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第一章“引言”言簡意賅,是全書的提綱;雖然短,但對於把握好全書很有幫助。“引言”最引人注意的是明確地陳述了認知語言學的三個主要理論假說,而這些陳述有些是對認知語言學一貫的理論立場確切的重申,有些是對認知語言學近年來研究不斷深入和擴展所取得的進展的新概括。三個假說是:一、語言能力不是自主的認知能力;二、語法就是概念化;三、語言知識來源於語言運用。這三個假說是“對當前還很有活力的生成語言學和真值條件語義學的回應”。第一個假說針對生成語言學關於語言能力是自主的(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先天的)認知能力這一立場,針鋒相對地提出:語言知識的表征同其他概念結構的表征基本上是一樣的,而語言知識的運用同其他領域知識的運用並沒有根本區別。第二個假說針對的是真值條件語義學;該假說引用了認知語言學的先驅者之一Langnacker的一個鮮明口號:“語法就是概念化”(Grammarisconceptualization),認為人的認知能力的重要一環是將作為交際內容的過往經驗概念化,並將所涉及的語言知識概念化。第三個假說是同生成語言學和真值條件語義學所表現出來的簡約化趨勢(reductionisttendencies)相對立的,這種簡約化的趨勢是要將語法形式和意義最大限度地抽象為最一般的表征,而將一些明顯表現為特異的情況歸結為“邊緣”;這一假說同時也是對認知語言學過去受到批評的一個弱點的反撥:認知語言學過去主要關注語言運用中的心理表征和認知過程,忽視作為語言核心功能的交際功能及其社會交往的作用,只是到了最近才開始回應語篇和功能的研究(329)。全書章節的安排就是圍繞這三個假說展開的;在行文中,作者特別說明了某一個假說所涉及的什麼理論問題將會在哪一些章節進行討論,這一點對讀者無疑是有幫助的。目錄
總序(一)總序(二)
前言
Lakoff和Johnson的體驗哲學
《心中之身:意義、想像和理解的物質基礎》評介
《女人,火,危險事物——範疇揭示了思維的什麼奧秘》
《語言的範疇化:語言學理論中的典型》評介
《我們思考的方式》述評
自然語言在人類認知和思維中的地位
——《語言與思維:跨學科課題》介紹
功能與認知研究的新發展——《通過意義
識解經驗:基於語言的認知研究》評介
介紹《心智與認知選讀》
評介Jackendoff的《心智語言》
詞義與認知——《從詞源學到語用學》評介
《思維空間》述介
從認知角度研究語言和語言學
——《語言和語言學的認知探索》述介
《語言能力的結構》述評
認知語言學的三個主要假設——《認知語言學》評介
認知語言學研究的新概括——《認知語言學》述介
《MTT認知科學百科全書》評介
《認知語言學導論》介評
《認知語言學探索》簡介
R.WLangacker的“認知語法”
R.WI.angacker認知語法述評
解讀認知語法學——述評“CogniriveGrammar”《認知語法》介評
認知語法的新發展——Taylor《認知語法》介紹
《語法的認知基礎》簡介
構式語法評介
構式語法的新發展:語言的概括特質
——Goldberg《工作中的構式》介紹
《激進構塊語法》述介
《構式語法的跨語言研究》述評
《語法構式:溯源》述評
《語法化》簡介
《虛化論》評介
實詞虛化的初制——《演化而來的語法》評介
《辭彙化與語言演變》簡介
《語法化所體現的經濟原則》介紹
《語法化新探》述評
《語法化與英語複合介詞》簡介
《語言接觸與語法演變》簡介
《語言接觸與語法演變》介評
語言的隱喻認知結構——《我們賴以生存的
隱喻》評介
《隱喻與認知》評介
《隱喻:其認知力與語言結構》評介
《隱喻與象似性》簡介
《隱喻中的語境和連線》介評
雷·賈肯道夫的《語義學和認知》
《認知語義學——意義與認知》介紹
《語義學與認知研究》述介
認知語義學研究的新視角——《走近認知語義學》述介
L.TalHly的認知語義觀評述——二兼與Langacker和Lakof哩論的比較
《英語介詞的語義學:空間場景、體驗哲學與認知》評介
《時間的結構:語言、意義和時間認知》評介
Marmaridou《語用意義與認知》評介
再評關聯理論——從“後敘”看Sper-ber和Wilson對關聯理論的修改
關聯理論研究的又一新成果——《語用照應與關聯》評介
選擇—一順應——評Verschueren《理解語用學》的理論基礎
《解釋語言的演變:進化的理論》中的語句選擇理論
《認知語言學中的話語研究》述介
《口/筆譯的認知過程》評介
主要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第二章闡述了顯影(profile)、框架(frame)、域(domain)、基底(base)、空間(space)等基本概念,並且分析了“概念結構”(conceptualstructure)是如何在這些基本概念的基礎上組織起來的,為討論概念化問題提供了理論基礎。書中指出,只有顯影或只有基底都不足以定義一個概念,所以“分析一個語言單位一定要認定它的顯影和基底”(15)。典型的顯影一基底關係是部分一整體關係;這一關係的形成,既有自然形態的影響,也有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框架里所體現的知識不一定同現實世界相匹配;它是人們經驗概念化的結果。第三章討論概念伽勺過程和範圍以及語言運用所涉及的識解運作(construaloperations)。語法表征的各個方面,包括詞法甚至詞類,都會以某一方式涉及概念化(40-45)。作者進而詳細討論了意象和意象圖式(imageschema)。意象是特定的涉身經驗的表征,將人們的經驗概念化;意象圖式不是指一個特定的意象,而是意象的圖式化了的模式(schematicpattern),如,空問、容器、級別、路徑、聯結、力量、平衡、同一、存在等(44、45)。人們通常運用意象圖式進行識解運作,將人們身體的體驗結構化,並且還通過隱喻將非身體的體驗也結構化(44)。過去在說明意象圖式時發生過的一些混亂:一方面說它是“抽象的”,因為它是圖式化了的;一方面又說它是具體的,因為它是涉身的。作者這樣的說明,就把這一混亂澄清了。作者還總結了認知語言學研究提到過的幾對同識解運作關係密切的範疇:注意與突顯、判斷與比較、視角與境況(situatedness)、構式(constitution)與完型(Gestalt)等。不同的識解運作是不同的基本認知能力對於經驗的不同方面的表征。
第四章討論範疇、概念和意義。“範疇化所涉及的,是在一個更為抽象的層次,將某一個別的實體或某一特殊的經驗,看作概括了其他實在或潛在的個體的實例”(74);這一抽象所得到的心理建構的結果,稱為概念範疇。概念範疇是一種認知工具,具有學習、籌劃、交際、省力的功能(74)。對認知語言學影響最大的範疇理論是原型範疇理論。
值得一看的好書(七)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