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作為《中國美術分類全集》之一的《中國青銅器全集》是文物出版社於本世紀末奉獻於世人的一項重要出版工程。整套書均用彩色精印,許多器物還有細部照片。很多讀者不可能親眼觀察分散於各地(包括海外)的這樣大量的器物,通過精心攝製的《全集》圖版,能夠更好地獲得有關的材料和信息,這是線圖或黑白照片無法取代的。實際上,共16大冊的《中國青銅器全集》,本身就是很有價值的藝術品,很值得世代珍藏。
《中國青銅器全集》從國內外190家文物機構現存的數萬件青銅器中,遴選3000多件精品,按時代分地區編排,共16卷。它是迄今為止對中國古代青銅器一次最系統的整理,全面反映了中國青銅器的發展面貌。
卷目
第一卷:“夏、商(一)”,收錄夏代和商代早中期作品;
第二、三卷:“商(二)”、“商(三)”,收錄河南安陽殷墟出土作品;
第五卷:“西周(一)”,收錄岐周、成周、宗周所謂西周三都作品;
第六卷:“西周(二)”,收錄西周諸侯國作品;
第七卷:“東周(一)”,收錄東周中原地區小國以及黃、蔡、秦國作品;
第八卷:“東周(二)”,收錄東周晉國作品;
第九卷:“東周(三)”,收錄東周齊、魯、燕、中山國作品;
第十卷:“東周(四)”,收錄東周曾、楚國作品;
第十一卷:“東周(五)”,收錄東周吳、越、徐國作品;
第十二卷:“秦漢”,收錄秦漢時期作品;
第十四卷:“巴蜀”,收錄四川古代巴蜀族作品;
第十五卷:“北方民族”,收錄古代北方草原民族作品;
第十六卷:“銅鏡”,收錄歷代銅鏡代表作。
前言
青銅器是中國古代文物中最為豐富多彩的品類之一。其萌生早在史前,於夏商周三代逐步發展而至極盛,對考古學、古文字學、歷史學、科技史、美術史等多種學科的研究都有重大價值。在歷史上,青銅器在很古的時代便被收藏珍視並得到研究,已出版的青銅器著錄,種類難於確計,但一直沒有系統完備的大型圖錄,特別是未能將幾十年來考古發掘工作中出土的重要青銅器,有計畫地整理和集中起來,這顯然妨礙了有關研究的開展,中國的大量古代青銅器,不僅對學術研究十分重要,在藝術鑑賞上也有其特殊的意義。
可以說,幾乎每一種青銅器都具有學術性與藝術性這樣的雙重價值。記得在著手計畫《中國青銅器全集》時候,大家曾對如何兼顧學術性、藝術性反覆討論,結果是如書的“凡例”中所說的,其編選標準系“以考古發掘品為主,酌收有代表性的傳世品;既要考慮器物本身的藝術價值,又要兼顧不同的器種和出土地區”。
第四屆國家圖書獎
國家圖書獎為了鼓勵和表彰優秀圖書的出版,國家新聞出版署決定設立"國家圖書獎",於1992年10月10日制訂並頒布了《國家圖書獎評獎辦法》。國家圖書獎是全國圖書評獎中的最高獎勵,每兩年舉辦一次。每次授獎額為30個,不分檔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