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兵團

山東兵團

1948年1月9日,根據中央指示精神,華東野戰兵團(東線兵團)在掖縣大抬頭村召開高幹會議,確定在全軍開展新式整軍運動,在整軍結束後,按照中央命令,華東野戰兵團改稱為山東兵團,轄第七、九、十三縱隊及渤海縱隊,擔負山東戰場的作戰任務。

基本信息

成立

1948年1月-3月,華東軍區和華東野戰軍,先後開展新式整軍運動。隨後,根據戰爭形勢發展,華東野戰軍以第1、第4、第6縱隊組成第1兵團(亦稱粟裕兵團),粟裕兼司令員和政治委員,葉飛任副司令員兼第一副政治委員,金明任第二副政治委員,張震任參謀長,鍾期光任政治部主任,準備挺進江南,擔負開闢華南戰局的任務(後該兵團奉命仍留中原作戰);許譚兵團留守
以第7、第9、第13縱隊及渤海縱隊(1948年2月組建的,袁也烈任司令員)組成第2兵團(亦稱山東兵團和許譚兵團),許世友任司令員,譚震林兼政治委員,兵團繼續留在山東執行內線作戰任務。

重要戰役

濟南戰役
濟南戰役濟南戰役
1948年9月16日至24日,華東人民解放軍山東兵團執行1948年7月16日確定的“攻克濟南”的指示,在司令員令員許世友、政委譚震林、副司令員王建安指揮下進行濟南戰役。他們統一指揮14萬兵力的攻城集團,經8晝夜的激烈攻堅作戰,在徐州、青島之敵尚未來得及集結完畢以北援的情況下,全殲守敵10.4萬餘人(包括起義一個軍2萬人),山東境內最大的內陸城市,也是南京與天津間最大城市的山東省會濟南宣告解放。中國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委員、山東省政府主席、山東黨政軍統一指揮部主任、第二綏靖區司令官、山東綏靖統一總指揮部主任王耀武龐鏡塘等23名高級將領被我軍俘獲。中共中央在賀電中指出,濟南的攻克,“證明人民解放軍強大的攻擊能力,已經是國民黨軍隊無法抵禦的了,任何一個國民黨城市都無法抵禦人民解放軍的攻擊了”。就連為蔣介石撐腰的美國人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們說:“自今而後,共產黨要到何處,就到何處,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沒有什麼阻擋了。”攻克濟南表明,人民解放軍山東兵團從膠東保衛戰中掖縣戰役開始的攻堅戰,開始轉向對堅固設防的中心城市進行決戰性攻堅戰,從此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

改編

1949年2月,遵照中央軍委的統一命令,華東野戰軍正式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陳毅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粟裕為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治委員,譚震林為第一副政治委員,張震為參謀長,唐亮為政治部主任。轄4個兵團和1個特種兵縱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