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法研究》

《比較法研究》

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國政法大學主辦,比較法研究所編輯出版的學術性期刊,1987年創刊,1993《比較法研究》年開始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基本信息

簡介

《比較法研究》《比較法研究》

《比較法研究》是國內惟一的比較法學雜誌,以推動比較法學在中國的發展為己任,倡導對各國法律制度與思想進行紮實深入的比較研究,增進中外法律界之間的相互理解、交流與合作,努力為中國現代化法制建設作出高品質的學術貢獻。

《比較法研究》內容涉及廣泛,橫向涵蓋各國實體與程式各個法律部門,縱向檢討各國古今法制沿革與法學演進之成敗得失。無論是法學教師或大專院校法律系學生、科研工作者,還是立法者、司法者、律師以及有興趣於法學研究的讀者,都可以在本刊獲得學術觀點、思考方法的交流。

《比較法研究》自2003年開始由季刊改為雙月刊。國內刊號CNll—3171/D,國際刊號ISSNl004—8561,逢單月末出版發行,每冊訂價15元,全年訂費90元,郵局代辦發行,郵發代號:2—306。

歷史沿革

《比較法研究》《比較法研究》

1980年代中期,中國政法大學開始有意識地推進比較法學的研究,這跟時任副校長的江平先生有很大關係。先是在研究生院裡成立了比較法研究室,到1986年報法務部批准,研究室變成了直屬學校的外國法研究所。記得當時所中有幾位前輩學者,包括法理學專家王勇飛教授,蘇聯法專家史越教授,日本法專家董輿教授等,1988年潘漢典教授也加入進來。年輕一代的,有高鴻鈞、米健、黃風、華夏、丁枚、程建英等。那時候大家心氣很高,都想為外國法和比較法的發展做些事情。研究所有了,人力也很充足,創辦一份學術性雜誌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但是,辦雜誌又談何容易。首先遭遇到的就是刊號難題。儘管憲法規定出版自由,但申請刊號卻是難於上青天。打聽新聞出版署里的朋友,回復是極其不易,尤其是政法大學已經有一份學報,再申請刊號短時間內完全不可能批准。當然,不能公開發行,先辦一個內部刊物也可以,可是內部刊物也要有準印證啊。恰好當時科研處有一份內刊,叫做《法學信息》,慘澹經營,難以為繼,就順手接了過來。打報告,換刊名,設計封面,緊急約稿,設立編輯部,確定主編副主編董輿教授作為所長成為“因職的”主編,我差不多是自告奮勇地擔任了副主編,廉雅榮老師兼任編務。所長為當然主編的安排成為長時間延續的慣例。到1987年3月,第一期《比較法研究》終於出版了。 

到現在自己還記得起手捧第一期刊物時的激動心情。幾天前還是一堆不修邊幅的手稿,現在已經變成賞心悅目、翰墨飄香的一冊雜誌,多么讓人開心。作者陣容方面,在創刊號上登場的包括王名揚、潘華仿、程味秋等老輩,還有新生代的薛瑞麟、梁治平、范忠信、趙旭東、黃風等,徐國棟也發表了關於路易斯安娜民法典的一篇譯文。一開始就有這樣的作者群體,可以說是“出手闊綽”了。 

過,最初的興奮過去了,馬上就發現其中的缺點:文章的風格還是有些單一,不同篇幅的文章沒有一個合理的搭配,書評匱乏,注釋不統一,字號安排也不甚美觀。最讓我慚愧的是校對質量很差,鉛字排版時代的校對之繁瑣現在難以想像,而且大家都是編輯方面的“菜鳥”,只是那么多“魚成魯,虛成虎”式的訛誤的確讓我們感到實在對不起作者們。校對上的問題導致第二期的一位作者對編者直接的指責。設身處地地想一想,自己的文章出現那么多訛誤也會怒從心來的。 

後來當然是努力改進。第二期文章的體裁就豐富了一些。例如,發表了四篇補白,以便增大刊物的信息量,也平添了閱讀過程中的興味。一時沒有那么多補白作者,就自己動手,用筆名發表。後來我經常在《法學研究》上用“慕槐”筆名發表補白,那個筆名以及對於短文寫作的熱衷都是那一段時間開始的。短文還包括每一期都有一篇的“編後小記”,這是從《讀書》雜誌學來的。編後記並不署名,但是自己還是努力把它寫得有趣些,內容未必要敘述編輯本期刊物的想法,而經常是更寬泛地討論某個問題,或者跟刊物有關,或者就是一個學術問題。久而久之,“編後小記”居然成為這份刊物的一個特色。一些朋友見面,常告訴我他們收到刊物,總是先看“編後小記”,而且非常喜歡云云。雖然明知是過譽之詞,但心裡還是頗為得意。後來,我在法律出版社出版了自己的隨筆集《法邊餘墨》,其中的一些片什正是這個時期寫的編後文字。 

制約刊物影響力的瓶頸還是內部發行的問題,這跟學術評價制度有關。一篇論文,質量再高,如果發表在內刊上,照例是不能作為學術成果統計的。這使得我們在約請名家寫稿時很尷尬,只能低聲下氣地求人家支持。公開刊號一時拿不到,只好另想辦法。承蒙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的支持,我們終於“借殼上市”,以書號發行刊物,所以從第三期起,刊物就算公開發行了。在辦刊初期,公開發行對於刊物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為創刊副主編,我在《比較法研究》只乾到第二年下半年。1988年秋,因生計所迫“下海”了,由鴻鈞接任。到1990年又“上岸”,1991年鴻鈞右遷社科院法學所,我又接手,直到1995年離開政法大學,米健接任。人事雖然變化,但是,公開刊號拿到了,編輯質量不斷提升,追求純學術的風格卻是一以貫之地保持下來了。回憶起來,這是最令人欣慰的。 

哲學政法類期刊大全(一)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半月談》
《當代工人》
《當代青年》
《北方法學》
《北京黨史》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北京青年周刊》
《北京人民警察學院學報》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
《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
《北京支部生活》
《兵團工運》
《成都行政學院學報》
《楚天主人》
《傳承》
《大連幹部學刊》
《大眾心理學》
《當代黨員》
《當代法學》
《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學報》
《當代工人精品刊》
《保密工作》
《當代青年研究》
《當代世界》
《黨的生活》
《黨建》
《黨建研究內參》
《黨史文匯》
《黨史文苑》
《黨史縱橫》
《黨史縱覽》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
《黨的建設》
《兵團黨校學報》
《黨的文獻》
《黨風與廉政》
《北京市工會幹部學院學報》
《黨建研究》
《當代警察》
《黨建之聲》
《黨史天地》
《暢談》
《八桂僑刊》
《黨史研究與教學》
《比較法研究》
《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
《黨員幹部之友》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報》
《黨史博覽》
《黨風廉政月刊》
《大特區黨風》
《城市黨報研究》
《黨建交流》
《長春市委黨校學報》
《北京觀察》
《黨建與人才》
《黨風》
《黨風黨紀月刊》
《黨風建設》
《黨風廉政》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黨風通訊》
《著作權公報》
《黨風月報》
《黨紀》
《倡廉月刊》
《黨建導刊》
《安徽統一戰線》
《黨建經緯》
《黨建論壇》
《黨建文匯》
《安徽行政學院學報》
《楚天風紀》
《邊防生活》
《當代審判》
《黨課》
《安徽宣傳》
《安徽政報》
《參考資料》
《當代宗教研究》
《大眾法制》
《黨的教育》 | 《安徽工運》
《黨務工作者手冊》
《黨員電化教育》
《當代黨建》

第四屆國家圖書獎

國家圖書獎為了鼓勵和表彰優秀圖書的出版,國家新聞出版署決定設立"國家圖書獎",於1992年10月10日制訂並頒布了《國家圖書獎評獎辦法》。國家圖書獎是全國圖書評獎中的最高獎勵,每兩年舉辦一次。每次授獎額為30個,不分檔次。
《荷馬史詩》
《草房子》
《阿拉伯通史》
《中國音樂文物大系》
《中國軍事史圖集》
《電機工程手冊》
《智慧型自動化叢書》
《中華文化通志》
《老舍全集》
《蔡元培年譜長編》
《心靈超越與境界》
《朱自清全集》
《民俗學概論》
《中華科技五千年》
《不知道的世界》
《教育哲學通論》
《黃帝內經研究大成》
《敦煌學大辭典》
《校讎廣義》
《劉少奇傳》
《證券知識讀本》

《鄭振鐸全集》
《青藏高原研究叢書》
《揚州畫派書畫全集》
《中國軍事通史》
《哲學通論》
《比較法研究》
《郭店楚墓竹簡》
《草業科學研究方法》
《黃志強膽道外科》
《科學的豐碑——20世紀重大科技成就縱覽》
《中國農村改革二十年》
《中國青銅器全集》
《中國民族工商業發展史》
《大科學家講的小故事》
《中國新時期幼兒文學大系》
《亞里士多德全集》
《現代蒙古語頻率詞典》
《藏傳歷算學大全》
《彝文經籍文化辭典》
《蔡元培全集》

《中外教育比較史綱》
《南明史》
《當代中國》
《俄漢詳解大詞典》
《農業大詞典》
《李儼錢寶琮科學全集》
《爾雅詁林》
《化工百科全書》
《冬小麥種質創新與評價利用》
《當代資本主義的新發展》
《大轉折——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實錄》
《中國農村市場開發方略》
《影響新中國經濟建設的10本經濟學著作》
《中國主要人工林樹種木材性質》
《腫瘤的誘導分化和凋亡療法》
《聯合國憲章詮釋》
《闊端與薩班涼州會談》
《走出疑古時代》
《新華字典(1998年修訂本)》
《全宋詩》
《季羨林文集》

《唐五代文學編年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制史》
《原子簇的結構規則和化學鍵》
《真核基因表達調控》
《超大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兗州礦區煤炭生產技術》
《無窮維隨機分析引論》
《北京譜儀正負電子物理》
《雷射測量學》
《棉鈴蟲的研究》
《世紀木鼓》
《中國北方旱區農業》
《亞洲陸海殼體大地構造》
《現代分子生物學》
《工程結構裂縫控制》
《胡繩全書》
《長江三峽工程技術叢書》
《本草綱目:新校注本》
《王朝聞集》
《走向海洋叢書》
《神奇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