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公

畢公

畢公,生卒年不詳,姬姓,名高,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 ,周武王姬發異母弟,周武王滅商朝後,受封畢地 (在今陝西鹹陽,一說在今陝西西安),史稱畢公高,是畢國與畢姓始祖。周成王臨終時,遺命他與召公輔佐周康王繼位,周康王命他治理東郊。由於畢公等人的輔佐,使周成王與周康王時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沒有使用刑罰,史稱“成康之治”。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輔佐武王

畢公,姬姓,名高,是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 ,周武王姬發的異母弟弟。周文王死後,因畢公的長兄伯邑考早逝,故由畢公的次兄周武王繼任其位。周武王繼位後,畢公擔任輔佐周武王之職。

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起兵攻打商朝,在牧野之戰中擊敗商軍,商朝君主商紂王自焚而死,商朝滅亡。第二日,畢公與周公旦、召公奭等護衛周武王進入商都,在商都神社祭告天地。 祭告天地之後,周武王登基稱王,建立周朝政權,史稱西周。

受封畢國

周武王建立周朝後,為鞏固周朝政權,實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賢后代 ,於是將十五弟畢公封在畢地 (亦稱畢陌、畢原、鹹陽原,在今陝西鹹陽,一說在今陝西西安),建立畢國,爵位為公爵,故稱畢公或畢公高。

成康之治

周武王死後,其子姬誦繼位,是為周成王。周成王繼位後,畢公與周公旦、召公奭等一起輔政。周成王臨終前,擔心太子姬釗不能勝任君位,當時周公旦已死,於是命令畢公和召公奭率領諸侯輔佐太子姬釗繼位。周成王死後,畢公和召公奭率領諸侯,引導姬釗拜見先王廟,反覆告誡他周文王、周武王能夠成就王業,來之不易,重要的是在節儉,沒有貪慾,以專志誠信來統治天下,寫作《顧命》。於是姬釗繼位,是為周康王。

由於畢公等人的輔佐,使周成王和周康王在位時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沒有使用刑罰,史稱“成康之治”。周康王十二年,周康王命令畢公分出成周的一部分民眾,遷到成周東郊居住 ,作為成周的屏藩,並寫下《畢命》。

主要成就

畢公高隨周武王興師伐紂立下赫赫戰功。西周建立後,他負責處理被商紂王關押的犯人。他採取寬大為懷,平反不少冤獄,表彰因直諫受害的功臣,因而名聲鵲起,成為“周初四聖”之一。後被周武王封於畢國,爵位為伯爵。世稱畢公高。周武王死後,其為顧命大臣之一,他與周、召二公等一起相繼輔政周成王、周康王,使周王朝的經濟文化有較大的發展,並形成“成康之治”的盛世。

歷史評價

商容:“視其為人嚴乎將有急色,故君子臨事而懼。”

姬釗:“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師言。嘉績多於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

顏之推:“畢公無老, 保嫠洛邑, 惟公受采, 其事不忒。”

司馬貞《史記索隱》:“畢公之苗,因國為姓。大名始賞,盈數自正。胤裔繁昌,系載忠正。”

家族成員

父母

父親:周文王姬昌

嫡母:太姒

兄弟

長兄:伯邑考

次兄:周武王姬發

三兄:管叔鮮

四兄:周公旦

五兄:蔡叔度

六兄:曹叔振鐸

七兄:郕叔武

八兄:霍叔處

九兄:衛康叔

十兄:冉季載

毛叔鄭

郜叔

雍叔

滕叔繡

原叔

豐叔

郇叔

叔穎

兒子

季孫,受封潘國,附庸於畢國,潘姓始祖。

後世姓氏

畢公的後裔姓氏主要有畢姓 、魏姓 、潘姓 、馮姓 、令狐姓 、龐姓 等姓。

出土文物

畢公龜甲刻辭(Hll·45),西周早期卜甲。1977年岐山鳳雛村西周甲組宮室(宗廟)建築基址西廂2號房11號窖穴出土。長2厘米,寬1.3厘米。卜辭1行2字,辭為:“畢公”。畢公乃畢高公,公為爵名。

中國上古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