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形目 > 啄木鳥科 > 綠啄木鳥屬 PICIFORMES > Picidae > Picus chlorolophus
中 文 名:黃冠啄木鳥
物種分類:鳥類→鴷形目→啄木鳥科→綠啄木鳥屬
拉 丁 名:Picus chlorolophus
英 文 名:Lesser Yellow-naped Woodpecker
屬中文名:綠啄木鳥屬
體 型: 體重♂63-79g,♀64-73g;體長♂230-267mm,♀240-251mm;嘴峰♂22-27mm,♀21-24mm;翅♂121-131mm,♀126-130mm;尾♂90-104mm,♀93-105mm;跗蹠♂20-24mm,♀20-22mm。
形態描述
雄鳥額紅色或橄欖綠色,鼻羽至眼上方黑色,頭頂和頸側橄欖綠色,枕具一金黃色羽冠。一條細長的紅色眉紋前端與額部紅色相連,後端和金黃色枕冠相連。眼先經眼下到頸側有一白色或黃白色頰紋,顎紋紅色,耳羽和頸側同色。上體淡黃綠色而有光澤,兩翅褐色,頭兩枚飛羽外翈具不明顯的白色橫斑,其餘飛羽外翈栗紅色。邊緣微綴以棕色,往內飛羽綠色逐漸增加,直至與背同色。尾黑褐色,中央尾羽具銅綠色或橄欖綠色狹緣。頦、喉淡白色而具橄欖褐色斑雜狀,下喉和胸暗橄欖褐色,胸以下的整個下體,包括尾下覆羽、腋羽和翼下覆羽全為褐色和白色相間橫斑,白色常綴有淡黃色或橄欖色。雌鳥和雄鳥相似,但額不具鮮紅色,僅從眼後到枕有一條寬的鮮紅色帶。虹膜紅色或朱紅色。嘴黑色或灰黃色,先端和嘴峰角褐色,跗蹠和趾綠黑色或灰綠褐色。爪黑褐色或角黃色。
鑑別:小型鳥類,體長23-27cm。額和眉紋鮮紅色,頭頂和耳羽橄欖綠色,枕部具有鮮黃色羽冠,極為醒目。頰部有一條白紋。上體和胸草綠色或橄欖綠色,腹至尾下覆羽淡黃白色而具褐色橫斑。飛翔時飛羽上面無橫斑,翅下具黑白色橫斑,內側初級飛羽和外側次級飛羽多數為栗紅色。
生活習性
·遷徙: 留鳥。·生境: 主要棲息于海拔2000m以下的常綠闊葉林和混交林中,也出現於竹林和林緣灌叢地帶。
·食性: 主要以昆蟲為食,偶爾也吃植物果實和種子。
·習性: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喧鬧惹眼的啄木鳥,時以小群或跟隨混合的大鳥群移動。
·繁殖: 繁殖期4-7月。營巢於樹洞中。每窩產卵2-4枚。卵白色,橢圓形,大小為25-27mm×18-19mm。雌雄輪流孵卵,雛鳥晚成性。
地理分布
分布範圍:喜馬拉雅山脈、中國南部、東南亞、馬來半島及蘇門答臘。分布狀況:海拔800~2000米亞熱帶森林的非常見鳥。指名亞種為西藏東南部的留鳥;chlorolophoides於雲南西部及南部;citrinocristatus於福建,longipennis於海南島。
啄木鳥科的鳥類
啄木鳥科(Picidae; woodpeckers) 形目的1科,約有270種。體長 90~560毫米。嘴強直如鑿;舌長而能伸縮,先端列生短鉤;腳稍短,具4趾, 2趾向前,2趾向後;尾呈平尾或楔狀,尾羽大都12枚,羽乾堅硬富有彈性,在啄木時支撐身體。除大洋洲和南極洲外,均可見到。中國有28種,各地均有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