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陳氏起源
陳武帝陳霸先的遠祖是東漢晚期太丘縣的縣令陳寔,世居潁川許縣(今河南許昌東)。陳霸先的十世祖名叫陳達,西晉永嘉年間,陳達避亂,隨晉朝王室渡江南遷。陳達出任為長城(長興古縣名)令,就在當地定居下來。陳達選擇長興作為定居地時,曾有過預言:“此地山川秀麗,當有王者興焉;二百年後,我子孫必鍾斯運。”到陳達之後的第十代,果然出了個陳霸先。陳霸先青少年時打魚練武,興趣廣泛。古代正史對他青少年時有這樣的評價:倜儻大度,志度弘遠,不理家產,“明達果斷,為當時所推服”;又稱陳霸先“及長,涉獵史籍,好讀兵書,明緯候、孤虛、遁甲之術,多武藝。”
到陳霸先時,陳達在長興的子孫經過十世繁衍,已蔚然成為人數眾多的大家族,但南北朝門閥制度盛行,長興的陳家,仍屬寒門。
時代背景
陳霸先出生在梁武帝登基的第二年,即梁天監二年,那時候,中國正處在分裂時期,南北對峙,內外戰亂不斷,頻繁的戰亂對社會經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嚴重影響了生產力的發展,百姓十分貧困。梁武帝登基後,國內基本無大的戰事,但幾次北伐失利,又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梁武帝雖然勤政好學,才藝超群,算得上一個大學者,在政治上卻犯下了一些致命的失誤:首先是“特佞佛”,光京城建康就建有佛寺五百多所,供養僧尼十多萬人,底層百姓不堪重負。一個是斧正人間的皇帝身份,一個是普度眾生的教主角色,梁武帝兼而有之,首鼠兩端,優柔寡斷,政治上漸漸走向下坡路;其次是優容官吏,弛刑寬政,對魚肉百姓的官僚階層持放縱的態度,動搖了治國根本;第三是庇護子弟,子弟中哪怕行為荒唐乖張到極點,梁武帝仍不忍誅戮,結果在身邊伏下了隱患。這三大失誤擋住了梁武帝的視野,即忽視了國計民生。陳霸先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
歷史
陳武崛起
擔任幕僚
陳霸先從庫吏改任蕭映侯府傳教後,終於有機會接觸到社會的上層人物了。蕭映是梁武帝侄,歷任吳興太守、北徐州(州治在安徽鳳陽東)刺史、給事黃門侍郎、衛尉卿等職,陳霸先一直在蕭映府中任幕僚。
初顯將略
大約在梁大同六年(540),蕭映到廣州任刺史,陳霸先隨任為廣州府中直兵參軍,不久又出任西江督護、高要太守。第二年,交州(治在今越南河內市東北約三十公里處)土豪李賁發起叛亂,趕跑了交州刺史蕭咨。大同八年春,梁武帝遣將討伐,林邑國(今越南南越)國王也從腹背襲擊李賁。大同九年四月,李賁部將范修在九德(今越南榮市)大破林邑王,梁征討諸軍也不知所終。李賁控制了整個北越,就在梁大同十年正月仿梁朝制度,設定百官,自稱越帝。梁武帝又命新州(治在今廣東新興)刺史盧子雄、高州(治在今廣東陽江旁)刺史孫冏火速出兵,並受坐鎮廣州的蕭映和蕭咨節制。
當時南方正是春暖草長、瘴癘肆虐的季節,盧、孫二將請求待秋涼後發兵,但二蕭不允,催命出征。盧、孫二將只好領著將士匆匆上路。才行到合浦,果然疫氣發作,死者達六七成,趁機溜掉的也不少,一支征討大軍不戰而潰。梁武帝接到蕭咨密報,誤以為盧、孫二將交通李賁,故意逗留不進,敕令在廣州賜死。這事激起了盧子雄部下舊將周文育、杜僧明等人的不平,於當年五月發動兵變,變兵包圍了廣州城,準備捉住二蕭,血祭盧、孫二將,然後赴京請罪。一天功夫,廣州城外雲集變兵數萬,廣州告急。陳霸先在高要聞報,率三千精兵,日夜兼程,火速救援,一戰而解重圍,周文育、杜僧明等叛將被擒。
陳霸先牛刀小試,已顯露出英武雄奇的將略之才,這事驚動了朝廷,梁武帝還特派畫師前往廣州,畫下陳霸先像,以示表彰。
交州平叛
梁大同十年(544)冬,蕭映在廣州病亡。新年剛過,陳霸先護送蕭映靈柩回建康,行至大庾嶺,正遇上樑武帝詔命下達,任陳霸先為交州司馬,領武平(今越南永安附近)太守,隨新任交州刺史楊日票前往交州討伐李賁。陳霸先又返回廣州,召聚將士,備辦軍資。陳霸先與楊日票等征討大軍於大同十一年(545)十二月抵達交州。
在惡劣的環境中,經過三年苦戰,終於除掉了以李賁為首的地方分離勢力,收復了交、愛、德、利、明等數州(約今北越全境)。
整個交州平叛過程,楊日票雖然“領銜主演”,真正的核心人物卻是陳霸先,他所統領的軍隊,實際上是交州平叛的中堅力量。但由於當時社會極講究家世出身,功勳卓著的陳霸先仍未受到朝廷重用,交州平定後,依然被任命為西江督護、高要太守,連一個刺史都未升上,只添了一個督七郡諸軍事的軍職。
平亂掌權
侯景之亂陳霸先領著本部將士返回高要復職時已是梁太清二年(548)。霸先回高要不久,正遇上侯景之亂。侯景,原是東魏丞相高歡手下大將,職任東南道大行台、都督十三州諸軍事,高歡死後不服高歡之子高澄的統治,舉兵反叛,並於梁太清元年(547)二月投靠梁朝。梁武帝封其為河南王,並派侄子蕭淵明領兵去接應侯景,但蕭淵明與侯景都被東魏軍打敗,淵明被俘,侯景逃到並襲據了壽陽(今安徽壽縣)。
侯景是一個政界無賴,就以壽陽為據點,於梁太清二年八月舉兵反梁,以誅鋤奸佞為藉口來號令百姓,並在梁內奸蕭正德的幫助下,於十月渡江包圍了台城。梁朝各路援軍雲集,但互相勾心鬥角,成了隔岸救火。第二年三月,侯景攻破宮城,梁武帝病餓而亡,太子蕭綱(503~551)被侯景扶為傀儡皇帝。
陳霸先得到台城被圍的訊息,立即準備赴援。但陳霸先當時的頂頭上司是廣州刺史元景仲,元景仲本是北魏降將,受侯景誘惑,準備舉兵回響侯景。面對這樣一位企圖背叛國家的上司,陳霸先沒有順從,而是當機立斷,舉兵對抗,元景仲走投無路,自縊身亡。陳霸先就迎梁宗室曲江侯蕭勃鎮守廣州,又奉蕭勃之命平定了始興(今廣東韶關旁)等十郡叛亂,大軍移鎮始興。太清三年十一月,陳霸先遣將進駐大庾嶺,招聚始興地方將士,準備繼續推進。但蕭勃心胸狹隘,置國家民族利益於不顧,軟硬兼施,只希望陳霸先能幫他看守門戶。
面對蕭勃的利誘威逼,陳霸先只好遣使往江陵,投到梁武帝第七子、湘東王蕭繹(508~554)名下,受蕭繹節制。
大寶元年(550)正月,陳霸先大軍從始興出發,抵達大庾嶺,擊敗奉蕭勃之命在南野(今江西南康以南約十五公里處)攔截的蔡路養,乘勝進駐南康。陳霸先被蕭繹授為明威將軍、交州刺史。此後近一年半時間,陳霸先與回響侯景的高州刺史李遷仕在南康一帶展開了拉鋸戰,終於擒斬李遷仕,于大寶二年六月發兵南康,沿贛江北下。八月,陳霸先準備與蕭繹部下都督王僧辯會師。
由於陳霸先足智多謀,倜儻大度,名聲在王僧辯之上,故王僧辯心存畏忌。當時,王僧辯等西路各軍正好缺糧,情勢不妙,而陳霸先已貯有軍糧五十萬石,在這緊要關頭,陳霸先以大局為重,迅速饋送三十萬石給西軍,這打消了王僧辯的顧忌,也在西路各軍中贏得了威信。陳霸先發兵南康時,梁國戰局發生了根本性轉變,蕭繹部下大將王僧辯、胡僧佑、陸法和等,在巴陵(今湖南嶽陽)、郢州(今湖北武漢)一帶擊敗侯景主力,賊帥任約、宋子仙被擒,侯景從攻勢轉為守勢。
大寶二年十月,侯景殘殺梁簡文帝蕭綱,十一月自立為皇帝。章要兒、陳昌、陳蒨都為侯景囚禁。三年正月,陳霸先南路征討大軍從豫章(今江西南昌)出發,這時已有甲士三萬人,強弩五千張,舟艦二千艘,水陸俱下,另有前軍五千由驍將杜僧明統領,已抵達湓口(鄱陽湖入長江口)。二月,王僧辯等西路大軍又從尋陽起行,在白茅灣(今安徽懷寧以東)與陳霸先會師。王僧辯與陳霸先登壇設誓,締結了盟約。征討大軍沿路攻克蕪湖、姑熟(今安徽當塗),三月在建康與侯景展開了大決戰,終於徹底摧毀了侯景暴亂勢力,侯景被殺。
江陵之變
經王僧辯、陳霸先等各路將士勸進,蕭繹在江陵稱帝,即歷史上的梁元帝。陳霸先奉命鎮守在京口(今江蘇鎮江),王僧辯鎮守在建康。
梁元帝崇尚玄虛,暴戾兇狠,心胸狹隘,又剛愎自用,既是學界巨人,又是政界侏儒。
公元554年,也就是南朝梁承聖三年十月初九,西魏柱國於謹、宇文護,大將軍楊忠領兵五萬,進兵江陵。次年正月初二,江陵陷落。王僧辯未及時救援,梁元帝鏇即被殺,年四十七歲。朝臣與百姓中強壯者都被掠走,陳霸先的兒子陳昌、侄子陳頊本在梁元帝宮中值事,這次也被擄至長安。江陵幾乎成了一堆廢墟。
帝位之爭
梁元帝之侄、故昭明太子之子蕭詧在西魏駐軍監視下,被扶為傀儡皇帝,建立了一個地方不過三百里的"後梁"小王國。江陵陷落後,王僧辯與陳霸先書信往來不斷,經反覆商議,於次年二月迎接梁元帝第九子蕭方智(543~558)至建康,準備稱帝。
江陵朝廷覆滅之後,二月,年僅十三歲的晉安王蕭方智在建康被王僧辯和陳霸先立為梁王。梁朝的危亡重任,落在了王、陳二人的肩上。
蕭方智到建康不久,此時北齊趁虛而入,北齊(東魏已被北齊禪代)文宣帝高洋不甘心西魏勢力南擴,也想趁梁國破敗,前來瓜分,派其弟上黨王高渙領兵南向,護送原被東魏俘虜的貞陽侯蕭淵明來登梁國帝位。並寫信要求王僧辯迎接,王僧辯起先拒不允應。見勸說無效,承聖四年三月,齊軍兵至東關(今安徽巢湖市東南),王僧辯遣徐州刺史裴之橫領兵攔擊,裴之橫戰敗被殺,王僧辯在驚懼之中親自領兵出屯姑熟。其間,王僧辯一方面與北齊、另一方面與陳霸先書信往來不斷。陳霸先堅持不納蕭淵明,但王僧辯隨著裴之橫敗亡,漸漸軟弱下來,屈從於北齊壓力,五月,蕭淵明入建康,即皇帝位,改元天成,立梁王為太子。
陳霸先苦爭無效,恨王僧辯單方做主,擅自廢立,九月,徐度、侯安都與陳霸先水陸並進,突襲石頭城。王僧辯猝不及防,很快就被俘,鏇即被絞殺。面對這樣的形勢,蕭淵明只得退位。十月,梁王即皇帝位,改元紹泰,是為梁敬帝。陳霸先自任尚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車騎將軍、揚、南徐二州刺史,掌握實權。
削平群雄
各地勢力
梁國經過侯景之亂,到這個時候,實際上已四分五裂,淮南被東魏侵占,四川被西魏攻取,長江中游除江陵一個“後梁”小朝廷外,湘州(州治在今長沙市)還有一個王琳。本來也是梁元帝手下大將,元帝被西魏殺害後,王琳被中游諸將推為盟主,擁兵自重。後來,還擁立一個十來歲的孩童蕭莊(梁元帝之孫)為帝,藉助北齊力量,在郢州集結軍隊,企圖一舉拿下建康。
陳霸先輔佐梁敬帝蕭方智時,國內除王琳外,還有許多大小藩鎮沒有歸順,如在吳興的震州刺史杜龕,在義興(今江蘇宜興)的太守韋載,在會稽(今浙江紹興)的東揚州刺史張彪,在蘇州的王僧辯之弟王僧智,還有嶺南的蕭勃等。
東魏與西魏兩個國家這時已分別被北齊、北周禪代,北周在江陵扶持了一個後梁小王朝,虎踞漢水與長江中游,北齊則接納了梁朝降將陸法和、徐嗣徽、任約等勢力,並派遣翟子崇、柳達摩與蕭軌、東方老等,分別於紹泰元年(555)底和太平元年(556)六月,兩次大規模侵犯建康。陳霸先率建康軍民英勇奮戰,以弱制強,擊潰了這兩次進犯。
討王僧智
王僧辯被殺後,其餘部起兵反陳霸先。紹泰元年十月,震州刺史杜龕與義興太守韋載、吳郡太守王僧智等據城抗陳霸先。杜龕遣杜泰率精兵5000攻長城(今浙江長興東),擊陳霸先子陳蒨不克而退。陳霸先派部將周文育攻義興(今江蘇宜興),戰不利,陳霸先遂自率軍東討,攻拔其城外水柵。
譙(今安徽和縣)、秦(今江蘇六合)二州刺史徐嗣徽以州降北齊,乘陳霸先東討義興之機,秘與豫州刺史任約,以精兵5000襲建康(今江蘇南京),占據石頭城。陳霸先說降韋載還救建康,遣周文育攻杜龕,以救長城。又命裴忌助黃他攻吳郡(今江蘇蘇州),王僧智棄城逃吳興。
十一月,北齊遣兵5000渡江占據姑孰(今安徽當塗),以援徐嗣徽、任約。陳霸先於冶城(今江蘇南京朝天宮一帶)立柵以阻絕援軍。北齊又命安州刺史翟子崇、楚州刺史劉士榮、淮州刺史柳達摩領兵萬人於胡墅(今江蘇南京長江北岸)渡江,向石頭城送米3萬石,馬乾匹。陳霸先得知,卷甲還建康,命侯安都夜襲胡墅,燒北齊船隻千餘艘,斷其糧運,並在大航(今南京鎮淮橋東)修繕侯景故壘,派兵據守。
北齊軍亦於石頭城南秦淮河南岸築兩柵,與梁軍相拒。徐嗣徽等攻冶城柵,陳霸先親率鐵騎精甲出明門襲擊。徐嗣徽軍大敗,遂以柳達摩留守石頭,自往採石迎接北齊援軍。十二月,侯安都敗徐嗣徽,俘數百人,陳霸先攻克北齊軍石頭。水南二柵,大敗北齊兵。徐嗣徽、任約等領北齊水步軍萬餘人準備進入石頭,陳霸先派兵據江寧阻擊,北齊軍不敢進,駐屯浦口(今江蘇南京北)。
陳霸先派侯安都率水軍襲擊,大破北齊軍,徐嗣徽、任約等單舸逃走。陳霸先圍攻石頭城,斷其汲水道路,城中無水,北齊將柳達摩遣使向陳霸先求和,陳霸先遂與齊結盟,簽訂和約。徐嗣徽、任約隨柳達摩奔北齊。陳霸先隨即遣將攻占姑孰。次年正月,遣陳蒨、周文育攻克吳興(今屬浙江),杜龕敗死。王僧智等奔齊。二月,攻克會稽(今浙江紹興),斬求揚州刺史張彪。至此,除江州刺史侯填拈江州、豫章外、王僧辯餘部悉平。
保衛建康
這年冬天,吳興太守杜龕、義興太守韋載、吳郡太守王僧智(王僧辯之弟)起兵抗命。這三郡聲勢相連,幾乎包括了京口東南的整個江南地區。
陳霸先親自東征,兵伐義興。他剛一走,譙、秦二州刺史徐嗣徽和南豫州刺史任約突然投降北齊,偷襲建康,占據了石頭城,與留守台城的侯安都形成相持局面。東征總算順利,但是建康的局面就不大好收拾。北齊公然南侵,不斷增援叛軍。從紹泰元年十月二十九日徐、任襲據石頭城起,到太平元年(556年)六月十六日解嚴為止,前後二百二十多天,建康經歷了一段驚心動魄的歲月。紹泰元年十一月,齊軍五千人占領姑孰,與石頭城徐、任相互呼應。陳霸先命令徐度在冶城立柵,加強防衛。
這時候,韋載向陳霸先獻策,認為當務之急應該在秦淮河南岸趕築城壘,保障與東部聯繫的運輸線,同時截斷敵軍的補給線,必然穩操勝券。陳霸先依計行事,命侯安都夜襲北岸屯糧之地胡墅,燒毀了一千多條船;命周鐵虎攻擊敵軍運輸線,俘獲敵將張領州;又命韋載在大航的侯景舊營築城,使杜稜防守。齊軍也在石頭倉城們和秦淮河南岸分別立柵,與梁軍對抗。徐、任仗著有北岸齊軍為後盾,出兵猛撲冶城,陳霸先親率精兵迎擊,大破之。徐、任二人於是留齊將柳達摩守石頭城,親往採石迎接北齊援軍。
十二月中,梁軍連勝,侯安都在北岸深入徐嗣徽本營,使徐嗣徽大為震動;陳霸先大敗柳達摩,燒毀齊軍所立兩柵;徐、任領齊軍一萬欲回石頭城,為侯安都水軍所敗。於是陳霸先開始猛攻石頭城,想憑著連勝的銳氣一戰而勝。柳達摩膽寒,要求講和,但是要求陳霸先侄子陳曇朗作為人質。建康朝臣急欲講和,陳霸先無奈只得同意。但是他認為齊軍不會守信,以為梁朝微弱,定會發兵重來。十二月中旬,雙方議和。柳達摩北還,因枉自失兵損將而一無所獲,被齊文宣帝所殺。
陳霸先的估計完全正確。兩個月後,徐、任襲擊採石,抓去了一個防守的將領。三月下旬,齊大都督蕭軌與徐、任合兵十萬,進軍當塗南岸東梁山。陳霸先在梁山本已設防,使侯安都、周鐵虎在此駐軍,這時候又增加兵力,親自去視察,慰勞軍隊。
然而齊軍在梁山不過是虛張聲勢,相持到五月,齊軍突然通知梁朝,只要交還蕭淵明就退兵。陳霸先滿口答應,但是沒過兩天蕭淵明就“疽發背”死了(明擺著是被故意搞死的)得知這一訊息後,蕭軌大怒,次日兵發蕪湖,走旱路向建康推進(可見蕭軌對侯安都的水軍仍然十分忌憚),把周文育、侯安都拋在後面。陳霸先立即召還梁山各軍,在建康擺開防守陣勢。二十九日,齊軍進到台城以東的倪塘,台城外郊開始出現零零散散的騎兵。從這天起,空前激烈的建康保衛戰打響了。
二十九日當天,陳霸先趁齊軍先鋒立足未穩,領軍出建康,在白城與徐嗣徽激戰半日。周文育、侯安都勇不可當,親率騎兵突擊,生擒齊將乞伏無勞(看這個名字就是個衰鬼)。就在此時,大將沈泰奉陳霸先之命領三千精兵暗渡長江,偷襲瓜步,繳獲一百多條船和一萬軍糧,令急欲增援南岸的齊軍援兵大為受挫。這一天的戰鬥可謂是精彩之極,以劣勢兵力兩面出擊仍然大獲全勝,陳霸先對戰局的判斷和掌握證明了他是足以依靠的領袖人物。
第二天,齊軍主力終於趕到,進軍至城東北的鐘山;初四,進至城北的幕府山;初九,到了玄武湖西北。齊軍主力既到,兵力對梁軍保持了絕對優勢,進展相當順利。陳霸先看出敵軍士氣正高,決定暫避其鋒芒,且戰且退,逐處應戰,以戰術上的優勢彌補戰略上的劣勢,同時不斷用游騎騷擾齊軍的補給線。
但是陳霸先很快發現自己到了退無可退的境地,南、北、東三面都出現了敵軍,建康被包圍了。其時建康的對外聯絡已經被切斷,糧運不至,救兵未來,戶口離散,徵求無所。
儘管這樣,齊軍卻也陷入了困境。江南的梅雨季節終於發飆了,連日的大雨使城內外積水過膝。城內的守軍還可以輪流到室內休息,城外的齊軍可就慘了,一來露天無法燒火做飯,士兵只能吃生的食物;二來建康死守,陳霸先又不時偷襲,齊軍無法休息,士兵日夜站在爛泥中,腳趾都爛了,精神更是疲憊不堪。
綜合所有的情況,在召開了幾次軍事會議以後,陳霸先決定孤注一擲,冒險反攻。十一日,天氣轉好,陳霸先開始動員士兵,鼓舞士氣。然而士兵個個飢餓不堪,根本無法出戰。就在陳霸先一籌莫展的時候,陳蒨奇蹟般的送來了三千斛米、一千隻鴨。至於怎么弄到的這些東西,史書上沒有說,我只能稱之為奇蹟。陳霸先自然是大喜過望,立即命令煮熟,發給每個人一包用荷葉裹的飯,中間夾著幾塊鴨肉。士兵們填飽了肚子,振作精神,準備拚死一搏。
公元556年、梁太平元年六月十二日的這場戰鬥,勢必在歷史上留下了幾個耀眼的名字。下面我就結合史料,加上我的個人想像,描述一下這一天的激戰。十二日的拂曉,梁軍的騎兵主力靜悄悄的出了建康北門。先鋒大將仍舊是侯安都,他的任務是為陳霸先的大部隊沖亂敵軍的陣地。侯安都回頭看了看身後的的梁朝皇族猛將蕭摩訶,道:“將軍驍勇有名,安都久仰,但百聞不如一見,今日之事……”蕭摩訶朗聲道:“今日使明公一見!”侯安都道:“好!今日全賴將軍神威。”
梁軍在幕府山上擺開了陣勢,而此時的齊軍卻一無所知。天光一放亮,侯安都立刻下令全軍突擊,向齊軍本營發起進攻。借著幕府山的地勢,士氣高昂的梁軍騎兵猶如猛虎下山一般直撲齊軍陣地。驚慌失措的齊軍倉促應戰,不少士兵還沒來得及拿起武器就已經身首異處。侯安都和蕭摩訶更是一馬當先,槍挑馬踏,令齊軍心驚膽戰。
但是齊軍很快從慌亂中回過神來,大批趕到的援軍將侯安都部團團圍住。侯安都坐騎被射中,落馬倒地,十幾個齊兵一擁而上就要抓人。當此時,蕭摩訶大喝一聲,匹馬殺到,嚇得齊兵四下逃竄。侯安都趁機大槍一揮,挑落一個敵軍騎兵,奪過馬再戰,威猛無比。
這時候陳霸先親率大部隊趕到了,吳明徹、沈泰等軍大舉進攻,齊軍又是一陣大亂。侯安都看到援軍既到,便向蕭摩訶大喝道:“蕭將軍!隨我殺將過去!”便帶著所部騎兵繞到齊軍背後,再次發起猛攻。這時候齊軍腹背受敵,又弄不清敵人究竟有多少兵馬,士兵無心戀戰,大敗潰散,互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
齊軍大敗,徐嗣徽和他的兄弟徐嗣宗也在亂軍中被俘虜。士兵把二人押解回營,陳霸先冷笑一聲,下令斬首,號令三軍,梁軍軍威更壯。吳明徹、沈泰、周文育、徐度等各軍紛紛告捷,齊軍完全被擊潰了,沒有任何一隻部隊在抵抗,大家想的都是如何逃命。北齊南征的軍事總指揮,大都督蕭軌也被俘虜,其他齊軍大將被俘的有四十五名之多,只有任約等不多幾個人逃得性命。其餘齊軍將士逃到江邊,卻發現戰船早已被侯安都的水軍燒毀大半。船少人多,齊軍為了爭相上船而自相殘殺,慘不忍睹,渡江溺死的也是不計其數。十三日,梁軍燒毀江邊齊軍遺留的戰船,戰事完全結束。十五日,建康宣布解嚴。至此,建康保衛戰結束。陳霸先勝利了,但是充當人質的陳曇朗卻被北齊殺害了。
討伐蕭勃
太平二年二月,梁曲江侯蕭勃在廣州反陳霸先,舉兵北伐。過五嶺至南康(今屬江西),以郢州刺史歐陽頠及其部將傅泰、蕭孜(蕭勃侄子)為前軍,至豫章,分屯要點:歐陽頠屯苦竹灘(今江西豐城西南),傅泰據蹠口城(今江西南昌南)。南江州刺史余孝頃在新吳(今江西奉新西)舉兵回響蕭勃,以其弟余孝勱守郡城,自率軍出豫章據守石頭,與蕭孜會合。陳霸先派平西將軍周文育率軍進擊。
周文育至豫章後,即以軍主焦譙僧度襲擊余孝頃,盡奪其上牢所泊船隻,於豫章立柵固守。周文育軍糧盡,諸將欲退,文育不許,遣使送出臨川(今江西南城)內史周迪,周迪允送糧食。於是周文育以舊船運老弱,順流而下,燒豫章柵欄佯退。余孝頃見之,不設防備。周文育軍由小路日夜兼程,占據芊韶(今江西豐城東北)。
芊韶上游有歐陽頗、蕭孜。下游則有傅泰、余孝頃、周文育據中築城,切斷敵軍聯繫。歐陽頠等人大驚,退入泥溪(今江西新乾西南)。周文育派嚴威將軍周鐵虎等襲俘歐陽頠。又派其將丁法攻俘傅泰。蕭孜、余孝頃軍聞訊退走。三月,蕭勃在南康得知歐陽頠等兵敗,軍中驚慌,其部將陳法武、譚世遠於始興(今廣東廣州韶關北)斬殺蕭勃,持其首級降梁。四月,蕭孜、余孝頃仍據石頭抵抗。陳霸先遣平南將軍侯安都協助周文育攻之。侯安都潛師夜燒其船艦,周文育率水軍、侯安都率步兵協同進攻,蕭孜出降,余孝頃逃新吳。陳霸先以歐陽頠為衡州刺史,並派其征討嶺南,歐陽頠子歐陽紇克始興,頠至嶺南,諸郡皆降,遂克廣州。五月,余孝頃亦降。
擊敗王琳
陳霸先立蕭方智為帝後,王琳不服,於太平二年五月,大治船艦,將攻陳霸先。六月。陳霸先命平西將軍周文育、平南將軍侯安都等領水軍2萬會師於武昌(今屬湖北武漢)征討王琳。
十月,侯安都進抵武昌,王琳部將樊猛棄城退走。周文育軍由豫章(今江西南昌)進至武昌,與侯安都會師,得知陳霸先廢蕭方智自立為帝,侯安都認為師出無名,又因兩將並行,不相隸屬,部下交爭,以致圍攻郢州(今湖北武漢)不克。王琳軍進至弇口(今湖北武漢西南),侯安都乃撤圍移軍至沌口(今武昌),僅留沈泰守漢曲(即漢口),侯安都遇風不得進,與王琳軍對峙數日後交戰,侯安都軍大敗。周文育、侯安都等均被俘。僅沈泰退走。王琳軍移駐郢州,又派部將樊猛襲占江州(今江西九江)。
永定二年(558年)正月,王琳率兵10萬進至湓城(治所江州,今江西九江),駐紮白水浦(九江西),北江州刺史魯悉達據地自保,控制中流,王琳欲東下,不敢,乃向北齊求援,請立梁永嘉王蕭莊返江南,即帝位,改元天啟。蕭莊以王琳為梁侍中丞相、錄尚書事。
六月,陳霸先再遣侯填、徐度率水軍攻王琳,又另派謝哲前往遊說。八月,王琳同意退軍湘州(今湖南長沙),陳霸先召眾軍還駐大雷(今安徽望江)。
三年十月,王琳得知陳霸先死,復率軍東進,復擁永嘉王蕭莊出屯濡須口(今安徽巢縣),北齊慕容儼率軍臨逼長江為之聲援。
十一月,王琳進犯大雷,陳以侯瑱、侯安都、徐度合兵抵禦。安州刺史吳明徹夜襲湓城,被王琳部將任忠擊敗,王琳乘勢率軍東下,於天嘉元年二月,進至柵口(在濡須口東)。侯填駐軍蕪湖,兩軍相持百餘日。東關(即濡須口)水漲,王琳引合肥、蕪湖一帶水軍助戰。侯瑱進軍虎檻州(今安徽蕪湖西南),王琳列舟江西,與陳師隔州對峙。
次日,兩軍交戰,王琳軍撤退,至西岸以自保。晚上,遇大風雨,王琳軍入浦修船,侯瑱軍亦退回蕪湖。北周乘王琳東下之際,遣都督荊、襄等五十二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史寧帶兵數萬人襲擊郢州。王琳恐軍心動搖,乃率水軍東進,北齊水軍劉伯球以萬人助戰,慕容子會又率鐵騎2000駐蕪湖西岸策應王琳。時西南風緊,王琳自為得天助,引兵直取建康(今江蘇南京),侯瑱率軍出蕪湖尾其後。王琳用火攻,因風向反燒己船。侯瑱以拍艦擊王艦,又以蒙沖小船衝撞王艦,並溶鐵灑之,王琳軍大敗,軍士溺死及被殺傷殆盡。王琳退至湓城,欲收容散卒,已無人歸附,乃攜妻子奔北齊。
建立南陳
陳霸先親手扶上台的梁敬帝,登位時才十三歲,決無左右時局的能力。這時,陳霸先要是繼續瑟縮於腐見,愚忠於蕭氏,不當機立斷,釜底抽薪,最終也逃不出與蕭梁皇朝共同覆亡的下場,對人民來說,將是又一場浩劫。所以,陳霸先稱帝,實際上受命於危難之際,攘臂於無望之時,既是民情所需,也為時局所迫。
陳霸先於太平二年(557年)禪梁稱帝,並不是在四方平定、八面頌歌的時候,而是身處危難之中。
《梁書》作者姚思廉認為,梁朝多次慘遭橫禍,頹勢已無可挽回,“敬皇高讓,將同釋負焉”,梁帝退位,陳霸先等於挑起了一副沉重的擔子。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雖主張君權可禪代,但仍堅持從政治道德角度分析開國君主的人格品性,認為陳霸先的政治道德要高於魏、晉、齊、梁等朝,並評價說:“陳高非忠於蕭氏,而保中國之遺民,延數十年以待隋之一統,則功亦偉矣哉!”
陳霸先之所以能從一介平民躍居社會政界顛峰,除歷史機遇使然外,應與其自身優良的文化素質有關。首先,陳霸先有著極高的軍事修養。
陳霸先手下許多將相,如杜僧明、周文育、歐陽頠、周鐵虎、程靈洗、侯瑱、魯悉達、韋載、徐陵、杜稜等,大都是他的戰俘或被擊敗的對手,尤其是杜稜,曾險些被陳霸先親手絞殺,陳霸先都能放手任用,讓他們人盡其才。這些人也不辜負陳霸先的期望,無論在陳霸先生前還是死後,都能出死力效忠新興的陳氏皇朝,這又不能不說陳霸先的用人之道也是一個奇蹟。
陳霸先“志度弘遠,懷抱豁如”,在位三年,任賢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勢漸趨穩定。
南北朝時期,中國雖處於分裂狀態,但中國要統一,始終是南北的共同心愿。凡有識之士,無論他是南人還是北人,無論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無不根據自己的見識水準在作主觀努力。因而南北戰爭不斷。區別只在於其所發起的戰爭是否維護了廣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於促進經濟與文化的發展。
陳霸先也不例外,他對自己弟弟的評價就說明他沒有忘記北方;擊敗侯景後,陳霸先曾領兵三下廣陵(今江蘇揚州西北),以圖收復失地;他襲殺王僧辯,就表明了他不屈服於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北朝的壓迫。但方方面面的因素,卻使他未能實現更大的政治抱負。公元559年,陳霸先病亡。
文帝時期
陳文帝陳蒨(公元522年-公元566年),在位7年。性格沉敏雅量。父陳道譚。字子華,初為梁吳興太守。555年,佐周文育平定杜龕、張彪。授會稽太守。陳武帝即位,立為臨川王。後率軍駐南皖。
559年,武帝死,當時形勢緊迫,皇子陳昌還被扣在長安做人質,國內沒有名正言順的皇嗣,國外又有強敵北齊、北周等,老將們都率軍在外作戰,中央沒有身負重望的大臣,只有皇家禁軍。章皇后為人冷靜,決定密不發喪,急招陳霸先的侄子臨川王陳蒨返回建康。由中書侍郎蔡景歷率領宦官、宮女,秘密製作喪事用具,屍體暫時以蜂蠟密封,以防止製造棺材的噪音被聽見。而以皇帝名義發出的檔案詔書或訓令,照常進行。
六月二十九日,陳蒨趕回,居住中書省。侯安都等促請陳蒨即帝位。雖然及時召回了侄子,但皇后章要兒仍盼望兒子陳昌也能趕回,並未立即鬆口同意陳蒨繼位。文武百官猶豫,不敢馬上決定。
侯安都說:“而今四方沒有平定,怎麼可能等候遠方皇子回來?臨川王對建國立有大功,我們同心擁護,今天的事情,回響晚的,都要處斬。”手按劍柄上殿,逼皇后章要兒交出了玉璽。章要兒這才下詔陳蒨繼承帝位。改號為“天嘉”,北周欲給南陳製造內亂,立即將陳昌放還。
當時南梁殘餘勢力王琳據守長江中游,陳昌不得還,居住在安陸。王琳被章昭達所平後,天嘉元年二月,陳昌從安陸出發。陳昌自恃是陳霸先嫡子,在途給堂兄陳蒨寫信,言辭非常不客氣,要求堂兄讓位。陳蒨很不高興,說:“太子快回來了,我只好找個地方當藩王去養老。”其心腹大臣侯安都說:“自古豈有被代天子?”陳昌由魯山濟江,三月入陳境。
陳蒨遂詔令主書舍人緣道迎接,丙子,渡江時,由侯安都於無人時將陳昌推入長江淹死,對外宣布陳昌在江中因船壞溺死。四月庚寅,喪柩至京師,陳蒨親出臨哭,追諡號獻,風光大葬。
566年改元天康,同年去世,諡文帝,廟號世祖。他在位時期,勵精圖治,整頓吏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使江南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這時南陳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國勢比較強盛。是南朝少有的明君。天康四月癸酉崩,享年44歲。
陳伯宗(公元554年-公元568年)為文帝長子,公元566年-568年在位。永定二年(558年),陳伯宗為臨川王世子。次年文帝即位,立為皇太子。天康元年(566年),文帝卒,繼帝位,以叔父安成王頊為司徒、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次年改元光大。光大二年(568年),又進頊為太傅、加殊禮。國家大事皆決於頊。尚書僕射到仲舉、中書舍人劉師知等謀奪瑣權,不成,均被殺。頊遂專政。後頊以太皇太后章氏名義宣稱文帝遺志廢伯宗為臨海王,自立為帝。太建二年(570年)卒,史稱廢帝。
頊政得失
陳宣帝陳頊(公元530年—公元582年),在位14年。陳蒨同母弟,性寬而有謀。他本來是廢帝陳伯宗的輔佐大臣,後廢陳伯宗,自立為帝。他在位期間,興修水利,開墾荒地,鼓勵農民生產,社會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與發展。
但太建二次北伐不成,反使南陳國土狹小,國勢衰落,江北儘是敵境,建康等重鎮也直接處於敵人的兵鋒之下,興復無望。
太建五年(573年)三月,陳宣帝陳頊計畫討伐北齊,命吳明徹都督征討諸軍事,與都官尚書裴忌領兵10萬北擊北齊,吳明徹攻秦郡(治今江蘇六合),都督黃法氍攻歷陽(今安徽和縣)。
四月,黃法氍部將復廣達於大峴(今安徽含山東北)擊潰齊軍,吳明徹部將程文季率敢死隊,拔掉州前水障木柵,進圍秦州。北齊遣軍援救歷陽,為黃法氍所敗,又以尉破胡、長孫洪略援救秦州。吳明徹使猛將蕭摩訶擊斬北齊軍前隊善射者西域胡及大力者10餘人,北齊軍大敗,尉破胡逃走,長孫洪略戰死。
北齊使王琳赴壽陽(今安徽壽縣)召興,以防禦南陳。五月,黃法氍攻克歷陽,盡殺守城士兵後進軍合肥,合肥望旗請降。秦州亦降。十月,吳明徹進攻壽陽,於肥水築壩,引水灌城。北齊派行台右僕射皮景和等率軍數十萬援救壽陽,距壽陽30里即紮營,但逗留不敢逼進。吳明徹乘機猛攻,一鼓作氣攻克壽陽,俘王琳等,送於建康(今江蘇南京)斬首。皮景和引軍北還。陳軍先後攻克北齊數十城。淮南數州郡或占、或降,歸屬於陳。
陳太建九年(577年)十月,陳宣帝聽聞北周滅北齊,即乘機爭奪淮北地區,於是詔令吳明徹進軍北伐,命令他的大兒子戎昭將軍、員外散騎侍郎吳惠覺兼理州中事務。吳明徹的部隊抵達呂梁,北周的徐州總管梁士彥率軍抵抗交戰,吳明徹多次擊退周軍,於是梁士彥退兵守衛城池,不再敢出戰。吳明徹又引清水來灌城,在城下環列船艦,加緊攻打。北周派上大將軍王軌率軍救援。王軌輕裝從清水進到淮口,橫在水中豎起木頭,用鐵鎖穿住車輪,阻斷船的通道。將領們聽說後,很驚慌害怕,商議想劈開攔河壩,移動軍營,用船載馬,馬主裴子烈建議說:“要是劈開攔河壩放船下去,船肯定傾覆,怎么能行呢?不如先把馬打發出來,這樣就行了。”剛巧吳明徹苦於背上生病很厲害,知道事情不會成功,還是同意了。於是派蕭摩訶率領幾千兵馬先回來。吳明徹又自己陳書掘開攔河壩,趁著水勢退軍,希望獲得成功。到清口時水勢漸漸小下來,船艦都不能渡過,部隊都潰散,吳明徹走投無路,於是被擒。北伐不成,而僅有的被攻占的淮南也得而復失;從此陳國土狹小,國勢漸衰,江北儘是敵境,而建康等重鎮又直接處於敵人的兵鋒之下,使北朝占有了對南朝的絕對軍事優勢;
叔寶亡國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唐朝人杜牧在《泊秦淮》這首詩中含沙射影地調笑說,在煙水朦朧的秦淮月夜,南京的琵琶女是不適合彈奏《玉樹後庭花》這首纏綿的亡國之音的,因為這首曲子的作者正是南京的亡國之君陳後主。陳後主(553~604年),即陳叔寶。南朝陳皇帝。公元582~589年在位。字元秀。在位時大建宮室,生活奢侈,日與妃嬪、文臣游宴,製作艷詞。隋兵南下時,恃長江天險,不以為意。禎明三年(589年),隋兵入建康(今江蘇南京),被俘。後在洛陽病死,追封長城縣公。
不久宣帝崩,後主正式即位,冊張麗華為貴妃。他雖然身為太子,但是其皇位卻來得十分不易。宣帝病重,駕崩前,對陳後主說:“叔寶啊!你要勵精圖治,好好守住這半壁江山”。他的兄弟陳叔陵早已對皇位虎視眈眈,宣帝駕崩,後主跪在靈前哭泣,叔陵事先磨好刀,向後主脖子上砍去……但是沒有傷其靜脈,沒有生命危險,以叔陵謀逆罪殺之。
當初叔陵做逆時,後主脖頸被砍受傷,在承香殿中養病,屏去諸姬,獨留張貴妃隨侍。後主病癒,對張麗華更加愛幸。自武帝開國以來,內廷陳設很簡樸。後主嫌其居處簡陋,不能作為藏嬌之金屋,於是在臨光殿的前面,起臨春、結綺、望仙三閣。閣高數十丈,袤延數十間,窮土木之奇,極人工之巧。窗牖牆壁欄檻,都是以沉檀木做的,以金玉珠翠裝飾。門口垂著珍珠簾,裡面設有寶床寶帳。服玩珍奇,器物瑰麗,皆近古未有。閣下積石為山,引水為池,植以奇樹名花。每當微風吹過,香聞數十里。
後主自居臨春閣,張貴妃居結綺閣,龔、孔二貴嬪,居望仙閣,其中有復道連線。又有王、季二美人,張、薛二淑媛,袁昭儀、何婕妤、江修容等七人,都以才色見幸,輪流召幸,得游其上。張麗華曾於閣上梳妝,有時臨軒獨坐,有時倚欄遙望,看見的人都以為仙子臨凡,在縹緲的天上,令人可望不可即。
張麗華也確是藝貌雙佳,她髮長七尺,黑亮如漆,光可鑑人。並且臉若朝霞,膚如白雪,目似秋水,眉比遠山,顧盼之間光彩奪目,照映左右。更難得的是,張麗華還很聰明,能言善辯,鑒貌辨色,記憶特別好。當時百官的啟奏,都由宦官蔡脫兒、李善度兩人初步處理後再送進來,有時連蔡、李兩人都忘記了內容,張麗華卻能逐條裁答,無一遺漏。起初只執掌內事,後來開始干預外政。陳叔寶寵愛貴妃張麗華,“耽荒為長夜之飲,嬖寵同艷妻之孽”,到了國家大事也“置張貴妃於膝上共決之”的地步。後宮家屬犯法,只要向張麗華乞求,無不代為開脫。王公大臣如不聽從內旨,也只由張麗華一句話,便即疏斥。因此南陳百姓不知有陳叔寶,但知有張麗華。
陳叔寶熱衷於詩文,因此在他周圍聚集了一批文人騷客,以官拜尚書令的“好學,能屬文,於七言、五言尤善”的江總為首。他們這些朝廷命官,不理政治,天天與陳叔寶一起飲酒做詩聽曲。陳叔寶還將十幾個才色兼備、通翰墨會詩歌的宮女名為“女學士”。才有餘而色不及的,命為“女校書”,供筆墨之職。
每次宴會,妃嬪群集,諸妃嬪及女學士、狎客雜坐聯吟,互相贈答,飛觴醉月,大多是靡靡的曼詞艷語。文思遲緩者則被罰酒,最後選那些寫詩寫得特別艷麗的,譜上新曲子,令聰慧的宮女們學習新聲,按歌度曲。歌曲有《玉樹後庭花》、《臨春樂》等。流傳最廣的有“壁戶夜夜滿,瓊樹朝朝新”十字。陳後主曾做的《玉樹後庭花》如下:“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艷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成為有名的亡國之音。君臣酣歌,連夕達旦,並以此為常。所有軍國政事,皆置不問。
內外大臣專迎合為事。尚書顧總博學多文,尤工五言七言詩,溺於浮靡。後主對他很寵信,游宴時總會叫上他。顧總好做艷詩。好事者抄傳諷玩,爭相效尤。
山陰人孔范容止溫雅,文章瑰麗。後主不喜歡聽別人說他的過失,孔范在這方面善於為後主飾非,因此後主對他寵遇優渥,言聽計從。孔范曾對後主說:“外間諸將,起自行伍,統不過一匹夫敵,若望他有深見遠慮,怎能及此?”從此帶兵的將帥微有過失,就奪他們的兵權,刀筆之吏反而得勢。邊備因此越加鬆弛。此時文武懈體,士庶離心,覆亡即不遠了。當時朝廷有狎客十人,以顧總為首,孔范次之。君臣生活窮奢極欲,國力卻逐漸衰弱下來。
訊息傳入長安,正值隋文帝開皇年間。隋文帝本有削平四海之志,於是隋之群臣,爭勸文帝伐陳。文帝下詔數後主二十大罪,散寫詔書二十萬紙,遍諭江外。有人勸文帝說兵行宜密,不必如此張揚。文帝說:“若他懼而改過,朕又何求?我將顯行天誅,何必守密?”於是修建了許多戰艦,命晉王楊廣、秦王楊俊、清河公楊素為行軍元帥,總管韓擒虎、賀若弼等,率兵分道直取江南。隋兵有五十一萬八千萬,東接滄海,西距巴蜀,旌旗舟楫,橫亘數千里,無不奮勇爭先,盡欲滅了南陳。
陳叔寶卻深居高閣,整日裡花天酒地,不聞外事。他下令建大皇寺,內造七級浮圖,工尚未竣,為火所焚。沿邊州郡將隋兵入侵的訊息飛報入朝。朝廷上下卻不以為意,只有僕射袁憲,請出兵抵禦,後主卻不聽。及隋軍深入,州郡相繼告急,後主叔寶依舊奏樂侑酒,賦詩不輟,而且還笑著對侍從說:“齊兵三來,周師再至,無不摧敗而去,彼何為者耶?”孔范說:“長江天塹,古以為限,隔斷南北,今日隋軍,豈能飛渡?邊將欲作功勞,妄言事急。臣每患官卑,虜若渡江,臣定做太尉公矣。”有人妄傳北軍的馬在路上死去很多。孔范說:“可惜,此是我馬,何為而死?”後主聽後大笑,深以為然,君臣上下押妓縱酒,賦詩如故。
朝廷十分有才能的將領蕭摩訶喪偶,續娶夫人任氏。任氏妙年麗色,貌可傾城,與張麗華說得投機,結為姊妹。任氏生得容顏俏麗,體態輕盈,兼能吟詩做賦,自矜才色,頗慕風流。
她覺得丈夫蕭摩訶是一介武夫,閨房中惜玉憐香之事,全不在行,故心裡不滿。在宮裡看見後主與張麗華,好似並蒂蓮恩愛綢繆的樣子,不勝欣羨。因此見了後主,往往眉目送情。後主只因任氏是大臣之妻,未便妄動。又因為相見時妃嬪滿前,即欲與她苟合,苦於無從下手。
一天,後主獨遇任氏,挑逗數語,便挽定玉手,攜入密室,後主擁抱求歡,任氏亦含笑相就,沒有推辭,翻雲覆雨,嬌喘盈盈。自此任氏常被召入宮,留宿過夜,調情縱樂,做長夜歡聚。
在蕭摩訶面前,只說被張麗華留住,不肯放歸。蕭摩訶是直性人,開始還信以為實,也不用心查問。後來風聲漸露,才知妻子與後主有奸,不勝大怒,嘆道:“我為國家苦爭惡戰,立下無數功勞,才得打成天下。今嗣主不顧綱常名分,姦污我妻子,玷辱我門風,教我何顏立於朝廷!”
隋兵渡江,如入無人之境。沿江守將,望風盡走。後主向來懦怯,不諳軍事,待到隋兵百萬壓境,後主才開始害怕,召蕭摩訶、任忠等於內殿,商議軍事。蕭摩訶只是不說話。蕭摩訶以後主私通其妻,全無戰意。最後被擒降隋。隋軍直入朱雀門。南陳的大臣皆散走。
後主身旁不見一人,只有袁憲站著沒走,後主說:“朕從來待卿不薄,今眾人皆棄我去,惟卿獨留,不遇歲寒,焉知松柏?非惟朕無德,亦是江東衣冠道盡。”說完,遽欲避匿。袁憲勸說道:“北兵入都,料不相犯,事已至此,陛下去將何往?不若正衣冠,御正殿,依梁武帝見侯景故事。”後主不從,下榻急走:“鋒刃之下,未可兒戲,朕自有計。”不知他有什麼計?從宮嬪十餘人,奔至後堂景陽殿,與張麗華、孔貴嬪三人並作一束,同投井中。隋兵入宮,執內侍問後主藏到哪裡去了。
內侍指井說:“這裡。”裡面漆黑一團,呼之不應,上面往下扔石頭,聽見陳叔寶說:是朕,是朕,朕降了,朕降了!別扔……這時隋軍才放繩子下去,士兵奇怪怎么這么重,隋軍都以為是皇帝的龍體確實不凡,拉出來後才發現後主與張麗華、孔貴嬪同束而上。隋兵皆大笑。據說三人被提上來時,張麗華的胭脂蹭在井口,後人就把這口井叫“胭脂井”,也叫辱井。
賀若弼夜燒北掖門入,聽說韓擒虎已捉住了陳叔寶,呼來視之,陳叔寶惶懼不堪,流汗股慄,向賀若弼求饒不止。賀若弼安慰說:“不要恐懼,小國之君,入我天朝,不失做一個歸命侯……”陳叔寶連忙磕頭謝恩。
後主至京朝見隋文帝,文帝赦其罪,給賜甚厚。每預宴,恐致傷心,不奏吳音。後來陳叔寶竟對文帝要求:“我還沒有一個稱謂,每回朝集,無法與人交談,願得一官號。”文帝後來嘆息說:“陳叔寶全無心肝。”監者又說叔寶每日喝醉,罕有醒時。帝問飲酒幾何,對曰:“與其子弟日飲一石。”文帝大驚,嘆道:“隨他罷,否則叫他如何過日?”楊堅是把陳叔寶作為一個皇帝來批評的,而在陳叔寶眼裡,他做詩度曲才是正業,興趣也全在這上頭,而管理國家不過是他偶一為之的“副業”而已。才會在隋軍兵臨城下時,告急文書未曾開拆就被丟在床下;陳叔寶也完全忘卻了一個皇帝起碼的尊嚴,所以當隋軍殺入宮中,他才會與張貴妃孔貴妃三人抱作一團躲在井裡,以致隋文帝對一國之君如此不顧體面而大吃一驚。也許陳叔寶並不是“無心肝”,他只是從來就把自己當作一個風流才子,一個詩文騷客,亡不亡國,無所謂,皇帝的體面,更是無所謂的了。
陳後主的好日子就像玉樹後庭花一樣短暫,仁壽四年(604年),死於隋洛陽城,時年五十二歲。因為隋煬帝喜歡陳後主的皇妹,所以追贈大將軍、長城縣公,諡號“煬”。
中國歷史上幾百個皇帝中,能把做皇帝能享受到的全部享受到,最後又不用承擔責任的,恐怕只有陳叔寶了,其實陳叔寶他不適合當皇帝,但是命運捉弄人,他爺爺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南半壁江山,就毀在他手中了。
難挽狂瀾
梁朝幾代皇帝都無善終,下場都很悲慘。但是這絕不是死了幾個人的事,王朝的興廢、政局的動盪讓曾經富庶的江南生靈塗炭。而這個時候,如果沒有一個強勢的皇帝,那自東晉以來的南方漢族文化就會遭到嚴重的破壞。於是,歷史選擇了陳霸先,他受命於危難之際,攘臂於無望之時。
南陳立國,正值侯景之亂不久,連續數年的戰亂對南方的經濟、文化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南陳的幾位君主一邊平定大大小小的地方割據,一邊醫治戰爭創傷,南方的經濟、文化逐漸得到了恢復。
陳霸先打下基礎後,繼承人文帝、宣帝勵精圖治,國勢逐漸好轉起來。但實力已無法與南朝其他三朝相比。梁末以來南朝地理優勢盡失,政治、文化、軍事等方面都遭到了極大削弱,加之此時北朝政權已經完成了社會、政治各方面的整合,由北統南,只是時間的間題了。南陳能堅持三十餘年,已經算是運氣很好了。
陵墓遭毀
陳後主禎明三年(589年)正月,隋國晉王楊廣、高熲、王韶率領的東至東海,西連巴蜀的五十一萬八千大軍攻陷建康。南朝陳滅亡,中國至此結束了永嘉之亂以來二百七十二年的大分裂。此時隋軍中有一位將領,滅陳攻掠極為積極,常言道“仇人見面、分外眼紅”,此人就是陳武帝陳霸先三十五年前殺死的王僧辯的次子王頒,滅陳後,王頒馬不停蹄地連夜挖掘了陳武帝的萬安陵,見到陳武帝的鬍鬚仍然掛在臉上不掉落,栩栩如生,王頒更加憤怒,挖出陳武帝屍體,鞭屍後挫骨揚灰,把骨灰放進水裡,一飲而盡、與陳霸先歸葬一處的章要兒屍體也遭到調戲侮辱、不久王頒盡焚萬安陵。
宗枝際遇
陳亡之後,宗屬被迫例遷入關。隋開皇中,文帝多忌,陳氏子孫多被流於河西,水土不服,生活多艱,多有死亡。大業初,煬帝厚待南人,陳氏乃得還內地,多有出任郡令者。大業末,唐高祖入定關隴。宣帝子叔達力盡而降,高祖重之,留置左右,參預機務,多有所益。武德、貞觀間,位至宰輔。
年號
永定:557年—559年
天嘉:560年—566年
天康:566年
光大:567年—568年
太建:569年—582年
至德:583年—587年
禎明:587年—5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