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形目 > 啄木鳥科 > 三趾啄木鳥屬PICIFORMES > Picidae > Picoides tridactylus
中文名:三趾啄木鳥
拉丁名:Picoides tridactylus (Linnaeus)
別名:花啄木鳥 居留形 留鳥
保護:三趾啄木鳥雖數量不多,但它在消滅林區蟲害方面有一富作用,應加以招引和保護。
形態描述
中等體型(23厘米)的黑白色啄木鳥。頭頂前部黃色(雌鳥白色),僅具三趾。體羽無紅色,上背及背部中央部位白色。腰黑。亞種funebris腰褐色,背部白色僅於上背,下體褐色較濃。虹膜-褐色;嘴-黑色;腳-灰色。野外鑑別特徵:
體形較小,體羽主要為黑色,具白斑。雄鳥頭頂羽端黃綠色,呈斑雜新詩;雌鳥頭頂黑色,羽端綴以白色,呈斑雜狀。具三趾,二趾向前,一趾向後。
形態:(依據P.t.funebris的標本,采自青海祁連)。雄鳥:體羽主要為黑色,頭頂後頭及頸側的黑色發藍輝,頭頂各羽具黃綠色的羽端,呈斑雜狀,頰及耳羽白褐色;背部具白玉;尾羽黑色,最外側尾羽個白鬼橫斑;翅黑色,飛羽及三級飛羽內具白玉,飛羽的白斑排列整齊,形成翅上橫斑;頰、喉部白色沾褐,下體余羽黑色,羽端白色,呈斑雜狀。雌鳥同雄鳥,但頭頂黑色,羽端綴以白色,形成斑雜狀。嘴黑色;跗躔黑色;只須三趾,二趾向,一趾向後。
叫聲
輕柔的kik聲。有力的鏨木聲在1.3秒後突然加速,類似黑啄木鳥。
分布狀況
地方性常見。指名亞種為中國東北的留鳥;亞種tianschanicus於新疆西部及西北部;funebris於西藏東南部及雲南西北部至四川、青海東北部及甘肅。棲於喜馬拉雅山脈海拔2000~4300米的針葉林及混交林,以及北方低地。分布範圍:國內有3個亞種,青海僅有1個亞種:西南亞種 Picoides tridactylus funebris Verreaux見於祁連、囊謙、玉樹。省外分布於甘肅、四川及雲南。
分布狀況:亞種intermedium為西藏東南部及雲南南部(西雙版納)開闊的低山林地及耕作區的一種不常見啄木鳥,高可至海拔1000米。
生活習性
三趾啄木鳥栖息於林區信小片針闊混交林中,多見於雲杉林,常單個或成對活動。喜攀緣於大喬木樹幹上覓令,食物主要為鞘翅目、鱗翅目的昆蟲及幼蟲。此鳥在林區數量稀少,很難發現鳥巢。
啄木鳥科的鳥類
啄木鳥科(Picidae; woodpeckers) 形目的1科,約有270種。體長 90~560毫米。嘴強直如鑿;舌長而能伸縮,先端列生短鉤;腳稍短,具4趾, 2趾向前,2趾向後;尾呈平尾或楔狀,尾羽大都12枚,羽乾堅硬富有彈性,在啄木時支撐身體。除大洋洲和南極洲外,均可見到。中國有28種,各地均有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