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是國家、政府、社會及每一個公民共同的責任。只有及時發現和識別傳染病及其流行趨勢,才有可能及時採取預防控制措施。編寫本書旨在幫助臨床醫務工作者提高識別和處理傳染病的技能,有利於傳染病的預防控制。該書言簡意賅,通俗易懂,查閱方便,實用性強,並吸收了臨床醫學和公共衛生的一些最新進展,適合各級第一線臨床醫務工作者在臨床實踐中使用。內容涉及《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管理的37種甲、乙和丙類傳染病。結合我國傳染病預防和控制的實踐經驗及新進展,簡明扼要地描述了每種傳染病的概念、識別(臨床特徵、實驗室及輔助檢查、流行病學史、診斷及鑑別診斷)、病原體、分布、傳染源、傳播途徑、潛伏期、傳染期、易感性、特異治療、控制方法(預防性措施、病人、接觸者及環境管理、醫護人員防護、流行時措施)等,以期作為I臨床醫務人員實際工作中的工具書和技術指南。為方便查閱,全書按照新的《傳染病防治法》中規定管理的甲、乙、丙類傳染病的順序排列,並附有傳染病預防控制相關名詞術語解釋。
目錄
一 鼠疫二 霍亂
三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四 愛滋病
五 病毒性肝炎
六 脊髓灰質炎
七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八 麻疹
九 流行性出血熱
十 狂犬病
十一 流行性乙型腦炎
十二 登革熱
十三 炭疽
十四 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十五 肺結核病
十六 傷寒和副傷寒
十七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十八 百日咳
十九 白喉
二十 新生兒破傷風
二十一 猩紅熱
二十二 布氏桿菌病
二十三 淋病
二十四 梅毒
二十五 鉤端螺鏇體病
二十六 血吸蟲病
二十七 瘧疾
二十八 流行性感冒
二十九 流行性腮腺炎
三十 風疹
三十一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三十二 麻風病
三十三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
三十四 黑熱病
三十五 包蟲病
三十六 絲蟲病
三十七 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外的感染性腹瀉
附屬檔案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附屬檔案二 名詞解釋
附屬檔案三 索引
預防醫學與衛生學書籍(一)
預防醫學是各大醫學院校所有非預防醫學專業(臨床醫學、護理醫學、檢驗醫學、影像醫學等專業)的主要課程之一。衛生學作為預防醫學的一個主要分支,是在“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指導下,研究外界環境因素與人體健康關係的一門學科,是由環境與職業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和醫學統計學三大部分共同構成的一門完整的課程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