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1946年9月18日生於上海,1970年北京大學畢業。
1978年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公派出國研究生、分別於1982、1983、1985年2月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EECS)科學碩士(MS)、電氣工程師(EE)、博士(Ph.D)學位。
曾任職於美國AER研究公司、美國紐約城市大學、英國約克大學、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香港城市大學、日本東北大學。現任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導,復旦大學波散射與遙感信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信息與電氣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他是中國遙感領域第一個IEEE FELLOW(會士),國家人事部批准的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首次十位CNSF優秀人才基金(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前身)獲得者、上海市勞動模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項目(2001CB309400)“複雜自然環境時空定量信息獲取與融合處理的理論與套用”首席科學家、IEEE GRSS北京支會創始主席(1998 -2003),中國電子學會微波遙感與無線電遙感、中國計算物理學會計算電磁三個專業委員會創始主席。
2011年12月 ,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2年當選開發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士。
金亞秋教授於2008年正式出任IEEE《地球科學與遙感學報》(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TGRS)副主編,負責微波遙感方面工作。 IEEE(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是世界上最大的學術團體之一,由美國電氣工程師學會和無線電工程師學會於1963年合併而成。 《地球科學與遙感學報》是IEEE地球科學與遙感學會主辦的學術月刊,自上世紀60年代創刊以來已出版44卷。該刊物內容涵蓋可見光、紅外、微波(包括毫米波)遙感領域,從主動遙感的雷達、極化合成孔徑雷達到被動遙感輻射計,從遙感系統、空間遙感計畫到電磁散射與輻射傳輸、圖像處理分析、數據融合與同化、電磁計算,對象從大氣到地表、次地表等。該刊物每年約發表280~300篇論文,集中反映了當代空間遙感與對地觀測的最新進展,是國際上該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學術刊物之一。
金亞秋教授還於2008年當選IEEE GRSS AdCom(地球科學與遙感學會行政委員會)委員。IEEE是世界上最大的學術團體,IEEE GRSS成立於1962年,當時稱為“地學電子學”,上世紀70年代改名為 “地球科學與遙感”。近幾十年來,衛星遙感與對地觀測技術的迅速發展、學科的綜合交叉、高科技新生長點的不斷產生、從研究到套用的迅速轉化,GRSS已成為IEEE中發展最快、十分活躍的學術團體之一,成為地球科學、空間科學、電子學、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圖像處理與人工智慧等十分廣泛的綜合性學術團體。IEEE GRSS AdCom作為該學會的領導機構,對國際學術會議、學術刊物、成就獎勵、學會活動等事務,及其世界各分支團體的學術活動進行管理和有關問題的決策。2007年,IEEE在北京成立了北京辦公室。 金亞秋的當選不僅是我國科學家首次進入該委員會,而且是開發中國家科學家第一次進入該委員會。
2009年底,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金亞秋教授接到IEEE GRSS(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地球科學與遙感學分會)的聘書,任命他為GRSS的IEEE Fellow評選委員會主席,正式行使職責。金亞秋教授是中國在IEEEGRSS的第一個fellow(會士)。
2010年7月26日,金亞秋教授榮獲IEEE GRSS Education Award in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IGARSS2010 in Honolulu, Hawaii, 這是迄今為止唯一中國科學家在國際GRSS領域獲此殊榮。
2015年7月,在義大利米蘭召開的電器和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國際地球科學與遙感分會(GRSS)年會上,GRSS主席、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Sarabandi向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金亞秋頒發了IEEE GRSS傑出成就獎,以表彰其在“自然介質極化電磁散射與輻射傳輸及其空間微波遙感套用”方面取得的傑出成就。金亞秋是該獎設立50年來首位獲獎的非歐美科學家。
所獲榮譽
•IEEE GRSS 傑出成就獎 (Distinguished Achievement Award)(2015)
•IEEE GRS 教育獎(Education Award) (2010)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1)
•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1993)
•全國首屆創新爭先獎(2017)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016)
•國家圖書獎(1997)
•光華科技基金獎一等獎(1993)
•上海市科技功臣獎 (2016)
•國家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三次:2009, 1996, 1992)
•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一等獎(1997)
•寶鋼教育基金會全國優秀教師特等獎(1997)
•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4)
•國家973計畫先進個人(2004)
•國家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99)
•上海市科學進步獎二等獎(2001)
•復旦大學校長獎 (2004)
•上海國際科學與藝術展科學與藝術優秀作品獎(2012)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複雜自然環境中電磁波散射輻射傳輸與傳播、空間遙感與對地監測信息理論與技術、複雜系統中計算電磁學等。他在國內外已發表750篇學術論文 、9本中英文專著與文集、中美發明專利共5項。
最近10年,隨著我國在空間科學和空間遙感技術的長足進展,特別是在神舟四號、嫦娥探月一號、風雲3號氣象衛星、海洋2號衛星等都載有微波遙感器,金亞秋為此都做出過貢獻。依據他建立的月層輻射模型,從嫦娥一號微波輻射觀測數據,在世界上第一次獲得了全月球的月壤厚度和月球氮3估算等。
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人
2011年8月,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145位科技工作者入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21人,化學部23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0人,地學部25人,信息技術科學部18人,技術科學部28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