同比增長20.08%。

旅遊

進入“十二五”期間,該區內旅遊業得到了快速發展。2011年,接待旅遊總人數64萬人次,同比增長147.86%,實現旅遊接待收入6.99億元,同比增長585.78%。

循環經濟

六盤水第一座循環經濟示範基地,六盤水路喜循環經濟園區(六枝境內),於2012年3月30日開工建設。六枝特區黨委書記高玉林指出,路喜循環經濟園區是六枝特區第一產業的牛鼻子,是帶動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企業。
六盤水路喜循環經濟產業園2012年被省發改委列為省級循環經濟示範基地,2013年初納入貴州省政府著力打造的省100個產業園區成長工程省級重點園區名錄。園區採取分步實施原則,項目占地6300畝著力打造“15155”工程,即:產值1000億元、投資500億元、創利稅100億元、解決50000人就業、帶動5倍產值的相關產業發展;構建以煤一電一化、煤一電一鋁、煤一電一材一體化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共規劃建設涉及煤礦開採、重介選煤、特種玻璃、搗鼓機焦、熱電聯產、石墨電極等21循環經濟支撐項目,其中,已開工建設的核心項目有:2萬平米生態辦公區、打造1000萬噸/年煤礦規模集團、4×120萬噸/年焦化廠、4×350MW熱電聯產項目、4×600噸/日特種玻璃生產項目、2×300萬噸/年選煤項目、中船路鑫礦用高新裝備項目、那玉貨場改擴建項目。
貴州省100個標誌性工業園區建設六枝特區占3個,分別為:六枝特區岩腳工業園區、六枝經濟開發區、六盤水路喜循環經濟產業示範園區(六枝境內)。省級工業園區一個(木崗工業園),省級農業園區一個(郎岱農業園),市級工業園區一個(岩腳工業園),市經濟開發區一個(平寨經濟開發區)有六枝工礦集團、六盤水煤機廠、一四二隊、水源隊、鐵五局水泥廠等省、市屬企業事業單位;有綠色食品廠、領先食品廠、家鄉土豆片廠、犇鑫牛肉干廠、宏奇製藥廠等區屬企業和上規模的民營企業102家。

交通

航空

六枝特區離安順黃果樹機場直線距離不到40km、離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也僅僅150km左右。六盤水月照機場已經開工建設,航空也非常方便,發展民航服務業也較為為方便。

鐵路

隨著株六鐵路複線的建成,貴昆鐵路和株六鐵路複線成為六枝鐵路運輸的主要通道,六枝是貴陽—六盤水—昆明方向鐵路客貨上下的重要場站。在建黃織鐵路與株六鐵路複線在黃桶接軌,黃桶站地跨普定、六枝,並毗鄰鎮寧,在隆黃鐵路建成後,黃桶站將成為黔中與六盤水之間重要的鐵路編組站,並將帶動周邊的六枝、鎮寧、普定等產業向鐵路幹線輻聚,形成區域新增長極。
2014年,規劃的新貴昆快速鐵路六安客運支線將正式動工興建,預計總投資134億,設計時速每小時250公里,途中經過3個站:六盤水站-六枝南站-安順西站;屆時六枝的交通將形成三位一體的大樞紐時代。

公路

六鎮高速六鎮高速
六枝特區交通十分便利,以三級路面為主的貴煙公路(貴陽—煙堆山)、水黃公路(水城黃果樹)以及六納公路(六枝特區—納雍)貫穿全區,形成了“兩橫一縱”的交通網路,已成為貴州西部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交通樞紐。在政府通過積極爭取的六枝至大山哨和六枝至晴隆六枝至納雍等高速公路已經納入省“678”網,同時也即將開工建設。新建的六鎮(六枝特區—鎮寧)高速段已於2013年12月23日全面通車,限速110公里。該高速是國家高速公路網布局中都勻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G7611)組成部分,是國家高速公路網第12橫杭瑞和第13橫滬昆的聯絡線;同時也是貴州高速公路網第3橫江口至六盤水和第4橫鮎魚鋪至勝境關的聯絡線。
2014年,正式規劃六枝-織金、六枝-普定高速、六枝至木崗快速通道已經動工,六枝-六盤水高速也將在2014年10月底前全面通車。

水路

阿志河阿志河
六枝的水運交通是以北盤江、三岔河(簡稱“一江一河”)為主,現通行航道里程48公里。截止到2008年,北盤江建有毛口和中寨阿哈2座貨運碼頭,鄉鎮渡口2個;三岔河僅有5個鄉鎮渡口。全區擁有機動貨運船隻40艘515噸,非機動客渡船隻11艘220座,庫區非機動旅遊船隻11艘44座,鄉鎮非機動自用船12艘。2004年,客渡運量12.8萬人,客渡運周轉量38.4萬人公里;貨渡運量14.7萬噸,貨渡運周轉量118萬噸公里。

政治

政府領導

序號 領導姓名 職務 性別 籍貫 出生日期
1 高玉林 六盤水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六枝特區黨委書記 遼寧法庫 1960年
2 舒勇 中共六枝特區委副書記、六枝特區人民政府區長 貴州岑鞏人 1964年
3 石燦敏 六枝特區黨委副書記 貴州六枝人 1972年
4 李海燕 特區黨委常委、人武部部長 河南漯河人 1970年
5 幸雪梅 六枝特區黨委常委、岩腳鎮黨委書記 重慶江北人 1974年
6 盧波 六枝特區黨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局局長 貴州貴陽人 1967年
7 安長輔 六枝特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貴州六枝人 1972年
8 李用凱 六枝特區人民政府調研員 貴州六枝人 1962年
9 謝雪鵬 六枝特區人民政府區長助理(掛職) 貴州江口人 1977年
10 周金平 六枝特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貴州六枝人 1963年
11 撒玉懷 六枝特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貴州平壩人 1965年
12 郭萌 六枝特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貴州織金人 1974年

機構部門

序號 機構名稱
1 六枝特區公安局 六枝特區司法局 六枝特區發展改革局 特區教育局 特區經信局
2 六枝特區 環保局 六枝特區民政局 六枝特區財政局 特區人資社保局 國土資源局
3 六枝特區 水利局 六枝特區 交通局 六枝特區 農業局 特區 林業局 城鄉建設局
4 特區文體廣電旅遊局 衛食藥監管局 六枝特區人口計生局 特區 民宗局 審計局
5 六枝特區人民政府辦 六枝特區煤炭局 六枝特區 安監局 特區統計局 監察局

社會

文化事業

六枝特區夜景六枝特區夜景
境內文化事業基礎薄,起步晚。1953年開始設文化館,僅只有1個電影放映對。1958年,建電影院1座,1965年,境內被定為國家“三線”建設重點後,大批建設者從全國各地來到六枝,文化事業迅速發展起來。中心區陸續建成電影院2座,簡易電影院4座,各大工況企業建有俱樂部。1984年,特區文化局成立以後,陸續成立了5個文化藝術學會及六枝礦區文聯,有文化中心3個,文化站27個。文化市場得到了最大的發展。
2011年末,全區共有科教文化服務中心19個,圖書館1個。新建鄉村兩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45處、全民健身路徑工程20處,實施農家書屋223個村。

醫療衛生

六枝特區夜景六枝特區夜景
1950年,境內僅有衛生事業機構1個,醫療技術人員3名。經過46年的發展,特區人民醫院、六枝礦務局總醫院已擁有先進的醫療設備,開展B超、胃鏡、心電圖、大型X光機等診斷,進行內、外、兒、婦五官各科疾病的診治和搶救。據1988年統計,全特區有102個醫療機構,其中∶特區直屬單位除人民醫院外還有預防保健中心等專業機構,各大工礦企業和鄉(鎮)有衛生院23個,鄉(鎮)和工礦衛生所71個,有醫療技術人員1410人,設病床903張。
2011年末,全區共有醫院、衛生院32所,採血機構1所,計生婦幼保健服務中心1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所,衛生監督所1個。醫院、衛生院年末共有床位1293張,衛生技術人員1403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439人,衛生防疫人員91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16.84‰,嬰兒死亡率12‰,產婦住院分娩比例83.38%。

廣播電視

境內廣播電視業發展得較快。1976年,六枝電視台建成,發射功率1千瓦。1979年,建成22千瓦中波轉播台1座,建成區、鄉兩級廣播站31個。1980年後,電視調頻轉播台在境內建成投入使用,發射功率10千瓦,郎岱、落別、岩腳等區(鎮)及六枝礦、化處礦、涼水井等礦區,分別建成電視台插轉台,境內電視覆蓋率達到100%,中心區及各大廠礦企業建有有線電視系統網路,自辦電視節目。到“十一五”時期,新建“村村通”廣播電視農村衛星地面接收點2486個,範圍涉及全區19個鄉鎮,新增受益農戶5.3萬戶,新增農村廣播電視可視人口21.69萬人。投資96.7萬元完成廣播電視無線覆蓋更新改造工程,新增3套發射機,覆蓋城周邊10公里範圍。完成了六枝特區有線電視網路整合工作,組建了貴州廣播電視信息網路股份有限公司六枝特區分公司。實現數位電視整體轉換2.5萬戶。新組建了六枝特區廣播電視台,廣播發射設施由原來的500瓦增加至1000瓦,覆蓋全區16個鄉鎮。完成了岩腳、梭戛2個鄉(鎮)新農村調頻廣播建設試點工程。至2011年,廣播電視“村村通”新增覆蓋農戶7.28萬戶,實施數位電視工程3.3萬戶,網路寬頻覆蓋全區,普及率達10%。

人民生活

解放前,六枝勞動人民受盡壓迫,衣食不飽,災年更苦,農村70%以上的土地都為地主。富農占有,如∶上官鄉地主占了全鄉60%的土地,全鄉404戶農民就有314戶給當地地主當佃戶,租種地主的土地一般是三、七分成,放債是銀利加三、谷利加五(即∶借錢月息30%,借糧年息50%)。除了地租、高利貸,還有雞租、煤租、辣子租、還有無償勞動等。
解放後,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1951年5月,進行土地改革運動。貧僱農分的了田土、耕牛、農具、房屋等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生產積極性大為提高。1959年,全縣社會商品零售額達1184.9萬元,比1949年上升9.4倍,人民購買力為1258萬元,比1949年增加5.9倍。商品銷售∶糧食15185噸,比1949年增加23倍,棉布2304千米,增加2.3倍,膠鞋3.1萬雙,增加130倍,食糖180噸,增加200倍,廣大民眾基本擺脫了饑寒交迫的生活,“文化大革命”時期,人均消費水平停不前,人民生活提高緩慢。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城鄉人民生活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一是城鄉居民收入有了增加。1983~1986年,3年中通過勞動服務公司安排到國營、集體單位的就業勞動力達2109人,職工的平均工資由1983年的830.2元,增加到1986年的1147.53元,增加了31.773元,上升38.22%。(未扣除物價上漲因素)。二是城鄉人民的消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消費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耐用消費品,特別是電視機、洗衣機、電冰櫃等家用電器的銷貨量大幅度增長,社會商品零售額由1983年的5626.22萬元增加到1986年的7974.82萬元,比1983年增長44.8%。三是人民居住條件得到了一些改善,三年總共新建職工住宅約2400平方米。四是城鄉居民存儲增加,1986年末,銀行個體存款餘額3140萬元,比1983年增長168%。
到199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02元,比上年增加100元,比“七五”期末增加335元,增長225.5%,農村和城鎮居民存款大幅度增加,存款餘額達3.4405億元,比上年增長2.9%,比“七五”期末增長237%,“八五”期間,新建居民住宅28萬平方米,新建農村住房372平方米,多數城鄉居民住房條件逐步得到改善。實施“八七”扶貧計畫以來,全區有7.5萬人越過了溫飽線。發展至“十二五”,根據大家的不斷努力,全區人民民眾生活水平更加逐步提高。

郵電通信

1950年,境內郵電業務總量只有0.7萬元,電話用戶8戶。1956年,興建六枝至水城通訊線路,到1988年,郵電業務總量超過63萬元,大部分區鄉通電話,中心區開始用載播通訊,並開展傳真業務,安裝了1000門自動電話。1991~1995年,建成11個郵電支局,5個礦區郵電所,郵政線路總長200公里,農村投遞總長2000公里,特權郵電局創造了貴州省縣級局的“兩個第一”,即第一家開通了5000門程控電話,第一家開通無線尋呼。還開通了數字交換。新開六枝至貴陽通訊電路16條,六枝至水城通訊電路23條,長途電話話路84條和長話業務電路97條。
2011年,完成郵電業務收入總量13459萬元,比上年增長9.36%,其中:郵政業務收入總量1130萬元,比上年增長61.06%;電信業務收入總量12329萬元,比上年增長6.25%。年末城鄉固定電話用戶26408戶;行動電話用戶159120戶;網際網路用戶達14457戶;年末全區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85528戶,比上年末增加2633戶。電話普及率達到37部/百人,每百人擁有電話比上年增加7部。

社會保障

改革開放後,特別是在“十二五”期間,六枝特區在社會保障工作全面開展,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2011年,全區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有14536人,比上年增加7997人,實收保費11166萬元,實付保費5894萬元。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有21876人,比上年增加2360人,基本醫療費繳納4707萬元,基本醫療費支出1994萬元。參加參加失業保險的有9050人,比上年424人,失業保險費收入294萬元,失業保險基金支出14萬元,失業保險金結餘280萬元。
同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也逐漸提高。2011年末共有9783戶18170人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共發放城鎮居民低保金3998.3萬元,同比增長18.48%;第四季度共有46447戶87522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共發放低保金5430.26萬元,同比增長26.17%。有社會福利院1個,床位80張,收養人數69人。農村敬老院13個,床位476張,收養人數122人。
就業
經過全區的經濟不斷的發展,使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取得新進展。2011年加大力度轉移農村勞動力,幫助解決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人數9509人,比上年末下降1.21%。

教育

1950年,境內僅有國小9所、初級中學1所,經過45年的發展,基礎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教育、民族教育成績顯著。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6.5。通過設施“希望工程”和改造中國小危房,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據1988年統計,共有各種學校344所,其中∶高級中學2所,職業中學2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有260個教學點(指農村不完全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84.6%,14個鄉鎮普及中等教育,7個鄉鎮基本掃除文盲,1978~1988年,初高中畢業生考入大、中專學校的畢業生共4113名。發展至“十一五”以來,在該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六枝特區教育事業得到穩步發展,教育投入穩步增加,教育規模逐步擴大,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質量有了顯著提高。該區“兩基”工作得到了鞏固和發展,並順利通過國家督導評估檢查,全面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教育規模逐漸擴大。截至2011年年末,全區有各類學校284所,教職工4868人,專任教師4629人,在校學生120346人。
學前教育 2010年,全區有幼稚園14所,其中民辦幼稚園12所(辦證)。在園(班)幼兒人數10967人,3~6歲幼兒27418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40%,到2011年末學前三年毛入學率達50.4%。
國小教育 2010年,全區國小170所、教學點54個,國小在校學生71912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2%,國小專任教師2853人,學歷合格率99.1%。
國中教育 2010年,全區有國中28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2所,國中在校生32581人,國中階段毛入學率112.15%,國中專任教師1395人,學歷合格率97.5%。義務教育發展已經由普及為重點轉向以提升質量為中心。到2011年末,國中階段毛入學率達113.61%。
高中教育 2010年,全區有高中學校5所,在校學生6690人,高中專任教師340人,學歷合格率95.2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39.4%。至2011年末,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55.1%。
特殊教育 2010年,有特殊教育學校1所,教學班12個,教師24人,在校學生116人。隨班就讀點30個,教學班60個,隨班就讀學生126人。全區特殊教育入學率89.1%。
民辦教育 2010年,全區共有民辦教育機構13個,其中幼稚園12所,高中1所。學前教育機構占大多數,除幼稚園外民辦教育辦學機構在六枝特區教育中所占比例較小。
職業教育 2010年,區內有職業技術學校1所,截止2013年9月,境內職業技術學校1所教師人數151人,(其中,在職在編教師119人,外聘教師32人)學生人數是2379人,(一年級2135人,二年級77人,三年級167人)。開設班級29個。

旅遊

六枝特區的旅遊獨具特色。有蘊藏著古夜郎文化,是一個融民族文化風情、自然風光、名勝古蹟為一體的獨特旅遊區。境內中部有桃花公園、九頭山公園、南極山公園、天然洞穴月宮洞(觀音洞);南部有郎岱古城、郎岱木城碑記、郎岱暴動烈士墓及神秘的老王山(古郎山);東南部有底溪森林公園,有白水河上的瀑布群和以落別為中心的溶洞景觀;北部有岩腳古鎮風光、老高橋景點、懶龍橋景點(窗子洞)、老卜底景點景點。加上神秘的民族風情,如:布依族的趕表、苗族的曬月亮、彝族的趕山節、仡佬族的吃新年等,構成了六枝獨特的旅遊景觀,吸引著國內外大量遊客及民族文化專家。

著名景點

民族歌舞民族歌舞
六枝牂牁江風景名勝區
景區位於六枝特區南部,距六枝縣城60km。景區分布主要以牂牁江老王山為中心,以毛口夜郎文化、濱湖自然風光、布依民族風情為核心,景區歷史文化厚重,司馬遷史記載:“夜郎者,臨牂牁江,江廣百餘步,足以行船”。山崖聳立,峰巒俊秀,領略形態各異的懸崖、懸洞、峰林、森林、丹霞等奇觀,容峽谷、山、水、林,幽、險、奇為一片,集山水風光、民俗文化於一體。1995年,被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牂牁江牂牁江
涼都·月亮河夜郎布依文化生態園

該園位於六枝特區西南部,距六枝特區中心城區25公里,景區水文資源豐富,月亮河由東向西穿境而過,森林覆蓋廣泛,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布依銅鼓十二則”及民間歌舞彰顯出濃郁的布依文化;同時世界最大銅鼓、最長的山脊文化長廊也在該景區。2005年,先後被省布依學會命名為“中華布依第一村”、“貴州省鄉村旅遊示範點”、“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美譽。
六枝洗馬河溫泉景區
六枝洗馬河景區位於六枝新窯鄉睛(隆)--新(窯)公路旁,距離六枝特區
中國布依第一村中國布依第一村
中心區18公里,是連線六枝牂牁江景區、廻龍溪景區、長角苗景區、灑洱景區的中心景區,系珠江水系。景區面積18平方公里,景區內的三漲水是舉世聞名的黃果樹瀑布的源頭。景區內的四印苗原名洪苗,因為紀念富有傳奇的始祖司漭司妹而在衣裙的前胸後背、衣袖的中部繡上四個大印拼成的圖案而得名,四印苗分布在新窯鄉的牛場壩、橋樑堡一帶,每年正月初五是四印苗的跳花節,刀棍舞是最具特色的民族舞蹈。
清澈的清泉水清澈的清泉水
梭戛長角苗風情景區

景區距六枝城區45公里。該景區的民族以奇特的頭飾、鮮艷的服飾、古樸的民風民俗、優美的舞蹈、低沉的音樂、精美的刺繡而聞名。對提升中挪合建的中國貴州梭戛生態博物館的知名度,促進旅遊發展、對外開放交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8年被省旅遊協會、省風景名勝區管理協會等機構評為“貴州省十大魅力旅遊景區”之一。

紅色印記

陵園
陵園名稱 簡介
六枝東風水庫烈士陵園 位於六枝特區平寨鎮。在六枝區大屯戰鬥中犧牲的區長王洪慶、保全隊長楊英學、助理員劉春芳、詹斗南、劉洪賓、韋世安等烈士埋葬於此。2005年1月,烈士陵園被列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六枝特區岩腳烈士陵園 陵園位於六枝特區岩腳鎮,1996年4月,岩腳烈士陵園列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4月,岩腳烈士陵園列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8年陵園重新擴建。
大用灣寨烈士陵園 陵園位於六枝特區大用鎮,主要葬有解放初期(1949年)犧牲的烈士及1958年修建滇黔鐵路犧牲的99名鐵道兵戰士中部分,2004年4月,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列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郎岱三三暴動烈士陵園 陵園位於 郎岱鎮。陵園葬中有犧牲的33名烈士以及參加革命活動犧牲在南京的郎岱人李伯平烈士,1993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列為縣級。2005年,列為市級全民國防教育基地。
遺址
名稱 位置 名稱 位置
世界語學習班、星光讀書會、文藝研究會舊址 郎岱鎮場壩 織普郎納水邊區游擊隊成立會議舊址 岩腳鎮
郎普織邊區游擊大隊圍剿國民黨龍場鄉政府舊址 龍場鄉境內 織普郎納水邊區游擊隊圍剿土匪沙劍秋遺址 牛場鄉
織普郎納水邊區游擊隊籌備會議舊址 岩腳鎮大坡 織普郎納水邊區游擊隊活動舊址 岩腳鎮
解放軍146團圍剿土匪李朝陽戰鬥遺址 落別鄉納罵村 解放軍151團圍剿土匪肖相夔戰鬥遺址 落別鄉
解放軍圍剿安克庚部戰鬥遺址 牛場鄉上官村 三三暴動會議舊址 折溪鄉
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郎岱隊部”舊址 郎岱鎮劉家巷 郎普織邊區游擊大隊戰鬥遺址 牛場鄉

特產

特產名稱 簡介
岩腳面 岩腳面是貴州省六枝特區岩腳古鎮歷史的特產,具有百年歷史,以香、滑勁、脆的純天然獨特聞名省外。
郎岱富硒茶 六枝特區茶葉生產歷史悠久,也是貴州省42個茶葉重點發展的縣之一。
菁口核桃 核桃,又稱胡桃,為胡桃科植物,核桃仁更是含有豐富的營養,可以預防子宮頸癌的作用。
郎岱茭白 郎岱茭白肉質肥嫩,纖維少,蛋白質含量高。茭白是中國的特產蔬菜,與蓴菜、鱸魚並稱為“江南四大名菜”。
牛場辣椒 牛場辣椒栽種歷史較長,獨具地方特色,不僅色澤好,體大肉厚,營養豐富,粗蛋白質高,還有助於人體消化。
牛場梨 牛場梨出產於六枝特區牛場鄉,因當地獨特的氣候條件好,產出來的梨肉脆而多汁,富含多種維生素。
獼猴桃掛果 獼猴桃是獼猴桃科植物獼猴桃的果實,原名獮猴桃,其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被譽為“維生素C之王”。
優質富硒米 優質富硒米產於六枝特區,是中國著名的三大天然富硒地帶之一,該地區屬北亞熱帶氣候,是天然的富硒產地。
郎岱醬 “郎岱醬”源於古夜郎構醬,“機家醬”系郎岱觀音已故大師同叔貞秘傳要訣,經天然曬露而成,醬呈黃臘色,純香。

民族文化

六枝特區六枝特區
六枝特區是世界上較為獨一的苗族分支,以長角頭飾為特徵的苗族,聚居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六枝特區與織金縣交界的崇山峻岭地帶,他們操苗族中部方言,人口僅4000餘。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原始、古樸的民族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挑花、刺繡,吸引了美國、英國、法國、日本、挪威和港、台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記者及旅遊者前來考察、觀光、旅遊。該苗族能歌善舞,每年正月十五都要舉行跳花節,重大節日或慶典活動,都要舉行跳花活動,場面十分火爆。在音樂方面,以"三眼蕭"最具特色,所謂"三眼蕭",即只有三個眼孔,以單艾竹(七節)製成,長短粗細不一,具有音色美、鏇律輕快悠揚、曲調低回沉鬱之特點,一般為青律男女對唱情歌時伴奏使用,如單獨吹奏,似在講述一段古老的故事。為保護該民族文化生態,1995年,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和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簽署,在該苗族社區建立生態博物館,即梭嘎生態博物館
境內,落別布依族鄉,素有"民族歌舞之鄉"之稱,民眾文化活動如火如茶。每逢三月三、六月六、七月十五等布依族傳統節日,布依族同胞聚集一堂,表演銅鼓舞、搬麻舞、竹筒舞、姊妹蕭、瑣吶、飛石打靶、抱花腰等傳統的民族民間舞蹈。尤其是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布依族"六月六"暨文化藝術節,更是盛況空前,不僅吸引了周邊縣市的布依族青年男女,而且日本、美國、法國、羅馬尼亞、荷蘭等國家的國際友人也專程趕來欣賞他們精彩表演。此外,還有中寨苗族鄉的小花苗鈴鐺舞,節奏歡快,很熱情,新窯鄉的四印苗蘆笙舞,鏇律輕揚,舞姿婀娜等等,深受中外遊客喜愛。
長角苗服飾 長角苗服飾
長角苗服飾 長角苗服飾
長角苗服飾 長角苗服飾
長角苗服飾 長角苗服飾
攔路酒與攔路歌 攔路酒與攔路歌
攔路酒與攔路歌 攔路酒與攔路歌

工美藝術

境內以彝、苗、布依、等少數民族的刺繡、剪紙、蠟染等各有本民族的特點。苗族、彝族、仡佬族等民族,按布的經緯秀幾何圖案於衣裙及其他裝飾物。苗族、布依族善於蠟染,苗族多為方、圓形圖案,布依族為螺紋圖案。苗族婦女用手工編織麻衣歷史悠久,一直在一些苗族村寨仍盛行穿麻織衣服。此外,很多少數民族善於編織草鞋、草蓆、竹器等。
境內的各民族善於石刻、石雕、木雕等,現存有古刻《桃花洞祭禮圖攀岩》、化處《彝文攀岩》、新場欄龍橋《彝文攀岩》、毛口《雙魯橋石刻》等。
音樂舞蹈
境內的彝、苗、布依仡佬等民族能歌善舞。彝族音樂有四弦胡琴、笛、月琴、木嗩納等。彝族青年喜歡有用樹葉吹奏山歌、情歌。彝族歌舞中常見有的慶壇歌、祭祖歌、接靈歌,有跳腳舞、跳腳歌、鈴鐺舞等。布依族樂器有月琴、笛、銅、鋩鑼等。歌舞有布依族情歌、酒歌、上樑歌和以《谷謝經》為詞的孝歌、銅歌14曲譜等。仡佬族青年喜愛情歌對唱。
婚嫁跳腳
主要流行於六枝特區部分彝族村寨中,即女方出嫁前一月,由其父母請一幫未婚姑娘到家唱歌跳舞,以祝願姑娘出嫁後生活美滿幸福的歌舞形式。婚嫁跳腳多為女性,舞蹈以踢踏動作為主,以歌伴舞,其他未婚青年男女可參與助唱助跳。
布依族銅鼓舞
銅鼓舞一般在“六月六”等節慶日或祭祀活動中表演,起源於巫祝祭祀。舞蹈以敲擊銅鼓伴奏,常由8到16名姑娘和4至8名小伙子用腳踏著鼓點節拍起舞。舞步以踏步,蹬腳相連的“兩步半”為主,簡潔明快,隊形穿插變化較多,舞姿樸實親切。已經演變發展為廣場集體圓舞。

文學

境內少數民族過去許多豐富的文學作品已失傳,但有不少也流傳於世,彝文古典文學作品已存78部,祭祀類的如《宜那經書》,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如《咋署木》、《阿默克》、《隱斗署》等。布依族以漢字記音的古籍有《谷謝經》(三部),為五言喪祭經書。此外,還有內容涉及地理、醫藥、歷史、民族等方面的作品。仡佬族以漢字、祭文記音的古籍有《祭詞》。

方言

六枝特區方言可以分為郎岱、岩腳等地組成的郎岱話和中寨區苗族人民使用的湖南話。郎岩話屬官話方言西南官話貴州話,其人聲不單獨成調類,並還能保持老湘語的全濁聲母(bddzd)等。在六枝特區境內苗族有兩萬人,占六枝總人口的4.21%,他們以聚居在晴隆普安等地的苗族一起,在貴州境內組成一個獨特的湘方言島。
六枝特區工業是三線建設發展起來的,由於人員來源複雜,方言各異,各居民點的語言交際各具特色,語言的交融混雜也使得本地語言相應的產生了一些變化。在六枝特區各居民點可以聽到不同的方言。

文保單位

板梅古堡板梅古堡
“十二五”發展以來,該區開展文物保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發展了歷史文化底蘊。完成了岩腳東洋樓、龔家大院以及郎岱孫清彥墓修繕工程。完成了光照電站水淹區毛口壩子文物搶救性保護工程的前期準備工作。開展了六枝特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實地文物調查工作順利完成,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248處,新增不可移動文物176處。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完成了六枝特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建立了六枝特區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1項、省級名錄項目5項、市級名錄項目18項。

博物館

梭戛苗族生態博物館位於六枝特區境內,是烏蒙山腹地的一個苗族村寨。社區內生活著一個苗族的分支,境內民族都過著男耕女織的農耕生活,延續著一種古老的、以長角頭飾為象徵的獨特的苗族文化。這種文化非常古樸,有原始的平等、民主風尚,有豐富的婚戀、喪葬和祭祀禮儀,有別具風格的音樂舞蹈和十分精美的刺繡藝術。為保護和延續這支獨特的苗族文化,中國和掃地威政府在此共建了中國第一個生態博物館。
為了保護和延續這支獨特的苗族文化,1995年,經中國和挪威文博專家考察後,撰寫了《在貴州省梭嘎鄉建立中國第一座生態博物館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並獲得國家文物局和貴州省政府的批准,正式列入了中挪文化交流項目。

非物質文化遺產

(省級) 類別 項目
第二批 民間美術 梭嘎箐苗彩染服飾
第三批 傳統音樂 三眼簫
姊妹簫
民俗 吃新節

人物

鄒廷貴張廷臣張懋德、周夔、 田瑞玉、趙德昌、 趙德光、朱元謨、李錦心、夏藕村、林自清、張瞻暈、黃華清、彭公武,夏謨、劉百源、安健、 李鍾岳張三元、桌甫堂,金雨聲、龍應堂、龍幼安、楊海琴、任炳臣、李順清、劉敬常、田壁英、楊燦英、牟廷芳、送選銓、令狐治平、覃恩、唐遜虞、李伯平、 陳敏學、宋應達、 宋選珍、塗月僧、封宗黃、劉雪葦、劉鳴、鄧肅初、王洪慶、劉安民、夏之剛、曹克勤、楊合明、羅朝良、金龍甦、 龍騰王舍人、李向貴、李洋橋、王克鍔、劉國富、安克庚、羅朝陽、楊英學、李興隆。

榮譽

六枝特區先後被列為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縣、商品糧基地縣、重點產煤縣、基層農技改革與建設示範縣、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縣,省茶產業發展重點縣、優質肉豬基地縣、地道中藥材種植基地縣、科技扶貧種草養羊項目縣、財政支農資金整合試點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高標準農田示範縣。

中國貴州

貴州省簡稱“黔”或“貴”,位於中國西南的東南部,介於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東毗湖南、南鄰廣西、西連雲南、北接四川和重慶,是一個山川秀麗、氣候宜人、民族眾多、資源富集、發展潛力巨大的省份。全省東西長約595千米,南北相距約509千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