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楊一凡、陳寒楓、張群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制史(修訂本)》一書對1949年至2009年我國法制建設和法治發展的基本進程和歷史經驗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總結,有助於人們全面正確地認識新中國法制建設的面貌和現狀,也為今後的法制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特色
此書作為中國學者撰寫的第一部研究新中國法制史的專著,於1996年初版和1998年再版後,在學界和法律界引起了廣泛關注,曾獲第十一屆中國圖書獎、第四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第七屆入選作品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然而,在我國加速推進由“法制”向“法治”轉變的歷史條件下,十多年前編寫的書籍,其內容顯然有待完善。為了全面闡述新中國60年法制建設特別是近十年法治發展的歷史及其經驗教訓,作者對原書進行了再次修訂。與1998年版比較,新修訂本吸收了作者和學界近年研究當代中國法律史的新成果,在對原書各章進行較大修改的基礎上,又增寫了大量的內容,提出了不少新的見解。
實事求是,尊重史實,是本書突出的特色。作者認為,60年來新中國的法制建設和法治發展走過了一條從建立、加強到削弱、取消再到恢復發展、空前繁榮的馬鞍形的前進道路。在如何評價和闡述新中國法制建設和法治發展方面,要注意把握兩個問題:一是在闡述改革開放前我國法制建設的歷史時,必須區分不同的發展階段,正確地闡述法制建設的成就和問題,那種不加分析地否定新中國前30年法制建設的成就,或者只講成績、不講教訓的做法是不正確的;二是我國是從二十世紀90年代後期才開始在明確的法治思想指導下進行法治建設的,至今不過十年左右,籠統地用“法治30年”或“法治60年”概括新中國的法制建設和法治發展史都有欠準確。
從上述觀點出發,新修訂本根據歷史實際,把新中國的法制建設和法治發展史分為五個時期,即:1949年10月至1953年初,社會主義法制的初創時期;1953年初到1956年底,法制穩步發展時期;1957年初到1966年5月,法制建設的曲折發展時期;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法制建設遭受嚴重破壞時期;1978年12月至今,法制建設蓬勃發展時期。
改革開放30年來,以二十世紀90年代中後期“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基本治國方略的提出為分水嶺,前20年是重建和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法制的發展階段,後十年開始了由“法制”到“法治”的偉大轉折和實踐,法治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進展。該書運用豐富的資料,既比較詳細地闡述了新中國成立60年來創立、開拓和發展社會主義法制而進行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及歷史經驗,又客觀地論述了法制建設中的一系列失誤和“文化大革命”的災難性破壞。新修訂本近八十萬字,書中三分之二以上篇幅用以介紹改革開放30年來的法制建設和法治發展情況,特別是對近十年來我國由“法制”向“法治”轉變的軌跡及法治建設的成就作了詳細的論證。
目前出版的有關論述當代中國法律史方面的著述,普遍存在介紹立法情況多、涉及法律實施情況少的問題。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容包括立法、司法和執法三個方面。法律的實施情況如何,是衡量一個國家法治建設水準的重要標誌。為了全面反映新中國60年法治發展的全貌,本書除細緻描述立法狀況外,還客觀地記述了60年來特別是近十年中國司法和執法方面的進展,這些內容幾乎貫穿全書的各個章節。
該書注重運用統計數字論述論證我國各個時期法制建設和法治發展的狀況,特別可喜的是,書中列舉的大量統計數字,截止時間是2009年9月。諸如反映我國司法機關隊伍建設狀況、各類案件立審結情況、專利申請及商標註冊狀況等,本書都提供了最新的統計數字。所有這些,使讀者能夠對新中國法制建設的成就有比較準確地了解。
60年來新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史,同時也是法制建設和法治發展史。
第四屆國家圖書獎
國家圖書獎為了鼓勵和表彰優秀圖書的出版,國家新聞出版署決定設立"國家圖書獎",於1992年10月10日制訂並頒布了《國家圖書獎評獎辦法》。國家圖書獎是全國圖書評獎中的最高獎勵,每兩年舉辦一次。每次授獎額為30個,不分檔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