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裂蹄褐層孔菌
拉丁名:Pyropolyporusrimosus
英文名:
其它名:裂蹄層孔菌
分類地位
菌物界>擔子菌門>異擔子菌綱>非褶菌目>多孔菌科>褐層孔菌屬
形態特徵
子實體無柄,菌蓋半圓形,扁半球形至馬蹄形,3-20cm×4-17cm,厚1.5-10cm,木質,表面灰色,暗褐色或黑色,有同心紋和環棱,初期有細絨毛,後變光滑和龜裂,硬而木質化,邊緣銳或鈍其下側無子實層。菌肉有同心環紋,黃褐色;菌管多層,色與菌肉相同,每層厚0.5-3cm。管口同色,圓形,每毫米4-6個。孢子黃褐色,光滑,近球形,光滑。
主要用途和價值
藥用:益氣、補心身、補血、治疳積。
分布
重慶,雲南,四川,貴州,山西,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
菌物界(五)
“菌物界”這個名詞是我國學者裘維蕃等於1990年提出的,並已得學術界的一定支持,這是指與動物界,植物界相併列的一大群無葉綠素,依靠細胞表面吸收有機養料,細胞壁一般還有幾丁質的真核微生物。一般包括真菌,粘菌和假菌(卵菌等)3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