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聚詩存》,著名文學家、學者錢鍾書(即“錢鍾書”)著,是先生的一本詩詞合集。
![《槐聚詩存》](/img/b/f77/nBnauM3X0EDM4czM1UjMwUDNyITMwYDN3IjMwADMwAzMxAzL1I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本書匯集了作者1934年至1991年的詩作,其中有“還鄉雜詩”、“牛津公園感秋”、“窗外叢竹”、“秋心”、“王辛迪寄茶”、“閱世”、“代擬無題七首”等。
本書為“錢鍾書集”之一。 《錢鍾書集》含十種十三冊,計有《談藝錄》、《管錐編》、《圍城》、《宋詩選注》、《七綴集》、《槐聚詩存》、《石語》、《人·獸·鬼》、《寫在人生邊上》和《人生邊上的邊上》。其中,《談藝錄》、《管錐篇》初版後,錢先生多次修改補訂。以往再版重印,修訂部分均綴於書尾,不宜閱讀。此次則將修訂部分排入相應正文。此外,《人生邊上的邊上》收羅了錢先生的散逸舊作。
作者簡介
錢鍾書(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
![《槐聚詩存》](/img/d/e23/nBnauM3XyETM4QzM3UjMwUDNyITMwYDN3IjMwADMwAzMxAzL1IzL1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錢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清宣統二年十月二十日(1910年11月21日)生於江蘇無錫。一九九八年病逝於北京。是中國近代著名作家、文學研究家。
1933年於清華大學外國語文系畢業後,在上海光華大學任教。
1935年,與楊絳完婚,然後同赴英倫留學。兩年後,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文學士(B.litt)學位。之後隨楊絳赴法國巴黎大學從事研究。1938年,被清華大學破例聘為教授,次年轉赴國立藍田師範學院任英文系主任,並開始了《談藝錄》的寫作。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被困上海,任教於震旦女子文理學校,其間完成了《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
1945年抗戰結束後,任上海暨南大學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圖書館英文館刊《書林季刊》編輯。在其後的三年中,其短篇小說《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詩論《談藝錄》得以相繼出版,在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
1949年,回到清華任教;1953年調到文學研究所,其間完成《宋詩選注》,並參加了《唐詩選》、《中國文學史》(唐宋部分)的編寫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受到衝擊,並於1969年11月與楊絳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幹校”。1972年3月回京,當年8月《管錐編》定稿。
1979年,《管錐編》、《舊文四篇》出版。1982年起擔任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院特邀顧問;1984年《談藝錄》(補訂本)出版;次年,《七綴集》出版。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目錄
序
一九三四年
![《槐聚詩存》](/img/2/dd6/ml2ZuM3X2EDOxATOwYjMwUDNyITMwYDN3IjMwADMwAzMxAzL2IzLy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還鄉雜詩
玉泉山同絳
當步出夏門行
薄暮車出大西路
大霧
滬西村居聞曉角
一九三五年
秣陵雜詩
倫敦晤文武二弟
牛津公園感秋
一九三六年
新歲感懷適聞故都寇氛
贈絳
此心
觀心
四言
牛津春事
睡夢
巴黎咖啡館有見
清音河河上小橋晚眺
萊蒙湖邊即目
返牛津瑙倫園舊賃寓
一九三七年
石遺先生輓詩
EdwardFitzgerald英
…………
解讀
錢鍾書的詩文文字古奧,用典極多,常人閱讀很不便。他的詩集之名也非常別
![《槐聚詩存》](/img/2/e9e/nBnauM3X0YDN5AzMzYjMwUDNyITMwYDN3IjMwADMwAzMxAzL2I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出心裁,頗耐玩味,不妨一究。
錢氏名自己的詩集為《槐聚詩存》,用心頗為良苦。其在《談藝錄》自序中說:“予侍親率眷,兵罅偷生。如危幕之燕巢,同枯槐之蟻聚。憂天將壓,避地無之,雖欲出門西向笑而不敢也。”祖國經受著磨難,自己生活流離無定,偷生兵罅,痛不欲生,唯希望能如蟻有可穴之地可居。我國歷代文人常有這樣的最低生活要求的想法,如杜甫在《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詩中說:“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後來元好問也說:“枯槐聚蚊無多地,秋水鳴蛙自一天。”這是一種苦於生活漂泊不定,對安定的簡單生活的渴望。可見其憂世傷生之感喟。因此,他以“槐聚”為號,“槐廡”為書齋名,現在又以《槐聚詩存》來命名其詩集,可謂刻骨銘心。
然錢氏之用典常一語“多”關,尚有言外之意。考槐聚之典,出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傳載廣陵淳于棼,宅南有古槐。一日,棼酒後大醉,臥樹下,夢到“大槐安國”,任南柯太守二十年,娶了公主,享盡富貴榮華。醒後,見斜日未隱,余樽猶在,才知道是一場大夢。起尋槐樹下,見蟻穴,在南枝之下。方知槐安國就是庭前槐樹下的螞蟻聚居的洞穴。後以此指生活如一場夢幻。這裡表達了錢鍾書對人生虛幻、亂世命輕的感慨。
第三,錢鍾書用“槐聚”之典還有一義,見於相傳為六朝人撰寫的《三輔黃圖》 。 《太平御覽》引曰:“元始四年,起明堂、辟雍,長安城南北為會市,但列槐樹數百行為隊,無牆屋。諸生朔望會此市,各持其郡所出貨物及經書、傳記、笙磬、器物相與賣買,雍容揖讓,或論議槐下。”由此可見,“槐聚”即相聚槐下,交流議論,有相互切磋之意,正如錢氏在《談藝錄》小序中說:“余雅喜談藝,與並世才彥之有同好者,稍得上下其議論。”其詩集中有許多詩友酬唱之作,論詩談道之什,因此他有公諸同好,接受指正之意,其謙遜亦寓於其中矣。
第四,認為蟻為智獸,其性類蜂,族中分工明晰,終生碌碌不休,亦喻作者恪守己任,孜孜不倦,融會古今,溝通中西,以儘自己綿薄之力,推動社會進步也。
影響
錢氏為人低調,思想深邃,一生淡薄名利,孜孜學術,是一個善於隱藏個性,寡於周
![《槐聚詩存》](/img/8/856/nBnauM3XwUzN4kzM2YjMwUDNyITMwYDN3IjMwADMwAzMxAzL2IzLy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鏇的人,這都不利於人們了解他的精神世界。
錢氏為何終生保持低調呢?與其家教有很大的關係。錢基博於光華大學半月刊上曾發表《愉兒鍾書書札兩通》,在給錢鍾書的信上說:“子弟中,自以汝與鍾韓為秀出,然鍾韓厚重少文,而為深沈之思,獨汝才辯從橫,神采飛揚,而沉潛遠不如。勿以才華超絕時賢為喜,而以學養不及古聖賢人為愧。”因此要求他要韜光養晦,沉潛於學。又說:“緯、英兩兒中資,不能為大善,亦無力為大惡,獨汝才辯可喜;然才辯而或惡化,則尤可危!吾之所謂惡化,亦非尋常子弟之過。世所稱一般之名流偉人自吾觀之,皆惡化也,皆增進危險於中國也!汝頭角漸露,須認清路頭,故不得不為汝諄諄言之!”可見其父親害怕他鋒芒過露,易致危途,希望他“淡泊明志,凝靜致遠,我望汝為諸葛公、陶淵明”,這也就奠定了錢鍾書日後生命歷程的基調。可以講錢鍾書是一個於世人來看,特立獨行,但於其父卻是循規蹈矩的,正因此他才能成一代巨儒、文化薪傳。
因此,讀錢鍾書的詩,如觀臥龍,如看霧雲,雖難見真容,但崢嶸常在。
相關詞條
紀念錢鍾書
這樣的大學者,代表了一個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