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紹忠[清軍水師提督]

鄭紹忠[清軍水師提督]
鄭紹忠[清軍水師提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鄭紹忠作為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村——三水大旗頭村古建築群的始建者,且為廣東水師提督,組成近代化的廣東海軍。

基本信息

人物年表

道光十四年(1834年)

鄭紹忠出生於三水大橋頭村,原名鄭金星,字心泉,又名鄭金。因其口大能容二拳,故綽號大口金。

鹹豐二年(1852年)

秋,鄭金在佛山鎮與人比武,失手殺人,逃回鄉里。

鹹豐四年(1856年)

六月,鄭金參加陳金釭等在三水縣范湖發動的農民起義,隨後轉戰多處,成為陳的得力幹將。

鹹豐七年(1857年)

八月,陳金釭起義軍攻克懷集縣城。

十月,陳金釭建立大洪國,自稱南興王,封鄭金為大元帥。

鹹豐八年(1858年)

四、五月間,鄭金由廣西賀縣回守懷集,將他的姓胡的馬童收為義子,賜名曰鄭潤材。

鹹豐十一年(1861年)

正月,陳金釭的義軍乘虛攻襲化州、信宜,攻克了信宜縣城,並將信宜鎮隆定為大洪國首府。

同治二年(1863)

四月,廣東陸路提督昆壽率兵八萬圍剿信宜。

九月八日,信宜陷落,鄭金、劉超等降清,陳金釭被殺,大洪國覆滅。

九十五日,鄭金投降後,經清廷批准,昆壽許其自領舊部為一營名曰安勇,賞都司銜,始更名紹忠。

十月十六日,鄭紹忠率部克復容縣,二十九日,收復岑溪。

同治三年(1864年)

鄭紹忠解南雄之圍,後隨方耀等參與福建永定之役,擊潰太平軍丁太陽部。

同治四年(1865年)

四月至八月,鄭紹忠同方耀軍參與襲擊康王汪海洋大埔之戰役,有功數遷至副將,授羅定協,並賞戴花翎。

十二月,鄭紹忠參加圍殲汪海洋主力的嘉應之役,汪海洋被擊斃。清廷加鄭紹忠總兵銜。

同治五年(1866年)

二月,鄭紹忠平太坪客匪,擒匪首。

五、六月,鄭紹忠被調往肇慶剿撫恩平客匪,並連破恩平縣屬榔底大田寨。命補缺後以總兵用,並賞敢勇巴圖魯名號。

同治六年(1867年)

鄭紹忠平五坑、赤溪、曹沖等處客匪,更勇號額騰伊巴圖魯。家族追封三代。

同治七年(1868年)

鄭紹忠平定鶴山、高明、新安等地客匪,補南韶連鎮總兵。

同治八年(1869年)

賞鄭紹忠以提督記名。同年,鄭生母去世,鄭紹忠回大橋頭,丁母憂。

同治十二年(1873年)

清廷補授鄭紹忠為潮州鎮總兵。同年,鄭紹忠父親過世,丁父憂,兩廣總督瑞麟以地方吃緊改署任。

是年,鄭紹忠侄子(鄭繼忠之子),後為建國粵軍第三師師長的鄭潤琦出生。

光緒二年(1876年)

鄭紹忠改署任南韶連鎮總兵,搜治欽州、靈山積匪,晉頭品。

光緒三年(1877年)

鄭紹忠親督兵勇修築三水水利,聯圍築閘,聯大良、大塱、高豐、鯰涌、上石版、下石版、豐崗圍統稱高豐圍,沿堤建有高豐竇、鯰谷竇。

光緒四年(1878年)

鄭紹忠平定佛岡匪患,朝廷賞鄭紹忠玉搬指、小刀、荷包和火鐮。

光緒五年(1879年)

鄭紹忠攻克瓊州,收復儋州、臨高,賞黃馬褂。

光緒六年(1880年)

七月,兩廣總督張樹聲奏請以鄭紹忠領軍常駐省城各屬,有警亦可居中策應。還奏準,再增募安勇二千人,所募鄉兵以防勇規制編之。

光緒十年(1884年)

五月,鄭紹忠出任廣東陸路提督。

鄭紹忠倡議在蚺蛇崗附近興建圩市,以其父鄭隆安之名命名為隆安圩,並修建了樂平社學、樂平當鋪等建築。

鄭紹忠奏請撥國幣20000兩,並親督部卒重修三水榕塞堤圍。同時,特意重修了魁崗堤,並立一塊刻有“金堤鞏固”的石碑於堤上。

十一月,欽差大臣彭玉麟飭令鄭紹忠派張恭統帶潮勇五營赴粵汕頭一帶,設法渡台。

光緒十一年(1885年)

恭遇慈禧皇太后五十壽辰,賞賜給鄭紹忠年過八旬的嫡母盧氏夫人匾額曰:雲台篤慶。

是年大水,三水灶崗圍鄧崗基段潰決,圍內一片汪洋。鄭紹忠請旨親赴三水督修水利工程。工程竣工後,立石碑於灶崗圍,曰“鄭公堤”。

是年冬,鄭紹忠與廣東水師提督方耀協助張之洞邀集廣東文武官紳和各地鹽商要求分年捐款八十萬兩建造新型的鐵甲船艦,組成近代化的廣東海軍。

光緒十二年(1886年)

鄭紹忠的嫡母去世,時年八十四歲,鄭紹忠丁母憂,並仍留署陸路提督。

光緒十五年(1889年)

九月,鄭紹忠被補授高州鎮總兵。

十一月,鄭紹忠調任湖南提督。

光緒十七年(1891年)

鄭紹忠調回廣東,出任廣東水師提督。

光緒二十年(1894年)

適逢慈禧皇太后六十壽辰,鄭紹忠被賞加尚書銜,並賜給他壽字、大緞帽纓。

鄭紹忠獲朝廷恩準,回三水縣大橋頭村修建家族建築,即現在的“大旗頭古建築群”。並開始修建通往水西等村的灰沙石板路,長達五十多公里。

十二月,兩廣總督李瀚章令廣東水師提督鄭紹忠招募數十艘拖船攻打橫濱、大阪、神戶、長崎,攻其不備。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

三月,鄭紹忠卒於虎門水師提督任上,享年62歲,葬於大旗頭村的老虎崗。

四月,清廷“以久著聲威,歿於防次,予以軍營立功後病故例優恤,戰績宣付國史館立傳,賜祭葬。

家庭後人

鄭金有三兄弟,他居長,原名鄭金星,字心泉,因他的花名叫大口金,故人稱他為鄭金。二弟十二歲時死去,名失傳。三弟叫鄭金泉,花名叫跛全。

同治二年(1863年),陳金釭農民起義軍失敗,鄭金降清,鄭金更名鄭紹忠,其三弟也更名為鄭繼忠(其子鄭潤琦後任粵三師師長)。

長子鄭潤輝賜員外郎。

次子鄭潤琛的妻子許應鏵(音)為閩浙總督許應騤的妹妹,

三子潤梁的妻子是國民黨中央委員鄧青陽上將的妹妹。

四子鄭潤廉的女兒鄭潔坤嫁給了鄧世昌的侄子鄧弓一,生子鄧權民。

長孫鄭應韜,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 保送去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 回國,任杭州通判。

習武闖禍

大口金出生於一個商人家庭,他的爺爺早年到廣西做生意,但後來由於經營不善失敗,被迫回鄉。因而大口金小時候家境貧困,從小就要幫忙捕魚、耕作。

鄭紹忠的第五代曾孫鄭慶弼 鄭紹忠的第五代曾孫鄭慶弼
風口浪尖. 鄭紹忠擴建,增建 風口浪尖. 鄭紹忠擴建,增建

十多歲時,大口金的父母覺得在農村幹活沒出息,於是幫他在佛山一家米店找了份舂米的雜工。大口金幹活挺賣力,可是做得多,吃得也多,一天吃十斤米,整天被老闆罵。有一天,大口金在店門前破竹籤,一個看相的路過,看到他紅光滿臉,一副將軍之相,於是就對大口金指出他不應屈就在如此小店,應該到外面闖一番事業,必有大成。當時大口金在米店的工錢非常微薄,加上整天挨罵,他早就不想呆下去了,現在經看相的這樣一說,大口金更加下定決心,很快就辭去了碾米店的工作。沒有工作的大口金有著一副乾一番大事的雄心壯志,到處去尋找機會。有一天他在街道上閒逛,一個武館的館主看到他高頭大馬,壯健如牛,於是把他招攬到館裡學武。大口金因為力氣大,所以每次與其他學徒對打都能輕易取勝,驕傲情緒也慢慢增長。佛山當時有很多修煉的道士,其中有一個道士自小習武,不相信大口金如此厲害,於是想跟他決鬥。大口金自認武功高強,所以一口就答應了,兩人簽了生死約後,比武正式開始。道士出了幾招就知道大口金並不是練武之人,於是就開始輕敵。道士用一個大鐵叉一招下去就把大口金叉倒在地上,大口金出盡全力用盾牌頂住,道士看見大口金的窘態,便大笑起來,在場的人看見大口金被按在地,也跟著道士起鬨、嘲笑,大口金感到非常羞辱,在道士放鬆警惕時,他一個躍身,用盾牌頂向道士,由於道士來不及防備,手一松,鐵叉剛好反刺到自己喉嚨,當場死亡。鬧出了人命,大口金非常害怕,雖然簽下了生死約,但官府卻不承認這些私人的約定,要把大口金抓拿歸案。大口金只好連夜外逃,可是人地生疏的他不知逃往何處是好,最後只能逃回自己的家鄉--三水樂平大旗頭村。

參加起義

信宜合水 信宜合水

逃回大旗頭的大口金又過回捕魚耕作的平淡生活。當時陳金釭帶領一批農民反清復明,準備揮軍北上。農民軍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舉行祭旗儀式。來到大旗頭村時,村民進貢了一隻大燒豬歡迎農民軍的到來,由於當時絕大多數的村民生活環境並不好,吃不飽,穿不暖的,看見燒豬就嘴饞了,抬燒豬的那兩個人終於忍不住割了燒豬的尾巴吃。陳金釭發現燒豬不見了尾巴,好像暗示起義有頭無尾,覺得意頭十分不好,於是勃然大怒,把全村的村民抓出來審問。在審查期間,發現人群中有一身材高大的男子,陳金釭想到自己隊伍正需要增強兵力,於是想把這一男子收歸自己麾下。叫他上來一問才知道他是自己的表弟大口金。大口金得到陳金釭的賞識十分高興,二話不說就答應了隨部隊北上,跟隨陳金釭在范湖舉行農民起義,自此走上了反清復明之路。

背叛義軍

唐代兵部尚書) 羅仲舒 唐代兵部尚書) 羅仲舒

大口金參加起義後,頗有戰功,為陳金釭所器重,先後任先鋒、元帥、右都元帥、大元帥等職,但他在軍中驕橫跋扈,爭取權利,排除異己,漸漸與陳金釭產生了分歧。鹹豐十一年(1861年),陳金釭率領起義軍攻克廣東懷集縣城,建立大洪國,自稱南興王,封大口金為大元帥。接著義軍乘虛攻襲化州、信宜,在信宜境內大敗清軍,攻占了信宜縣城,那時陳金釭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忙於把信宜作為首府,於是大興土木修築王宮,挑選宮娥美女,又搞開科取士,粉飾太平,妄想在此建立自己的王國,貪圖享樂、不思進取,同治二年四月清政府派大量兵力前往圍剿,在敵眾我寡,力量懸殊的形式下,陳金釭強要義軍死守硬拼,義軍苦戰了半年之久,已經到了彈盡糧絕的境地,早懷異志的大口金極力勸說陳金釭投降清兵,遭到陳的痛斥。但他投敵意決,派心腹前往清兵軍營表達降意,倒戈相向,殺陳金釭歸順清朝,他的生命也由此改寫。

加官進爵

李鴻章 李鴻章

大洪國覆滅後,清軍為了收攏人心,平服義軍的反抗情緒,命令大口金收集義軍殘餘力量,組成一支名曰“安勇”的隊伍,以維護地方治安,賞大口金為都司銜,更名紹忠。鄭紹忠英勇善戰,幫助清政府平定太平軍,在中法戰爭中積極備戰,嚴密防守,得到了清政府的重用,官至兵部尚書,後來慈禧更追封他三代為振威將軍。

1889年,鄭紹忠的母親去世。鄭紹忠回鄉守孝,只能住在低矮的舊房裡,慈禧聞說他連家都沒有,就讓他在老家建房,於是建成了現在的大旗頭古村。大旗頭村建成後,鄭紹忠把房子分給同姓的親族免費居住,但他卻有一個條件,就是10年內不準變賣房子,10年後就算賣也只能賣給同姓的人,如有違背則沒收房子。除了興建新村外,鄭紹忠又出面奏報皇上,獲得朝廷撥銀2萬兩,用以完成家鄉榕基圍(北江大堤蘆苞堤段前身)加高培厚工程,還興修青岐的灶崗圍和南邊、樂平的黃花圍等水利工程,為家鄉人民做了不少好事。

獲賜壽禮

左宗棠 左宗棠

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十月初一,鄭紹忠做六十大壽,慈禧太后賜了兩份壽禮:一為親筆手書加蓋“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玉璽的一個大壽字,一為一棵碧綠的玉雕大白菜。鄭紹忠視之為無尚光榮,恭恭敬敬用樟木刻了一個約兩米高,1米寬的“壽”字掛在尚書第。後來,慈禧又命宮中巧匠何佳約燒制了一個精美的題有“福壽萬年”的花瓶送給鄭紹忠。

當時日軍借侵占朝鮮為跳板從而進犯我國,朝鮮要求清政府派兵援助,李鴻章奉命派軍一萬餘人,從遼東渡海赴朝增援,廣東水師奉命抽調幾支艦船護航。六十大壽剛過的鄭紹忠立刻參加了援朝護航的任務,為軍事日夜操勞,身體大不如前。光緒二十二年,鄭紹忠已六十二歲,仍日夕守衛國土,積勞成疾,親屬想把他接回家裡調養,但由於當時廣東海防內憂外患,詔令要留守虎門駐地,最後因過度勞累,病死在祖國的海疆。

鄭姓名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