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魏炳波,男,材料科學專家,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64年4月12日出生於山東省惠民縣,籍貫山東惠民。1983年畢業於山東工學院鑄造專業,1986年在南京工學院材料系獲碩士學位,1989年在西北工業大學材料系獲博士學位。現任西北工業大學副校長。魏炳波曾任西北工業大學理學院院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金屬學科評審、國家“863”計畫航天技術領域專家組成員、國家教育部理科材料科學教學指導委員、中國航空學會理事、中國物理學會理事和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理事等職。魏炳波主要從事空間材料科學研究、液態金屬深過冷研究和快速凝固研究等。主要從事金屬材料凝固科學與技術和空間材料科學研究。研製了以電磁懸浮、超聲懸浮、靜電懸浮、熔體浸浮和自由落體為特徵的金屬材料超常凝固實驗系統。研究了深過冷合金熔體中枝晶和共晶快速生長的動力學機制;揭示了微重力和深過冷條件對快速凝固過程的耦合作用;發展了快速偏晶和包晶凝固的組織演變理論;探索了深過冷合金熔體的熱物理性質變化規律。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和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人物履歷
山東大學鑄造79級學生 ,1983年畢業於山東工業大學(現山東大學)材料系,1986年在東南大學材料系獲碩士學位(導師:舒光冀教授), 1989年在西北工業大學材料系獲博士學位。
1991年至1992年間,魏炳波獲得世界著名洪堡基金資助,赴德國宇航院空間模擬研究所等世界一流科研機構客座研究,並在空間材料科學和快速凝固領域的前沿課題中取得數項國際領先水平的成果,受到世界著名專家的高度評價。研究結束後,他婉言謝絕了國外著名專家的邀請,放棄了高薪和優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國。
回國後的7年中,魏炳波在客觀環境條件極其困難的情況下,為中國空間科學在世界上爭得了一席之地。魏炳波在總裝備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教育部、人事部、國家外專局、陝西省和航空工業總公司等單位的共同支持下,白手起家,艱苦創業,主持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空間材料科學實驗室。該實驗室的建成,標誌著中國繼美國、前蘇聯和歐共體之後全面掌握了空間材料科學地面模擬研究的關鍵技術,從而引起國際學術界的極大關注。6年期間,先後有美、德、俄、日等10個國家的72位專家學者前來參觀訪問和短期合作。美國、德國和瑞士的國際一流研究機構相繼與該實驗室建立了正式的長期合作研究關係。
魏炳波28歲被學校破格晉升為教授,30歲被特批為博士生導師,當時是當年西工大最年輕的學術帶頭人。在他的學生和其他教師眼中,魏炳波從沒有休過節假日。與學生一起發表學術論文,他總是將學生的名字排在前面,而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後面。
成就及榮譽
魏炳波在國際國內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20餘篇,他的論文被國際著名科學文獻檢索工具,如SCI、EI、
ISTP、CA、MA等收錄150餘次,在可查到的著名文獻中被國內外學者引用110餘次。
魏炳波與合作者共取得經部級鑑定為國際領先或先進水平成果8項,其中一項榮獲1997年國家發明二等獎,一項榮獲2004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同時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和二等獎2項。他先後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1994年他獲首批國家傑出青年基金,1996年首批進入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997年當選為國家高科技航天領域“863—2”專家組成員,1998年他榮獲第四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1999年3月初他被國家教育部批准為首批“長江計畫特聘教授”,1999年5月他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99年11月,魏炳波獲寶鋼教育基金獎特等獎。2011年11月10日,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技術科學部。
榮譽獎
2016年9月22日陝西省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召開,魏炳波教授獲得陝西省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陝西省省委書記婁勤儉同志為魏炳波教授頒獎 ,這也是陝西省首次頒發這一獎項
2000年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001年獲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基金所領導的空間材料科學團隊於2007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中國青年科學家獎
寶鋼教育獎特等獎
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
培養的博士生中1人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2人獲提名獎,3人獲德國洪堡基金。
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人
2011年8月,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145位科技工作者入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21人,化學部23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0人,地學部25人,信息技術科學部18人,技術科學部28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