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6年7月,李亞棟從安徽師範大學化學系本科畢業,獲得學士學位。
1988年9月,李亞棟考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套用化學系研究生。
1991年7月,李亞棟碩士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先後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套用化學系助教、講師(1991年7月-1996年7月)、講師、副教授(1996年9月-1999年3月)。
1995年9月,李亞棟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系攻讀博士學位(1998年7月畢業)。
1998年11月,李亞棟入選首批清華大學“百人計畫”。
1999年3月,李亞棟擔任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0年,李亞棟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
2001年,李亞棟被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同年,畢業論文《半導體納米材料的溶劑熱合成、結構與性能研究》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
2004年,李亞棟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11年,李亞棟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2012年1月30日,李亞棟回到母校安徽省宿松中學進行考察調研 。
2014年,李亞棟當選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李亞棟提出了納米晶“液相-固相-溶液”界面調控機制,實現了不同類型納米晶的可控制備;將水熱、溶劑熱合成技術成功套用於新型一維納米材料的合成,實現了金屬鉍、鈦酸鹽、矽酸鹽、釩酸鹽、稀土化合物等納米線、納米管的製備,揭示了液相條件下納米晶的取向生長規律性;提出金屬間化合物、合金表觀電負性概念及其計算經驗公式,建立了比傳統高溫合成金屬間化合物、合金材料低400-500度的低溫合成方法 。
•學術論著
截至2018年10月,李亞棟在國際學術期刊包括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JACS,Angew Chem,PRL,Adv. Mater.,Nano Letters等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被他引超40000次(H-index超100) 。
李亞棟組織教材的編寫、翻譯等工作,應科學出版社的邀請翻譯出版了英國牛津出版社出版的“Instant Notes in Inorganic Chemistry”(《無機化學精要速覽》)一書。李亞棟為美國Kluwer出版社負責出版的“Nanowires and Nanobelts materials, properties and devices”(Kluwer Publisher, American, 2003)一書撰寫過“Nanowires and Nanotubes of Complex Oxides (Chapter 10)”專題。李亞棟還編寫了《納米材料和器件》(第三章:功能納米結構的化學控制合成與組裝,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一書。
•承擔項目
項目名稱 | 項目來源 |
新型無機單晶納米管、線的製備、結構與性能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專項項目 |
無機功能納米結構的化學控制合成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
納米材料與納米結構 | 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973) |
金屬與金屬間化合物納米晶的可控合成與催化反應 | 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畫 |
•科研成果獎勵
時間 | 項目名稱 | 獎勵名稱 |
2008年 | 功能納米材料的合成、結構、性能及其套用探索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排名第1) |
2006年 | 低維功能納米材料的合成、結構與性能研究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排名第1) |
2001年 | 納米非氧化物的溶劑熱合成與鑑定 |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排名第3) |
2000年 |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排名第3) |
人才培養
•講授課程
李亞棟在清華大學為本科生講授基礎課:《無機化學》、《化學原理》,為研究生講授專業課程:《無機合成》、《固體化學》 。
•教育思想
李亞棟一直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他希望學生能和自己一樣,通過日常研究工作的不斷積累收穫新知、逐步成長 。他認為培養學生就像訓練獵人一樣,在掌握一些基本技術的基礎上,能敏銳觀察到獨特之處,判斷出關鍵點 。
•指導學生
截至2018年10月,李亞棟已先後培養博士生、博士後高級研究人員30餘名,1人獲國際“IUPAC青年化學家獎”(2005年),4人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人獲提名),6人已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8人獲“優秀青年基金”、或“青年千人”等人才稱號 。
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表彰 |
2002年 | 第七屆茅以升科技技術獎-北京青年科技獎 |
2011年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2014年 | 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
社會任職
時間 | 名稱 |
2013年11月19日 | 華東理工大學名譽教授 |
2009年 | Advisory Board of Chemistry of Materials |
2008年 | Associate Editor of Nano Research |
2007年 | 《科學通報》編委 |
2007年 | 《中國科學B輯:化學》編委 |
2007年 |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編委 |
2006年 | Principal Editor of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
2004年 | Advisory Board ofMaterial Research Bulletin |
2001年 | 《無機化學學報》編委 |
人物評價
做人、做事、做學問,他坦坦蕩蕩;“無私、無畏、無敵、無仇、無怨、無悔”的信條,他堅守如一,不曾背離。心 懷 “感 恩 之心、敬畏之心”,在科研的道路上繼續求索,為國家、為民族作出自己的貢獻 。 (《新清華》第1874期)
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人
2011年8月,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145位科技工作者入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21人,化學部23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0人,地學部25人,信息技術科學部18人,技術科學部28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