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南明區境演變歷經元明清。元屬順元宣慰司。明初隸貴州宣慰司,隆慶三年(1569年)建貴陽府後,今區境屬貴陽府管轄。萬曆十四年(1586年)置新貴縣,區境隸新貴縣。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置貴築縣,區境屬貴築縣。民國3年(1914年),成立貴陽縣,區境隸之。民國30年(1941年7月1日),成立貴陽市政府,區境屬市政府管轄。民國33年(1944年11月)全市劃分為九個區,設區公所為區一級行政組織。一至五區為城區,六至九區為郊區。今南明區行政區劃範圍屬第四、五、六、八區。1949年11月15日貴陽解放。同年11月22日,貴陽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23日,貴陽市人民政府成立,25日接管區境內原貴陽市第四、第五區區公所。
1950年5月,為適應城市管理與建設需要,貴陽市重新劃定市區,將全市劃為7個區,原四、五區改劃為新三、四區,並建立“貴陽市第三區人民區公所”和“貴陽市第四區人民區公所”。1950年9月1日,改為貴陽市人民政府第三、四區公所。1951年9月15日,區公所撤銷,建立貴陽市第三、四區人民政府,為縣一級政權機關。1953年6月,第三、四區合併為第三區、由第三區人民政府領導,原第四區人民政府撤銷。1955年5月,在第三區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選舉成立貴陽市第三區人民委員會(簡稱區人委),行使原區人民政府的職權。1955年8月,第三區更名為南明區。1967年4月,成立毛澤東思想貴陽市南明區革命委員會,8月,改稱南明區革命委員會。1981年11月,撤銷南明區革命委員會,成立南明區人民政府。2000年,轄區行政區域劃分為2個鄉、11個行政村、15個街道辦事處,241個居民委員會。2009年全區轄4個鄉(2009年初小碧、永樂兩鄉劃入)、29個村、15個街道辦事處、139個社區,總面積209.34平方公里。2012年開展基層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將15個街道辦事處調整為18個社區服務中心。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0年,南明區行政區域劃分為15個街道、2個鄉,總計241個社區、11個行政村。
2009年,花溪區小碧鄉、烏當區永樂鄉劃歸南明區
,至此,南明區下轄15個街道、4個鄉,總計139個社區、29個行政村。
2012年,貴陽市全面開展基層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南明區將15個街道調整為18個新型社區,同時下轄的各社區居委會名稱前不再冠以“社區”稱號。
2013年9月,南明區新設立花果園社區,至此,南明區新型社區增加至19個。
區劃詳情
截至2014年,南明區下轄19個社區、4個鄉,總計147個居委會、29個行政村。
名稱 | 下轄居委會、行政村 | ||||||
---|---|---|---|---|---|---|---|
新華社區 | 神奇路 | 箭道街 | 興隆街 | 新華路 | 電力巷 | 甲秀樓 | 紀念塔 |
西湖社區 | 南明堂 | 西湖路 | 梭石巷 | 官井路 | 東笙巷 | 觀風台 | 盛世花城 |
水口寺社區 | 寶山南路 | 觀水路 | 蟠桃宮 | 水口寺 | 紅岩路 | 月亮岩 | 富華松竹苑 |
大南社區 | 尚武巷 | 護國路 | 白沙巷 | 會文巷 | 富水南路 | - | - |
中南社區 | 陽明路 | 醒獅路 | 漢湘街 | - | - | - | - |
市府社區 | 市府路 | 法院街 | 公園南路 | 都司西路 | 博愛路 | - | - |
河濱社區 | 瑞金路 | 文化路 | 省工會 | 次南門 | 金地 | 星雲 | 財貿 |
河濱公園 | - | - | - | - | - | - | |
遵義社區 | 青雲路 | 遵義街 | 解放路 | 解五 | 體育路 | 二七路 | 鐵運巷 |
八達巷 | 五眼橋 | 解放西路 | 南沖巷 | - | - | - | |
興關社區 | 南廠路 | 送變電 | 環南巷 | 興關路 | 青雲巷 | 尚義路 | 紡織巷 |
沙沖北路 | 營盤路 | 貓貓坡 | 新寨路 | - | - | - | |
沙沖社區 | 玉田巷 | 玉溪巷 | 錦泰 | 朝陽洞 | 玉廠路 | 桃園路 | 沙沖南路 |
朝陽巷 | - | - | - | - | - | - | |
沙南社區 | 沙沖中路 | 大理石路 | 大慶路 | 陳莊壩 | 望城路 | 美樹陽光 | 臥龍山莊 |
綠苑天源居 | 綠苑小區 | 大正雨曦 | - | - | - | - | |
太慈社區 | 藝校 | 康瑞苑 | 工具廠 | 青山路 | 南郊 | 車水路 | 鳳凰路 |
鳳棲 | 電建一公司 | 青山一 | 青山二 | 青城 | - | - | |
惠農巷 | 花果園后街 | 獅峰路 | 貴惠南路 | 彭家灣 | 獅子山 | 文雅巷 | |
春蠶巷 | 沙坡路 | 後壩 | 五里關 | - | - | - | |
中山南路 | 松山南路 | 遵義中路 | - | - | - | - | |
油榨社區 | 東寶 | 青年路 | 東新區路 | 油榨街 | 冶金路 | 治金大院 | 團坡橋 |
市南 | 富北 | 雨高 | 南興 | 蓑草 | 嘉潤 | 南嶽 | |
粑粑 | 南浦 | - | - | - | - | - | |
中曹司社區 | 皂角井 | 四方河 | 蔭塘巷 | 九洲巷 | 四喜巷 | 五湖巷 | 菊花洞 |
上壩路 | 壟岩路 | - | - | - | - | - | |
二戈寨社區 | 白馬井 | 松花巷 | 富源南路 | 回龍路 | 舒家寨 | 泰安巷 | 八公里 |
翠雲巷 | 柳井巷 | - | - | - | - | - | |
龍洞社區 | 龍水路 | 機場路 | - | - | - | - | - |
見龍社區 | 見龍路 | 大坡東 | - | - | - | - | - |
山水黔城 | 朝陽村 | 後巢村 | 四方河村 | 太慈村 | - | - | |
油榨村 | 紅岩村 | 二戈村 | 雲關村 | 木頭村 | 擺郎村 | - | |
羅吏村 | 永樂村 | 羊角村 | 石塘村 | 水塘村 | 乾井村 | 柏楊村 | |
雲盤村 | 水壩村 | 小碧村 | 甘莊村 | 下壩村 | 二堡村 | 黃泥哨村 | |
黃泥甫村 | 貓洞村 | 秦棋村 | 馬寨村 | 大地村 | - | - | |
備註:表格信息來源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南明區位於貴州省中部,是貴州省會貴陽市六個市轄區之一,西北與雲岩區接壤,北部為烏當區,東部與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里縣相鄰,南及西南與花溪區毗連,西部一角與觀山湖區相連,行政區域總面積209.3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南明區居於雲貴高原東斜坡,貴陽盆地南部,地勢東西部高,中部低,平均海拔1260米左右;地貌類型以壩地為主,山地次之,丘陵最少。
氣候特徵
南明區屬亞熱帶溫和濕潤氣候區,由於地處低緯度高海拔,冬季受印度洋季風環流的影響,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但由於降雨季節分配不均易造成旱澇災害。此外,倒春寒及霜凍也是常見的災害,對農作物生長不利。
南明區年平均日照時數1354小時,為世界上紫外線輻射最低的城市之一;年平均氣溫18℃左右,其中夏季平均氣溫24℃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
水文情況
南明區境內有南明河、小車河、南門河、市西河、貫城河、對門河、沙河等多條過境河流,均屬長江水系,其中,南明河是該區的主要灌溉水源。
人口數據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數據顯示:南明區常住人口為829326人,其中,男性423080人,女性406246人,男女性別比為104.14:100。戶籍人口為568535人,少數民族人口比重為15.09%,非農業戶口人口比重為63.52%。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791580人,鄉村人口37746人。
2013年底,南明區公安口徑總人口56.02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1.71‰,人口自然增長率6.32‰。
經濟發展
綜述
2013年,南明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440.07億元,比上年增長17.8%,生產總值占貴陽市的比重提高到21.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1362元,同比2012年增長16.6%。按2013年12月31日人民幣匯率6.0969計算,人均生產總值達到8424美元。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由2012年的0.55:22.60:76.85調整為0.52:24.88:74.60,產業結構保持穩定的“三、二、一”結構。全年完成投資總額376.26億元,其中房地產投資完成276.9億元。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81.25億元,比上年增長29.98%。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3.54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7.5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904元,比上年增長9.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415元,比上年增長11.3%。
第一產業
2013年,南明區第一產業增加值實現2.29億元,比上年增長5.0%。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36240萬元,其中農業產值27777萬元;牧業產值8323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40萬元。全年蔬菜總產量105292噸,水果產量10000噸,生豬出欄28415頭,家禽上市24.23萬隻,鮮蛋產量1581噸。
第二產業
2013年,南明區第二產業增加值實現109.50億元,比上年增長22.7%。
工業是南明區的傳統支柱產業,2013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2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31.62億元,工業增加值33.0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0.5%、20.5%。其中,國有企業13家,實現工業總產值62.41億元,占全部工業企業總產值的47.41%;集體企業5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69億元,占全部工業企業總產值的1.29%;非公有制企業64家,實現工業總產值67.52億元,占全部工業企業總產值的51.3%。按輕重工業分組,輕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7.73億元,重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3.89億元。
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呈現以下特點:1.重工業比重高於輕工業;2.非公有制工業產值比重高於公有制工業;3.行業發展不均衡,電力、黑色金屬壓延、食品製造業等行業占全區工業比重達61.3%,對全區工業的整體提升貢獻較大,起著絕對作用。相反,部分行業增長速度較慢,規模較小,占全區工業比重僅為38.7%。
2013年全區建築業實現總產值448.01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8.59%,其中建築工程產值382.43億元,安裝工程產值39.19億元,其他產值26.39億元。
第三產業
2013年,南明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328.28億元,比上年增長16.6%,對GDP的貢獻率達72.52%。批零、餐飲、旅遊、房地產、服務等行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消費品市場繼續保持較為快速的發展態勢,增長速度在貴陽市排名第一。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3.26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占貴陽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5.66億元)的33.51%。從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完成219.82億元,比上年增長18.34%;住宿和餐飲業完成43.44億元,比上年增長3.63%。全區139家限額以上企業實現購銷兩旺。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完成196.55億元,比上年增長25.39%,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66%;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完成6.44億元,比上年下降9.87%,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5%。
交通運輸
南明區內交通便利,信息通訊靈敏發達,是西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通信樞紐。4D級現代化機場——貴陽龍洞堡機場開通了連線海內外的30多條航線;湘黔、川黔、黔桂、貴昆四條鐵路幹線在這裡交匯,貴陽客車、貴陽南站、貴陽東站三個鐵路大站齊聚區境;貴溪公路、貴黃公路、貴新公路、貴陽西南環線、東北繞城環線5條高等級公路使對外出口交通暢通無阻;神奇路、新華路等20條主次幹道拓寬改造和98條街巷翻修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整個城市道路網路全面升級。南明區商貿繁榮、信息集中、資金密集、市場廣闊、專業市場發展迅速、特色街道不斷增加。擁有建築材料、裝飾裝潢材料、五金交電、家具、電子電器、農副產品、副食品、汽車交易和配件、通信設備、房地產、倉儲等55個大型專業市場以及神奇路科技一條街、新華路飲食文化一條街、公園南路鮮花一條街等特色街道,發展空間廣闊,市場拓展的潛力極大。南明區供電、供水條件完善,具有優越的軟硬投資環境。貴陽機場、西南環線、東北繞城環線的建成,使區域東部雲關鄉和龍洞堡辦事處等地成為新一輪開發的熱點。
社會事業
科技教育
南明區境內有貴州財經大學、貴陽中醫學院、貴陽學院等10餘所大專院校和貴州省銀行學校等20餘所中專、技工學校;有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貴州省林業科技研究院以及電力、建築、醫藥化工、冶金設計院等國家、省、市的科研設計單位,人才薈萃,科研實力雄厚。
截至2013年底,南明區有各類中國小143所,其中公辦中學23所,公辦國小55所,民辦九年一貫制學校35所,初級中學3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在校學生8.043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86.4%。
文化體育
南明區境內有貴陽市圖書館、貴陽大劇院、貴州電視台、貴陽電視台等單位;有甲秀樓、達德書院等歷史文化旅遊景點。曾先後舉辦“黔茶飄香·品茗健康”系列活動、貴陽(南明)蘭花博覽會、全國第二屆硬筆書法作品展、第四屆當代中國青年著名花鳥畫展、“南明·海安·太倉”美術書法作品展等活動。
文化服務方面,截至2013年底,南明區有公共文化設施近百個,其中區級文化館1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區級支中心1個、基層服務點21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18個、社區圖書室18個,29個村建立了農家書屋;文化廣場15個,文物類文化設施18個。
體育工作方面,截至2013年底,南明區已安裝完成91套路徑工程器材。2013年成功舉辦南明區第七屆運動會,共設足球、籃球、網球、游泳、羽毛球、桌球、象棋、圍棋、跳繩9個競賽項目和廣播操1個展示賽項目,共有來自全區各鄉、社區服務中心及區直有關部門30餘支體育代表隊近2000餘名運動員參與。
醫療衛生
截至2013年底,南明區共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36家,區直衛生機構8個,其中醫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個,婦幼保健院1個,衛生院4個,共有病床351張,衛生技術人員462人。
2013年,南明區活產數3412人,產檢率99.24%,住院分娩率100%,孕產婦死亡率87.93/10萬,嬰兒死亡率2.64‰,5歲以下兒童營養不良實查人數17384人,患病人數41人,患病率0.24%,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0%。全區農民入保率高達99.44%。
主要領導
職位名稱 | 姓名 | |
---|---|---|
區委書記 | 朱麗霞 | |
區委副書記 | 區人民政府代區長 | 張海波 |
群工委書記 | 陳放鳴 | |
區委常委 | 區 紀委書記 | 羅俊 |
宣傳部 部長 | 劉永賢 | |
人武部 政委 | 劉軍 | |
組織部部長 | 王紅 | |
區人民政府 常務副區長 | 李偉 | |
政法委書記 | 漆勇 | |
|
著名人物
姓名 | 簡介 |
---|---|
王陽明 | 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 |
楊龍友 | 明代著名詩人、書畫家 |
姚茫父 | 清末民初著名畫家、詩人、學者 |
周漁璜 | 清代著名才子、詩人 |
李端棻 | 晚清著名維新派代表人物之一、詩人 |
謝六逸 | 當代外國文學研究奠基人、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之一 |
蹇先艾 | 當代中國鄉土文學代表人物之一、著名作家 |
陳恆安 | 當代中國著名書法家、文史學家 |
宋吟可 | 當代中國著名畫家 |
蕭嫻 | 當代中國著名書法家 |
旅遊資源
南明區域內生態旅遊文化資源豐富,風光秀美,山水怡麗,名勝眾多,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理想的旅遊觀光和避暑勝地。
南郊公園
南郊公園(有稱地下公園),位於太慈橋街道辦事處駐地西南面約2.5千米的小車河畔,是1965年在挖防空洞時發現的一個地下溶洞(稱白龍洞)。洞長578米,洞寬3米,洞高6-10米。洞內有各種現狀的鐘乳石,石柱、石筍、石幔、石鐘、石花,夠成了千姿百態的畫面。溶洞外小車河景區依山傍水,樹林成蔭,芙蓉灣、清涼泉、花圃等景區優美寧靜,紫微山、主峰山登高一覽山城盡收眼底。南郊公園可謂“地上花園、地下宮殿”,是築城人民遠離城市喧囂,尋找片刻寧靜的休閒遊覽勝地。
觀音洞:位於辦事處駐地東北600米處的山帽山西側半腰上。原洞深10米,寬4米,高5米。洞內有觀音大士石像及泥塑十八羅漢等塑像(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毀),故稱觀音洞。該洞有山泉自石隙流出,水極清澈,常年不枯,宜煮作茶飲。觀音洞本非佛教聖地,之所以有名,是因洞外石壁上刻有清康熙十年(1671年)江陰陳鼎來此遊覽時所著《黔中游》中的一段文字:“洞深近百餘里,從洞中行,秉七日炬,可達都勻境”。解放後,1981年6月,貴陽市人民政府確定該洞為佛教活動點,貴陽市文化局、南明區人民政府將此處列為“南明區文物保護單位”。現洞深100米,寬6米,高5米餘。2000年,觀音洞沿青年路修建了大門及圍牆。2001年,又在大雄寶殿的前後方修建了一批樓宇,洞外建築逐年增加。在每年的農曆2月19日,6月19日和9月19日(據傳為觀世音菩薩的生日)三天中,每天從凌晨開始都有大批市民往此處朝拜。據不完全統計,每次廟會的人數多達萬餘人(次)。平時,觀音洞也不乏前往之人。
講武堂:位於瑞金南路北側。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貴州巡府鄧華熙創辦,學堂自1900年開辦到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改作兵營現址,現為貴州教育學院。武堂遺蹟已不復存在。
劉公祠:劉公祠位於白沙巷2號,民國6年(1917年),時任財政廳長的張協祿所修建。占地面積約4524平方米,房子3棟,祠內有花園、魚池。民國7年,貴州第一任督軍劉如周買下這所房子,用作紀念其祖先劉統之先生。劉如周買下後,沒有變動內部結構,只是將大門請康有為在橫匾上寫了“劉統之先生祠”幾個字。到民國l5年6月1日(1926年),周西成在貴州任省主席時,將此處改為省教育廳,解放後,此處仍為教育廳,直到1958年才改為託兒所,即今六一幼稚園。
娘娘廟
娘娘廟清嘉慶初(1796年),貴陽知府程煜在其宅(指月堂)右側建立娘娘廟(今指月街17號)。據說廟中塑有一娘娘雙手抱子的塑像,不生兒子的婦女,便提著雞蛋到此敬供,企盼來年生個兒子。因此,來往敬供的人很多,特別是逢年過節更是十分熱鬧。又說,在貴州唱戲還不流行時,娘娘廟搭有戲台,經常唱戲。時任貴州提學史李宗坊經常到此看戲,還在《黔記》中寫到:“貴陽竹枝詞三十首作者不知誰何譯,錄數首以志士風,中秋月色最清佳,鑼鼓喧鬧笑語嘩,喬扮仙姬來送子,背兜兜個大倭瓜,妾轎迎來郎拜堂,郎忙去謝妾爹娘,合歡三日娘看妾,滿月回門妾伴郎,板凳條條坐綠鬟,娘娘廟看豫升班,今朝比似昨朝好,烤火連場演下山,娘娘廟在指月堂,烤火下山花戲也”。據說娘娘廟這種熱鬧景象一直延續到解放前。此處今為貴陽市民政局用地。
鹿公祠:鹿公祠位於護國路東面,貴陽市民政局後側(指月街15號),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3年),是鹿忠之子(兩廣總督)為祭奠其父而建祠以祀之。鹿忠,滿人,清朝鹹豐同治年間任貴州都勻知府。
鹿公祠的面積約200平方米,祠內原建有大堂1間,二堂1間,廂房3間,均為木質結構古式平角平房。房屋建築牢固,支柱粗大,漆色輝煌,殿房高約5米,院內種有樹木,左右兩廂砌有花台,種有花草。祠內清爽秀麗,祠大門為牌坊形,大殿內供有l米多高鍍金鹿忠牌位l塊。民國初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貴州分會設於此,並在祠堂大殿懸掛孫中山先生像。之後國民政府在此設官署、辦醫院,民國25年(1936年)在此設黃包車公司。解放後為人民政府接管,1980年,市民政局遷到指月堂辦公後,此處改為市民政局宿舍。
王伯群故居
王伯群故居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王伯群(1885年一1944年),名文選,字伯群。出生於今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下五屯鎮景家屯村。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參加了護國運動,為護國運動骨幹分子。曾擔任國民黨中央委員、國民政府交通部部長兼交通大學校長。民國17年(1928年)創建私立“大夏大學”時任董事長兼校長,抗日戰爭爆發,大夏大學輾轉遷到貴陽,王伯群回到貴州,領導大夏流亡辦學。1944年病逝於重慶。
王伯群故居民國6年(1917年)修建於護國路西側,為磚木結構,法式建築,占地1600平方米。從外表看,由長方形主樓和圓柱形碉樓組合而成。主樓7間,上下兩層,樓上建。平頂屋面一角中建歇山頂樓閣,典型的中西合璧。碉樓3層,其下闢地下室,其上建穹窿頂。樓下台階復分兩組,底層為如意踏跺,上層為垂帶踏跺。磚柱上的白色灰塑,狀似白菜,與西方人物雕塑迥然不同,在中國古代建築上雕塑白菜,寓意“清白家聲”。王伯群故居雖為法式建築,但在裝飾工藝上仍受傳統手法影響,是中外建築文化交融的產物,於1999年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升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北五省會館
北五省會館(指山西、陝西、河北、河南、山東五省的會館),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位於富水南路246號。占地面積約有1600平方米,主要建築結構是三間四梁八柱,木架結構殿宇式古代結構建築,稱為“大成殿”。檐下四柱分掛鎦金字楹聯,殿內供有“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位”的牌子,兩邊是“關聖帝君之位”和“岳武穆王之位”牌子各l塊。“大成殿”左右兩旁各有3間廂房,門窗都是按幾何圖形設計的花窗欞。門的下半部,雕刻著有花鳥圖案。殿對面也是3間雕有花窗的小客堂。
北五省會館在民國28年(1939年)貴陽“二四”轟炸前分家,山西、陝西兩省遷出成立山西會館,河北、山東、河南三省則成立冀、魯、豫同鄉會留於原址。民國35年(1946年)秋創立了私立冀、魯、豫國小,校址就設在冀、魯、豫同鄉會內,後改為今富水路國小。
觀音庵
據貴陽府志三十四卷祠宇部分記載,觀音庵在府東南隅的順城街,是一座舊茅庵,乾隆三十年(1765年)創建,廟側同時建有華光廟,因茅庵年久失修,行將倒塌。清鹹豐年間,當地豪紳商賈募捐重修。辛亥革命後,國民政府為了使婦女獲自由平等,享受教育權利,提倡辦新學。江西會館將該庵改為崇德女子國小。解放後,人民政府接管該校,將該校改為貴陽市第三幼稚園。1956年幼稚園搬遷,市教育局又將此地改為南明區教師食堂,1994年因舊城改造被拆除。
南書院
南書院原名正習書院,南書院是正習書院的俗稱,是貴州省著名的書院之一,位於會文巷與護國路交叉口。據清道光《貴州府志》記載:清嘉慶五年(1800年)巡撫常明建頭門3間,門右看司房5間,講堂3間,堂後尹公祠3間,祠左右齊舍各5間,又西舍6間,書辨房l間,山長住房10間,廚房2間,約占地2249平方米。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糧儲道倭巨布修葺。光緒初(1875年)改名正習書院,增修進業樓。光緒六年(1880年)巡撫岑敏英復加重修。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嚴修督學貴州,以其地創立經世學堂。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改設蠶桑學堂。宣統(1910年)改設官立中學堂。辛亥革命後(1912年)改設貴州省立模範中學,該校民國3年(1914年)遷到火藥局。
蟠桃宮遺址
蟠桃宮在貴陽東山之麓,地處西湖路辦事處駐地東北約0.6千米處,寶山南路與曬田壩路交會處,是一座道教宮觀,祭祀西王母。今蟠桃宮已不存在,僅地名留傳至今。
蟠桃宮歷史不長,民國8年(1919年),由仙人洞道人王至端募捐修建,分上殿、中殿,下殿,殿內有菩薩若干尊。該廟建成後,老百姓每年三月前去祭供。舊時規模不大,但卻頗有名氣。可惜因為年久失修,到1949年貴陽解放時已破敗不堪。
武侯祠遺址
三國時,諸葛亮南征時,相傳其部將曾領兵到過西湖轄區,駐兵觀風台(觀象台),藏甲銅鼓山。明末清初年間,貴陽人民因為崇敬這位曾建立過歷史豐功偉績的神人,乃在南明河畔,西湖路旁建立武侯祠,供人供奉。武侯祠建立後,人流不斷,香菸繚繞。民國15年(1926年),貴州省政府決定在武侯祠所在地,修建貴州的第一個廠,廟宇被拆掉。
南明堂
南明堂是抗日戰爭時期貴陽出現的風景遊覽勝地,地址在貴陽市區東南面南明河河灣最深處,因環境清幽,景色宜人而著名。
抗日戰爭爆發後淪陷區人民大量湧入貴陽,貴陽人口猛增。民國27年(1938年)春,為解決房荒,貴陽有南明新住宅建設之舉。當時,一些巨商大賈亦在此建聚會品茶之建業堂,因其臨近南明河故名南明堂。爾後,這一區域統稱南明堂。新住宅區位於大南門外西湖路終點處,觀風台之西南,南明河河灣以內,面積約400畝。此處原是一片丘陵地,經數年建設,至民國30年(1941年)年底,新住宅區雛形凸現。南明堂即於這一時期建成。
南明堂是新住宅區風景最佳處,北面靠路,南面臨河。堂沿坡勢建築,北高南低。南明堂大門在西湖路南端,門前有台,台上有金屬製作的日晷,天晴日朗,可以測時。入門後有休憩處,過此循扶梯走下,至坡底極為平坦,左為起坐間,扶梯正面所對的大廳,就是南明堂。堂不高,較寬敞,玻璃窗垂地,窗紗淡麗,與窗外花圃掩映,清爽雅致。花圃由堂前直鋪河灣,中有小徑,行人步入繞過即可直達河邊。花圃有不少海外名花,我國的茶花、菊花亦錯陳其間。花艷草綠,令人賞心悅目,塵俗皆忘。河邊垂柳夾岸,迎風戲水,似江南風景再現築城。
南明河河灣處,明代就是貴陽私家園林聚集之地。楊願之石林精舍,越玉岑之江閣,李承明之吟望亭,謝君釆之遠條堂,皆建於河灣處。可惜年代久遠,舊跡難尋。
南明堂建成後,既對遊人開放,也是官府宴請場所。抗戰時期和抗戰勝利後,舉辦過多次宴會,偶爾還在此舉行會議。
解放後,南明堂是中共貴州省委機關所在地。之後,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以後,南明堂的遊覽景點已不復存在。
仙人洞
仙人洞,古名來仙洞,位於貴陽市城區東山後約500米的水口寺山上,仙人洞是貴陽市較早的名勝古蹟之一。
“聞昔有仙人,於此著篆丹。篆成舍之去,字奇不能讀”(見聶樹揩《仙人洞》)。丹篆是一種紅色的驅鬼神符號,本不是字,老百姓當然讀不懂。不過,由此可知,民間傳說古代曾有仙人居此,這是仙人洞得名的由來。傳說不足為信,但卻賦予了古蹟神秘的色彩。
仙人洞
仙人洞既是山洞名,又是道教觀名,然而這道教宮觀卻是由佛教寺院演變來的。明朝仙人洞名來仙洞。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王陽明謫貶貴州龍場驛(今修文縣城)驛丞,第二年,他應邀去貴陽文明書院講學時曾來仙人洞遊覽,他有《來仙洞》詩記其事。詩云:“古洞春寒客來稀,綠苔荒徑草菲菲。書懸絕壁留僧偈,花發層蘿繡佛衣。壺盍遠從童冠集,杖藜隨處宦情微。石門遙鎖陽明鶴,應笑山人久不歸。”王陽明的詩使仙人洞傳名神州,同時也說明仙人洞是佛教聖地,原有僧人居住。清朝康熙年間(1662—1722年),仙人洞開始成為道教宮觀,這裡先後修了三清殿和三官殿。三清殿分3層,底層祀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道德天尊,中層為藏經樓,第三層供玄女像,因而三清殿又稱玄女閣。民國8年(1919年)重建。三官殿供天官、地官、水官3官塑像。兩殿建成後,仙人洞規模擴大。甍棟崔嵬,院落平敞,微風吹拂,鈴鐸振響。自清初以後,仙人洞一直是道教聖地,數百年未變。
至於作為山洞的仙人洞,實際上有仙人洞、仙燈洞、八仙洞3個山洞。仙人洞在山腹,最有名,據明朝(弘治) 《貴州圖經新志》和明(萬曆)郭子章《黔記》記載,此洞平敞可居,洞口並題有“來仙”兩字刻於石上。經實測,洞深數十丈,寬約八尺至一丈,有進口和出口。進口在道觀北側,因通風較好,空氣對流,在洞口可聽到嗡嗡聲,民間傳說是銅鼓聲,附會鼓為諸葛武侯所藏,所以,仙人洞古代又名銅鼓洞。仙燈洞在山頂,道院左側有石磴如長蛇懸掛峭壁,石磴逼仄,遊人登臨目眩心搖,石磴直達洞口,洞寬深約兩丈,每當夕陽西下,陽光射入洞中,反射出彩色光芒,人在山下仰望,似覺洞中有燈,俗稱仙燈。八仙洞在仙燈洞之上,洞內塑有張果老,呂洞賓等八位神仙像。傳說八仙在洞中下棋,山下南明河中有巨石與巨龜相鬥,八仙中的呂洞賓擲棋子一顆下來,巨龜逃遁,巨石震裂成船形,俗稱“船石”。今船石尚存,宛如桅舟野泊。
民國26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設防空司令部於仙人洞山上,派兵駐守,道觀被占,道人被迫遷出,仙人洞被封閉。解放後,仙人洞被用作電影公司倉庫,長期封閉未開放。改革開放後,1983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政府撥巨款修復仙人洞,道觀煥然一新,這一年仙人洞被批准為全省重點道觀。道人開始重新回住,貴陽市道教協會設於此。直到1994年,封閉半個多世紀的仙人洞對外開放,有汽車通達,是貴陽市惟一開放的道教聖地,也是集宗教、園林休閒、遊樂於一體的貴陽市著名遊覽勝地。
水口寺遺址
水口寺在東郊牛河(南明河下游一段)畔,河水由此流入峽谷,東有綿羊山,南有青雲山,兩山直插南明河內,兩峰相峙如口,寺因此得名。道光《貴陽府志》云:“古剎三楹,嘉慶年間太學生張大學倡修,並捐建客廳廊廡。道光二年(1822年),新建奎星閣,林沼亭台,頗極幽曲”。吳振云:“寺在貴陽東北數里,地幽僻,游者不恆至。秋雨平橋,春燕繞岸。吟賞佳絕地也”。
《貴州名勝考略》云:寺前為由黃平舊州至省間道,戰爭之際,奇兵恆竊度以襲會恆,故為軍事家設防地。然風景殊絕,遠隔塵囂,當海宇宴安,仕女多多游於此……經鹹,同亂,寺漸敝。民國後,樓觀愈傾,頹垣敗砌,入目荒涼。抗日戰爭期間,防空部隊駐紮寺內,毀壞愈甚。解放後,現已改建為水口寺國小,寺中舊物尚保存一二。
旅遊指南
美食
糕粑藕粉、雞肉餅、苗嶺酸湯魚、戀愛豆腐、烤雞皮、絲娃娃。
住宿
在南明區有多家酒店可供住宿,價格適中。
中國貴州
貴州省簡稱“黔”或“貴”,位於中國西南的東南部,介於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東毗湖南、南鄰廣西、西連雲南、北接四川和重慶,是一個山川秀麗、氣候宜人、民族眾多、資源富集、發展潛力巨大的省份。全省東西長約595千米,南北相距約509千米。 |
貴州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 | 貴州省簡稱貴,別稱黔,省會貴陽市。全省轄:4個地級市、2個地區、3個自治州;10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56個縣、11個自治縣、2個特區 |
地級市、地區、自治州 |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特區 |
貴陽市 | 烏當區 | 南明區 | 雲岩區 | 花溪區 | 白雲區 | 小河區 | 清鎮市 | 開陽縣 | 息烽縣 | 修文縣 | 金陽新區* |
六盤水市 | 鐘山區 | 六枝特區 | 盤縣 | 水城縣 |
遵義市 | 紅花崗區| 匯川區 | 赤水市 | 仁懷市 | 遵義縣 | 綏陽縣 | 桐梓縣 | 習水縣 | 鳳岡縣 | 正安縣 | 餘慶縣 | 湄潭縣 |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
安順市 | 西秀區 | 普定縣 | 平壩縣 |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 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 | 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
銅仁地區 | 銅仁市 | 德江縣 | 江口縣 | 思南縣 | 石阡縣 | 玉屏侗族自治縣 | 松桃苗族自治縣 |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 萬山特區 |
畢節地區 | 畢節市 | 黔西縣 | 大方縣 | 織金縣 | 金沙縣 | 赫章縣 | 納雍縣 |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興義市 | 望謨縣 | 興仁縣 | 普安縣 | 冊亨縣 | 晴隆縣 | 貞豐縣 | 安龍縣 |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凱里市 | 施秉縣 | 從江縣 | 錦屏縣 | 鎮遠縣 | 麻江縣 | 台江縣 | 天柱縣 | 黃平縣 | 榕江縣 | 劍河縣 | 三穗縣 | 雷山縣 | 黎平縣 | 岑鞏縣 | 丹寨縣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都勻市 | 福泉市 | 貴定縣 | 惠水縣 | 羅甸縣 | 甕安縣 | 荔波縣 | 龍里縣 | 平塘縣 | 長順縣 | 獨山縣 | 三都水族自治縣 |
註: | 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