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軍簡史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軍是由原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改編的。第8縱隊是由八路軍山東軍區所屬魯中軍區部分主力部隊發展而來的。1945年11月,魯中軍區主力第3師、警1旅、警3旅大部調往東北。留下的主力部隊有:第4師;警2、警3旅一部(合編為新的第9師);警4旅和其他部隊編成魯中警備旅。隨後,魯中軍區部隊先是參加津浦路戰役,協同兄弟部隊打破國民黨軍自徐州沿津浦路北進華北、東北的計畫;繼而攻占了魯中要地淄川、博山,並一舉解放膠濟線西段重要據點張店、周村,使魯中、渤海兩解放區聯成一片。1946年1月7日,新四軍兼山東軍區成立,下轄魯中、膠東、濱海(當年7月撤銷)、魯南、渤海等5個軍區。魯中軍區司令員王建安、政委向明、參謀長張仁初,政治部主任李培南。下轄第4師(師長孫繼先、政委王一平)、第9師(師長錢鈞、政委李耀文)、魯中警備旅(旅長周長勝、政委陳美藻)等部隊。6月,內戰全面爆發,國民黨軍從濟南、濰縣沿膠濟線兩路對進,向淄博解放區進犯。魯中軍區部隊參加膠濟路西段地區阻擊戰、淄博地區保衛戰和文(祖)埠(村)戰鬥、西坡地、危山、安邱等戰鬥。1946年12月,魯中軍區部隊參加魯南戰役,與兄弟部隊密切配合,全殲國民黨軍第1快速縱隊等部,取得了魯南戰役的勝利。
1947年2月,魯中軍區主力部隊整編為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王建安任司令員、向明任政治委員、孫繼先任副司令員、張仁初任參謀長、王一平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22師(原第4師、師長孫繼先(兼)、政委王文軒)、23師(原第9師、師長陳宏、政委李耀文)、24師(原警備旅、師長周長勝、政委陳美藻)師和一個炮兵團。全縱隊共3.3萬人。
第8縱隊成立後,即投入大兵團作戰。2月,參加萊蕪戰役。戰役中,8縱首戰和莊、不動地區,全殲國民黨第73軍第77師;次戰又協同兄弟部隊在張家窪地區殲國民黨軍第2綏靖區李仙洲集團。在戰鬥中,8縱22師生俘李仙洲,是役,8縱殲敵13000餘人,為整個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4月,參加泰蒙戰役擔任阻擊。
同年5月,在孟良崮戰役中,作為5個主攻縱隊之一,8縱擔任左翼穿插分割重任,切斷敵整編74師同第8縱隊首任司令王建安上將整編83師之間的聯繫,連克桃花山、磊石山要點,殲敵7800人,為全殲敵74師做出了重要貢獻。6月,在沂源阻擊戰中,又殲國民黨軍3000餘人。
1947年7月,我軍轉入戰略反攻。第8縱隊編入粟裕指揮的外線兵團,西出津浦線,轉戰魯西南地區。先後參加了沙土集戰役和土山集戰鬥。9月下旬,進軍豫皖蘇邊區,橫掃國民黨軍保全部隊,連克通許、撫溝、周口、陳留、朱仙鎮。11月,參加隴海鐵路破擊戰,攻克野雞崗、曲黃車站,控制開封至徐州段。
1948年2月,為配合兄弟部隊進行平漢線破擊戰,於睢縣成功阻擊了國民黨“王牌”第5軍多次西援,殲敵2300餘人。
為開闢新區和加強根據地建設,第24師師部和該師第71團調往許昌以西地區組建豫皖蘇軍區第5軍分區。該師第70團撥歸第22師指揮,第72團改為縱隊特務團。
1948年3月,參加洛陽戰役,在洛陽以東阻擊鄭州國民黨軍東援,保障了洛陽戰役的勝利進行。戰後,司令員兼政委王建安奉命上調。張仁初接任第8縱隊司令員,王一平任政治委員。為配合中原野戰軍進行宛西戰役,8縱先在方城、泌陽地區阻援,後奔襲許昌,全殲河南省保全獨立第21旅,俘敵1700餘人。
同年 6月,在解放開封的戰鬥中,第8縱隊率先突破新南門,與3縱一起全殲守敵3萬多人,創造了我軍在解放戰爭中攻克關內國民黨省會城市的先例。隨後,為保障華野西線兵團殲滅區壽年兵團,阻擊新5軍東援4晝夜,有力的保障了睢杞戰役的勝利。後又移師東進參加了圍殲區壽年兵團的睢杞戰役,和6縱一部殲敵1個旅部又2個團。9月,參加濟南戰役,在魯西南地區打援,保障了濟南戰役的勝利。
在1948年11月開始的淮海戰役中,第8縱隊率先搶占運河鐵橋,為保證大部隊的通過,圍殲黃百韜兵團贏得了時間,為表彰這次戰鬥,新華社專門播發了“運河橋頭爭奪戰,殲滅黃匪立首功”的專稿。在圍殲黃伯韜兵團的碾莊圩戰鬥中,8縱是5個主攻縱隊之一。隨後參加圍殲杜聿明集團。在淮海戰役中,8縱共殲敵2.6萬人。
1949年2月,根據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軍。張仁初任軍長,王一平任政治委員,鍾國楚任副軍長,陳宏任參謀長,李耀文任政治部主任。原第22、第23、師依次改稱第76師(師長高文然、政委曹普南)、第77師(師長王建青、政委董超);以第24師之第71團、第72團一部為基礎與第69團、軍部特務團組成第78師(師長陳忠梅、政委張健)。全軍共3.2萬餘人。
4月,參加渡江戰役,在天王寺、上沛地區追殲國民黨第312師4000餘人。5月,26軍參加上海戰役,連續攻克崑山、嘉定,真如火車站、大場、江灣鎮等堅固築壘地域,控制蘇州河北側市區,殲敵4.2萬人。後擔任上海警備任務。1950年1月,第30軍第88師調歸第26軍建制,爾後在上海浦東、崇明島擔任海防任務。
在解放戰爭中,第26軍從魯中到魯南,從山東到河南,從皖北到淞滬,轉戰在華東、中原的遼闊戰場上,湧現出9個英雄連隊,數十個模範排,百餘個模範班,1.5萬名功臣,1500名模範,252名英雄。其中一級英雄14名,二級英雄23名,三級英雄202名。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26軍在軍長張仁初、政委李耀文的率領下,在極其艱苦和困難的條件下,參加了第左起:張仁初、李耀文、張銍秀,在朝鮮。二、四、五次戰役和金化、鐵原防禦戰。
在第四次戰役第二階段,二十六軍在抱川、漣川一線,採用運動防禦的戰法,阻擊西線進攻之敵主力,激戰三十八晝夜,殲滅敵軍1萬餘人,並創造了步兵班擊毀美軍11輛坦克的紀錄。
在金化、鐵原防禦戰中,26軍在五聖山、新岱里、平康一線,堅守陣地近十一個月,進行大小戰鬥565次,殲敵2萬餘人,勝利完成了阻擊任務。1952年6月,第26軍奉命從朝鮮回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26軍共殲敵3.8萬餘人,湧現出王兆才、王德明、劉慶亮、葉君、林范洪(女)、陳德忠等許多戰鬥英雄和英雄集體。駐守膠東半島海防重地。
各師歷史沿革
76師:76師的前身是41年8月組建的八路軍山東縱隊第4旅,42年3月兼魯中第1軍分區,同年8月第4旅番號撤銷為魯中軍區第1軍分區,45年8月以該分區為基礎組建山東軍區第4師,同年 12月28日改稱山東軍區所屬魯中軍區第4師,47年1月編入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為第22師,49年2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軍第76師。該師是沂蒙山上的老部隊,是山東軍區大反攻期間組建的八個主力師之一,部隊基礎好,所轄團隊均為老部隊,該師戰鬥作風過硬,擅長山地作戰,有較強的攻堅能力,部隊戰鬥力很強,是三野頭等主力師。
226團的前身是八路軍第129師津浦支隊,38年末改稱八路軍第115師津浦支隊,39年10月調歸山東縱隊,11月與原山東縱隊第2支隊(膠東第61團第2、3營)合編為山東縱隊第2支隊,40年9月改編為山東縱隊第2旅第4團,42年8月編入八路軍第115師教導第1旅第4團,43年3月改稱山東軍區魯中第4團,45年8月中旬編入山東軍區第4師為第10團,同年12月28日改稱山東軍區所屬魯中軍區第4師第10團,47年1月編入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為第22師第64團,49年2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軍第76師第226團。該團是山東縱隊中為數不多的擁有紅軍連隊的團隊,戰鬥作風硬朗,戰鬥經驗豐富,執行命令堅決,攻防兼備,以攻堅能力見長,部隊戰鬥 。
227團的前身是八路軍山東縱隊第4旅第10團,42年8月調入魯中軍區第1軍分區仍為第10團,43年3月團部撤銷番號保留,部隊由分區直接指揮。44年初重組該團團部,45年8月編入山東軍區第4師為第11團,同年12月28日改稱山東軍區所屬魯中軍區第4師第11團,47年1月編入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為第22師第65團,49年2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軍第76師第227團。該團是山東縱隊第4旅的主力團,部隊作風勇猛,戰鬥力強,是師主力團。
228團的前身是八路軍山東縱隊第4旅第12團,42年8月調入魯中軍區第1軍分區仍為第12團,43年3月團部撤銷番號保留,部隊由分區直接指揮。43年10月以該團部隊為基礎組建沂山支隊,後改編為魯中軍區第4分區第12團,46年9月調入山東軍區所屬魯中軍區第4師為第12團,47年1月編入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為第22師第66團,49年2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軍第76師第228團。該團也是山東縱隊的老部隊,戰鬥力較強。
77師:
77師的前身是45年11月以魯中軍區警備第2、3旅為基礎組建的魯中軍區第9師,47年1月編入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為第23師,49年2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軍第77師。該師魯中部隊的中堅力量,部隊作風潑辣,有朝氣,擅長攻堅,戰鬥力強,是軍主力師。
229團的前身是八路軍山東縱隊第4旅第11團,42年8月調入魯中軍區第3軍分區仍為第11團,43年3月團部撤銷番號保留,部隊由分區直接指揮。後該團部隊一部調入魯中軍區第2分區,43年11月重組該團團部為魯中軍區第2分區第11團,45年8月編入山東軍區魯中警備第2旅為第4團,同年11月編入山東軍區所屬魯中軍區第9師為第25團,47年1月編入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為第23師第67團,49年2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軍第77師第229團。該團也是山東縱隊第4旅的主力團,戰鬥作風過硬,擅長攻堅,戰鬥力強,是軍、師主力團。
230團的前身是山東軍區魯中警備第2旅第5團,同年11月編入山東軍區所屬魯中軍區第9師為第26團(第1營系原山東第3師第8團第3營,原第2營與該營對調),47年1月編入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為第23師第68團,49年2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軍第77師第230團。該團有山東軍區主力第3師第8團3營也就是著名的“沖山阻擊營”為骨幹,故實力不俗,有較強的攻堅能力。
231團的前身是山東軍區特務團,45年10月該團調出一個營赴東北,46年6月調歸魯中軍區改稱魯中軍區特務團,47年3月編入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第24師為第70團,47年末調歸第22師指揮,49年2月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軍第77師為第231團。該團是115師的部隊,是山東軍區十三個主力團之一,部隊戰鬥作風英勇頑強,戰鬥經驗豐富,執行命令堅決,能攻能守,戰鬥力很強,是軍、師主力團。
78師:
78師的前身是46年6月由魯中軍區警備第1、4旅合編的魯中警備旅,47年1月編入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為第24師,47年末改編為豫皖蘇軍區第5軍分區,49年2月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軍第78師。該師成立較晚,進步較快,能較好的完成戰鬥任務。
232團的前身是魯中軍區第3軍分區第9團,同年8月編入山東軍區魯中警3旅為第9團,11月編入魯中軍區第9師為第27團,47年1月編入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為第23師第69團,49年2月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軍第78師為第232團。該團歷史不長,部隊基礎好,較能攻堅,戰鬥力強,是師主力團。
233團的前身是魯中警備旅第10團,47年1月編入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第24師為第71團,47年末編入豫皖蘇軍區第5軍分區仍為第71團,49年2月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軍第78師為第233團。
234團的前身是魯中警備旅第1團,47年1月編入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第24師為第72團,47年末改編為第8縱隊特務團,49年2月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軍第78師為第234團。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軍是魯中軍區拉出來的第二支野戰縱隊,組建之初即參加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後隨陳唐首長出擊外線,逐鹿中原,摧城拔寨,屢立戰功。蔣軍也稱讚為“排炮不動,不是三縱就是八縱”。此後又戰淮海,克上海,抗美援朝陣陣不拉,成為我軍的雄師勁旅,是第三野戰軍的王牌主力軍。
參加過的主要戰役
魯南戰役 激戰太子堂1946年12月18日,中央軍委致電陳毅、粟裕,指示華東戰場下一步集中主力殲滅魯南之敵。其後又指出魯南戰役關係全局,回師魯南可解除國民黨軍對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的威脅和後顧之憂。12月27日,華野指揮部作出魯南戰役部署,求殲敵整編二十六師和第一快速縱隊。而後殲敵第三十三軍或整編第五十一師。以魯中軍區第八、第九師、第四師一個團和魯南第十師、濱海警備旅為右縱隊,由魯中軍區司令員王建安、魯南軍區政委傅秋濤、魯中軍區參謀長張仁初、政治部主任王一平等指揮,任務是切斷敵二十六師與五十一師的聯繫,殲滅石城崮、太子堂守敵之第四十四旅。魯南地區連日風雪,寒氣襲人。魯中軍區參謀長張仁初協助王建安司令員制定了先奪取太子堂制高點石城崮,青山和北大窯,在攻占失去屏障的太子堂的作戰計畫。
1947年1月2日晚,華東野戰軍對魯南之敵發起攻擊。魯中軍區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占了石城崮、青山和北大窯。3日,進攻太子堂的部隊遇到敵人頑抗,我進攻部隊傷亡很大,進展緩慢。如果天亮前拿不下太子堂,卞莊、向城的敵人就會和他們連成一片,造成我軍無法將其殲滅。山東軍區首長電令右縱隊一定要儘快攻占太子堂。王建安、傅秋濤、張仁初和王一平迅速研究戰況。決定由張仁初參謀長和王一平主任親自去九師指揮戰鬥。張仁初和王一平快馬趕到九師指揮部,與錢均師長和李耀文政委研究敵情,調整部署,貫徹指揮部意圖,組織新的攻擊。隨後,部隊以爆破和突擊相結合的戰法,分三路向太子堂發起進攻。張仁初命令進攻部隊攻擊動作要快、狠、猛。要向敵人縱深猛插,把敵人分成小塊後殲滅掉。凌晨3時整,組織炮團向太子堂轟擊,部隊發起猛烈進攻,太子堂上空火光閃爍,槍炮聲震耳欲聾。指戰員衝進城門,與敵人逐屋爭奪,短兵相接,戰鬥達到白熱化。6時整,全殲敵四十四旅,擊斃敵旅長。4日清晨,魯中軍區部隊追擊由向城突圍逃跑之敵,國民黨第一快速縱隊在泥濘的路上與南逃之敵擠在一起,亂作一團。在“漏汁湖”以西,我軍將敵整編二十六師和全部美式裝備的第一快速縱隊全部殲滅。9日,魯中軍區和友鄰部隊一舉攻占嶧縣,殲滅整編五十一師和五十二師各一個團,活捉在此渡歲的敵整編二十六師師長馬勵武。繳獲的美式坦克、榴彈炮裝備了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機械化部隊——華東野戰軍特種兵縱隊。為此陳毅提筆命詩: 快速縱隊走如飛,印緬歸來自鼓吹, 魯南泥濘行不得,坦克都成廢鐵堆。 快速縱隊今已矣,二十六師汝何為? 徐州薛岳掩面哭,南京蔣賊應垂淚。
萊蕪戰役 活捉李仙洲
魯南戰役以後,魯中軍區在萊蕪地區休整待命。1947年1月23日,魯中軍區奉命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王建安任司令員。下轄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師。魯南戰役的勝利,給國民黨以有力打擊。但國民黨根據錯誤情報判斷華野“傷亡慘重、續戰能力不強”。燧於己於1947年1月,調集19個整編師(軍),近31萬人,北線以第二綏靖區副司令李仙洲率領8個整編師(軍),南北夾擊,企圖在臨沂與我決戰。華東野戰軍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於是月中旬發起萊蕪戰役求殲李仙洲集團。華野以第八、第九縱隊組成右路軍,其他兄弟部隊組成中、左路軍。2月10晚華野分三路大踏步分三路隱蔽北上,山東人民組成支前大軍,肩挑畜馱,獨輪小車滾滾向前,糧草彈藥跟隨北進。我未作大的抵抗即讓出臨沂,使敵人陶醉在“臨沂大捷”中。根據華野要求八縱、九縱殲滅敵七十七師的命令。八縱各部進入預置陣地。2月20日,戰鬥打響,歸八縱指揮的魯中警備五團占領青石關,斷敵七十七師後路,我第二十二、二十三師迅速攻占不動鎮外圍陣地,當夜攻入鎮內,與敵展開激烈地巷戰,21日占領該鎮。並追擊逃敵,在青石關將敵七十七師師長田君健擊斃。全殲敵七十七師,首戰告捷,切斷了李仙洲集團北逃博山的退路。22日,八縱占領萊蕪東北地區,23日,龜縮在萊蕪的李仙州在20餘架飛機的掩護下分三路向被突圍,我軍“網開一面”待敵尾巴脫離萊蕪後,八縱在山頭店一帶圍殲了敵四十六軍,友鄰部隊也從萊蕪到張家窪一線從四面八方發起攻擊。戰至下午,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副司令李仙洲被八縱第二十二師生俘。至此,萊蕪戰役全殲敵5個軍部,7個師,56000人。其中八縱殲敵13000人,戰功卓著。粟裕司令員在華野幹部會上表揚八縱“功勞不小”。而王耀武給敵整編八十三師師長李天霞的信中悲嘆:“萊蕪戰役損失慘重,百年教訓,刻骨銘心。”
蒙陰阻擊戰 殲敵孟良崮
我軍在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和全國戰場的勝利,給國民黨軍以沉重打擊,使其在全國已無力進行全面進攻。自1947年3月起,改為重點進攻,既集中兵力進攻陝北和山東根據地。國民黨又調集了二十四個整編師六十個旅,採用密集靠攏,逐步推進的戰法,在山東發起重點進攻。4月初打通津浦路濟南到兗州段,4月上旬占領魯南山區,欲對華野形成包圍之勢。華東野戰軍在魯南、魯中地區,實行高度機動迴旋,以求調動敵人,捕捉戰機。
4月中旬,敵人主力向蒙陰、新泰一線進犯,華野決定發起泰(安)蒙(陰)戰役。令八縱阻敵於蒙陰,以主要力量打擊泰安、大汶口之敵。 4月22日晨,八縱二十四師在龍雨莊至聶家溝一帶與敵第二十五師遭遇,將敵擊退。第二十二師在杏山擲馬頭崮一線頑強阻擊敵第六十五師、七十四師的進攻,將其擊退。23至26日,我阻擊部隊面對敵軍飛機、坦克和大炮的轟擊,英勇頑強地阻擊了三倍於己的敵軍的輪番進攻,往返衝殺,陣地得而復失,失而復得。與九縱共同血戰七晝夜,阻擋了10萬敵軍的瘋狂進攻,八縱殲敵5000餘人。26日12時,兄弟部隊殲滅了泰安之敵,八縱勝利完成了阻擊任務,於27日撤出戰鬥。
5月,按中央常委指示,華東野戰軍進到萊蕪、新泰以東地區隱蔽,待機殲敵。蔣介石令3個兵團北進,第一兵團湯恩伯在右翼搶先行動,其第七十四師美式裝備、美國施訓,師長張嶺甫驕橫拔扈,氣焰囂張。自恃裝備先進,率部急進前突。5月12日,華東野戰軍發出作戰命令,決心以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氣概殲滅國民黨的“王牌軍”第七十四師,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決定以第一、四、六、八、九縱隊擔任圍殲任務,另以四個縱隊阻援。八縱的任務是隔斷敵七十四師與八十三師的聯繫,阻止敵八十三師北援,切斷七十四師向青駝寺的退路,參加圍殲七十四師。王建安司令員指揮部隊於5月13日黃昏向七十四師與八十三師之間勇猛穿插。黃百韜電示張靈甫,共軍不顧一切穿插分割像是要孤立七十四師,令其後撤。張靈甫自負的說,我這支孤軍恐怕陳毅他啃不下來。在黃百韜嚴令下張靈甫向界牌移動。遭我一縱阻擊未能與敵二十五師靠攏,而撤至孟良崮、蘆山地區固守,不得不把美式重炮等裝備丟棄在山下。敵八十三師一個營又一個炮連撤至萬泉山。5月14日,八縱向萬泉山進攻切斷敵七十四師退路。經連續爆破沖入敵陣,與敵肉博,占領萬泉山,於兄弟部隊最後完成了對七十四師的徹底包圍。張靈甫一面固守待遇,一面調整部署。蔣介石急令十個整編師從東西南北向孟良崮急進增援。形成我五個縱隊包圍七十四師,敵十個整編師包圍華東野戰軍的局面。八縱堅決貫徹華野首長堅決阻援,迅速殲滅七十四師的作戰方案,於15日對蘆山發起進攻,至16日未能突破敵防線。王建安以三個團的兵力多路衝擊,始突破敵人陣地,於敵展開激烈的白刃格鬥,到16日13時占領蘆山,俘敵3000多人。八縱二十三師與兄弟部隊於15日向孟良崮發起總攻,敵被圍困,吃喝均靠空投,杯水車薪,空投又多落入我軍陣地。在我各部強攻下,敵節節敗退。16日17時攻占七十四師師部,敵師長張靈甫自殺。孟良崮戰役,華野共殲敵32000人。八縱就殲敵7800餘人,生俘敵七十四師五十一旅少將副旅長皮宣猷,為全殲敵整編74師作出了重要貢獻。七十四師被殲,蔣介石哀嘆是“最可痛心,最可惋惜地一件事”。是“無可補償的損失!”
挺進豫東 攻克開封
1948年6月4日,陳唐兵團(三、八縱)歸建華東野戰軍西線兵團。此時陳唐兵團正從臨穎地區向通許、杞縣推進,距開封僅一日行程。粟裕當夜改變在魯西南尋殲邱清泉兵團的計畫,定下以“第三、第八縱隊攻下開封,調敵西援”的方針和部署,以打敵措手不及。 開封是河南省會,中原重鎮,守敵3萬餘人,指揮不統一,戰鬥力不強。援軍在100公里以外。在研究作戰部署中,八縱司令張仁初說:“攻打開封,更重要的是逼蔣介石分兵馳援。破壞敵人在魯西南與我決戰的企圖,實現我軍運動中殲敵的計畫。”張仁初要求6月16日八縱占領護城大堤,與三縱形成對開封的合圍。八縱官兵快速推進,按時占領護城大堤。6月17日,八縱對開封外圍陣地發起進攻,指戰員勇猛衝擊,迅速占領機場、車站。在我聯繫爆破作業、攻擊下,全殲頑守郵局的敵保二旅旅部和保二團主力。18日23時,向開封城發起進攻,攻城部隊與敵展開激烈爭奪,打退敵人多次反衝擊,經一天浴血奮戰,於19日24時,八縱率先突破小南門,隨後突破大南門和西門,全部攻入城內,與敵展開巷戰。20日晚,八縱向據守省府之敵發起強攻,敵邊打邊退。蔣介石下令拚死抵抗,並乘飛機親臨開封上空督戰,但最終還是挽救不了失敗的命運。21日19時,張仁初下令向頑敵發起最後的攻擊,我八縱指戰員同三縱一起,奮不顧身地沖向敵人。龍亭以及華北運動場內的守敵相繼被殲,開封守敵六十六師中將師長李仲辛被擊斃。至此,開封守敵被全殲。
八縱與三縱攻克開封,是解放戰爭以來我軍攻占的國民黨的第一座省會城市,速戰速決,給蔣軍以沉重打擊。開封解放,蔣介石極為震驚,急令邱清泉兵團,劉汝明兵團向開封進擊,令新建的區壽年第七兵團向開封迂迴。為求殲區壽年兵團,八縱奉命於1948年6月26日撤出開封,向通許方向轉移。邱清泉部隨後進占開封,並尾隨八縱。此時區壽年兵團進抵睢縣西北,與邱兵團相距40公里。我西線兵團抓住戰機,決定由第八縱隊阻擊強敵邱兵團,兄弟部隊圍殲弱旅區部。6月27日,華野在睢(縣)杞(縣)地區向區兵團發起突然進攻,敵驚魂稍定,邱清泉急忙率部東援,被八縱阻滯。6月28日,敵新五軍二OO旅向八縱六十五團陣地發起輪番猛攻,均被我擊退。30日,區兵團在我兄弟部隊的殲擊下遭到沉重打擊,邱部遂對八縱發動更大規模的進攻,企圖挽救區兵團。至7月1日,邱兵團發動的3次進攻,遭到八縱官兵的堅決阻擊,始終未能前進。邱清泉部眼睜睜地看著相距僅10公里的區壽年兵團被我軍殲滅,而連續進攻四晝夜,只前進了不足5公里。戰後,敵哀嘆:“排炮打不動,一定是八縱。”
7月2日,張仁初奉命率二十三師、二十二師一部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急速東進,於3日晚與六縱十七師一起向何旗屯進攻。到4日晨,將敵十六旅旅部,兩個步兵營,一個炮兵營全殲。八縱另一部向榆廂鋪進攻,經激烈巷戰,殲敵十六旅四十七團及一個營。在豫東戰役的攻占開封、睢杞阻擊的兩個階段中,八縱攻的勇猛,守得堅決,打出了威風。
決戰淮海擺戰場 碾莊圍殲黃百韜
1948年秋,華野經過充分準備,決定發起淮海戰役。戰役的第一階段,第八縱隊的任務是與四縱協26軍首任政委王一平同,攻占運河車站、炮車站,阻擊徐州援敵,配合兄弟部隊圍殲新安鎮的黃百韜兵團。任務重大,時間緊迫。張仁初和王一平率八縱急行軍六晝夜到達卞莊集結。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的炮聲響起,我軍各部以雷霆萬鈞之勢從四面八方向徐州迫近。重兵指向隴海路東段,圍殲新安鎮的黃百韜兵團。張仁初率八縱於7日徒涉沂河,二十三師進至張莊、西竇莊、後朱家集結。二十二師占領石霸窩、溝上集。當我各部向隴海路進逼時,黃百韜察覺我圍殲意圖,沿鐵路向徐州倉惶撤退。
八縱在開進中奉命迅速占領運河車站和炮車車站,此時指戰員員們已連續20多個小時沒有吃飯,為了鼓舞士氣,縱隊首長深入部隊進行動員,號召全縱將士發揚連續作戰的頑強作風,奮勇追擊。黃兵團大隊人馬混亂不堪,撤至運河鐵橋,各爭退路,擁擠不堪。直至11月9日,主力才通過運河。八縱二十二師、二十三師在追擊過程中殲敵2000餘人,至9日21時,我二十三師六十九團追至運河橋東,迅速殲滅橋東敵守軍四十四軍的兩個團,敵人放火燒橋被我撲滅。八縱跨橋繼續尾隨追擊。黃百韜兵團竄至曹八集,前鋒被我山東兵團阻截,至此,我軍形成前後夾擊之勢,黃百韜兵團被我軍圍困在碾莊周圍地區,固守待援。六十九團搶占運河橋,為大部隊西進圍殲黃百韜兵團贏得了時間,新華社以:“運河橋頭爭奪戰,圍殲黃匪立首功”為專題,播發了他們的事跡。
11月10日,八縱與友鄰部隊向碾莊外圍發起進攻,指揮二十二師從東北方向,二十三師從東南和正南方向夾擊敵人,敵人負隅頑抗,陣地幾經爭奪,至13日黃昏,將敵壓縮在以碾莊圩為中心的16平方公里的狹長地帶,黃百韜已成瓮中之鱉。碾莊外圍有兩道6——10米寬,齊腰深的水壕,有200多戶人家,李彌兵團曾築有工事,易守難攻。 11月19日報21時15分,向碾莊發起總攻,頃刻間萬炮轟鳴,大地震撼,火光沖天。縱隊炮團摧毀敵人火力點,45分鐘內向敵人發射炮彈4600發,給敵人以重大殺傷。22時,炮火延伸,八縱指戰員向敵人陣地發起猛烈進攻。幹部和黨員沖在前面,半個小時衝破敵人第一道圍牆,敵人用炮火和火焰噴射器也未能阻止我進攻的決心。20日3點30分,八縱突破敵人最後一道圍牆,沖入內圩與敵展開白刃戰,血戰2小時將敵兵團部,二十五軍大部、一OO軍、四十四軍殘部殲滅,生俘一萬餘人。黃百韜率小部分兵力逃向小費莊。八縱協同友鄰部隊圍殲黃兵團殘部,22日,逃至小費莊、吳莊的黃百韜殘部被八縱二十二師包圍。黃率部突圍,我軍在追擊中將黃百韜擊斃。至此,黃百韜兵團被八縱和友鄰部隊全部殲滅,淮海戰役第一季度勝利結束。10晝夜戰鬥,八縱殲敵12500人,第六十七團三營九連被授予“碾莊突擊模範連”。隨後八縱又參加了圍殲杜聿明集團的戰鬥。在整個淮海戰役中,八縱殲敵27000多人。
解放上海 所向披靡
中央軍委把解放上海的任務交給了第三野戰軍,三野遵照上級指示決定以九、十兵團共八個軍攻取上海。第二十六軍歸十兵團指揮,攻占崑山、安亭地區。張仁初與軍直首長進行了周密的部屬,於5月11日,率部逼近崑山守敵一二三軍第一八二師,敵借水網陣地層層設防,第七十八師向敵發起猛烈攻擊,敵一八二師利用夜色掩護棄城東竄,七十八師向敵發起猛烈追擊。12日中午,七十六師乘400隻民船沿蘇州河東進,當晚攻占西巷,恰遇東竄之敵一八二師,七十六師一營指戰員跳入齊胸的河中急涉登上對岸,向迎面竄來的敵一八二師先頭部隊猛烈開火,槍聲、手榴彈爆炸聲響成一片,敵人大亂,一營戰士如猛虎下山向敵人撲去,敵人死的死,傷的傷。一八二師部分敵人乘一列火車自崑山逃出,被先期到達的七十八師阻截,他們炸毀鐵路,打壞車頭探照燈,打的敵人暈頭轉向,跳下車的敵人瘋狂抵抗,遭我猛烈射擊。在我戰士的勇猛衝擊下,車上車下的300餘人做了俘虜。這一仗殲敵一八二師師部又兩個團,裝甲列車第二縱隊第六中隊,殲敵1700多人。當日,二十六軍攻占青陽港、陸家浜車站、切斷了滬嘉昆段幹線。5月14日,二十六軍進抵太倉東北、南翔鎮、方泰鎮及外崗鎮地域。17日,二二八團在黑大宅、東六院一帶與敵展開激烈爭奪,陣地得而復失、失而復得。敵人在坦克的掩護下於18日利用濃霧的掩護向我發起瘋狂的反衝擊,我於敵浴血奮戰,打退了敵人的進攻。23日,二十六軍作了重新部署,以七十六、七十七師為第一梯隊,七十八師為第二梯隊,於20時,在友鄰部隊的協同下,對上海外圍敵人發起總攻。一時間炮聲隆隆,火光沖天,敵人在我猛烈進攻下拚死抵抗,不斷進行反衝擊,我步炮密切配合,不斷向前推進。24日,十兵團葉飛司令員給軍長張仁初打來電話,張仁初一夜未眠,仍精神抖擻,在電話里大聲喊著:“......今天拿不下塘橋,我張仁初拿頭去見你......”他面容嚴峻,用另一部電話向七十六師高文然師長下達命令,必須組織好部隊和火力,白天實施強攻拿下塘橋,支援友鄰部隊奪取劉行、楊行據點。當日16時,二十六軍攻占塘橋,直逼大場飛機場。到25日,二十六軍攻占國際無線電台及其周圍地區,直逼上海市區,外圍戰鬥宣告結束。5月25日,我第三野戰軍對上海發起總攻,二十六軍迅速占領大場鎮、大場飛機場、翟港及真如鎮。部隊以小群多路追擊,部隊邊追邊打向江灣方向猛插,將北關、同濟大學華豐毛紡廠的守敵逐一殲滅。到27日拂曉,上海全部解放。在上海戰役中,二十六軍共殲敵4萬2千餘人(整個戰役殲敵15萬),繳獲火炮550門,坦克30輛,汽車240輛,槍2萬多支。
三八線運動防禦38晝夜
1952年1月25日,美軍乘我軍補充間隙,發起全線進攻,企圖將我推回“三八線”以北。在這關鍵時刻,我軍發起第四次戰役,對進攻之敵實施運動防禦作戰。
1951年2月7日,二十六軍奉命連續八個夜行軍由永興急進至議政府,抱川、漣川地區,當面之敵是美軍第三、第二十五師、二十四師之第五團、空降兵一八七團、土耳其旅、英軍第二十七旅兩個營共3萬餘人。配置重炮400門,坦克300多輛。二十六軍的任務是:在正面40公里,縱深55公里的地域內,阻擊至3月底。最後堅守“三八”線以北之葛末面、高台山一線。依此,軍指揮部決定構築四層防禦陣地。
3月16日戰鬥開始,美軍在飛機、坦克、火炮的支援下,以連、營、團等規模不停的向我衝擊。我軍在敵人的衝擊下,傷亡不斷增加,陣地被炸塌,子彈打完了,就同敵人展開白刃格鬥。戰鬥異常殘酷。議政府—祝靈山一線阻擊戰厲時20天,我軍完成預定任務,於3月25日撤出陣地,進入七峰山至抱川第二防禦地帶。25日,美空降兵一八七團在我防禦側翼空降,與朝鮮人民軍激戰一天后,友軍未向我通報即撤離,美軍向我暴露的側翼發起進攻。美軍在空、坦、炮掩護下,向我第二防禦陣地發起進攻,我堅守七峰山、海龍山的部隊與敵人展開殊死爭奪達11次,陣地前留下敵人大量屍體。3月27日,在扼守七峰山的戰鬥中,七十八師二三四團三營九連班長雷保森,率全班戰士勇猛戰鬥,擊毀美軍11輛坦克和1輛吉普車,全班無一傷亡,創造了我軍戰鬥史上用步兵武器擊毀敵坦克的光輝戰例。至31日,二十六軍勝利完成了阻敵至3月底的任務,隧撤離第二防禦地帶。
為爭取第五次戰役有更多的準備時間,二十六軍奉命在“三八”線以北的種子山、釜谷里、君子山一帶部署了第三防禦地帶,下達了再堅守10—15天的命令。自4月1日起,敵人在飛機、坦克和火炮的掩護下發動了連、營直至三個團的進攻,二十六軍指戰員英勇阻擊14天,完成了任務,奉兵團命令撤出陣地。在玉女峰、185高地、忠細里、亭浦里組成第四防禦地帶,繼續阻擊敵人前進。4月15日,敵軍又向我第四防禦地帶發動大規模進攻,16日晚,我為誘敵深入,主動撤至高台山和葛末面一線防守。此時,彭德懷司令員親自打電話給軍長張仁初,指示要堅守陣地,再接再厲,阻止敵人的進攻。張軍長深知,戰役的每一個環節都關係到全局,關係到為第五次戰役爭取到寶貴的準備時間。他立即命令堅守一線陣地的七十八師,要求他們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可以誘敵深入,逐步消滅。在敵人強大火力轟擊下,我陣地被炸塌、損壞,我軍指戰員與陣地共存亡,浴血奮戰,陣地幾經爭奪,始終牢牢的控制在我軍手中。
彭德懷總司令在4月中旬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對20多位戰地記者說:“黨的記者是政治和思想指導者......要歌頌革命英雄主義和國際主義,重點表揚士兵民眾,也聯繫表揚軍事指揮員。比如張仁初和李耀文指揮二十六軍在扼守七峰山、海龍山的戰鬥中,與敵軍反覆爭奪11次,代價小,殺傷1000多名敵人,還創造了一個班(雷保森班)用反坦克手榴彈擊毀美軍11輛坦克的戰例,這就要寫,既寫戰士的英勇,又寫指揮員善於開動腦筋和靈活指揮。”
4月22日,志司發起第五次戰役,二十六軍第四次戰役運動防禦的任務勝利完成。此役,二十六軍與美軍激戰38晝夜,成功阻擊了西線敵人的主攻集團,殲敵10000餘人,擊毀坦克76輛,使敵人平均每天只推進1.5公里,付出了極慘重的代價。此戰,二十六軍不負眾望,打出了威風。受到了上級的表揚和廣泛的讚譽。
堅守鐵原、金化、平康鐵三角
抗美援朝五次戰役以後,美軍趁我消耗較大且補給困難,對我志願軍大舉反撲。在這關鍵時刻,軍長抗美援朝時26軍政委李耀文張仁初、政委李耀文第二十六軍奉命進至鐵原地區,擔任堅守陣地阻敵任務。西方山、斗流峰是鐵原、金華、平康鐵三角的主要制高點,是敵人進攻和改善防禦態勢的必爭之地。二十六軍當面之敵是美騎1師、3師、25師,偽9師和加拿大27旅等敵軍。
1951年6月23日,美軍一個營的兵力對西方山南側高地進行試探性進攻,反覆衝擊6次,均被我軍打退。至黃昏,敵加強了對高地的炮擊,為減少傷亡,我軍主動撤出陣地。當夜,我軍組織了3次衝擊,奪回了陣地,敵後退。 7月1日,美軍以一個團的兵力,在100餘輛坦克,飛機和火炮的掩護下,向西方山、斗流峰發起全面進攻,激戰一天,我軍陣地落彈萬餘發,工事基本被毀,武器損毀一半。我軍戰士英勇阻擊,擊退敵人7次衝鋒。美軍不甘罷休,於2日以飛機、炮火向陣地狂轟濫炸,企圖徹底破壞防禦工事,殺傷人員。3日,震天動地的炮聲伴隨著飛機的轟炸和掃射,敵人的40多輛坦克從正面和兩側壓過來。我軍指戰員又連續擊退敵人6次衝鋒,部隊傷亡嚴重。斗流峰、發利峰等陣地相繼被敵占領,西方山主陣地和西北的王在峰仍在我軍手中。入夜,二十六軍以四個連的兵力向斗流峰及其以北的高地反衝擊,但因各連未能協調行動,未達目的。考慮到西方山主峰工事已大部被毀壞,我軍決定轉守二線陣地。敵我形成對峙狀態。 1951年7月10日,敵我雙方在開城開始了停戰談判。這時,軍長張仁初、政委李耀文主持召開了軍黨委會,張仁初要求全軍在談判期間要保持高度的警惕,組織小部隊以優勢火力向敵人薄弱點進攻,以配合談判,並做好反擊的準備。 7月下旬,朝鮮進入多雨季節,山洪暴發,交通中斷。軍領導提出二線部隊以野菜代糧,糧食儘量保證一線作戰需要。他深入部隊鼓勵大家克服困難,保持戰鬥力。
8月2日,美二十五師接替偽九師防務,向我陣地發動進攻8次,均被我軍擊退。張仁初和李耀文決定,抽調部分兵力於9月5日對西方山、斗流峰發起攻擊,由於敵人工事堅固,火力猛烈,雖經多次衝擊激戰至拂曉未能占領主峰。但西方山和斗流峰的敵人在我連續進攻下,已傷亡過半。9月7日13時,張仁初組織炮兵對西方山、斗流峰之敵進行密集射擊,在我猛烈連續炮擊下,美軍支持不住,向南突圍,我軍收復西方山、斗流峰,斃傷敵570人,俘29人。
就這樣,二十六軍在金化、平康地區防禦作戰近11個月,與敵反覆爭奪,大小戰鬥565次,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以劣勢裝備共斃傷敵人2萬餘人,擊落擊傷敵機242架,給敵以重大殺傷,敵我傷亡對比為5:2。出色的完成了任務。1952年3月下旬,奉命將防務交給前來接防的15軍。6月,二十六軍奉命回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26軍共殲敵3.8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