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語》

《石語》

《石語》是錢鍾書先生生前留下的最後一本書,記述上世紀三十年代著名學者,詩人陳衍(1856〜1937年,字叔伊,號石遺,福州人)和他的一次談話。

《石語》《石語》封面
《石語》一書,只有48頁,前一半是錢鍾書60年前筆記的影印,後一半是筆記經訂正後的排印。文字雖少,但其學術價值很高,記下了石遺老人對民國初年一些文士的評論,對後人研究那段歷史很有益處。這是錢鍾書生前留下的最後一本書了。

本書簡介

《石語》影印錢鍾書手跡《石語》
《石語》是錢鍾書陳衍在1932年的一次談話的記述,是錢鍾書先生1938年的舊稿。陳衍(1856——1937)號石遺,清末民初著名的詩人和學者,有《石遺室詩話》、《宋詩精華錄》等多種著述行世。我屬孤陋寡聞,對陳衍知之甚少,更沒讀過他的著作。但從《石語》中,我看到了一個耿直、曠達,又帶有狷介之氣的學者形象。文中錢鍾書稱陳衍為“丈”,陳呼錢為“世兄”,可見兩人關係不一般。

陳衍言語爽快,直言不諱,評價人一點也不客套。他說林紓“琴南一代宗師,在京師大學時授《儀禮》,不識,欲易為‘酒’字”。說葉長青更甚,“葉長青余所不喜,人尚聰明,而浮躁不切實。其先世數代皆短壽,長青惟有修相以延年耳。新撰《文心雕龍》、《詩品》二注,多拾余牙慧。”

真是快人快語,聞其言如見其人。他評錢鍾書的詩作曰:“世兄詩才清妙,又佐以博聞強志,惜下筆太矜持。夫老年人須矜持,方免老手頹唐之譏,年富力強時,宜放筆直乾,有不擇地而流、挾泥沙而下之概,雖拳曲臃腫,亦不妨有作耳。”錢鍾書對此按曰:“丈言頗中余病痛”。我極佩服“放筆直乾”四字,石遺先生的性情從中可一覽無餘。

《石語》仍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1月一版一印,前面影印有作者手跡,後面是點校過的排印稿。所讀的是1996年5月的二印本,“再版後記”曰:“本書出版後,一些專家和讀者來信指出排印稿上的若干錯訛,這次再版時已作了改正。謹此致謝。”這裡所說的再版,應是第二次印刷,因為“出版說明”中已明言“本書為首次出版”。此書印數雖眾,但印製尚精。

相關評論

《石語》《石語》
石遺老人說:“為學總鬚根柢經史,否則道聽途說,東塗西抹,必有露馬腳狐尾之日”,有幾分“獨立之精神”的意思。男人在一起總要談女人,高超如陳、錢二人也不免。陳說:“女子身材不可太嬌小,太嬌小者,中年必發胖,侏肥不玲瓏矣”,似是經驗之談,不知有幾分根據,亦不知話頭由何而起?陳又說:“少年女子自有生香活色,不必塗澤。若濃施朱白,則必其本質有不堪示人者,亦猶文之有偽魏晉體也”,這個有道理。
《石語》一老一少,奚落一時名流,引來不少議論;不過其中最感人的還是石遺老人末了那語重心長的一番話:“三十年來,海內文人治詩者眾矣,求其卓然獨立自成一家者蓋寡。何者?治詩第於詩求之,宜其不過爾爾也。默存精外國語言文字,強記深思,博覽載籍,文章淹雅,不屑屑枵然張架子。
喜治詩,有性情,有興會,有作多以示余。余以為性情興會固與生俱來,根柢閱歷必與年俱進。然性情興趣亦往往先入為主而不自覺。而及其彌永而彌廣,有不能自為限量者。未臻至境,遽發為牢愁,遁為曠達,流為綺靡,入於僻澀,皆非深造逢源之道也。默存勉之。以子之強志博覽,不亟亟於盡發其覆,性情興會有不彌廣彌永獨立自成一家者,吾不信也。”

本書淺解

《石語》《石語》 全新,精裝,
余舊有箋注,後檢得范旭侖輩亦以妄解,故羞於示人,茲摘微些材料貽笑大方。作文難於作詩,偽魏晉體及桐城文皆無出息人所為,又散文中雜以駢語,如陽湖派所為亦非體。按丈《詩話》中論李蓴客文已有此說,實語病也。
王壬秋崇漢魏文章。魏晉文學之黃金時代以建安始,鍾嶸《詩品》“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篤好勘斯文,平原兄弟郁為文棟,劉楨王粲為其羽翼。次有攀龍托鳳,自致於屬車者,蓋將百計。彬彬之盛大備於時矣。”詩多為五言,上承漢代而藝術上更臻精美。為文則散駢相糅,對偶整飭,多用典故,是散文駢化過程不能忽略的環節。此後所謂正始文學者,一以何晏、王弼為代表,史稱“王何”。

劉勰說“正始明道,詩雜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淺。”一以嵇康、阮籍為代表,包括“竹林七賢”。劉勰說“唯嵇志清峻,阮旨遙深,故能標焉。”(同前)。至於太康前後,詩以陸機、潘岳為代表,“縟旨星稠、繁文綺合”(《宋書·謝靈運傳》)。

往往失於雕琢,流於拙滯,筆力羸弱。“采縟於正始,力柔於建安,或析文以為妙,或流靡以自妍”。玄言詩約起於西晉之末而盛行於東晉。茲魏晉動盪之故,士大夫托意玄虛以求全身遠禍。東晉時代,更因佛教盛行,使玄學與佛教逐步結合。《文心雕龍·時序》“自中朝貴玄,江左稱盛,因談餘氣,流成文體,是以世極迍邅,而辭意夷泰。詩必柱下(老子)之旨歸,賦乃漆園(莊子)之義疏。”此為魏晉文體之大概。
清代,乾嘉年間胡天游汪中阮元孔廣森洪亮吉等,主張駢散並重,人稱“漢魏派”,而以汪中成就較高。晚清詩歌,以漢魏六朝詩為標榜有王闓運、鄧輔綸輩。王闓運論詩注重“家數”,提倡“摹擬”(《湘綺樓論文》),平生專精緻力之處,在追摹漢魏六朝。陳衍說:“湘綺五言古沉酣於漢魏六朝者至深,雜之古人集中直莫能辨”,“蓋其墨守古法,不隨時代風氣為轉移,雖明之前後七子無以過之也”。

《石語》《石語》手跡
鄧輔綸(彌之)與壬秋相互唱和。陳衍說“彌之詩全學選體,多擬古之作。湘潭王壬秋以為一時罕有其匹,蓋與之笙磬同音也,但微覺千篇一律耳。”和陶詩頗能得陶詩韻調。陳銳(伯弢)也是闓運弟子,初學漢魏選體,中歲以後不為所囿,頗能自立。程頌萬(子大)詩學古樂府六朝,下及中晚唐李賀溫庭筠李商隱。高心夔(伯足)功力甚深,不下於王、鄧,五古追蹤陶、謝,七古以學杜為主,不拘執於形貌,而取其神理,遣詞造語頗多生新創辟之處。
清代散文流派。創於方苞揚於劉大櫆姚鼐。因方、劉、姚都是安徽桐城人,世稱桐城派,時在乾隆末期。方苞謂“義”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他的義經法緯之說,是要求古文當以“雅潔”為尚,反對俚俗和繁蕪。劉大櫆則據此提出了“因聲求氣”說。然劉作文實遜於方。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強調“義理、考證、文章”三者合一。桐城派的文章多為“闡道翼教”而作;文風上簡明達意,條理清晰,清真雅正,頗具特色,然不免枯澀乏味。
駢語,駢體文始於魏晉,六朝時廣為流行。全篇文章用對偶句組成。初期駢體文,以四、六字句為主,其中也往往摻雜五、七字句,駢體文因此也叫“四六文”。文可以分為韻駢文和無韻駢文兩類。駢體文講究平仄,是從齊、梁開始,成於盛唐,唐以後格律更加嚴格。用詞注重藻飾和用典。“駢文”、“駢麗文”的名稱,是在唐代以後才有的。
陽湖派,張之洞《書目答問》列“桐城派古文家”、“陽湖派古文家”、“不立宗派古文家”,茲張惠言、惲敬等均為江蘇陽湖(今江蘇武進)人士,故以名派。李兆洛亦陽湖派名家。其於文名世之時,未嘗立派,後人稱謂而已。實也以桐城派為宗而加以變化。張惠言早歲治經學,工駢文辭賦。後受桐城派劉大櫆弟子王灼、錢伯炯影響,與同里惲敬共治唐、宋古文,欲合駢、散文之長以自鳴,開創陽湖派。

李兆洛為文主張混合駢、散兩體之長,與桐城派散文立異。惲敬以劉大櫆文“識卑且邊幅未化”、“字句極潔而意不免蕪近”,評姚鼐“才短不敢放言高論”,方苞“旨近端而有時而歧,辭近醇而有時而窺。”為矯桐城派卑弱狹窄之陋,主張加強作家的才學修養,提出“文集之衰,當起之以百家”。陽湖文章取法《六經》、唐宋八大家,兼取子史、雜家,遠溯漢魏六朝。包世臣所謂“嬌然有以自植”。然在理論和創作上,都不及桐城派影響大。
李慈銘(1830—1894),初名模,字式候;後更名慈銘,字暨伯,號蓴客。浙江會稽(今紹興)人。清同治九年(1870)中舉,光緒六年(1880)進士,官至山西道監察御史,敢於直言。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憂憤而死。博學能文,兼擅詩、駢文、詞曲、考據。作有雜劇《舟覯》、《秋夢》兩種,合稱《桃花聖解庵樂府》。此外尚著有《越縵堂日記鈔》、《湖塘林館駢體文鈔》、《白華絳跗閣詩集》等。

同名書籍

《石語》《雲林石譜》
《石種命名問題及科學命名》作者:李海負《石語》2005年第3期
我國首部石譜,南宋杜綰所著《雲林石譜》中,共記載115種奇石。在賞石空前普及的今天,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的觀賞石品種已達千種之多。這一方面說明賞石業的繁榮,另方面也說明石種命名存在許多問題,無軌可循,隨意性很強,相當混亂,極需規範並建立起石種命名的科學體系。
我國目前石種的命名方法,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1、以產地命名,如靈壁石、太湖石、金沙江石、長江石、黃河石、紅河石、紅水河石,戈壁石等等。
2、以形象命名,如瑪瑙石(因“有似馬腦”而6、得名)、葡萄石、雨花石、姜石、菊花石、牡丹石、蛋白石、孔雀石、木魚石、石榴子石等等;也有在石種前面加上產地的,如北京菊花石、宜賓雨花石、沙漠玫瑰石等等。
3、以紋理命名,如木紋石、渦紋石、錦紋石、雲紋石、文(紋)石等等。
4、以顏色命名,如黃蠟石、紅碧石、墨玉、五彩石、綠松石、田黃、雞血石、黃玉等等。
5、以解理命名,如方解石。
6、以結晶習性命名,如尖晶石、綠柱石、方柱石等等。
7、以光學特徵命名,如瑩石,貓眼石、夜光石、月光石等等。
8、以氣味命名,如臭蔥石、金香玉等等。
9、以含水命名,如水膽水晶、水膽瑪瑙、石中黃子等等。
10、以聲響命,如空石、穿心石等等。
11、以空心命名,如空石、穿心石等等。
12、以成因命名,如隕石、結核石、鐘乳石、沙漠石、矽化木(或木化石)等等。
當今石種命名的存在問題:
沒有規則,隨意命名。石種命名,本來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但是,我國當前無論各省還是全國,都沒有一個給石種命名的統一原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論誰在什麼地方撿到一塊未名奇石,都可以隨意定個石種名稱。

故此,石種名稱相當混亂,不同名稱可能為同一石種。這種現象古已有之,如《雲林石譜》中的袁州石:“微青色,上下生小林木,蓊鬱可喜。”無為石:“兩面多柏枝如墨寫,林中有徑路,全如圖畫之狀。”從所描述中不難看出,兩個石種從科學角度來觀察乃是一種,即為模樹石。這種現象在今天尤為突出。
沒有機構,無人把關。無論省級賞石協會還是全國性的二級協會,皆無審查石種命名的機構。而生物學(包括古生物學)物種的命名是十分嚴肅的,必須經過國際性權威機構的認可,方可給新物種命名。與石種關係密切的新礦物命名也也是如此,須研究清楚該礦物的化學成分和晶體結構等各種參數後,上報“國際礦物協會和礦物命名委員會”評審,通過確認後,才能成為新的礦物名稱。以後世界上無論何地發現相同礦物,必須採用此名,不得另起爐灶。

《石語》《辭海》
地域命名,很不科學。《雲林石譜》中,78%的石種是以產地(或地域)命名的,當代此種方法命名的石種也占多數。《辭海》指出:種是物種命名中的最小單位。以地域命名,如長江石、黃河石、戈壁石、靈壁石等等,每一品牌中都含幾個乃至幾十個石種,便違背了上述原則。它們不是“種”而是“目”,與種相比,它們是爺爺輩,甚至是太爺輩的,與具體的石种放在一起,顯然是不倫不類的。
利益相關,難以相容。石種命名能否像物種或礦物那樣統一一致?回答是也不行。因為觀賞石除科學性外,還有商品屬性。比如靈壁石,經幾百年歷史的經營,已經打造成名牌,新發現同樣石種起名叫“靈壁石”,便會對正宗產品造成侵害。但仍有協調辦法,如果內蒙古發現這種石頭,可以叫蒙靈壁。同樣道理,菊花石是以湖南瀏陽為正宗產地,湖北發現可以叫鄂菊花石,或以具體產地叫恩施菊花石。這樣,既避免對名石“侵權”,又避免了石種命名過濫。

科學命名

上千年來,我國奇石的石種命名在無規則可依的情況下進行,積重難返,即便成立一個全國性機構重新硬行規定,石友們也無所適從。有一個辦法,就是對奇石進行科學命名,用學名對俗名(現有名稱)進行匡正。科學命名的原則如同生物學、礦物學那樣,是要共同遵守的。鑒於目前我國沒有這方面的規定,以下是作者的提案,拋磚引玉,供石友們討論。
(一)原則
賞石是科學的,也是藝術的,石種的科學命名必須兼顧這兩方面。可以把決定奇石存在的相關要素都提取出來,按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起來。所用名詞術語,完全借用生物學分類的術語,即門、綱、目、科、屬、種、賦以特定內容,為每塊奇石建立科學小檔案。
1、門。生物學中把具有最基本最顯著共同特徵的動物植物歸為一類,稱之為門。對於石頭來說宇宙中凡冷凝或表層冷凝的星球皆由岩石組成,把具有共同成因特徵的岩石歸為一類,稱作門。可分為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三個門。為了更明確,也可以像生物學那樣輔以亞門,如岩漿岩可分為侵入岩、噴出岩和脈岩三個亞門;沉積岩可分區域變質、接觸變質和動力變質三個亞門。
2、綱。將同一門類的岩石,按產出狀態分若乾綱。如山石綱土石綱水石綱灘石綱極地石綱隕石綱等等。也可以輔以亞綱,107、如水石綱可分為海洋石亞綱、湖泊石亞綱、江河石亞綱、溪石亞綱、冰川石亞綱;灘石綱戈壁石亞綱、沙漠石亞綱和草原石亞綱等等。

《石語》岩石
3、把同一綱中的岩石,按產出親緣程度分為若干群體,稱為目。如水石綱(江河石亞綱)可分為長江石目、黃河石目、紅水河石目等等。山石綱可分原石目、風化石目、殘破積石目、打磨石目、切底石目等等。因山東的齊彩石、廣西的太古石畫等等經過人工打磨的石頭,也在觀賞石之列,打磨之原石多為山石。
4、科。把同一目中的觀賞石,按觀賞角度要求各歸其類,稱為科。可分為抽象石科、景觀石科、形象石科、紋理石科、文字石科、圖畫石科、色彩石科、奇石(狹意)科、經念石科、化石科、礦物科等等。
5、屬。每科賞石的岩石屬性稱為屬。如石英石屬、大理岩屬、石灰岩屬、白雲岩屬、玄武岩屬、花崗岩屬、碧玉岩屬、瑪瑙石屬等等。
6、種。每屬岩石的主要礦物屬性為種,如石英岩為石英種,大理岩為方解石種或白雲石種,石灰岩為隱晶方解石種,瑪瑙石為瑪瑙種,碧玉石為碧玉種,126、蛋白石為蛋白石種。
需要說明的石礦物類觀賞石和化石類觀賞石要劃分到種(礦物學和古生物學中有明確規定),而岩石類觀賞石,以岩石為欣賞對象,定位至屬即可(屬種同名),深入劃分反而引起麻煩,比如花崗岩主要礦物由斜長岩、正長石、石英、雲母、角閃石等礦物組成,稱之為花崗岩屬花崗岩種更確切。再如瑪瑙和碧玉,都由玉髓組成,稱之為玉髓種,不如叫做瑪瑙屬瑪瑙種和碧玉屬碧玉種更明確,因為欣賞的對象是瑪瑙石和碧玉石,不是看不見的隱晶質玉髓。
(二)實例
該觀賞石品種科學命名方案,以觀賞石的自然屬性為緯線,以它的藝術特徵為經線,組成一張經緯綱,每種觀賞石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從門到種一一列出來,不僅岩石(或礦物)名稱一目了然,就連它的成因、產地和觀賞石分類等特徵都歷歷在目,構成該石種的小檔案。如何套用本方案,舉例如下:
大漠之子張靖先生收藏的當代估價最高(中央二套鑑賞節目專家估價1.3億元人民幣)雛雞石,其科學小檔案為:岩漿岩門(噴出岩亞門)—灘石綱—戈壁石目—形象石科(動物石亞科)—蛋白石屬—蛋白石種。注意:也有人認為是瑪瑙屬—瑪瑙種。瑪瑙與蛋白石同為二氧化矽變膠體,組成瑪瑙的玉髓不含結晶水,而蛋白石則含結晶水。

石友收藏

趙立雲石友收藏的《鍾馗》(見《石友》總29期封面),石種分類為:岩漿岩門(噴出岩亞門)—灘石綱—戈壁石目—形象石科(人物石亞科)—葡萄瑪瑙屬—葡萄瑪瑙種。如果沒有人和形象,則為形象石科(果實石亞科),其餘相同。如果一石有兩個或多個科的歸屬,定位價值最高的,就高不就低。
李濤石友收藏的《夢蝶》(見《石友》總22期封面),科學命名方案為:岩漿岩門(噴出岩亞門)—灘石綱—戈壁石目—形象石科(昆明石亞科)—瑪瑙屬—瑪瑙種。
劉水石友收藏的《寒月》(見《雨花石鑑賞》封面)為:岩漿岩門(噴出岩亞門)—水石綱(江河石亞綱)—風景石科—瑪瑙石屬—瑪瑙石種。
吳恭讓石友收藏的《達摩》(見《石友》總28期35頁)為:變質岩門—水石綱(江河石亞綱)—黃河石目(蘭州石亞目)—圖畫石科(人物石亞科)—石英岩屬—石英石種。
李海負石友收藏的《莊周夢》(見《石支》總25期43頁)為:沉積岩門-水石綱(江河石亞綱)-黃河石目(內蒙石黃河石亞目)-紋理圖畫石科(昆蟲石亞科)-白雲岩屬-白雲石種。

相關詞條

紀念錢鍾書

這樣的大學者,代表了一個時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