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任職位
1981.09-1985.07 武漢測繪學院大地測量系本科獲工學學士學位
1985.09-1988.06 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大地測量系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1.03-1994.09 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地學測量工程學院獲工學博士學位
其中1991.03-07 在成都科技大學(現四川大學)出國預備人員培訓部進修外語
1988.07-1991.10 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大地系助教
1991.11-1994.10 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地學測量工程學院講師
1994.11-1996.11 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地學測量工程學院副教授
1996.12-1998.06 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地學測量工程學院教授
其中1997.10-1998.06 香港理工大學土地測量與地理資訊學系合作研究
1998.07-2000.07 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地學測量工程學院教授,副院長,博導
2000.08-2000.10 美國阿拉斯加(Alaska)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訪問學者
2000.10-2007.02 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教授,副院長,博導
其中 2005.09-2006.01 在上海外國語大學進修外語
2006.03-2006.12 德國斯圖加特(Stuttgart)大學大地測量研究所客座教授
2007.03-現在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武漢大學測繪學院副院長,博導
現為國際大地測量聯合會(IAG)星載和機載成像系統套用分會委員(Member at large of IAG Sub-Committee (SC) 4.4: Applications of Satellite and Airborne Imaging Systems),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大地測量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測繪學名詞審定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地震局第四屆監測預報學科技術協調組成員,湖北省測繪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測繪學會學術科普與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北省地震學會副理事長,“Journal of Applied Geodesy” “ Journal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雜誌編委。1996年、1999年、2003年三次獲國家測繪局科技進步一等獎,2012年獲測繪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年獲湖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2005年獲湖北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9年獲第六屆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測繪教材一等獎;2012年獲首屆地理信息測繪局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取得成績
現為國際大地測量聯合會(IAG)星載和機載成像系統套用分會委員(Member at large of IAG Sub-Committee (SC) 4.4: Applications of Satellite and Airborne Imaging Systems),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大地測量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測繪學名詞審定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地震局第四屆監測預報學科技術協調組成員,湖北省測繪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測繪學會學術科普與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北省地震學會副理事長,“Journal of Applied Geodesy” “ Journal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雜誌編委。1996年、1999年、2003年三次獲國家測繪局科技進步一等獎,2012年獲測繪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年獲湖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2005年獲湖北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9年獲第六屆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測繪教材一等獎;2012年獲首屆地理信息測繪局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主講課程
地球物理大地測量學(本科生)
地球物理反演理論(研究生)
彈性力學與變形分析(研究生)
已招研究生人數(碩、博): 碩士:10人(畢業7人) 博士:8人(畢業4人)
主持項目
1、 動態大地測量地球物理數據聯合反演模式及套用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1431069),2015-2019,主持
2、 高解析度高精度地球重力場及其時變效應和動力學機理研究,國家重點基礎發展研究計畫(973計畫)項目(2013CB733300),2013-2017,主要參加
3、 地球物理場流動觀測信息融合關鍵技術研究(子課題-高精度地殼形變場與應變場建模方法的研究), 地震行業科研專項( 201308009 ), 2013-2015,子課題負責人
4、 基於InSAR技術監測中國境內的地殼和人工建(構)築物形變,中歐合作“龍計畫”三期項目(10607),2012-2016,主持(中方負責)
5、 動態大地測量數據聯合反演活動斷層和地震參數,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優先發展領域)項目(20110141130010),2012.1-2014.12,主持
6、 多源數據聯合反演地震斷層參數的理論與方法,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114035),2011.5-2013.5,主持
7、 汶川地震地殼形變的大地測量研究和解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074007),2011.1-2013.12,主持
8、 大地測量和地震數據聯合反演地震震源破裂過程,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項目(20090141110055),2010.1-2012.12主持
9、 利用GPS與IM/WS干涉測量監測鮮水河斷層變形(4087400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9.1-2011.12,主持
10、利用GPS / InSAR時序分析集成技術監測活動斷層地殼運動(2009AA12Z317)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2009-2010,主持
11、Investigation postseismic mechnism and city subsidence in Wenchuan with InSAR,日本空間局 ALOS 數據計畫,RA3 No.608,2010-2012,主持
12、多感測器對地觀測網路數據精確處理與空間信息職能服務(40721001+4102106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 2008-2010+2011-2013,主要參加
13、利用CR-InSAR技術、GPS和水準監測鮮水河斷裂帶運動(200808080),國家公益性行業(地震行業)科研專項, 2008-2011,主持
14、川滇地區地殼運動模型的研究,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0207690201), 2007.11-2009.11, 主持
15、中國大陸西部地區活動地塊、斷層運動的大地測量反演研究(4057400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6.1-2008.12,主持
16、INSAR與GPS監測地殼運動的數據融合理論及在活動斷層上的套用研究(NCET-04-0681)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資助項目,2005-2007, 主持
17、European Space Agency, CAT-1 (ID3392) ,“Seismic cycle in Tibet (China) inferred from InSAR and GPS”,2005-2007,主持
18、大地測量地球物理聯合反演理論及其在三峽地區地震災害危險性估計中的套用(2002AC011), 湖北省青年傑出人才基金項目,2003.1-2005.12,主持
19、GPS與INSAR數據融合理論與算法的研究,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項目(20030486038),2004.1-2006.12,主持
20、川滇活動地塊的運動學和動力學模式研究,中國科學院動力大地測量學重點實驗室基金資助項目 (L04-02),2004.7-2007.7,主持
21、GPS與INSAR數據融合的關鍵技術及其套用研究(1460130424210),地理空間信息工程國家測繪局重點實驗室測繪基金項目,2003.12-2005.12,主持
22、我國天文大地網與GPS2000網聯合平差顧及地殼運動影響的研究,國家基礎測繪項目子課題,2002.7-2003.7,主持
23、大地測量聯合反演構造應力場理論及套用(4990400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0.1-2002.12,主持
24、青藏高原區域塊體構造運動時空模式的地學綜合研究(4997400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0.1-2002.12,主要參加者
25、大地測量聯合反演理論及在中國大陸地殼運動研究中的套用(教育部教技司[2000]65號-2123),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畫項目 ,2000.1-2001.12,1主持
26、華北地區活動地塊及其動力學機制的地學綜合研究((99)0203),測繪基金項目,2000.1-2001.12,主持
27、《大陸強震機理與預測》子課題(95-13-03-01),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1999-2002,參加者
28、大地測量反演理論在京津唐地區套用(49725411)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998-2000,主要參加者
29、GPS監測網系統誤差與形變信息的可區分性及分離方法(4967420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97-1999,主要參加者
30、珠峰及鄰近區域地殼運動監測研究(C95-04-06),國測局九五攻關項目,1998-1999,主要參加者
31、利用單基準站和一個流動站進行精密GPS定位(PolyU Project 351/613),香港科學基金會項目,1997-1998,主要參加者
32、青藏高原地殼運動與形變的GPS研究(4923407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993-1998,主要參加者
33、大地測量監測資料反演地球動力學參數的理論與方法(4937419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994-1996,主要參加者
34、青藏高原地殼運動的監測及其動力學機制研究,國測局八五攻關重點項目,1991-1995,主要參加者
35、中國地殼運動GPS監測,國家科委攀登項目二級子課題,1992,主要參加者
36、測量平差模型和模型誤差的理論及其套用(4897019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90-1992,參加者
37、中國陸地海洋衛星定位網,國家科協及國測局項目,1990,主要參加者
38、整體大地測量,國測局基金項目,1988-1992,主要參加者
發表論文
2006年
1、 Caijun Xu, Hua Wang, Linlin Ge et al.,2006,InSAR Tropospheric Delay Mitigation by GPS Observations: A Case Study in Tokyo Area,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 68 (6):629–638
2、 C.Xu and Z。Li ,GPS Estimate of the Tectonic Activity and Deformation in North China , Advances in Geosciences,197-205, 2006 by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Pte.Itd,Printed by Fuisland Offset Printing (S)Pte Ltd,Singapore .IBSN 981-256-456-x(set)
3、 李志才 許才軍 趙少榮 溫揚茂,2006,基於地殼分層的震後變形分析,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31(3): 203-208
2005年
4、 許才軍,王華,程鵬飛,張莉,2005,天文大地網與GPS2000網聯合平差的地殼形變改正研究,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30(1):34-37
5、 XU Caijun Li Zhicai Wang Qi,Prospect on present-day crustal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research in Sichuan-Yunnan area with geodetic data,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8(1):1-7,2005
6、 許才軍 王 華 王江林 Ge Linlin ,基於有向窗的自適應SIGMA中值濾波算法,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30(10):873-876,2005
7、 李志才 許才軍 趙少榮 溫揚茂,基於地殼分層的唐山地震斷層震後變形分析,地球物理學進展,20(4):961-968,2005
8、 Xu Caijun, Wang Hua, Wang Jianglin, Linlin Ge, Adaptive Filter in SAR Interferometry Derived DEM,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8(3):193~196,2005
9、 Li Zhicai Xu Caijun ,An improved method of joint inversion using GPS and gravity observation data,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8(3):225~229,2005
10、 Xu Caijun ,Wang Hua,Xu Jusheng,Present-day Movement and Tectonic Strain Rate Field of Active Crustal Blocks in China Continent, A Window on the Future of Geodesy ,Association of Geodesy Symposia, Vol. 128, Sanso, F. (Ed.), 2005, XVIII, 620 p. 495 illus., Hardcover,ISBN: 3-540-24055-1
2004年
11、 許才軍,王華,2004,InSAR相位解纏算法比較及誤差分析,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9(1):67-71
12、 Qizhi Chen, Jeffrey T. Freymueller, Zhiqiang Yang, Caijun Xu, Weiping Jiang, Qi Wang, and Jingnan Liu, Spatially variable extension in southern tibet based on GPS measurements ,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VOL. 109, B09401, doi:10.1029/2002JB002350, 2004
13、 Qizhi Chen, Jeffrey T. Freymueller, Qi Wang, Zhiqiang Yang, Caijun Xu,and Jingnan Liu, A deforming block model for the present-day tectonics of Tibet,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VOL. 109, B01403, doi:10.1029/2002JB002151, 2004
2003年
14、 許才軍,李志才,2003,輪迴搜尋-貝葉斯法及其在大地測量反演中的套用,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8(6):658-662
15、 Xu Cai-jun ,Wang Hua,Liu Jing-nan,2003,Present-day Crustal Deformation field In China Continent Inverted From GPS observations,Earthquake moment tensor and Quaternary fault slip rates,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8(2B):736-744
16、 許才軍,溫揚茂,2003,活動地塊和應變模型辨識,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3(3):50-55
17、 許才軍,王華,黃勁松,2003,GPS與INSAR數據融合研究展望,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8(特刊):58-61
18、 李 爽, 許才軍, 王新洲, 一種求解約束條件下多變數非線性函式所有全局最優解的區間算法, 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 49(5):556~560,2003
2002年
19、 許才軍,2002,青藏高原地殼運動模型與構造應力場(專著),北京:測繪出版社
20、 Xu Caijun, Wang Qi, Liu Jingnan ,2002,Recent Crustal Deformation And Strain Accumulations In Continental China Inferred From GPS And Seismicity Data. In: Adam and Schwarz (eds.), Vistas for Geodesy in the New Millennium. International associate of geodesy symposia, 125, Berlin: Springer 2002,512-517.(ISTP)
21、 Xu Caijun,Dong Lixiang, Shi Chuang,Li Yanxin,Hu Xinkun,2002,A field of annual accumulation of strain energy density and its tectonic activity in north China by GPS measurements,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45(4): 517-526.(SCI)
22、 許才軍,李志才,王華,2002,華北地區活動地塊運動時空變化特徵,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2(2):33-40
23、 杜繼亮,許才軍,李志才,2002,喜馬拉雅塊體現今運動學特徵的地震矩張量反演分析,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2,27(3):261-264 (EI)
24、 許才軍,李志才,2002,華北地區活動地塊邊界帶運動及塊體內部變形分析,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2,27(4):348-351(EI)
25、 伍吉倉,許才軍,2002,利用GPS資料反演華北塊體運動的負位錯模型參數,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7(4):352-357 (EI)
26、 許才軍,王華,2002,大地測量地球物理資料聯合反演研究中國大陸現今構造變形場,地理空間信息技術與套用,成都地圖出版社,49-55
27、 李爽,許才軍,王新洲,2002,論多種數據聯合反演的模式及算法,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2(3):78-82
2001年
28、 Xu Caijun, Xi Chuangyuan , 2001,Stability of solution for dynamic geodetic network adjustment ,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4(3):9-14
29、 許才軍, 2001, 大地測量聯合反演理論和方法研究進展.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 26(6): 555-561.(EI)
30、 J.C. Wu, C.J. Xu , D.B. Chao, J.N. Liu , Y. X. Li . 2001. Research on an intraplate movement model by inversion of GPS data in North China. Journal of Geodynamics 31:507-518 . (SCI)
31、 Liu Jingnan, Xu Caijun, Song Chenghua et al., 2001, Using repeated precise GPS campaigns for research of present-day crustal movement and strain i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6(8):694-697. (SCI)
32、 劉經南, 施闖, 許才軍, 姜衛平. 利用局域複測GPS網研究中國大陸塊體現今地殼運動速度場.《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1.26(3): 189-195.(EI)
2000年
33、 Xu Caijun, Liu Jingnan, Song Chenghua et al., 2000, GPS MEASUREMENTS OF PRESENT-DAY UPLIFT IN THE SOUTHERN TIBET,Earth ,Planets And Space, 52(10): 735-739. (SCI)
34、 Xu Caijun , Liu Jingnan, Chao Dingbo et al.,(2000),Preliminary Study of Block Rotation Model in North China Area Using GPS Measurements,In: K.-P.Schwarz ed. Geodesy Beyond 2000:The challenges of the first decade, International associate of geodesy symposia, 121, Berlin: Springer 2000, 295-303. (ISTP)
35、 劉經南, 許才軍, 宋成驊, 施闖, 姜衛平, 董立祥(2000), 精密GPS多期複測研究青藏高原現今地殼運動與應變,科學通報,45(24):2658-2663
36、 許才軍,劉經南,晁定波,等, 2000, 利用GPS複測資料研究華北地塊鏇轉運動,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學報, 25(1):74-78
37、 許才軍, 董立祥, 李志才(2000),華北地區地殼形變的GPS及地震矩張量反演分析,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學報,25(6):471-476
獲得獎勵
項目獎
1.2003年9月,“三十五年來對珠穆朗瑪峰高程測定及鄰近區域地殼運動的研究”獲測繪學會科技進步壹等獎
2.2002年12月,“青藏高原地殼運動的GPS研究” 獲湖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3.1999年12月,“青藏高原地殼運動與形變的GPS研究” 獲國家測繪局科技進步壹等獎
4.1996年12月,“青藏高原地殼運動的監測及其動力學機制研究” 獲國家測繪局科技進步壹等獎
論文獎
1.GPS Measurements Of Present-Day Uplift In The Southern Tibet,湖北省第
九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2002.12
2.用大地測量資料檢驗青藏高原兩種構造演化模式,湖北省第六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1996.10
武漢大學研究生院導師盤點(一)
武漢大學研究生教育發端於1935年,至今已有70年的歷史。 1955年,武漢大學招收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研究生;1978年,重新恢復因"文革"而中斷了達十餘年之久的研究生教育;1981年,成為全國第一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84年,為全國第一批試辦研究生院的高等學校之一。 |
第八批長江學者名單
“長江學者獎勵計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香港愛國實業家李嘉誠先生為提高中國高等學校學術地位,振興中國高等教育,共同籌資設立的專項計畫。該計畫包括實行特聘教授崗位制度和長江學者成就獎兩項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