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鵬[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

崔鵬[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

研究員、自然地理學和岩土工程學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國土保持科學》和《自然災害學報》副主任編委,《山地學報》、《生態環境》和《資源科學》編委,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二屆減災專家組成員,中國水土保持學會土石流滑坡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地理學會山地分會常務副主任。

基本信息

簡歷

1957年8月出生,博士,長期從事土石流、滑坡等山地災與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研究。1978年09月至1982年07月在西北大學自然地理專業學習;1982年09月至1985年07月在中國科學院成都地理研究所自然地理專業學習;1987年03月至1990年05月在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系水土保持專業學習;1994年10月至1995年10月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做高訪學者;1995年10月至1997年02月在英國倫敦大學倫敦皇家學院做英國皇家學會研究員。1985年07月至今在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工作。

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領域為土石流、滑坡等山地災害與水土保持

獲獎及榮譽

(1)2003年獲“世界自然遺產九寨溝土石流綜合治理研究”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2006年獲“山區道路土石流防治理論與技術”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2004年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首批國家級人選;(4)2000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5)1999年人選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6)1997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7)1991年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博士”(獎章)。

代表論著

發表論文170餘篇,其中SCI收錄16篇、EI收錄43篇、ISTP收錄8篇,主持撰寫專著2部,參加編寫5部,其中有代表性的有:(1)StudiesonConditionandMechanismofDebrisFlowInitiationbyMeansofExperiment,ChineseScienceBulletin,37(9),1992年,759-763頁;(2)土石流起動的突變學特徵,自然災害學報,2(1),1993年,53-61頁;(3)冰湖潰決土石流的形成、演化與減災對策,第四紀研究,23(6),2003年,621-628頁;(4)Jiangjiaravinedebrisflowinsouth-westernChina(Chapter22),inJakobM.andHungrO.Eds.,《Debris-flowHazardsandRelatedPhenomena》,Springer,2005,565-594;(5)中國土石流監測預報研究現狀與展望,自然災害學報,9(2),2000年,10-15頁;(6)前期降雨對土石流形成的貢獻-以蔣家溝土石流形成為例,中國水土保持科學,1(1),2003年,11-15頁;(7)Calculationofthedebrisflowconcentrationbasedonclaycontent,ScienseinChinaSer.ETechnologicalSciences,46(Supp.),2003年,163-174頁;(8)著作:風景區土石流研究與防治,科學出版社,北京,2005年。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先後主持和承擔了973、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家科技支撐項目、中科院知識創新方向項目等20餘項國家和國際合作項目。在研主持項目:(1)973項目: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災害形成機理與風險控制;(2)國家科技支撐課題:西南重大水電工程區生態保護與土石流滑坡防治技術示範;(3)科技部國家合作項目:邊坡加固錨桿及光纖感測系統;(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分散式單溝土石流預報模型;(5)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方向性項目:土石流與環境相互作用機制及水電工程泥沙控制關鍵技術。

研究方向及科研工作

主要從事以土石流為主的山地災害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研究,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2部,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三等獎3項,取得發明專利1項(ZL99114724.3),獲軟體著作權授權1項(2004SR03998)。先後主持十餘項國家項目,主要有:

1)土石流與環境相互作用機制與水電工程泥沙控制關鍵技術,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重要方向項目,300萬元,2007-2009;

2)分散式單溝土石流預報模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5萬元,2007-2009;

3)長江上游及西南諸河水土流失與生態安全綜合科學考察,水利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項目,80萬元,2005-2006;

4)長江上游環境變化與產水產沙作用機制,973項目課題,490萬元,2003-2007;

5)西南重大水電工程建設區生態保護與土石流滑坡防治技術開發,“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課題,550萬元,2006-2010

6)邊坡加固錨桿及光纖感測系統,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190萬元,2007-2009。

社會任職、榮譽稱號

中國地理學會常務理事(2004.10-今)和山地分會副主任(2000.10-今),中國水土保持學會理事兼土石流滑坡專業委員會主任(2000.10-今),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理事兼環境與自然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2004.10-今);《JournalofMountainScience》主編(2004.01-今),《中國水土保持科學》和《自然災害學報》副主任編委(2003.01-今)。《山地學報》、《工程地質學報》、《氣候變化研究進展》、《資源科學》和《生態環境》等編委;第四屆國際土石流學術大會中國組織委員會主席。

學生培養

在自然地理學和岩土工程學(西南交通大學)培養博士研究生,在自然地理學和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學(西南交通大學)培養碩士研究生。已畢業博士2名,碩士6名。在讀博士10名,碩士2名。

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人

2011年8月,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145位科技工作者入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21人,化學部23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0人,地學部25人,信息技術科學部18人,技術科學部28人。
李建平[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趙進才
侯雪龍
王椿鏞
賴遠明
彭練矛
岳建民
景益鵬
王二七
黃濤[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
俞大鵬
鄭 平
鄭平[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楊秀榮[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鄂維南
李應紅
李行偉
李東旭[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張洪傑[中科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向濤
嚴純華
朱荻
劉維民
安立佳
莫毅明
葉友達
王漢功
黃維[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
梅宏
錢前
徐秋霞
劉忠范
郝躍
劉雲圻
徐濤[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趙繼宗[首都醫科大學教授]
李景鎮
李樹深
趙玉沛
田禾[華東理工大學教授]
武向平
方維海
尹浩
歐陽頎
李林[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張維岩
張學敏[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
龔健雅
張學軍[皮膚病學專家]
崔鵬[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
張旭[同濟大學教授]
朱玉賢
朱軍[浙江大學教授]
王海燕[腎內科醫生]
王松靈
王岩[解放軍總醫院骨科專家]
韓布興
王順金
席振峰
楊樹峰
李獻華[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研究員]
何滿潮
郭烈錦
徐宗本
陳永川
曹一家
張俐娜
滕錦光
雒建斌
翟婉明
楊學明
南策文
郭亞軍
徐安龍
張統一
吳學仁
張明傑
郝芳
侯增謙
曹希仁
金亞秋
鄭建華
黎志康
周成虎
應明生
韓家淮
葛均波
舒紅兵
孫世剛
魏炳波
崔福齋
陳孝平
李國英[水利部副部長]
張肇西
楊柏
盧天健
王成善
張書練
李亞棟
張富春
馬龍生
瞿佳
黃路生
王利祥
馬大為
于吉紅
王廣厚
陳曄光
陳曉非
陳發虎
沈保根
劉治國
葉志鎮
王會軍
萬衛星
潘建偉
舒德乾
焦念志
高福
袁亞湘
趙政國
郭華東
謝作偉
劉育
劉叢強
石廣玉
楊學軍
陳十一
康樂[中國科學院動物所研究員]
傅伯傑
張繼平
高山
哈木拉提·吾甫爾
田捷
王飛躍
黃潤秋
周忠和
陳駿
施一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