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政國

趙政國

趙政國,1956年12月28日生人,男,漢族,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知名的高能物理、實驗粒子物理學家,2013年12月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基本信息

個人生平

實驗粒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1956年12月28日出生於湖南省靖縣,籍貫湖南邵東。1982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1988年獲該校博士學位。

長期從事粒子物理實驗研究。與合作者建造了特殊結構的彎晶譜儀並精確測量了奇異π氫、π氘原子因強相互作用引起的基態能級的偏移並首次觀測到其譜線展寬;與合作者通過對飛行π介子束的測量,否定了KARMEN實驗報導的發現重中性粒子的結果;在北京譜儀上主持進行了2-5GeV能區R值的精確測量,其結果對由弱電數據間接尋找Higgs粒子及其質量擬合以及精確檢驗標準模型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R值的結果被國際粒子數據手冊收錄且被寫入教科書;在大型強子對碰機上的ATLAS實驗中,為精密m子譜儀的建造做出了重要貢獻, 並對雙玻色子物理及Higgs粒子的發現做出了直接貢獻。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中國科學院傑出青年科學家獎、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

曾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瑞士聯邦蘇黎世高等工業大學(ETHZ)做博士後research associate。在ETHZ工作期間,與合作組同行一起首次觀測了pionic hydrogen和pionic deuterium (πp,πd)因強相互作用引起的基態能級展寬,並精確測量了因強相互作用引起的基態能級移動。該實驗的結果至今還是世界上測量pion和核散射S波散射長度的最高精度的實驗。1997-2001年 高能所物理實驗中心主任,BES合作組發言人。帶領科研團隊在北京譜儀BES上成功地進行了在2-5GeV能區正負電子淹沒產生強子反應截面(R值)的精確測量 R值的測量結果被近些年來幾乎所有的重大國際高能物理大會所引用並被評價為近些年來國際高能物理界的重大成果之一。2000年該團隊獲中科院“優秀百人計畫團隊”,該團隊的科研成果在2002年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2003年獲得中科院傑出科學成果獎。2005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趙政國都為第一獲獎人。趙政國帶領的研究團隊利用BES譜儀,獲得了高質量的大事例樣本J/psi數據,為BES的物理成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J/psi的測量獲得中科院二等獎.領導完成第一版本"BES III and its physical goal"設計報告.基於R值測量與高質量的大事例樣本J/psi數據獲取所取的成績,趙政國成為國際高能界知名科學家,特別是在tau-charm 物理領域。他多次被邀請寫綜合總結和評述文章,並多次被邀請在重大國際高能物理大會作報告和主持國際會議。

成就及榮譽

2001-2008 美國密西根大學物理系訪問教授,並先後擔任副研究員、高級研究員,research scientist. 期間在密西根大學負責的ATLAS muon 探測器的建造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2006年12月,受母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聘請為“趙忠堯大師講席”教授榮譽職位,並於2008年從密西根大學回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任教授,擔當近代物理系高能物理專業實驗組負責人,985工程項目北京譜儀(BES)項目負責人,歐洲核子中心(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主探測器ATLAS國際合作組成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負責人。2010年1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粒子物理與技術研究中心”成立,趙政國任主任。

工作經歷

1990-1997,在瑞士聯邦蘇黎世高工從事博士後工作。

首次觀測pionic hydrogen和pionic deuterium(πρ,πd)因強相互作用引起的基態能級展寬,並精確測量因強相互作用引起的基態能級移動。

1997-2001,擔任北京譜儀(BES)負責人、BES國際合作組發言人、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實驗物理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物理一室主任。

全面負責BES實驗和τ-粲物理的研究,輕強子譜學、粲偶素物理和粲物理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ψ(2S)及其它粲夸克偶素物理研究” 獲2000年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2001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998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2001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傑出青年科學家稱號。多次被邀請寫綜合總結和評述文章,並多次被邀請在重大國際高能物理大會作報告和主持國際會議。

2001年-2008年, 美國密西根大學訪問教授、副研究員、高級研究員。

學術成果

1998年-2001年,在BES主持完成了R值測量課題,將2-5GeV能區的R值精度提高2-3倍。測量結果已被邀請在三十多個重要國際會議上報告,受到高度評價。在PRL上發表的兩篇與R值測量相關的論文,其引用率在SLAC資料庫中被標記為“Top Citation”。作為第一獲獎人獲得2002年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2003年中國科學院傑出科學成就獎和2005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1999年至2001年,作為BES國際合作組發言人,完成了5800萬J/psi事例的獲取,為目前世界上最大樣本。組織完成了第一版本“BESIII and its physics goal”設計報告。

2006年代表CERNLHC上的兩大實驗主探測器ATLAS和CMS,在國際高能物理大會上做題為”Diboson production and triple gauge coupling at LHC”的報告。

論文專著

1) Determination of the S-Wave Scattering Length in Pionic Deuterium with a High Resolution Crystal Spectrometer - Phys. Rev. Lett. 74 (1995)

2) Strong Interaction Shift and Width of the 1S Level in Pionic Hydrogen - Phys. Rev. Lett. 75, (1995) 3245-3 -

3) The KARMEN time anomaly: Search for a neutral particle of mass 33.9 MeV in pion decay. - Phys.Rev.Lett. 85:1815-1818, 2000 - 2000

4) Measurement of the Total Cross Section for Hadronic Production by e+e- Annihilation at Energies between 2.6–5 GeV - Phys. Rev. lett. 84, (2000)594-597. - 2000

5) The BES upgrade - NIM A 458 (2001) 627-637 - 2001

6) Measurements of the Cross Section for e+e- -> Hadrons at Center-of-Mass Energies from 2 to 5 GeV - Phys. Rev. lett. 88, (2002) 018021,1-5 - 2002

7) Electron-positron Colliders from phi to Z - SLAC-PUB-9337, FERMILAB-CONF-01-445, SNOWMASS-2001 - 2001

8) Heavy Quarkonium Physics - CERN Yellow Book - 2005

9) Determination of the ψ(3770), ψ(4040), ψ(4160) and ψ(4415) resonance parameters - Physics Letters B 660 (2008) 315–319 - 2008

10) The ATLAS Experiment at the CERN Large Hadron Collider - JINST 3 (2008) S08003 - 2008

11)Production of WZ Events in ppbar Collisions at sqrt(s) =1.96 TeV and Limits on Anomalous WWZ Couplings

Phys. Rev. Letter 95, 141802, 2005

12)A Multivariate Training Technique with Event Reweighting, JINST 3 P04004 (2008)

13)System test of the ATLAS muon spectrometer in the H8 beam at the CERN SPS

14)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Section A: Accelerators, Spectrometers, Detectors and Associated Equipment

Volume 593, Issue 3, 11 August 2008, Pages 232-254

15)The ATLAS Experiment at the CERN Large Hadron Collider, JINST 3 (2008) S08003.

16)Drift time spectrum and gas monitoring in the ATLAS Muon Spectrometer precision chambers.

Daniel S. Levin et al. 2008. 12pp.

Nucl.Instrum.Meth.A588:347-358,2008.

17)Studies of diboson production with the ATLAS detector.

K. Bachas et al. 2008. 3pp.

18)Heavy Quarkonium Physics

CERN Yellow Book 2005

19)Status and prospects of the measurements of R values.

Zheng-Guo Zhao (Michigan U. & Beijing, Inst. High Energy Phys.) . 2004. 9pp.

20)Workshop on Hadronic Cross-Section at Low-Energy (SIGHAD03), Pisa, Italy, 8-10 Oct 2003.

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人

2011年8月,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145位科技工作者入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21人,化學部23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0人,地學部25人,信息技術科學部18人,技術科學部28人。
李建平[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趙進才
侯雪龍
王椿鏞
賴遠明
彭練矛
岳建民
景益鵬
王二七
黃濤[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
俞大鵬
鄭 平
鄭平[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楊秀榮[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鄂維南
李應紅
李行偉
李東旭[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張洪傑[中科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向濤
嚴純華
朱荻
劉維民
安立佳
莫毅明
葉友達
王漢功
黃維[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
梅宏
錢前
徐秋霞
劉忠范
郝躍
劉雲圻
徐濤[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趙繼宗[首都醫科大學教授]
李景鎮
李樹深
趙玉沛
田禾[華東理工大學教授]
武向平
方維海
尹浩
歐陽頎
李林[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張維岩
張學敏[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
龔健雅
張學軍[皮膚病學專家]
崔鵬[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
張旭[同濟大學教授]
朱玉賢
朱軍[浙江大學教授]
王海燕[腎內科醫生]
王松靈
王岩[解放軍總醫院骨科專家]
韓布興
王順金
席振峰
楊樹峰
李獻華[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研究員]
何滿潮
郭烈錦
徐宗本
陳永川
曹一家
張俐娜
滕錦光
雒建斌
翟婉明
楊學明
南策文
郭亞軍
徐安龍
張統一
吳學仁
張明傑
郝芳
侯增謙
曹希仁
金亞秋
鄭建華
黎志康
周成虎
應明生
韓家淮
葛均波
舒紅兵
孫世剛
魏炳波
崔福齋
陳孝平
李國英[水利部副部長]
張肇西
楊柏
盧天健
王成善
張書練
李亞棟
張富春
馬龍生
瞿佳
黃路生
王利祥
馬大為
于吉紅
王廣厚
陳曄光
陳曉非
陳發虎
沈保根
劉治國
葉志鎮
王會軍
萬衛星
潘建偉
舒德乾
焦念志
高福
袁亞湘
趙政國
郭華東
謝作偉
劉育
劉叢強
石廣玉
楊學軍
陳十一
康樂[中國科學院動物所研究員]
傅伯傑
張繼平
高山
哈木拉提·吾甫爾
田捷
王飛躍
黃潤秋
周忠和
陳駿
施一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