瞋恨

瞋恨即憤怒怨恨。瞋恨會遮蔽自己的本心。瞋恨會給自己及他人造成許多問題;並且除了這一世外,瞋恨也會為不可勝數的來世,不斷地造成傷害。瞋恨銷毀功德,斷阻了成就解脫及一切種智的努力。瞋恨的對治藥是忍辱。然而,瞋恨本身無法修持忍辱或牢記瞋恨的缺失,因此還需要另一種心來謹記瞋恨的缺失及修持忍辱。經由運用靜坐及菩提道次第教法,尤其是大轉念來修持忍辱,可以在生活中立即獲得寧靜、松馳及許多安樂。

釋義

瞋恨(chēnhèn),憤怒怨恨。

唐·李華《律師體公碑》:“咄因吾身,生彼瞋恨,乃別立一室。室纔方丈,晏然安居,不踐門閾。”

唐·寒山《詩》之二八八:“順情生喜悅,逆意多瞋恨,但看木傀儡,弄了一場困。”

分類

瞋恨可分為兩種,即暴力性的和憂鬱性的瞋恨。

憂鬱性的瞋恨,即包括一切的憂愁、傷心、悲泣、絕望等。

傷害

瞋恨不能帶給自己或他人絲毫利益及快樂。它只會帶來傷害,使自己不愉快,且越來越來邪惡。而且,如果受制於瞋恨,會在心識上留下種子,那么下次遇到相同情況時,瞋恨心會再度升起。

瞋恨會遮蔽自己的心,使自己日常生活不快樂。

瞋恨會造成生理上的傷害。甚至危及生命。

瞋恨時,自己會感受到危險及不快樂,也會使他人害怕及危險。會讓自己處於銷毀自他安樂及財物的危險之中;自己會有傷害他人身、心、甚至生命的極大危險。在盛怒時,無論什麼都會忘了,只會想到要傷害他人,希望立即傷害瞋恨的對象,一旦這種思維生起後,瞬間便能傷害,甚至戮殺其他眾生。這費不了多少時間,只需一瞬間而已。

斷除

《念處經》的注釋提及有六種法是有助於斷除瞋恨的,即:

一、學習慈心觀

二、投入於修行慈心觀;

三、思惟自己是自己的業的主人及繼承人;

四、時常做有助於斷除瞋恨的思維;

五、結交善知識;

六、適當的言談。

《清淨道論》的第九章詳細解釋如何克服瞋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