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女》

《怨女》

《怨女》張愛玲這部《怨女》被譽為“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怨女》這部作品是在小說《金鎖記》原有情節人物的基礎上的改編。更換了一些人物的姓名,比較詳細的交待了女主角出嫁前的情況,擴充了女主角與小叔的故事、女主角兒子的故事,刪去她女兒的故事,其他的框架基本沒有改變。

基本信息

《怨女》《怨女》
張愛玲這部《怨女》被譽為“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怨女》這部作品是在小說《金鎖記》原有情節人物的基礎上的改編。更換了一些人物的姓名,比較詳細的交待了女主角出嫁前的情況,擴充了女主角與小叔的故事、女主角兒子的故事,刪去她女兒的故事,其他的框架基本沒有改變。

簡介

《怨女》寫的是一個世家,老太爺做過清朝的道台,死了,家裡由老太太做主,類似賈母,形成一個陰性而自閉

《怨女》《怨女》
的小朝廷。
主人公這回不叫七巧,改叫銀娣,小門小戶人家的閨女,嫁給了大戶人家又瞎又弱的老二,後來生了一個兒子,也是不長個兒,沒什麼出息,為了節省開支,把女傭人收了房,跟耗子似的生了一窩小崽子。這家的老大求官,不惜給軍閥灰孫子,風光一時,“因朝中無人”,也就栽了。
老三風流成性,有女人緣,愛女人,吃女人,也是一輩子。53歲上死了,留下兩個姨太太為他守節。顯然是娥皇、女英的現代版。老大、老三家最後都敗光了,只有孱弱的老二家,逆來順受,借著女傭人的肚腹,得以苟延香火。
《怨女》也是縮水版的一個《紅樓夢》 ,或者說《紅樓夢續》,估計張愛玲下筆之初,是有寫巨著的雄心的,後來不知道怎么就改單線發展了,不過重要的情節依然掩埋在簡單的情節里。

作者簡介

張愛玲,現代文學史上重要作家,生於上海,原籍河北豐潤。1995年離去於美國洛杉嘰,當時身邊沒有一個人,恰逢中國的團圓節日:“中秋節”。說張愛玲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當不為過。文字在她的筆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鑽進你的心裡去。

喜歡張愛玲的人對她的書真是喜歡,閱讀的本身就能給讀書的人莫大的快感。閱讀的快樂只有在她那裡才可以得到,至少對我是這樣。讀別的書你或許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識,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讀張愛玲的文章你才是快樂的。即便是有點悲劇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張愛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緻卻除此之外別無第二人可以相比。讀她的作品你會發現她對人生的樂趣的觀照真是絕妙!張愛玲的才情在於她發現了,寫下來告訴你,

《怨女》《怨女》

讓你自己感覺到!她告訴你,但是她不炫耀!

張愛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傳奇》其實用傳奇來形容張愛玲的一生是最恰當不過了。張愛玲有顯赫的家世,但是到她這一代已經是最後的絕響了,張愛玲的童年是不快樂的父母離婚,父親一度又揚言要殺死她,而她逃出父親的家去母親那裡,母親不久就又去了英國,她本來考上了倫敦大學,卻因為趕上了太平洋戰爭,只得去讀香港大學,要畢業了,香港又淪陷,只得回到上海來。她與胡蘭成的婚姻也是一個大的不幸。本來在文壇成名是件好事,可是這在解放後居然成了罪狀,最後只得遠走它鄉!

張愛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個善於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享樂主義者,又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悲劇感的人;她是名門之後,貴府小姐,卻驕傲的宣稱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憐人,時時洞見
芸芸眾生“可笑”背後的“可憐”,但實際生活中卻顯得冷漠寡情;她通達人情世故,但她自己無論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獨標孤高。

現代女作家有以機智聰慧見長者,有以抒發情感著稱者,但是能將才與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進入有保持超脫的,張愛玲之外再無第二人。張愛玲既寫純文藝作品,也寫言情小說,《金鎖記》《秧歌》等令行家擊節稱賞,《十八春》則能讓讀者大眾如醉如痴,這樣身跨兩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時無二;她受的是西洋學堂的教育,但她卻鍾情於中國小說藝術,在創作中自覺師承《紅樓夢》、《金瓶梅》的傳統,新文學作家中,走這條路子的人少而又少。

詳情

怨女在一系列的是是非非中從一個質樸的鄉下少女成為一個暴戾的貴婦。女主角似乎見過,後來得知她叫夏文汐,是台灣片。本來這樣很瑣碎描寫一個女人的傳統片,背景是20世紀初期,人們穿著老式衣服,並且結婚的時

《怨女》《怨女》
候還是坐轎子的。不過敘述的實在細膩,就像一個物件設計上沒有什麼奪眼的,但是做工精緻,這就是一好。
電影的情節,當然也是小說的情節是這樣的:江南,一戶貧寒人家的姑娘在情竇初開的時節與出身貧寒做夥計的小劉漸漸產生了感情,但是媒人為其他的線索也常常來串怨女家的門。在哥嫂做主自己默認的情況下,怨女被嫁入豪門。姑爺回門的時候人們看到一個又瞎又羅鍋還有嚴重哮喘的病人,這就是怨女的丈夫。怨女穿上盛裝更漂亮了。小劉也在迎接的人群中,怨女趕快躲開他的視線。
上海那時候睡得早,尤其是城裡,還沒有裝電燈。夏夜八點鐘左右,黃昏剛沉澱下來,天上反而亮了,碧藍的天,下面房子墨黑,是沉澱物,人聲嗡嗡也跟著低了下去。
小店都上了排門,石子路上只有他一個人踉踉蹌蹌走著,逍遙自在,從街這邊穿到那邊,哼著京戲,時而夾著個“哩格隆地咚”,代表胡琴。天熱,把辮子盤在頭頂上,短衫一路敞開到底,裸露著胸脯,帶著把芭蕉扇刮喇刮喇在衣衫下面扇著背脊。走過一家店家,板門上留著個方洞沒關上,天氣太熱,需要通風,洞裡只看見一把芭蕉扇在黃色的燈光中搖來搖去。看著頭暈,緊靠著牆走,在黑暗中忽然有一條長而涼的東西在他背上游下去,他直跳起來。第二次跳得更高,想把它抖掉,又扭過去拿扇子撣。他終於明白過來,是辮子滑落下來。
青色的小蜢蟲一陣陣撲著燈,沙沙地落在桌上,也許吹了燈涼快點。她坐在黑暗裡扇扇子。男人都是一樣的。有一個仿佛稍微兩樣點,對過藥店的小劉,高高的個子,長得漂亮,倒像女孩子一樣一聲不響,穿著件藏青長衫,白布襪子上一點灰塵都沒有,也不知道他怎么收拾得這樣乾淨,住在店裡,也沒人照應。她常常看見他朝這邊看。其實,他要不是膽子小,很可以藉故到柴家來兩趟,因為他和她外婆家是一個村子的人,就在上海附近鄉下。她外公外婆都還在,每次來,常常彎到藥店去,給他帶個信,他難得有機會回家。
過年,她和哥哥嫂子帶孩子們到外婆家拜年,本來應當年初一去的,至遲初二三,可是外婆家窮,常靠炳發幫助,所以他們直到初五才去,在村子裡玩了一天。她外婆提起小劉回來過年,已經回店裡去了。銀娣並沒有指望著在鄉下遇見他,但是仍舊覺得失望。她氣她哥哥嫂子到初五才去拜年,太勢利,看不起人,她母親在世不會這
《怨女》《怨女》
樣。想著馬上眼淚汪汪起來。
她一直喜歡藥店,一進門青石板鋪地,各種藥草乾澀的香氣在寬大黑暗的店堂里冰著。這種店上品。前些時,她嫂子坐月子,她去給她配藥,小劉迎上來點頭招呼,接了方子,始終眼睛也沒抬,微笑著也沒說什麼,背過身去開抽屜。一排排的烏木小抽屜,嵌著一色平的雲頭式白銅栓,看他高高下下一隻只找著認著,像在一個奇妙的房子裡住家。她尤其喜歡那玩具似的小秤。回到家裡,發現有一大包白菊花另外包著,藥方上沒有的。滾水泡白菊花是去暑的,她不怎么愛喝,一股子青草氣。但是她每天泡著喝,看著一朵朵小白花在水底胖起來,緩緩飛升到碗面。一直也沒機會謝他一聲,不能讓別人知道他拿店裡東西送人。
此外,也沒有什麼了。她站起來靠在視窗。藥店板門上開個方洞,露出紅光來,與別家不同。洞上糊上一張紅紙,寫著“如有急症請走後門”,紙背後點著一盞小油燈。她看著那通宵亮著的明淨的紅方塊,不知道怎么感到一種悲哀,心裡倒安靜下來了。
怨女在一系列的是是非非中從一個質樸的鄉下少女成為一個暴戾的貴婦。中間她生過一個男孩,與婆家三弟發生曖昧關係,曾經自殺未遂,丈夫病逝,分家打鬧,轉眼之間怨女已經成為一個住在城市大洋房中的中年女人,並且自己開始像當年老公一樣吸上了大。給兒子選媳婦娶親,折磨兒媳婦成為她的樂趣,她還主動給兒子選妾,對女人的那種不屑態度讓人不禁想起來這個社會是怎樣輪迴的。不過看來她已經什麼都忘記了,現在她只是一個貴夫人。最後兒媳婦不堪婆婆的辱罵含恨自殺。

與《金鎖記》

《怨女》是對《金鎖記》的擴充。張愛玲的小說有兩篇是最具原型意義的,一個是《金鎖記》,一個是《紅玫瑰和白玫瑰》 。其餘的小說可以說都從這兩個源頭而來,她的長篇更是如此,《十八春》對《紅白玫瑰》,《怨女》對《金鎖記》。
《金鎖記》和《紅白玫瑰》是張愛玲的兩隻大白饅頭。《怨女》寫於1966年,比《金鎖記》晚23年,作家那時年近50。還是一貫的夾敘夾議,筆墨看似纏繞,實際飛快地奔向下一目標。在從容、平白中仍然透著張氏特有的利

《怨女》《怨女》
落。下筆之準,廢話之少,眼光之毒辣,沒有因年齡、滄桑經歷而減弱。
反而顯得《金鎖記》沖和絕,說話嫌沖了,不像書香門第所為,倒像《金瓶梅》那種暴發戶的語言;還有點望文生義,做人做事也太絕了。《怨女》以兩倍於原作的長度,把《金鎖記》未曾言及的東西做了一個拓展,把一個清末遺老家庭的全部,像走馬燈一樣全走了一遍,做一個總的展示。
它的成就顯然不僅是美學上的,它也讓我們更清楚明了地看到張愛玲中晚期的世界觀。西方人會說,“他們在苦熬”(福克納),“希望遲遲不來,苦死了等待的人”(貝克特),張愛玲的苦經不這樣。西方人那裡,會有一個與苦相對應的價值存在,也就是“至福”。而張的苦經里,苦沒有對立面,福若苦,福就是苦。
第一次發現張愛玲普遍的救贖熱情。(恕我眼拙。)她以獨特的方式普世,而與她同時代的女作家,可能還只留在自我救贖的階段,比如蘇青。她對筆下的人物談不上有多愛,但對他們的命運無有不深悲的。只是那種悲切非婦人之仁也。
《怨女》也是縮水版的一個《紅樓夢》,或者說《紅樓夢續》,估計張愛玲下筆之初,是有寫巨著的雄心的,後來不知道怎么就改單線發展了,不過重要的情節依然掩埋在簡單的情節里。最適合改編電視連續劇的故事了。不過當代的人是否能消受得了張愛玲那份悲恕,又單說了。《怨女》寫的是一個世家,老太爺做過清朝的道台,死了,家裡由老太太做主,類似賈母,形成一個陰性而自閉的小朝廷。

評論

《金鎖記》是當年得到了好評的一篇小說,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藝術手法都有可圈可點之處,然而改編為了《怨女》,有一點心有餘而力不足。
首先是張愛玲的寫作特點。一向認為她的寫作是以線索鮮明、主題突出、絕少枝蔓見長的。剪裁有力的情節,張

《怨女》《怨女》
弛有度的筆法,凸現了華麗的語言與對人世的洞見。這一點在《金鎖記》中的突出表現就是通過寫女主人公盯著鏡子看,一下子切換到十幾年後。給人仿佛體驗電影蒙太奇手法的驚喜。然而《怨女》中由於篇章結構的需要,這樣的驚艷詞句被刪掉了。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其次是故事情節方面。《金鎖記》中主要表現了曹七巧的一生,線索比較清楚,主題也就很鮮明。《怨女》中雖然加入了關於她家世的介紹,使讀者更容易理解她這個小家碧玉在大家族中所處的尷尬地位,然而也使得整個小說有些拖沓。不如乾脆的《金鎖記》,穠纖有度,給人更加觸目驚心的心靈撞擊。
第三,一貫認為,文章貴含蓄,要言有盡而意無窮。《金鎖記》中很少有對於主題比較直接的議論或者抒情,而《怨女》則因為寫的長了,難免有直露之筆,無法做到處處含蓄傳神。如果說《金鎖記》感到的是絕望與慘烈的話,那么《怨女》也只是哀怨而已。一部作品僅僅有哀怨是不夠的。

相關詞條


資料來源

1.http://book.sina.com.cn/woweidiekuang/2003-10-30/3/21976.shtml
2.http://www.zhijibook.com/zhang/yuannv_2.htm
3.http://www.douban.com/review/1047921/

張愛玲作品不完全名錄

排序

張愛玲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當不為過。文字在她的筆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鑽進你的心裡去。喜歡張愛玲的人對她的書真是喜歡,閱讀的本身就能給讀書的人莫大的快感。

以下是部分作品名稱:

B《霸王別姬》《半生緣》(原名《十八春》) . 《被窩》《必也正名乎》《不幸的她》
C《重訪邊城》《從吶喊到流言》《創世紀》《存稿》《惆悵舊歡如夢》《沉香》《草爐餅》《赤地之戀》《遲暮》
D《到底是上海人》《多少恨》《對照記》《打人》《第愛節》《讀書報告四則》《道路以目》《都市的人生》《第一爐香》《第二爐香》《等》
F《封鎖》《浮世的悲哀》《浮花浪蕊》
G《公寓生活記趣》《姑姑語錄》《更衣記》《桂花蒸阿小悲秋》
H《華麗緣》《海上花開》《海上花落》《紅樓夢魘》(文學評論) . 《花凋》《魂歸離恨天》《鴻鶯禧》《黃金盟誓之書》《紅玫瑰與白玫瑰》
J《借銀燈》《吉利》《燼餘錄》《金鎖記》
L《流言》《琉璃瓦》《留情》《論寫作》《連環套》
M《心經》《牧羊者素描》《茉莉香片》
N 《年青的時候》
Q《情場如戰場》《秋雨》《傾城之戀》
S《十八春》(即《半生緣》) . 《雙聲》《散戲》《私語》《色.戒》《詩與胡說》《說胡蘿蔔》
T《天才夢》《童言無忌》《談女人》《談看書》《談看書後記》《談跳舞》《談音樂》
W《五四遺事》《忘不了的畫》《惘然記》《我看蘇青》
X《小團圓》《寫什麼》《小兒女》《小艾》《心愿》《相見歡》
Y《餘韻》《夜營的喇叭》《憶胡適之》《怨女》《有女同車》《炎櫻語錄》《秧歌》《銀宮就學記》《雨傘下》《殷寶灩送花樓會》
Z《丈人的心》《中國人的宗教》《中國的日夜》《張看》《自己的文章》《造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