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吉紅

于吉紅

于吉紅,女,1967年1月出生於遼寧省鞍山市,籍貫山東肥城,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化學學院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林大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主任 。 1985年于吉紅進入吉林大學化學系,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95年博士畢業後留校,先後擔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1999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00年獲得首屆高校青年教師獎 ;2004年受邀為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客座教授;2007年受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2011年擔任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首席科學家 ;2014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2015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院士 ;2016年當選為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2017年獲國際純粹與套用化學聯合會(IUPAC)學化工傑出女性獎 。 于吉紅長期從事無機多孔功能材料的合成與製備化學研究 。中國化學會第三十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于吉紅院士講學 于吉紅院士講學

1985年9月,進入吉林大學化學學院學習。1989年7月,本科畢業後繼續留在學校就讀碩士研究生。

1992年7月,碩士畢業後繼續留在學校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徐如人院士。

1995年7月,博士畢業後留校任教,先後擔任講師(1995年-1997年)、副教授(1997年-1999年)、教授(1999年-)、博士生導師(2001年-)。

1996年,前往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進行博士後研究(-1997年)。

1997年,前往日本東北大學物理系進行博士後研究(-1998年)。

2000年6月,獲得首屆高校青年教師獎 。

2004年6月,擔任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客座教授(-2004年8月)。

2007年,受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

2011年,擔任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首席科學家。

2015年1月,入選2014年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同時獲得“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2015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院士 。

2016年11月,當選為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

2017年3月,獲得國際純粹與套用化學聯合會(IUPAC)學化工傑出女性獎 。5月29日,在吉林省第十一次黨代表大會選舉選舉為吉林省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 。

2018年12月29-30日,當選為中國化學會第三十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任免信息

2018年12月29-30日,在中國化學會第十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國化學會第三十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2016年3月當期《Science》雜誌封面 2016年3月當期《Science》雜誌封面

于吉紅長期從事分子篩多孔催化材料的定向設計與合成研究,主要學術貢獻包括:1. 創立了分子篩結構設計的理論方法:建立了基於限定禁區和基於電子密度圖設計具有特定孔道結構分子篩的理論方法,開發了新型分子篩催化材料高通量預測與篩選的計算機方法;2. 發現了羥基自由基可以加速分子篩水熱晶化的機理。這一重要發現,為化學工業上具有重要需求的分子篩催化分離材料的高效、節能和綠色合成開闢了新的路線;3. 發展了分子篩定向合成的方法:提出了基於模板導向、雜原子取代以及數據挖掘為指導的定向合成途徑,特別是建立了將計算化學和組合化學相結合指導定向合成的途徑,成功製備出50餘種新型多孔催化材料;4. 開發了系列高效的分子篩催化、分離材料,如甲醇制烯烴高效轉化催化劑及油水分離分子篩膜材料等 。

2016年3月,于吉紅團隊在《Science》發表了關於沸石分子篩材料方面的突破性成果,這也是吉林大學化學領域研究成果首次在《Science》期刊上發表 。

2017年5月,于吉紅領導的科研團隊在美國科學促進會出版的《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了題為“分子篩限域碳點:新一類具有超長螢光壽命的熱致延遲螢光材料”(Carbon dots in zeolites: A new class of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materials with ultralong lifetime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團隊提出了“量子點於分子篩中”的新穎合成策略,通過水熱/溶劑熱合成方法,將碳點原位限域在分子篩晶體之中,成功開發出一類全新的具有超長延遲螢光壽命的TADF材料 。

•論文著作

截至2017年,于吉紅在包括Science, Chem. Rev., Chem. Soc. Rev., Acc. Chem. Res.,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Nat. Commun.等期刊上發表SCI檢索論文300餘篇;獲授權專利14項、PCT1項;主編著作4部、合作出版著作3部 。

出版著作

出版日期名稱作者出版社
2018.01《納米孔材料化學 NMR表征理論模擬及吸附分離》于吉紅,閆文付著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8.01《納米孔材料化學 合成與製備 2》于吉紅,閆文付著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8.01《納米孔材料化學 催化及功能化》于吉紅,閆文付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5.01《納米孔材料化學 合成與製備 1》于吉紅,閆文付主編北京:科學出版社

期刊論文

Li, D. D.; Yu, J. H.* AIEgens-functionalized inorganic-organic hybrid materials: fabr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 Small, 2016.

G. Feng,P. Cheng,W. Yan,M. Boronat,X. Li,J. Su,J. Wang,Y. Li,A. Corma,R. Xu,J. Yu* Accelerated crystallization of zeolites via hydroxyl free radicals. Science, 2016

Wang, N.; Sun, Q. M.; Bai, R. S., Li, X.; Guo, G. Q. Yu, J. H. * In situ confinement of ultra-small Pd clusters within nanosized silicalite-1 zeolite for high-efficient hydrogen generation catalysis. J. Am. Chem. Soc., 2016, 138 (24).

Sun, Q. M.; Wang, N.; Bai, R. S.; Chen, X. X.; Yu, J. H.* Seeding induced nano-sized hierarchical SAPO-34 zeolites: cost-effective synthesis and superior MTO performance. J. Mater. Chem. A, 2016.

Mu, Y.; Wang, N.; Sun, Z. C.; Wang, J.; Li, J. Y.*; Yu, J. H.* Carbogenic nanodots derived from organo-templated zeolites with modulated full-color luminescence. Chemical Science, 7(2016), 3564-3568.

Bert M. Weckhuysen* and Jihong Yu* Recent advances in zeolite chemistry and catalysis. Chem.Soc. Rev.,2015,44,7022.

Li D., Zhang Y., Fan Z., Chen J. and Yu J.* Coupling of chromophores with exactly opposite luminescence behaviours in mesostructured organosilicas for high-efficiency multicolour emission. Chem. Sci., 2015

人才培養

對於研究生,于吉紅會在入學之初和學生一對一地探討,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給出個性化研究思路,注重於學生創新思維及能力的培養,做學生開拓創新的引路人。教學中,她結合實際進行引導式教育,注重把國際上前沿領域的最新進展介紹給學生,做學生求知路上的領航人 。2000年獲得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獎 。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參考資料
2002年第七屆吉林省青年科技獎
2003年第六屆中國青年科技創新獎
2005年全國巾幗建功標兵
2007年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2009年12月第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2010年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10年全球華人無機化學“BauFamilyAward"
2013年首批“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2015年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2015年12月中國科學院化學部院士
2016年11月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2017年3月國際純粹與套用化學聯合會(IUPAC)學化工傑出女性獎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參考資料
2007年-中國化學會分子篩專業委員會委員
2007年-吉林省化學會無機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
2007年-《Bentham Current Chemical Biology》國際編委
2007年1月-2009年1月《Solid State Sciences》亞洲地區編輯
2008年-《科學通報》編委
200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物化學科組評審組專家
2008年1月-《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亞洲地區編輯
2009年1月-《ACS Chemistry of Materials》顧問委員
2017年-2021年吉林省化學會第十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常務理事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Chem.Sci.》副主編
《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編委
國際分子篩協會理事
中國化學會理事
《化學進展》編委

人物評價

于吉紅在分子篩多孔材料的結構設計與定向合成方面作出了重要創新性貢獻 。 (吉林大學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于吉紅關注教書育人,無論是必修課還是選修課,無論是指導學生實驗還是修改論文,她都兢兢業業、一絲不苟。除了嚴謹的學風,于吉紅還傳遞給學生探索的興趣和進取的精神 。 (《吉林日報》評)

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人

2011年8月,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145位科技工作者入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21人,化學部23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0人,地學部25人,信息技術科學部18人,技術科學部28人。
李建平[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趙進才
侯雪龍
王椿鏞
賴遠明
彭練矛
岳建民
景益鵬
王二七
黃濤[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
俞大鵬
鄭 平
鄭平[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楊秀榮[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鄂維南
李應紅
李行偉
李東旭[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張洪傑[中科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向濤
嚴純華
朱荻
劉維民
安立佳
莫毅明
葉友達
王漢功
黃維[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
梅宏
錢前
徐秋霞
劉忠范
郝躍
劉雲圻
徐濤[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趙繼宗[首都醫科大學教授]
李景鎮
李樹深
趙玉沛
田禾[華東理工大學教授]
武向平
方維海
尹浩
歐陽頎
李林[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張維岩
張學敏[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
龔健雅
張學軍[皮膚病學專家]
崔鵬[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
張旭[同濟大學教授]
朱玉賢
朱軍[浙江大學教授]
王海燕[腎內科醫生]
王松靈
王岩[解放軍總醫院骨科專家]
韓布興
王順金
席振峰
楊樹峰
李獻華[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研究員]
何滿潮
郭烈錦
徐宗本
陳永川
曹一家
張俐娜
滕錦光
雒建斌
翟婉明
楊學明
南策文
郭亞軍
徐安龍
張統一
吳學仁
張明傑
郝芳
侯增謙
曹希仁
金亞秋
鄭建華
黎志康
周成虎
應明生
韓家淮
葛均波
舒紅兵
孫世剛
魏炳波
崔福齋
陳孝平
李國英[水利部副部長]
張肇西
楊柏
盧天健
王成善
張書練
李亞棟
張富春
馬龍生
瞿佳
黃路生
王利祥
馬大為
于吉紅
王廣厚
陳曄光
陳曉非
陳發虎
沈保根
劉治國
葉志鎮
王會軍
萬衛星
潘建偉
舒德乾
焦念志
高福
袁亞湘
趙政國
郭華東
謝作偉
劉育
劉叢強
石廣玉
楊學軍
陳十一
康樂[中國科學院動物所研究員]
傅伯傑
張繼平
高山
哈木拉提·吾甫爾
田捷
王飛躍
黃潤秋
周忠和
陳駿
施一公

第八批長江學者名單

“長江學者獎勵計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香港愛國實業家李嘉誠先生為提高中國高等學校學術地位,振興中國高等教育,共同籌資設立的專項計畫。該計畫包括實行特聘教授崗位制度和長江學者成就獎兩項內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