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簡介
就要過年了,7歲的小女孩娜西亞的新年願望就是想買一條長著四條鰭的、白白胖胖的金魚,可是因為家境貧寒,媽媽始終不肯答應。好不容易在她和哥哥一齊軟磨硬泡之下,媽媽答應了這個要求,將家裡唯一的500塊給了她。
買魚途中,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娜西亞鑽進了看耍蛇的人群,結果耍蛇人騙去了她裝在魚缸里的錢,但娜西亞傷心的淚水又迫使耍蛇人最終把錢還給了她。然而當她趕到金魚店時才發現,金魚缸里的500塊不知道什麼時候丟了。一個好心的老太太不忍看到娜西亞傷心的樣子,陪她在來時的路上一起尋找,終於在路邊一家店門口水溝的鐵絲罩上發現了那張錢。然而就在這時,恰好一輛機車駛過,把錢刮進了溝底。失去了耐心的老太太囑咐隔壁一家裁縫店的老闆幫娜西亞把錢弄出來之後,自己先走了。
娜西亞滿心期待著裁縫店老闆的幫助,但他卻只顧得忙於和一個顧客爭吵,根本無暇顧及娜西亞的事。娜西亞失望地守在那個水溝旁邊卻無計可施。這時候她的哥哥跑來找她,看著躺在溝底的那張錢也沒什麼辦法,他試著請周圍經過的大人們幫忙,可是大人們都忙著回家準備過年,誰也不願意管這種閒事。
最後,娜西亞的哥哥找到一個在街頭賣氣球的阿富汗男孩幫忙,他們在一根繫著白氣球的棍子底部粘上口香糖,終於把那張錢粘了上來。娜西亞和哥哥拿著錢蹦蹦跳跳地走了,而那個阿富汗男孩卻舉著唯一剩下的白氣球,望著他們的背影悵然若失。這時,新年的鐘聲迴響在了耳邊……
影片看點
《白氣球》 這是一部令人動容的作品,它來自伊朗1980-1990年代的電影新浪潮運動。影片的編劇是伊朗電影的標誌性人物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影片講述了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妹妹要去買金魚,媽媽給了她錢。但是她卻把錢弄丟了,並不是一次弄丟,而是兩次。影片的整個故事,都圍繞著撿錢展開。影片中多了一絲溫馨,少了些許辛酸。但是賈法·帕納西並沒有把故事安排成“失而復得”的簡單情景,他在影片的結尾加上了一個若有所思的阿富汗小男孩,為這個歡樂的結局增添了一絲別樣的惆悵和複雜的意味。這是伊朗第三代導演賈法·帕納西的處女作,也是他最為質樸和純真的作品。
幕後製作
這是一部出色的兒童電影,導演賈法·潘納西堪稱伊朗最有個性導演,如今與馬基德·馬基迪齊名,同屬第三代導演。《白氣球》與《小鞋子》在構思上有些相似之處——陷入困境到想盡一切辦法擺脫困境,但過程中多了一絲溫馨少了些許辛酸。但它不僅僅限於失而復得的歡樂,結尾有關阿富汗男孩的凝視又在歡樂的尾巴上增添了莫名惆悵,可謂百味雜陳。對於這部給導演帶來巨大榮譽的處女作,賈法·潘納西的心態是複雜的,一方面,這部作品讓他備受注意,另一方面,《白氣球》又讓他陷入老人一個怪圈:阿巴斯的陰影。提到《白氣球》,所有的評論並提到其編劇:赫赫有名的阿巴斯。更有人把這部電影作為阿巴斯的作品,所以《白氣球》 一直籠罩在阿巴斯的光環之下,這也促使了年輕的新銳導演賈法·潘納西另闢蹊徑的決心。
獲得美譽
影片獲得第八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青年電影櫻花金獎
1995年坎城電影節金攝影機獎。
1996年NewYorkFilmCriticsCircleAwards(NYFCCAward)最佳外語片
1995年Valladolid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GoldenSpike(提名)賈法·帕納西
影片評價
影片是從小女孩想得到一條金魚展開,到阿富汗男孩帶著白氣球悵茫離去收場。故事的主線既不是金魚也不是氣球,而是願望;但這絕非指某人單純的願望,而是具有社會性、道德性等廣義辯證思維下的願望。竹桿成了真正的主角,它一頭連線著小女孩的率真,另一頭卻是我們絕不可忽略掉的同情。整個情節看似是小女孩為了得到金魚所經歷了喜悅、焦急、沮喪和忐忑,而實際上,片名卻扣用了竹桿的另一端,因此才有了能讓觀眾回味許久的《白氣球》 。電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小女孩愛達·摩哈瑪卡哈尼的出色表演,她的一顰一笑都是那么清純可愛,眼神中還略帶著一絲憂鬱。在成人的世界中,那張小額鈔票顯得無足輕重,但在孩子的世界中,它就是全部的希望,有了它就有了金魚,有了金魚就有了新年。編劇阿巴斯曾經對記者說他認為這部電影反映的是看似無關的邊緣人物對事件中心人物產生的影響。但是不少影評卻把電影複雜化,上升到都市的冷漠疏離,人心的叵測難辯,甚至提到了精神的迷失。我覺得這就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導演賈法·帕納西只是用鏡頭忠實地記錄下來,並沒有太多的感情色彩。生活中既有美好也有醜惡,既有善意也有冷漠,我覺得就是這么簡單。
一直以來,兒童題材的電影占有伊朗電影的絕大份額。《白氣球》里小演員的神態勿庸置疑堪稱一絕,她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每個人的心。在她需要幫助的時候,周圍的人有的伸出援助之手,有的卻旁若漠然;有的無能為力,有的卻無聊搭訕。人生百態在潛移默化間對她的情緒產生了波動和影響,甚至引導著她的成長。這便是客觀現實。若不是那個阿富汗男孩,或許她會一直守在那家商店的門口,為那象徵著吉祥、平安的金魚感到悵茫無助。當她實現了心愿,童真般地跑開之後,卻把悵茫丟給了阿富汗少年。這便是主觀現實,值得令人思考的現實。小孩子的直率天真理當原諒,而成人世界裡的冷漠疏離卻不可苟同。一部兒童題材的影片能夠映示出成人世界的社會評判與道德關注,足以體現出無論是阿巴斯還是潘納希的導演功力及人生態度。更加高明的是,兩人並未明喧的含蓄與機智。
以大局觀著眼,邊角顧全,棄捨得當,意識爭先,如此氣勢下拍攝的一部影片,難怪可以逐鹿威尼斯;在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怎能不得金獅獎。
伊朗電影一覽
當代伊朗電影以其獨特的影像風格而獨樹一幟。在世風喧囂浮躁,在我們的感官被充滿暴力、色情的電影刺激得遲鈍麻木的今天,伊朗電影卻返璞歸真,以近乎手工作坊式的製作,以清新質樸、恬淡溫暖又充滿哲理的影像風格,以友誼、寬容、愛、和睦相處這些久違的主題重新撥動我們的心弦。它的興起印證了一句名言: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