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作者
程千帆(1913~2000),原名逢會,改名會昌,字伯昊,四十以後,別號閒堂。千帆是其曾用過的許多筆名之一,後來就通用此名。祖籍湖南寧鄉土蛟湖竹山灣(現改屬望城縣),後遷居長沙。著名中國古代文史學家、教育家,九三學社社員,南京大學教授。第四屆國家圖書獎
國家圖書獎為了鼓勵和表彰優秀圖書的出版,國家新聞出版署決定設立"國家圖書獎",於1992年10月10日制訂並頒布了《國家圖書獎評獎辦法》。國家圖書獎是全國圖書評獎中的最高獎勵,每兩年舉辦一次。每次授獎額為30個,不分檔次。 |
《校讎廣義》作者是程千帆,徐有富 ,由齊魯書社於1998年出版。重點放在對校仇學科的實際套用的論述方面,而省加重其歷史發展的記載。因為校仇學與校仇學史屬於兩個不同的範疇。《校讎廣義》(目錄編)共分六部分組成,分別包括典藏學的建立與典藏的功用、典藏單位、圖書收集、書籍亡佚、圖書保管、圖書流通。
國家圖書獎為了鼓勵和表彰優秀圖書的出版,國家新聞出版署決定設立"國家圖書獎",於1992年10月10日制訂並頒布了《國家圖書獎評獎辦法》。國家圖書獎是全國圖書評獎中的最高獎勵,每兩年舉辦一次。每次授獎額為30個,不分檔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