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漢語漢字]

黎[漢語漢字]
黎[漢語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黎是一個漢字,讀音是lí,屬於上下結構。黎字原義是眾,眾多的意思,如:~民;~庶。古通“黧”,黑色。如:黧黑。古國名,姓。黎是中國姓氏。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部首: 氺、禾

1. 眾:~民。~庶。

2. 古通“黧”,黑色。

3. 古國名。

4. 姓。

詳細字義

lí〈形〉

(1) 形聲。從黍,利省聲。本義:黍膠。以黍米製成。古代用以粘履

(2) 通“旅”。眾多,數目很多 [numerous]

《詩·大雅·桑柔》:“民靡有黎,具禍以燼。”

黎,眾也。——《爾雅》

黎民於變時雍。——《書·堯典》。傳:“眾也。”

以能保我子孫黎民。——《禮記·大學》。注:“眾也。”

覺悟黎烝。——東漢·班固《漢書·司馬相如傳》。注:“黎烝,眾庶也。”

黎民不飢不寒。——《孟子·梁惠王上》。又如:黎庶(民眾;百姓);黎氓(黎民,人民);黎甿(黎民,人民);黎首(黎民·黔首)

民眾。陳祗時《賀寥溪喬遷》詩:“經家已與小康齊,側賈斯文心在黎。潤澤雅居梧苑好,高枝引得鳳凰棲。”

(3) 顏色黑中帶黃 [with a dark complexion;weather beaten]

土青曰黎。似黎草色也。則謂借為藜。——《釋名》

今王播棄黎老。——《國語·吳語》。注:“東棃壽征也。”

厥土青黎。——《書·禹貢》

面目黎黑。——司馬遷《史記》

(4) 老,年紀大。通“梨”、“耆” [old]

黎,老也。——《方言十二》

(5) 又如:黎老(老人)

演變過程

黎[漢語漢字] 黎[漢語漢字]

詞性變化

〈動〉

(1) 粘 [stick]。古時用黍米打糨子,用來粘鞋子

古人作履,粘以黍米,謂之黎。——宋· 羅願《爾雅翼》

(2) 比及,等到 [till;when;by the time]

黎明,圍宛城三匝。——《史記·高祖本紀》

〈名〉

(1) 古諸侯國名 [Li state],在今山西黎城,一說在今長治西南

黎侯寓於 衛。——《詩·邶風·式微》

(2) 少數民族名,住在海南島 [Li nationality]。如:黎弓(黎族人所使用的弓箭);黎單(黎族人所織青紅相間的木棉布)

(3) 姓

相關介紹

在早期歷史上,黎氏表現得比較岑寂,除了南北朝時的北周有一位官拜車騎大將軍,並以雅好讀書,著述不怠而見稱的黎景熙;以及於唐玄宗時官拜京兆尹,顯赫一時的黎乾之外,具有特殊優異表現的黎姓人家,並不多見。宋、明以來的1000多年以來,情形可就完全不一樣了,整個黎氏家族人材輩出,表現可圈可點,使得黎氏的聲名,盡人皆知。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郞奚切《正韻》鄰溪切,音犂。《說文》履黏也。作履黏以黍米。
又國名。在上黨東北殷侯國。《書·西伯戡黎釋文》黎,國名。
又《山海經》有牛黎之國。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魏郡黎陽縣。
又山名。《前漢·地理志》黎山在黎陽之南。
又水名。《書·禹貢》導弱水至於合黎。《傳》合黎,水名。在流沙之東。
又玉名。《班固·西都賦》懸黎垂棘,夜光在焉。
又《玉篇》眾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孔疏》黎,眾也。
又《正韻》黑也。與黧同。《書·堯典蔡傳》黎,黑也。黎民,黑髮之人。《釋名》土靑曰黎,似黎草色也。
又與邌同。黎明,比明也。《史記·高帝紀》黎明圍宛城。《注》索隱曰:黎,猶比也。謂比至天明也。
又與瓈同。玻瓈。《本草》作頗黎。
又與蔾同。《左傳·襄二十五年》引易據於蒺蔾,作蒺黎。
又姓。黎侯國之後。
又人名。《書·堯典乃命羲和傳》重黎之後有羲氏和氏。
又《集韻》《韻會》憐題切,音藜。
又《集韻》良脂切,音棃。義同。

拼音是li的漢字

中國上古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