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廣義上的魯西南地區包括:菏澤、棗莊、濟寧3市27個縣(市、區)。狹義的魯西南地區僅菏澤市(由於跟河南、江蘇、安徽搭界,地理上屬於山東的最西南端。所以傳統意義上,濟寧、棗莊屬於魯南)魯西南,最早出現於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曹縣建立的魯西南地委。當時的魯西南大體上包括:山東的魯西南魯西南(2張)曹縣、定陶縣、菏澤城區的西部與南部,當時屬於河北的東明以及長垣東部,河南的蘭考、民權、商丘與曹縣接壤的部分地區,當時的魯西南以曹縣為中心。建國初,魯西南的概念有所擴大,除了以前的魯西南地區外,增加了運西地區(大運河以西,以鄆城為中心)、湖西地區(微山湖以西,以單縣為中心)。當時的魯西南包括菏澤市的全部地區以及濟寧的一小部分、河南省的一小部分。
總的來說,魯西南地區還是以漢族為人口多數,夾雜著回族人民,可以說是漢回雜居。回族人民自然是信奉伊斯蘭教。漢族一般信奉佛教,魯西南地區還是是著名的佛教禪師六祖惠能的故鄉,是六祖誕生和圓寂之所,“中國禪宗的生源地”。
地理位置
本地是蘇魯豫皖四省交界,是山東唯一的四省交界地區,山東的西大門。區位優勢明顯。交通發達。周邊密布高速公路,城際鐵路,機場。
主要鐵路
經過這一地區的鐵路有:京九鐵路、新亞歐大陸橋(日照--菏澤--西安--阿拉山口--荷蘭鹿特丹)、京滬鐵路、新菏鐵路(新鄉—菏澤)、兗石鐵路(兗州—石臼港)、新兗鐵路(新鄉—兗州)、津浦鐵路、津浦鐵路兗濟支線等。
著名的戰役
魯西南戰役從一九四七年七月十四日到二十八日,經過艱苦激烈的爭奪戰,晉冀魯豫野戰軍採取南北牽制,寬正面、多地段的突然強渡黃河,積極創造與捕捉戰機,調動敵軍就範,把攻城與野戰、分割與圍殲相結合,創造了以15個旅的兵力殲敵4個整編師共9個半旅約6萬人的戰績。從而打亂了國民黨軍在南部戰線的戰略部署,開闢了進軍大別山的道路,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從而結束了整個魯西南戰役。揭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戰略防禦入戰略進攻的序幕,使中國人民革命戰爭從此開始了一個偉大轉折,為奪取全國勝利創建了有利條件。魯西南戰役紀念館是我們緬懷革命先烈、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200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魯西南織錦
關於嘉祥紡織工藝的最早記錄,見於《戰國策·秦策·秦武陽謂甘茂章》,其中有曾子母親織布的記載。另外,嘉祥武氏祠漢畫像石刻有一幅《曾母投杼圖》,其中曾母使用的斜織機就是今天遍及魯西南家家戶戶的立式織機的先祖。西漢劉向《烈女傳》載有“秋胡戲妻”的故事,故事中記載秋胡之妻靠植桑奉養婆婆,秋胡戲妻之地即為桑林邊。秋胡,春秋時期南武城人(今嘉祥縣內有南武城遺址)。這些史料說明,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嘉祥一帶就是桑蠶之地,紡織技術已經很高。漢代時期,亢父(今濟寧市)是全國三大紡織、服飾手工業中心之一。魏晉南北朝時期,魯西南地區廣植桑麻,桑麻紡織得到進一步發展。唐代詩人李白、杜甫的“魯人重織作,機杼鳴簾櫳”和“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的詩句,描繪出唐代山東紡織業的盛況。宋代,魯西南地區的絲、麻織品名揚海內外。
至元代,黃河流域開始種植棉花,使用棉花做原料紡線織布越來越普遍。魯西南人民將傳統的絲、麻紡織工藝糅於棉紡織工藝,織成的棉布就是我們所說的魯錦。嘉祥元代曹元用墓出土的棉菱形花紋織錦,其精美的圖案顯現出起步階段的嘉祥民間織錦技藝已經十分精湛。明朝初期,棉花開始在魯西南地區大面積種植,棉紡織技藝日趨成熟。隨著明清兩代織具的改進和紡織、印染技術的發展,魯西南地區的棉紡織業進入了十分繁盛的時期,魯錦織造技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清代魯錦曾作為貢品進獻朝廷,至今中央美院民間美術研究所還收藏著清代魯錦數百個品種。清末,隨著洋布的大量湧入以及民族紡織工業的發展,手工織造的魯錦受到衝擊,漸趨衰微。
鼓吹樂
魯西南鼓吹樂是山東鼓吹樂的重要流派,是一種以嗩吶為主要演奏樂器的民間藝術形式。山東鼓吹樂分布很廣,其中尤以流傳於魯西南濟寧、棗莊、菏澤的鼓吹樂最具有代表性,在中國享有“嗩吶之鄉”的盛譽。在魯西南的城鎮鄉村,到處都有職業或半職業的“鼓樂班”。他們多以家族或近親搭班,遇到民間婚、喪、喜、慶等場合他們便被聘去演奏,往往數日不絕,是民間音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
魯西南鼓吹樂使用的樂器,主要是管樂器、打擊樂器兩類。管樂器有嗩吶、笛子、笙、把攥子(只用於咔戲)、大號(俗稱“老嗡”,目前很少使用)。打擊樂器有小鈸、梆子、鈸子、雲鑼、小鑼、樂鼓(也稱“小墩鼓”)。如奏“咔戲”,則加用皮鼓、簡板、中鈸、大鑼、小鑼等。
魯西南鼓吹樂樂隊組合常見的有五種:一、用一嗩吶(一般用中音嗩吶)主奏的形式,民間稱呼為“單大笛”。所用管樂器有嗩吶、笛子、(笙(一至二人);打擊樂器有小鈸、雲鑼、汪鑼、樂鼓。樂隊人數一般為八人,是魯西南鼓吹樂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演奏形式。二、用兩支嗩吶(用兩支低音嗩吶)演奏的形式民間稱呼為“對大笛”。所用管樂器有低音嗩吶(二人),打擊樂器有小鈸、雲鑼(或鈸子)、銅鼓、樂鼓。樂隊人數一般為六人。三、用錫笛(以錫制桿的海笛)主奏的形式或錫笛(以錫制桿的海笛)主奏的形式或錫笛、笙、笛合奏的形式,此編制為演奏大弦子戲曲牌的專用樂隊。所用管樂器有錫笛、笛子、笙(二人);打擊樂器只用小釵或梆子。樂隊人數一般為五人。四、笙、笛合奏形式,此編制是用來演奏柳子戲曲牌或民間小曲的樂隊。所用管樂器有笛、笙(二人);打擊樂器僅用小釵。樂隊人數一般為四人。五、卡戲樂隊,所用管樂器有嗩吶(兼奏把攥子)、笙(—至二人)、笛子;打擊樂器有皮鼓、簡板、小釵、小鑼、大鑼。樂隊人數一般八至九人。
魯西南鼓吹樂常用的調名有兩個體系,一個是承襲原地方戲曲的演奏指法變換稱呼為平調、越調、二八調、“下調、起調;另一個是民間鼓吹樂所用工尺譜演奏指法變換稱呼六字調、尺字調、上字調、凡字調、五字調。
魯西南鼓吹樂曲藝術特點主要表現在:其一,為一曲多變的靈活運用。普西南鼓吹樂一曲多奏所使用的手法主要有嚴格變奏、板腔式變奏、移調指法變賣二種。變化最豐富、最集中的是《開門》和《抬花轎》這兩首樂曲。以民間器樂曲牌《開門》為例,可變化派生為《上字開門》、《尺字開門》、《凡字開門》、《六字開門》、《五字開門》、《大合套》、《風絞雪》、《婚禮曲》等十幾首樂曲。以《抬花轎》曲牌為基礎而形成的各種變體有《抬花轎》、《拜花堂》、《大笛二板》、《大笛鑼》、《百鳥朝鳳》、《快慢笛絞》等十幾首樂曲。其二,魯西南鼓吹樂富於特點的展開部分“穗子”。“穗子”在全曲是一個具有對比展開性的獨立部分,它的持點是演奏上具有極大的即興性,音型細碎,展開自由,鏇律在環繞中心音不斷變換游移時,伴隨著豐富的節奏音型和多種演奏技巧,是顯示民間演奏家卓越才華和高超演技的段落。
經濟狀況
魯西南經濟發展較快,經濟成長率在山東居前列。本地地下礦產資源豐富,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鐵、鹽礦等。巨野煤田是華東最大最優質的一塊煤田,單縣鐵礦蘊藏量豐富,鄄城縣有豐富的鹽礦。工業發展較快,農業生產以平原旱地耕作的方式為主,夾雜有水田,地形東高西低,自然環境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發展大規劃
發展魯西南。通過資源整合和核心城市培育,構建以具有悠久中華文化底蘊的濟寧都市區為核心、菏澤與棗莊為區域性中心的空間發展格局。
範圍
濟寧、棗莊和菏澤三市,在魯西南及周邊200公里範圍內,一直缺乏一個帶動區域發展的核心城市。濟寧市作為我省六大中心城市之一,2004年GDP突破1000億元,財政收入達到100億元,在區位、經濟實力、城市規模等方面具有較好的潛力,由濟寧、曲阜、兗州、鄒城組成的組群式城市已初具規模。結合“突破菏澤”,加快棗莊等區域性城市發展,“濟寧都市圈”的規劃建設應運而生。
據省建設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編制濟寧都市圈規劃是指導魯西南地區發展的重要依據,可以更好地統籌濟寧、棗莊、菏澤三個城市的合理分工與協調發展,是提高綜合競爭力,加強對外輻射能力的重要手段。徐州都市圈已被江蘇省列為三大都市圈之一,輻射蘇北及山東、安徽、河南等地區。打造濟寧都市圈即是為了搶占四省交界地區的制高點,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奪得先機。
濟寧都市圈位於我省西南部,南臨江蘇、安徽,西、西南面與河南接壤,包括濟寧、棗莊、菏澤三個設區城市,總計8個區、4個縣級市、15個縣,總面積27473平方公里。截止2003年,都市圈人口為2037萬人,GDP為155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92億元,三產比例為18.8:48.4:33。按照規劃,2010年前都市圈的經濟保持11%的年遞增率,GDP達到3000億元。2011年至2020年保持9%左右的增長率,2020年GDP達到7200億元。
定位省內第三大經濟板塊按照規劃,濟寧都市圈以“強核、揚優、外聯、內協、可持續”作為快速形成與發展的基本戰略。實施城市帶動戰略,強化城市的發展能力和帶動作用。通過規劃和政策引導,促使生產要素向城市聚集,快速提高城市的發展能力;以濟寧都市區的快速發展促進魯西南整體實力的增強與壯大,形成對周邊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山東省第三大經濟板塊和都市圈。
實施“承東聯西、融南匯北”的外聯戰略,打造開放度高、吸引力強的都市圈。加強與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地區、山東半島城市群的聯繫,成為沿海發達地區經濟向內陸擴散的主要集聚區和吸引外資的主要區域,承接日本、韓國等國家產業的轉移。
實施魯西南內部團體合作戰略。集聚濟寧市、菏澤市、棗莊市三市之力,統籌城市、產業的發展以及基礎設施、環境的發展,最佳化資源配置,營造能源基地、旅遊業和農產品加工基地的整體品牌優勢。
核心集聚,兩翼突破。濟寧都市區是龍頭,菏澤市和棗莊市區—滕州市為兩翼。培育濟寧都市區,形成魯西南中心城市。按照組織管理一體化、基礎設施一體化、生態環境一體化和經濟一體化的目標建設,構建濟寧都市區的核心競爭力。重點培植壯大機械、醫藥、食品、電子、紡織、化工和生物技術產業,大力發展旅遊業和現代服務業,變自然資源依賴型經濟為技術、人才、信息主導型經濟。
作為兩翼,棗莊市是重要的煤炭、建材和煤化工基地。重點培植煤化工、機械、建材、紡織四大主導產業;發展精細化工、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製造業。菏澤市區是蘇魯豫皖邊界地區的重要城市,重要的能源及農副產品加工基地,區域性交通樞紐。今後重點發展能源、化工、農副產品加工和紡織工業。
格局
緊密圈層形成一小時交通圈核心城市、緊密圈層、影響圈層三個圈層組織了濟寧都市圈的發展格局。核心城市即目前的濟寧都市區,包括濟寧市中區、任城區、兗州市、鄒城市、曲阜市。緊密圈層包括濟寧市下轄的梁山、汶上、泗水、嘉祥、金鄉、微山和魚台7縣,菏澤市下轄的巨野、鄆城2縣,棗莊市下轄的滕州市,基本上在都市區的一小時交通圈之內。
影響圈層包括棗莊市和菏澤市的其他區縣以及泰安、臨沂、濮陽、開封、商丘、徐州的相鄰部分。考慮到濟寧都市圈影響力和輻射力的有限性,影響圈層內重點發展菏澤市、棗莊市市中區與薛城區,形成都市圈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帶動周圍地區的發展。
根據規劃,至2020年將建成以濟寧都市區為中心、“三縱兩橫”運輸通道為主骨架的綜合交通網路。京滬鐵路、京滬高速鐵路、京福高速公路組成都市圈東部縱向運輸通道,京九鐵路和德州——商丘高速公路構成西部縱向通道,京杭運河及濟微公路構成中部縱向通道。新兗石鐵路和日東高速公路構成都市圈北部橫向運輸通道,臨沂—棗莊—微山—豐縣—單縣—菏澤公路與棗莊—臨沂鐵路構成南部橫向運輸幹線。2020年都市圈公路總里程達到16500公里以上,密度達到60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達到800公里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