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更多外文片名:KandaharThe Sun Behind the Moon
製作公司:
1.StudioCanal[法國]
2.BacFilms[法國]
3.MakhmalbafProductions[伊朗]
發行公司:
1.NewYorkerFilms[美國](2003)(USA)(DVD)
2.MarsDistribution[法國](2006)(France)(theatrical)
3.UnitedKingFilms[以色列](Argentina)(VHS)
4.MadmanEntertainmentPty.Ltd.[澳大利亞](2003)(Australia)(DVD)
5.AlfaFilms[阿根廷](Argentina)
6.TranseuropaVideoEntertainment(TVE)[阿根廷](Argentina)(VHS)
7.SlovenskaKinoteka[斯洛維尼亞](2004)(Slovenia)(theatrical)
8.Movienet[德國](France)
9.WildBunch[法國](Argentina)(VHS)
10.第一出版(香港)有限公司[香港](USA)(subtitled)
11.GolemDistribuciónS.L.[西班牙](Spain)
12.AvatarFilms(USA)(subtitled)
劇情簡介
由於阿富汗內戰爆發,記者納法斯到加拿大避難。她收到一封國內來信,妹妹在信里說她將在月食前自殺。為了挽救妹妹,她冒著戰火返回阿富汗。在阿富汗,到處充滿著絕望、死亡。通往坎大哈的路上有許多人踩中地雷失去生命,戰爭與硝煙不斷;地窖里,孩子們從小就接受對武器使用的教育;女人哭泣,搶劫橫行……然而,人總是抱著希望生存下去。丈夫為失去雙腳的妻子精心挑選假肢;女人們不忘裝飾自己;人們唱起情歌……一天即將過去,妹妹有沒有自殺?影片最終給予人們希望。
創作背景
《坎大哈》拍於美國“九一一事件”之前,是半劇情半紀錄的電影,說一個在加拿大的阿富汗記者,收到其妹妹自阿富汗寄來的信,述說種種在塔利班政權下的慘況,記者決定到阿富汗,帶妹妹逃離原鄉。
坎大哈和喀布爾是美軍重點打擊目標,而外界對塔利班政權統治下的民生只略知一二。《坎大哈》是許久以來首部關於阿富汗現狀的電影,被《時代》周刊資深影評人理察·科利斯認為是2001年度的最佳影片。導演馬克馬巴夫以伊朗人的身份,得以從邊境深入坎大哈,觀察民生,拍成此片。
主題
這部介於劇情片與紀錄片之間的電影反映了今日阿富汗的飢餓、貧困、死亡等種種痛苦和民族災難。關於這部影片的誕生,馬克馬巴夫說:“自從我眼睜睜地看著一個與女兒同齡的12歲女孩在我懷中因飢餓而死去的那一天起,我就決心把這種悲劇搬上銀幕。”
關於導演
馬克馬巴夫崛起於80年代初,拍過《電影萬萬歲》和《彩毯傳奇》,早年在伊朗巴列維王朝時期是政治犯,出獄後,他拍的一直是批判色彩濃厚的寫實電影。
特色
從畫面來看,《坎大哈》拍得美不勝收。阿富汗盛產棉花,用棉布做成的稱為“布爾卡”的長袍從頭到腳把女人們裹得嚴嚴實實,外表看上去極像一尊尊雕像,而裡面卻是女人們一陣陣幾近窒息般的急喘。影片女主人公納法斯的名字在波斯語中意為“呼吸”,可見導演的良苦用心。
影視分析
塔利班政權執行的政策和好些國際知名的事跡,如堅決炸毀“巴米揚大佛”古蹟等,大家都知道一點,然而,阿富汗國內的情況,塔利班統治下的生活,對我們來說仍然很遙遠。我們從僅有的傳媒報導見到的阿富汗,是黃土處處,一片頹垣敗瓦,一堆堆包頭留須穿長袍的男人,我們可以很籠統的想像在那種政權統治下的社會,人們應該很“慘”。但如何“慘”法?不得而知,不具體地明了,只有模糊的印象。
《坎大哈》沒有真正拍到坎大哈,即是塔利班政權根據地心臟地帶,只是去到坎大哈邊緣,拍一點在塔利班政權統治下的人民生活,真正的坎大哈仍是諱莫如深,據說拍這部戲的伊朗導演麥馬巴夫,已經沒有將更悲慘駭人的事情拍出來,而影片卻已展示了一個教人慾哭無淚的人間煉獄,被壓迫的人民,特別是婦女,過著毫無尊嚴自主的貧瘠日子。影片呈現的,亦不過當時生活的冰山一角。誠然,拍的是位伊朗導演,伊朗同阿富汗有相類似的信仰文化,歷史上亦較能連線,即使《坎大哈》拍攝技巧粗糙(據說很多是偷拍的),視野亦不外如是,但落在一個有心的伊朗導演手上,總好過落在美國人手上。《坎大哈》並沒有刻意煽情,用特寫拍女孩的眼淚平民的慘樣,算相當克制而有感情,要是美國人去拍,可以想像會如何庸俗一面倒催淚。
影片中的阿富汗裔女記者娜絲拉,雖然原是阿富汗人,但已在西方國家生活並有著西方文化的薰陶,她進入阿富汗帶妹妹走,當中過程是拍攝者展現的塔利班統治下的社會,這個女主角對原鄉的一切似乎並沒有什麼感情,她只覺得可怕,但沒有展露悲痛。帶走她的妹妹是她的唯一目的和心愿。在一個黑暗不公平不合理的政權統治下,逃離是《坎大哈》展示的出路,可是,一個妹妹逃出了,尚有無數個妹妹弟弟哥姊父母仍在當中受苦。《坎大哈》單向的視野,只能提供一點流離無奈的小人民小愛。或者,亂世中,自救已非常困難。
幕後製作
坎大哈位於阿富汗南部,地理位置重要,這個城市一直是阿富汗南部的商業中心和軍事重鎮。1995年初,“塔利班”曾把總部設在坎大哈。《坎大哈》獲第5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如果你認為這樣苦澀的話題和你甜蜜的生活無關,請你不要讀下去。” 導演莫森馬克馬巴夫如是說。馬克馬巴夫深受西方現代電影的影響,這部看似記錄片的電影反映了阿富汗的悲劇,一幕幕觸目驚心的畫面,承載了太多的苦難,幾乎讓人窒息。導演的鏡頭深入到阿富汗內部,記錄下種種苦難。與阿巴斯遠離政治的傾向相反,馬克馬巴夫的作品有很強的時代感與歷史感,沉溺於終極命運的思考。
影評
2001年年底,伊朗影片《坎大哈》在美國公映,吸引了數不勝數的觀眾。美國觀眾為何如此青睞一部外國影片?原因除了美國正在阿富汗進行的反恐怖戰爭外,美國警方驚訝地發現,一名被美國通緝的殺人犯竟然在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能否將他引渡美國,成了擺在美國和伊朗政府之間的頭痛事。美不勝收的《坎大哈》。
坎大哈是一個充滿恐懼的煉獄,腳下土地里比任何樹上都要豐盛的地雷,餓死的、病死的、炸死的、打死的,在掙扎中生不如死的人,如果這也是人間,也是人生活的地方。《坎大哈》實際上根本就沒有出現坎大哈,坎大哈不過是一個在加拿大避難的阿富汗女記者要去的目的地,鏡頭從布加揭開開始,到布加放下結束。納法斯要到坎大哈去拯救自己要在月蝕那天自殺的妹妹,影片便是在她從加拿大到達伊朗開始的。直到影片結束,我們都不知道記者納法斯是否到達了坎大哈,及時地救了她絕望無助的妹妹,太陽的降落又一次將她的希望減弱。如果我們的影片不是跟隨納法斯進行的,誰又會為她打算自殺的妹妹擔憂呢。這不是一個人道與否的問題,問題是在阿富汗,在坎大哈,甚至是坎大哈的周圍,這樣的事情多得讓我們已經麻木了。
當鏡頭出現在只有悲哀的地方,它看到也只有悲哀,到最後它看到的任何悲哀都不是悲哀了。
全世界女孩子摟著睡覺的布娃娃在一個明天就要結束她們學習生涯的學校操場上,是女孩子們最後一課的道具,課程的內容是誰如果踩中了會叫的娃娃,誰就輸掉了自己的生命。在一個小姑娘淒涼的歌聲中,女孩子們小心地繞開著布娃娃,你能看見然後躲開隨意散落並不猙獰的布娃娃,你又怎么能看見地下無處不在的猙獰的地雷?也許這也是一種關於布娃娃的遊戲種類,只是輸掉遊戲的代價就是輸掉自己的生命,微不足道的生命。
密密匝匝的教室里千挑萬選出來的男孩子在長廊的地窖里前仰後合地誦讀著可蘭經,我對於這些要成為毛拉的孩子不停地背誦著什麼是“馬刀”和“卡沙什尼科夫衝鋒鎗”並不驚奇,讓我震驚的是他們在回答老師“馬刀是執行上帝命令的武器,用來砍賊手、砍殺犯人頭”、“卡沙什尼科夫衝鋒鎗是半自動武器,具有反覆射擊威力,用來殺人、毀滅肉體和毀傷已經死去的人”的時候,他們《可蘭經》的旁邊就放著這些武器,抽出馬刀打開槍栓的動作和他們稚嫩的回答問題的聲音同時進行。
橫屍遍地的沙漠屍骨的頭上是聯合國的旗幟,在可以保護一家人平安到達坎大哈的聯合國旗下司機搶劫了他們所有的財物,而一家之長唯一做的便是雙手向上讚美上帝:“上帝是寬大仁慈的!”有一天世界會看到你們的生活,有一天世界已經看到了你們的生活,可世界又能對你們做什麼?世界用什麼來保護你們?世界能給你們的,就是在你們被地雷炸斷了腿後讓你們等待1年,然後開著像上帝一般的飛機空投下幾對假肢,支撐著你們在這塊土地上繼續。沒有腿的人們拄著拐杖在美妙的音樂聲中跳舞般地前進,奔向一對對從飛機上拋下的倒在貧瘠土地上的假肢,如果地獄還保留了他們一絲善良,那便是對你的忠告:“多準備幾隻腿吧,總能夠用上。”
我真的不知道在這個自己都不能保全生命完整的國家裡,人們怎么還有那樣的精力去計較象徵男人榮譽的布加。“布加不是裝飾品,是男人的榮譽。如果你的布加不是舊的,不是用來看的,別人會嘲笑我的。”我們只通過布加看到了一次外面的世界,那是太陽落山,從布加只有臉部的巴掌大的空格中,從一格降到另一格。太陽一格一格地降落,離月蝕和納法斯妹妹的自殺也就越近了。死亡和拯救其實都不重要了,在最後一課里伊朗的老師告訴女孩子們,“不要放棄希望,如果圍牆過高,天空也更高。”他們隨時可能一無所有,她們從來就一無所有,所以給她們一點時間,讓她們貪婪地增加手臂上花花綠綠的手鐲吧,讓她們在布加渾身包裹下塗上毫無價值的口紅吧,讓她們在隨時可能死去的旅途上唱歌吧——因為我們無能為力。
風波
《坎大哈》首先在伊朗引起轟動,很快便在歐洲一些國家上映。2001年年底,《坎大哈》成功地登入美國。
然而,誰也不會想到,當成千上萬的美國人湧進影院欣賞這部影片的時候,美國警方傳出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訊息:在《坎大哈》一片中飾演照顧阿富汗女病人的黑人醫生坦泰的男子其實是在美國出生的一名伊斯蘭教徒。按美國官方的說法,八十年代,此人曾在美國境內為當時的伊朗精神領袖霍梅尼執行刺殺任務,後來逃至伊朗,現在就住在那裡。
馬里蘭州蒙特戈梅里縣檢察官道格拉斯·甘斯勒指出:“在《坎大哈》中飾演那名黑人醫生一角的哈桑·坦泰,他的真實身份是今年51歲的達奧德·薩拉胡丁。他說:“我們堅信,他們是同一個人,他是一名恐怖分子,一名逃犯,而且他以前承認了那起謀殺案。”
殺人犯成了電影的主要演員,這件事立即在美國引起轟動。人們的目光立即轉向《坎大哈》的導演馬克馬巴夫。殺人犯走上銀幕,是巧合,還是有意安排?
馬克馬巴夫在一份聲明中指出,片中的演員都是他從擁擠的大街和廣袤的沙漠裡挑選出來的,他壓根就不知道薩拉胡丁是殺人逃犯。馬克馬巴夫說:“我拍片子時從來不問我選的演員以前做過什麼,也永遠不會問在演完我的電影後他們將會做什麼。《坎大哈》也不例外。”當年發生的血腥一幕
薩拉胡丁原名大衛·貝菲德,他在1980年7月22日通過賄賂朋友,借出一部郵車,將一支槍藏在包裹中,然後駛到伊朗外交官阿里·亞克巴·塔巴塔拜在美國馬里蘭州比塞大的住處。由於他身穿郵差服,所以很容易騙過了門衛。當時,塔巴塔拜是伊朗駐美國大使館的發言人,是霍梅尼的反對者。毫無戒備的塔巴塔拜來到門口取包裹,這時,薩拉胡丁從包裹中掏出手槍,向他連開三槍,然後逃之夭夭。塔巴塔拜不治身亡,據美國掌握的情報,薩拉胡丁先是逃到了加拿大,後來又潛入瑞士,最後來到伊朗,從此隱姓埋名。
1994年,薩拉胡丁曾給當時的美國法務部長珍尼·里諾寫了一封信,提出了很多他自首的條件。他希望在審判他時,前總統卡特能出庭作證。他甚至要求在等待審判期間,他有權在美國自由活動。當然,美國政府是不會接受這些條件的。
1995年,薩拉胡丁突然公開露面,他在土耳其接受了《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廣播公司的採訪時承認,霍梅尼在1979年發動革命推翻巴列維統治後,有一名伊朗特工找到他,問他是否願意幹掉塔巴塔拜,他同意了,報酬是4000美元。在逃殺人犯難引渡
塔巴塔拜的雙胞胎弟弟穆罕莫德一直要求美國政府將薩拉胡丁捉拿歸案,讓他震驚的是,薩拉胡丁不僅沒有歸案,反而由一名在逃犯搖身一變成了電影明星。71歲的穆罕莫德氣憤地說:“這太可怕了。現在整個美國都在反恐怖,然而,逃亡21年的逃犯竟然以一位電影明星的身份重返美國。”
他認為,《坎大哈》這部影片不應該在美國和伊朗上映,觀眾購票看這部影片實際上是在資助薩拉胡丁的犯罪行為。
一些評論人士認為,種種跡象表明,薩拉胡丁目前仍在伊朗,但將他推上審判席的機會似乎很小。雖然伊朗與美國的關係在最近幾年有了很大改善,但兩國並未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更沒有簽署引渡協定。但穆罕莫德建議美國政府,將引渡薩拉胡丁作為與伊朗建立外交關係的條件之一。他說:“我希望這個傢伙能受到審判,但不希望將他處以極刑。”
伊朗派駐聯合國的新聞秘書穆罕莫德·諾斯拉特表示,他過去從未聽說過哈桑·坦泰與薩拉胡丁之間的關係。那么,伊朗是否會同意引渡薩拉胡丁?諾斯拉特說:“就伊美兩國目前的關係看,我真的不知道這種事該如何處理。”
獲獎
獲第5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經典對白
“我把我的靈魂投入到這次旅行中,去走一些從未走過的路,就為了給你一個活下去的理由。 如今,我終於穿越了那一片布滿乾罌粟與地雷的沙漠——我給你帶來了一千個活下去的理由。” “你知道,我必須去坎大哈找我妹妹。——我可以為你死去的親人背可蘭經嗎?阿富汗太不安全了——咱們死定了。如果你要背可蘭經,就為咱倆背吧。”
“你絕對不能失去希望。圍牆再高,不要忘了,天空更高。終有一天,世界各地的人們會了解你的困境並幫助你。如果沒有這一天,那么你應該幫助自己。你要是覺得這個家園太小了,請閉上眼睛,想像自己是只螞蟻,然後你會發現這個小小的家園是如此廣大——”
發行日期
法國France2001年5月11日......(CannesFilmFestival)
英國UK2001年8月15日......(EdinburghFilmFestival)
加拿大Canada2001年9月8日......(TorontoFilmFestival)
加拿大Canada2001年9月30日......(Vancouver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法國France2001年10月24日
西班牙Spain2001年10月26日......(Valladolid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比利時Belgium2001年11月7日
以色列Israel2001年11月8日
韓國SouthKorea2001年11月11日......(Pusan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英國UK2001年11月16日
西班牙Spain2001年11月23日
希臘Greece2001年11月23日
哥倫比亞Colombia2001年11月23日
瑞士Switzerland2001年11月29日......(Germanspeakingregion)
捷克CzechRepublic2001年12月6日......(premiere)
土耳其Turkey2001年12月7日
捷克CzechRepublic2001年12月13日
美國USA2001年12月14日......(NewYorkCity,NewYork)
荷蘭Netherlands2001年12月20日
德國Germany2002年1月3日
阿根廷Argentina2002年1月10日
日本Japan2002年1月12日......(Tokyo)
秘魯Peru2002年1月17日
波蘭Poland2002年1月25日
瑞典 Sweden2002年1月26日......(GothenburgFilmFestival)
瑞典Sweden2002年2月1日
馬來西亞Malaysia2002年2月28日
澳大利亞Australia2002年3月28日
新加坡 Singapore2002年4月11日......(Singapore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斯洛維尼亞Slovenia2004年7月21日
匈牙利Hungary2006年1月23日......(TVpremiere)
伊朗電影一覽
當代伊朗電影以其獨特的影像風格而獨樹一幟。在世風喧囂浮躁,在我們的感官被充滿暴力、色情的電影刺激得遲鈍麻木的今天,伊朗電影卻返璞歸真,以近乎手工作坊式的製作,以清新質樸、恬淡溫暖又充滿哲理的影像風格,以友誼、寬容、愛、和睦相處這些久違的主題重新撥動我們的心弦。它的興起印證了一句名言: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