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老舍全集》](/img/1/31b/nBnauM3X0IzM2ITNyMzNxUzM5ITM5ETOzMjNwADMwAzMxAzLzc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組成部分
小說部分有長篇小說13部,中短篇小說71部,未完成小說5部(包括《正紅旗下》、《小人物》、《民主世界》、《天書待存》、《蛻變》)。其中,老舍於1921年創作的《她的失敗》以及《兄弟從軍》等也是首次收入全集。戲劇部分共有42部。其中,話劇(含合作劇目)27部,《賭》等篇是首次收入全集。還有京劇7部、歌劇5部、曲劇1部、北方劇種“二人台”1部、電影劇本1部。新歌劇《第二個春天》,由川劇改編成歌劇的《拉郎配》、經毛主席、周總理指示創作後被江青禁演的電影劇本《人同此心》等,都是首次收入全集。
曲藝部分共71篇。其中,鼓詞15篇、相聲31篇、快板書12篇、太平歌詞4篇(首次收入)、山東快書1篇、單弦1篇、唱本7篇。
詩詞部分共299篇。其中舊體詩226篇、新詩73篇。
散文510篇,新入集的占一半以上;幽默文章112篇;書信206封;日記約6萬字;文學理論方面有4部書共341篇文章,其中新入集的有180篇;工作報告58篇。
此外,還有譯文和佚文。如老舍譯自蕭伯納的話劇《蘋果車》的中譯本,英國文學理論、小說、詩歌等共15篇;佚文有1部(是關於靈格風的語言教材)、4篇散文等。
特點
舒濟同志還介紹了《老舍全集》的特點:第一是“全”。老舍發表過的作品,能夠找到的,都有了。有些文章,按照老舍發表作品的名錄,找了十幾年才找到,可以說是千方百計。為了使全集能夠真實、充分地反映老舍所處的創作時代和創作時的情況,儘管老舍的作品在某一個時期有應景之作,但這是作家所經歷的那個歷史階段的見證,無論是經驗或教訓,留給後人,讓後人去評說,都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篇目完整,再加上未經過後來改動的最原始的版本,可以說,《老舍全集》的這個“全”來之不易。
第二是“洋”。老舍先生在歐美國家生活過,講過學,英文特別好。因此,有相當一部分作品是用英文創作的。有些作品後來又被譯成中文,在收入全集時,又保留或恢復成“洋文”原狀,保持了原文的韻意。
第三是“廣”。老舍文章的體裁十分廣泛,小說、散文、戲劇、詩歌、曲藝等等文學形式幾乎都涉及到了。廣泛的題材內容和趨向大眾化的多種形式,使老舍的作品深入民心。
老捨生平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正紅旗人,1899年2月3日出生於北京城市貧民家庭。老舍的童年是在貧困和喪父的痛苦中度過的。1912年,國小畢業的老舍考入市立祖家街第三中學校,即現在的北京三中。1913年夏季,老舍因家貧又考入食宿、書籍都免費的北京師範學校。
1922年同年,發表第一篇譯文《基督教的大同主義》(寶廣林著);第一部短篇小說《小鈴兒》,署名舒予。
1924年夏,應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的邀請,赴英國講授中文。在英國任教期間,創作了第一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及《趙子曰》、《二馬》。
1929年夏,結束在英國倫敦大學的講學,先後赴法國、荷蘭、比利時、瑞士、德國、義大利遊覽。
1929年10月,抵達新加坡,在一所華僑中學任國文教員。中止了愛情小說《大概如此》的創作,開始寫《小坡的生日》。
1930年,老舍啟程回國。1931年7月在北京和胡潔清結婚。
1933年7月,在山東完成長篇小說《離婚》的創作。這是作家最喜歡的一部作品。
1936年7月,開始創作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後成為他的代表作之一。
1937年,老舍到武漢,受中共代表周恩來之邀,發起組織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並負責總務工作,其間,創作了大量抗戰作品,創辦“文協”刊物《抗戰文藝》。
1943年底,老舍開始構思成長篇小說《四世同堂》。
1946年3月,與劇作家曹禺應邀赴美國講學。在美期間,最後完成了《四世同堂》的創作,並創作了《鼓書藝人》,將100萬字、100段的《四世同堂》全部譯成英文縮寫本。
1949年12月,聽從周總理的召喚回到解放了的新中國。
並被相繼選為全國文聯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等。
1951年12月,因創作話劇《龍鬚溝》,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的榮譽稱號。
1953年9月,老舍被選為中國作協副主席。
1966年8月24日,被“四人幫”及其追隨者殘酷迫害致死。
第四屆國家圖書獎
國家圖書獎為了鼓勵和表彰優秀圖書的出版,國家新聞出版署決定設立"國家圖書獎",於1992年10月10日制訂並頒布了《國家圖書獎評獎辦法》。國家圖書獎是全國圖書評獎中的最高獎勵,每兩年舉辦一次。每次授獎額為30個,不分檔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