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恨》

《多少恨》

《多少恨》最初刊於1947年5---6月上海《大家》月刊的2---3期,後收入1983年6月台灣皇冠出版社出版的《惘然記》,是張愛玲舉起同年寫成的劇本《未了情》改編而成。

內容簡介

《多少恨》《多少恨》

一個老套的,有情人難成眷屬的故事。男女主人公很有緣,從邂逅,初識,到進一步的了解,相愛,似乎都那么


自然而然順理成章。可這愛情所處的環境並不是“水晶般透明的玻璃宮殿”,世俗的輿論與偏見織成的大網早將他們緊緊罩住,只是主人公兀自沉迷愛河不自知罷了。虞老太爺,夏太太的出現,姚媽的冷嘲熱諷也許都是然,而他們的愛情悲劇從一開始就注定是個必然的結局。緣,就是如此脆弱,輕輕一扯,它就斷了。

想起一支古老的蘇格蘭民歌,大約是叫《羅夢湖》的:
“你走高的路吧,
我走低的路~~
我與我真心愛的人永遠不再相逢,
在羅夢湖美麗,美麗的湖邊~~”

頗符合女主人公辭別時,惆悵,無助的心情,有些哀怨的調子,舒緩的,為這段絕妙的愛情,送終。

作者簡介

張愛玲,現代文學史上重要作家,生於上海,原籍河北豐潤。1921年生於上海,1995年離去於美國洛杉嘰,當時身邊沒有一個人,恰逢中國的團圓節日:“中秋節”。說張愛玲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當不為過。文字在她的筆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鑽進你的心裡去。

喜歡張愛玲的人對她的書真是喜歡,閱讀的本身就能給讀書的人莫大的快感。閱讀的快樂只有在她那裡才可以得到,至少對我是這樣。讀別的書你或許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識,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讀張愛玲的文章你才是快樂的。即便是有點悲劇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張愛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緻卻除此之外別無第二人可以相比。讀她的作品你會發現她對人生的樂趣的觀照真是絕妙!張愛玲的才情在於她發現了,寫下來告訴你,

《多少恨》張愛玲

讓你自己感覺到!她告訴你,但是她不炫耀!

張愛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傳奇》其實用傳奇來形容張愛玲的一生是最恰當不過了。張愛玲有顯赫的家世,但是到她這一代已經是最後的絕響了,張愛玲的童年是不快樂的父母離婚,父親一度又揚言要殺死她,而她逃出父親的家去母親那裡,母親不久就又去了英國,她本來考上了倫敦大學,卻因為趕上了太平洋戰爭,只得去讀香港大學,要畢業了,香港又淪陷,只得回到上海來。她與胡蘭成的婚姻也是一個大的不幸。本來在文壇成名是件好事,可是這在解放後居然成了罪狀,最後只得遠走它鄉!

張愛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個善於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享樂主義者,又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悲劇感的人;她是名門之後,貴府小姐,卻驕傲的宣稱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憐人,時時洞見
芸芸眾生“可笑”背後的“可憐”,但實際生活中卻顯得冷漠寡情;她通達人情世故,但她自己無論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獨標孤高。

她在文章里同讀者拉家常,但卻始終保持著距離,不讓外人窺測她的內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紅大紫,一時無二,然而幾十年後,她在美國又深居淺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以至有人說:“只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

現代女作家有以機智聰慧見長者,有以抒發情感著稱者,但是能將才與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進入有保持超脫的,張愛玲之外再無第二人。張愛玲既寫純文藝作品,也寫言情小說,《金鎖記》《秧歌》等令行家擊節稱賞,《十八春》則能讓讀者大眾如醉如痴,這樣身跨兩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時無二;她受的是西洋學堂的教育,但她卻鍾情於中國小說藝術,在創作中自覺師承《紅樓夢》、《金瓶梅》的傳統,新文學作家中,走這條路子的人少而又少。

書名由來

一直都認為,張愛玲是溫婉、淺淡、柔美的。初看《多少恨》,依然是這樣的感覺。小說從頭到尾,沒有激烈的情節起伏,所有的人、經歷的事、失落的情,都籠罩在一片迷離的溫婉、淺淡的哀傷、莫名的柔美里。

掩卷深思,卻驚異地發現,在《多少恨》敘事行文、轉承起合的溫婉、淺淡、柔美里,暗藏著一對衝突異常激烈不可調合勢如水火的矛盾:生活與愛。

生活與愛,存在於大千世界的每個細節,出沒於人類現身的所有場景。很多時候,它們彼此水乳交融互相依存難分難捨。但在《多少恨》里,卻被張愛玲截然分開,成為她謀篇布局的一條主線,闡釋著她對生活與愛的觀點。

在張愛玲筆下,愛,首先是邂逅。邂逅,是初遇時彼此的防備與漠然,是對視時莫名的心跳與疑惑。當然,僅僅

《多少恨》《多少恨》
只在電影院邂逅一次,家茵與宗豫肯定不會產生更深的情緒。既然,一次不夠,就來兩次吧。於是,家茵與宗豫又機緣巧合地見面了。一切,在張愛玲精心設計的邂逅里慢慢展開,演進,愛的火焰在兩人心裡點燃。
愛,其次是浪漫。在家茵家裡,當兩人終於互相表白,明了對方心跡後,家茵給宗豫削梨,宗豫坐在她的對面,一次又一次地叫“家茵”;而家茵呢?卻只會在宗豫離開後悄悄地叫幾聲“宗豫”。兩人互叫對方名字的過程,何其浪漫。彼此的情與愛,在宗豫當面一次次深情呼喚、家茵暗地悄悄輕聲細語的浪漫里,表達得淋漓盡致。讓人看了,一嘆再嘆。

愛,在張愛玲這裡,是唯美的,也是克制甚至“潔”制的。雖然沒看過小說《色戒》,但我可以肯定,張愛玲《色戒》的敘述肯定“潔”於李安《色戒》的表演。《多少恨》里的愛,沒有一次擁抱,一次親吻,甚至連手也沒拉過,更別說李安設計的那些玩意了。愛,在張愛玲這裡,也是弱小的,特別是當愛遭遇強大到幾乎覆蓋一切的生活時,就更是弱小得如暴風雪中小草的生命一樣,隨時都可能夭折。

為了表現生活的強大,張愛玲安排了更多的人物來展現她心目中的生活。虞老先生的生活是不知節制、沒有羞

《多少恨》《多少恨》
恥、為了自己可以出賣女兒的風塵浪子生活;姚媽的生活是說三道四、貪心勢利、東家長西家短的市井奴民生活;夏太太的生活是委曲求全、無可奈何、可恨又可憐的舊式女子悲哀生活……在這三種強大的生活之外,雖然有小蠻童稚天真的生活,有宗麟秀娟合諧娟秀的生活,但張愛玲的用意卻再明顯不過:這些生活,無一例外地排斥家茵與宗豫的愛。張愛玲筆下的生活,與她筆下的愛截然相反,是卑劣、齬齪、下作甚至醜惡的。唯美純粹的愛,與這樣的生活發生衝突,誰勝誰負,一讀便知。

在這些生活面前,家茵只有一個辦法:“哭”。哭,這種主動示弱的行為,被張愛玲借來表達家茵的愛遭遇生活時的弱小。而宗豫呢,在生活面前對自己的愛雖然也許充滿了信心,但當家茵選擇離開時,他只好“簡截的說:‘好,那么——’立刻出去了”。

一段美好的愛,在強大的生活面前悄無聲息地死亡了。

愛,是美好的;而生活,是無情的。愛,雖然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愛終究不是生活,生活也不只是愛,它們之間有著許多矛盾,許多衝突。張愛玲想告訴我們的,也許是:美好的愛,一旦遭遇世俗的生活,就會與她和胡蘭成的愛一樣,面目全非,不可收拾。於是,她將這篇小說取名為《多少恨》。因為,愛與恨,並沒有根本的區別,都只是無法與生活相提並論的細微情緒。愛,在恨中;恨,亦在愛里。

內容分析

《十八春》和《多少恨》都有張愛玲自身的影子,自食其力,父母離異,男女主人公沒有了先前小說的斤斤計較

《多少恨》《多少恨》
和盤算計謀,有的僅僅是兩情相悅的愛戀,沒有過多明顯的言語,只是一種心靈相契的愛情,然而最終總是無法逃脫命運的擺布,讓自己筆下的女人憂傷卻又堅強地選擇離開。

張愛玲的小說《多少恨》是這么開始的:

“現代的電影院本是最廉價的王宮,全部是玻璃、絲絨,仿雲石的偉大結構。這一家,一進門地下是乳黃的,這地方整個的像一支黃色玻璃杯放大了千萬倍,特別有那樣一種光閃閃的幻麗潔淨。電影已開映多時,穿堂里空蕩蕩的,冷落了下來,便成了宮怨的場面,遙遙聽見別殿的蕭鼓。”

我想,正是這樣一段精彩的如同電影鏡頭的描寫吸引了我的眼球。這家現代電影院的意象是一幢玻璃王宮——令人想起童話“玻璃鞋”辛德理拉的故事——而其基調是乳黃色的,“像一支黃色玻璃杯放大了千萬倍”。以電影院為背景,在小說敘事上就成了巧妙的自我指涉,《多少恨》原來就是根據張愛玲編寫的電影劇本《不了情》改寫衍申出來的一部通俗小說。而這樣一個故事正是她所眷戀的……

小說中,不難發現張愛玲對於女主人公虞家茵的美的描寫,是一種無法取代的典型的張愛玲筆法“她那種美看著仿佛就是年輕的緣故,然而實在是因為她那圓柔的臉上,眉目五官不知怎么的合在一起,正如一切年輕人的望,而一個心愿永遠是年輕的,一個心愿也總有一點可憐。”

當然,小說初始的描述似乎也別有用意,為女主角在故事中的地位略做了些暗示:她的悲哀,何嘗不像唐朝宮女

《多少恨》《多少恨》
的“宮怨”?她也正是張愛玲筆下最具留情的人物,眼看著她與夏宗豫的關係就可以得到升華,然而她畢竟是一個現代女子,無法回歸傳統,而夏宗豫也使君有婦,宮中有人,她終於不聽父親勢利的勸告做他的姨太太而忍痛離開。相對於“白流蘇”、“紅玫瑰”乃至“王佳芝”,那個平凡卻又倔強任性的女子大約更趨近於張愛玲心中的理想形象。

再說那個可惡又可悲的父親“虞老先生”,“她從前太恨他,太認識他了,真正的了解一定是從愛而來的,但是恨也有它的一種奇異的徹底的了解。”無論他做什麼,說什麼又是為了什麼,他始終是她的生身父親,血濃於水的那份親情牽絆著她的內心。恨又如何?
那個可以說是無賴的傢伙竟也配“父親”這個偉大的稱號?要知道在我眼中父親是兒女生命中一道重要的起航標啊!可這個所謂的“父親”卻為了斂財,終日以女兒的幸福,甚至是女兒家清白的名節作賭注四處搬弄是非,最後逼得女兒不得不遠走,悲哀地結束那本應十分美好的愛情。

“父母之命,媒妁之約”——夏宗豫不情願地娶了“一個沒有知識的鄉下女人”,成日過著奔忙且無法與妻同步的生活,家茵的出現更是讓他振作“離婚”的念頭,不想卻讓閒言碎語毀滅他與家茵原本純潔,毫無企圖的情感。儘管心中彼此相愛,但事與願違,家茵不願卑鄙的自己與宗豫攜手,終究被逼無奈地離去。人生是一大初戲。歡聚與離別。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戲也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一切終是命運,到底也不過是悽慘的一笑。家茵和宗豫的緣分在張愛玲的筆下也從此無法得以蔓延,“淒清的一兩聲”,一切都死灰般地沉寂在了無奈之中。

四十年代的“孤島”上海有幸在這片廢墟中開放了一朵色澤艷麗、嬌媚低首的罌粟。“只有上海人能夠懂得我的文不達意的地方。”“我這種拘拘束束的苦樂是屬於小資產階級的,每次看到小市民的字樣我就侷促地想到自己。”張愛玲如是說。“張愛玲的上海且瀰漫了女人日薄西山的淒楚和遺憾。失意是永恆的主題,夕陽西下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

愛,逃離

今夜裡,藍色的月光,寂寞的鳥鳴,還有家茵那團“剪不斷,理還亂”的絨線讓我憂傷,寂寞。而這種感覺是和任何人都無法傾訴的。張愛玲說:“極度的快樂和憂傷都是要遠離人群,無法與人分享的。”
這樣的寂寞在讀這篇《多少恨》的短篇小說里得到了深深地體會:一個美麗善良的家庭女教師和成熟多情的男主人之間寂寞的愛情故事。而這種的寂寞在小說中也無處不在,觸手可及:“為什麼眼睛裡有這樣的悲哀呢?她能夠經過多少事呢?可是悲哀會來的,會來的。”“打碎的那瓶香水,雖然已經落花流水杳然去了,香氣倒更濃

《多少恨》《多少恨》
了。”“夢裡的時間總覺得長的,其實不過一剎那,卻以為天長地久,彼此已經認識了多少年了。原來都不算的。”隔著那灰灰的,嗡嗡的,蠢蠢動著的人海,仿佛有一隻在天涯叫著,淒清的一兩聲。”
當家茵終於能清醒地認識到與使君有婦的宗豫是沒有未來,沒有結果的時候,她選擇了逃離,愛的逃離,為了宗豫,為了小蠻,她知道,他這一生,傷心的事已經夠多的了,不能讓她的女兒—小蠻,也像家茵一樣恨自己的父親。恨,是多么可怕的一個字。家茵永遠也不要她深愛的人背上這個包袱
人生若只如初見!多少恨,不了情,終是夢裡的一場美麗幻影!而這一艘遠去天涯的客船,載得動她許多的憂傷嗎?滾滾紅塵中可曾遇見愛人的一滴淚,一抹愁?張愛玲把這天地間最蒼涼最絕望的疑問留給了這漸漸遠行的客船,留給了一生也無法忘記家茵的宗豫。
家茵是冰雪聰慧的,花開最美的時候凋零,愛得最深的時候逃離,而那瞬間的芬芳,剎那的光輝,卻在記憶里長開不謝了,是永恆了。愛,不在於朝朝暮暮,不在於執子之手,愛,是一種永恆的懷念,淡然而美麗,是記憶里一場憂傷的旅行,只有開始,沒有終點。
家茵離開了,她得到了宗豫永恆的愛,永生的懷念。張愛玲的文字本身就是一種凋零了的美麗,是一種無法與人傾訴的寂寞,要遠離人群,像一樹璀璨的繁花,正一瓣瓣輕輕落下,在夜空中散發出淡雅,憂傷的芳香,每一個字都是一首詩,一首憂傷華美甚至心痛的詩。而這凋零的一瞬間,正好,你,邂逅了。

電影

《多少恨》《多少恨》中孫儷

張愛玲最近炙手可熱,一部《色·戒》以及其複雜的歷史背景,讓屬於文學領域的張愛玲,走進大眾視野,形成了一股解讀張愛玲,重翻歷史,剖析愛情和情慾的熱潮。不過,一旦往張愛玲的方向談論,大家難免會被電影中的抑鬱和恨意牽引。不僅一部《色·戒》,還有眾多由張愛玲的小說而改編的電影,從《半生緣》到《白玫瑰與紅玫瑰》,無一不含著一絲來自女性的冷眼和恨意。有意思的是,張愛玲第一次擔當編劇,為電影撰寫劇本,所寫的作品就叫《多少恨》,1947年,電影上映,改名為《不了情》。

貧窮女教師愛上有錢男主人是女作家最熱愛的命題之一,該書也是張愛玲最為通俗的小說,原先也是電影劇本改的。悲情女主角虞家茵有一張“圓柔的臉”,有一個不成器的老爸,還有一顆不合時宜的自尊心。孫儷成為網友心中的女主角最合適人選。男主角宗豫個性比較模糊,任何一個成熟男人來演觀眾都意見不大。


張愛玲作品不完全名錄

排序

張愛玲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當不為過。文字在她的筆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鑽進你的心裡去。喜歡張愛玲的人對她的書真是喜歡,閱讀的本身就能給讀書的人莫大的快感。

以下是部分作品名稱:

B《霸王別姬》《半生緣》(原名《十八春》) . 《被窩》《必也正名乎》《不幸的她》
C《重訪邊城》《從吶喊到流言》《創世紀》《存稿》《惆悵舊歡如夢》《沉香》《草爐餅》《赤地之戀》《遲暮》
D《到底是上海人》《多少恨》《對照記》《打人》《第愛節》《讀書報告四則》《道路以目》《都市的人生》《第一爐香》《第二爐香》《等》
F《封鎖》《浮世的悲哀》《浮花浪蕊》
G《公寓生活記趣》《姑姑語錄》《更衣記》《桂花蒸阿小悲秋》
H《華麗緣》《海上花開》《海上花落》《紅樓夢魘》(文學評論) . 《花凋》《魂歸離恨天》《鴻鶯禧》《黃金盟誓之書》《紅玫瑰與白玫瑰》
J《借銀燈》《吉利》《燼餘錄》《金鎖記》
L《流言》《琉璃瓦》《留情》《論寫作》《連環套》
M《心經》《牧羊者素描》《茉莉香片》
N 《年青的時候》
Q《情場如戰場》《秋雨》《傾城之戀》
S《十八春》(即《半生緣》) . 《雙聲》《散戲》《私語》《色.戒》《詩與胡說》《說胡蘿蔔》
T《天才夢》《童言無忌》《談女人》《談看書》《談看書後記》《談跳舞》《談音樂》
W《五四遺事》《忘不了的畫》《惘然記》《我看蘇青》
X《小團圓》《寫什麼》《小兒女》《小艾》《心愿》《相見歡》
Y《餘韻》《夜營的喇叭》《憶胡適之》《怨女》《有女同車》《炎櫻語錄》《秧歌》《銀宮就學記》《雨傘下》《殷寶灩送花樓會》
Z《丈人的心》《中國人的宗教》《中國的日夜》《張看》《自己的文章》《造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