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王朗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豐富,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 大熊貓、 金絲猴、扭角羚等7種。該區域是大熊貓棲息地的重要走廊地帶,是連線岷山大熊貓種群的樞紐;植物組成複雜,起源古老,有許多種類為中藥材、觀賞花卉和森林蔬菜。王朗保護區的 原始森林是川西北保存最完整的一片,粗大的 冷杉、 雲杉、 紅杉直指雲天。區內四季皆景,潔淨的空氣、溪流、明顯的植物垂直帶譜,令人留連忘返。夏季涼爽,平均氣溫12.7℃,為消夏避暑、觀賞花卉、品嘗森林蔬菜的好去處; 秋季紅葉漫山,層林盡染,景色壯麗;冬季可賞雪、觀看野生動物。在王朗的周邊還生活著一支古老而獨特的白馬民族,其語言、風俗、歷史文化有別於其他任何民族,並保留了原始、古樸的文化傳統,與王朗的自然風光一起構成了獨具特色的生態旅遊景區。 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旅遊項目得到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從資金、技術、專家方面的援助,是以保護為目的的、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實行預約制度。生態旅遊基礎設施設備已經初具規模,有50人的接待能力,旅遊產品和旅遊線路已經形成,正在爭取得到國際生態旅遊認證機構的認證,成為國內首家被國際認證的生態旅遊景區。 目前開展的生態旅遊活動有:早晨觀鳥、穿越原始林、漫步大熊貓棲息地、觀花路線、蘑菇識別路線、登山、野外露營、晚間講座等;並可以舉辦一般會議培訓和青少年夏令營以及學生實習。
自然地理
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綿陽平武縣境內。
東經 103 °55 ′ --104 °10 ′, 北 緯 32 °49 ′ ---33 °02 ′,東南面接平武縣 白馬藏族鄉,西南面與 松潘縣黃龍寺接壤,東北及北面與南坪縣 ( 現九寨溝縣 ) 的九寨溝、勿角等為鄰。總面積 322.97 平方公里,占全縣土地面積的 5.4% 。 保護區管理所牧羊場距平武縣城94公里,距綿陽市265公里,距九寨溝旅遊環線公路41公里,在保護區外有柏油公路直達綿陽及成都,交通較為方便。區內公路34公里。保護區地處橫斷山北緣的川西高山狹谷地區,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接合部。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屬深山切割型山地,峰巒疊嶂,山高谷狹,溪流縱橫。海拔範圍2300--4980米,相對高差2500米左右,平均海拔3200米,管理處所在地海拔2560米。
保護區地處岷山山系腹心地帶,屬全球生物多樣性核心地區之一的喜瑪拉雅---橫斷山區,保持了典型的自然生態系統,具有多樣性、稀有性、代表性、原始性。森林生態系統是該區域極重要的生態系統,處於頂極群落狀態;該區生態系統基本保持了原始狀態,區內無居民,受人為干擾少;生態系統徑流係數為0.21,具有強大的林冠截流作用,涵養水源作用明顯,為涪江上游的天然水庫。
保護區地質構造帶有白馬弧形構造帶的特徵。出露地層屬倒置型,即新地層在老地層之下;岩層古老,主要為泥盆系、石碳系和二疊系岩類。地處斷裂地層(龍門山地震帶)結構之上,地震頻繁。土壤分布與基岩及水熱條件的垂直分布密切相關。海拔由低到高依次分布有山地棕壤(2300--2850m),山地暗棕壤(2600--3500m),亞高山草甸土(陽坡海拔2300--3500m),高山草甸土(3500--4000m),高山流石灘荒漠土(4000m以上)。
保護區屬丹巴-松潘半濕潤氣候,
隨海拔分布氣候呈現暖溫帶、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冰凍帶的帶譜類型。受季風的影響,該區形成乾濕季節差異。乾季(當年11月至次年4月)表現為日照強烈、降水少、氣候寒冷、空氣乾燥的特點;濕季(5月至10月)的氣候特徵為降雨集中、多雲霧、日照少、氣候暖濕。年均溫2.5-2.9℃,七月平均溫度12.7℃,一月均溫-6.1℃,極端低溫-17.8℃,極端高溫26.2℃,≥10℃的積溫1056.5℃。年降雨量859.9mm,降雨日數195天,集中在5、6、7月。保護區內主要溪流有長白溝、大窩凼溝、竹根岔溝、西溝、東溝、機械工棚溝等,匯合後為白馬河,是涪江上游的主要支流,水力資源豐富,開發潛力極大。
保護區春季不明顯,或季相明顯落後於平武半月左右。1--3月仍難以解凍,春雪多於冬雪,柳樹等萌芽生長。是四季中最冷的季節,是觀雪賞雪的最佳季節,也是觀看野外動物足跡的佳季。夏季天氣明朗,是觀賞花卉、品嘗森林蔬菜的好季節。月平均溫度在15℃左右。花卉主要有杜鵑、芍藥、蒲公英、山梅花、野櫻桃等。秋季依海拔不同,樹木開始凋落,是寫生拍攝的好季節。冬季乾燥,日照強烈是主要特點,是防火的關鍵時期。多數物種處於休眠期,森相蕭疏,早晚溫差大。偶有雪,不能積層。
歷史沿革
一、成立之前沒有建立保護區以前,王朗是當地放牧的牧場,當時人民形容資源的盛況為“棒打獐子瓢舀魚”。直到1952年10月,川北伐木公司進入白馬及王朗林區建立了川北森工局,在王朗進了為期3年的採伐,為寶雞到成都的鐵路修築貢獻了大量的資源。由於當時採伐工具、運輸方式、運輸工具極為落後,造成採伐量有限,並且為有序採伐,使王朗的採伐跡地能在40年後恢復的較好,形成今天沿河兩岸的針闊混交林。在大躍進期間,由於生活物資缺乏,縣鄉成立了打獵隊,對王朗野生動物資源有一定影響。1959年中國科學院朱靖等領頭在王朗進行科學考察活動,開始規劃王朗建立自然保護區的可行性。
二、成立階段
1963年,四川省人民委員會為貫徹國務院國林譚字287號“關於積極保護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的指示”,以(63)川農字第0191號批轉省林業廳“關於積極保護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的報告”。確定在平武縣林區劃定一萬公頃的範圍為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大熊貓、金絲猴。根據(63)川農字第0191號檔案精神,平武縣組織專人對王朗林區進行了考察,認為在王朗建立自然保護區,設定保護區管理機構的條件優越。平武縣人民委員會(65)會辦字第022號專題請示將自然保護區建立在王朗,並設立平武縣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省人民委員會(65)川農字第0511號同意平武縣人民委員會關於建立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設立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的意見,並決定管理站所需的編制在省下達給專區的林業事業編制內調劑解決。鑒於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範圍原是胡家磨森林經營管理所的管理範圍,平武縣將該所原有的5人編制一併納入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三、看山守林階段
建立保護區後,王朗一直由平武縣林業局胡家磨經營所代管,在日常工作上停留於看山管林,因當時的具體情況和地理位置的偏僻難以開展科研、環境教育等其它保護區的功能。對珍稀動物的搶救也是出現問題來解決問題,沒有系統的管理計畫和目標框架。當時到王朗,沒有公路,沒有照明,職工從平武到王朗值班全靠馬匹馱運物資,要走三天才能到達。在100多公里的山路山留下開創者們奮鬥的足跡。
在1967年4月始,中國科學院、林業部、東北林學院、北京動物園等單位組織人員對王朗保護區進行科學考察。考察活動得到社區民眾的大力支持,村民爭先帶路。後因文革的動亂考察工作半途而廢,考察隊員在當地民眾幫助下從勿角經廣元撤回成都。第二年又繼續該次考察活動。這次大型的科學考察活動在73年有了較大的喜訊,73年1月的《人民畫報》專版介紹了這次考察活動的收穫,以及王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原始的森林生態系統等,王朗逐漸引起了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1976年大地震,王朗的森林資源遭到了極大的破壞,造成大面積的箭竹死亡,萬餘立方米的木材被掩埋,現在沿河兩岸還保留著許多地震遺蹟。
1979年,省革委川革發【1979】36號“關於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的通知”,確定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由省、縣共同領導,以省為主。同年,省革委會辦公廳川革辦函【1979】34號“關於解決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及人員編制問題的批覆”同意省林業局“關於請求解決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及人員編制問題的報告”,確定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為科一級的管理所,保護區增編到15人。
四、基礎設施建設
從80年代開始,國家加大了對保護區發展建設的投資力度,王朗先後建設了區內公路30公里,修建電站205千瓦,修建王朗牧羊場招待所700平方米,修建了職工食堂,職工工作生活用房,修建豹子溝保護站,為有效地開展保護工作奠定了基礎。從80年代以來,平武及王朗大面積箭竹開花死亡,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保護大熊貓,愛護國寶地高潮。王朗展開了搶救工作,對大熊貓地監測巡護活動也逐漸開始。國內外專家在王朗展開大熊貓方面地研究,王朗的相應機構和人員也逐漸到位,引起了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1989年,保護區因成立派出所而增編到20人。同年,平武縣人民政府以“國林平武府證【1989】第05號”向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頒發了四川省國有林權證,確認了保護區四周邊界,核定其管轄總面積為484,455畝。
1992年,林業部制定了《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工程》計畫,四川省從1993年開始實施。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因其在大熊貓保護上的重要地位而被納入四川省的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工程建設範圍。四川省人民政府1993年向林業部報送的“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工程四川項目實施方案”中,把完善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列為實施項目;四川省林業廳川林計函【1994】130號“關於下達“工程”四川項目可行性研究計畫的通知”中,將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總體規劃設計列為首批任務。據此,1994年,省林業廳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對王朗保護區的建設進行了規劃論證,完成了《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設計》。同年,平武縣機構編制委員會以平編髮【1994】10號“關於建立平武泗耳自然護區管理處和平武泗耳自然保護區及完善平武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通知”再次將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人員編制增加為30人。90年代初,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基本走上正軌,開展了基本的業務活動,職工隊伍逐漸穩定。
五、發展階段
1996年,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得到了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資助,從這時起,王朗迎來了發展的春天。WWF從資金、專家、技術、方法等方面持續對王朗保護區進行了援助。
管理:引入了參與式管理,使參與式管理方式貫穿在王朗保護區的所有工作中。王朗保護區的工作人員通過積極參加ICDP項目,接觸了參與式方法,從重大事務決策到日常管理、制度的建立、合作項目等,都引入參與式觀念,對推動保護的管理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工作人員進行了定崗定責;制定了內部管理制度;經制定了保護區管理的中長期管理目標和保護管理計畫;與國內外多家組織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的聯繫。
保護工作:開展了一系列社區工作;開展了大熊貓及棲息地的監測、巡護工作;重點時段、重點區域加強了巡察;在豹子溝建立了保護站。
人員能力建設:對保護區全體職工進行了多次培訓,如參與式工作方法、生態旅遊、分類經營、非木材林產品開發等。
科研:與WWF、北京大學、四川省林科院、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世界銀行等單位進行了7個項目的長期合作。
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傳統的“看山管林”管理方式到以科研、合作為主的半開放式管理方式。已基本走上正軌,具備了一定的管理水平。設施設備部分得到改善;整體工作具有科學性、持續性。基本實現了社區共管,保護區意識到大熊貓的保護僅僅建立幾個保護區是不夠的,大量的大熊貓生活在保護區外圍,在王朗周邊社區存在著大片的大熊貓棲息地,是王朗大熊貓種群與外界進行基因交流的關鍵地帶,社區對保護的態度及參與保護的程度極大影響了大熊貓及生物多樣性的有效保護。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ICDP項目,用PRA方法了解周邊社區,主動與社區建立共管關係,將社區的發展納入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計畫的一部分,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以調動社區的積極性,參與王朗的保護,使王朗和周邊社區大熊貓及棲息地保護的有效性得到加強。
通過王朗保護區的長期保護,王朗的大熊貓、金絲猴、牛羚等珍稀動物及其棲息地基本得到保護,棲息地質量有所恢復,大熊貓及其伴生動物種群穩定,大熊貓數量增加;周邊社區對保護的威脅較80年代有所減少;王朗的知名度逐漸提高並成為科普、環境教育的基地;對“天然林保護工程”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大事記錄
1950年,白馬境內有人種鴉片,
王朗的牧羊場曾是種 鴉片的地方。1952年5月,川北伐木公司進入 白馬河流域原始森林踏勘了解白馬及王朗林區資源狀況。1952年10月,川北伐木公司在白馬流域建立川北森工局,現保護區由川北森工局管理王朗的森林資源遭砍伐,但為有續採伐。1953年8月20日縣委要求成立防獸保糧打獵,組織獵戶3457人,打死 野獸1416隻。1956年川北森工局撤出,白馬鄉初級社成立王朗的森林資源受保護。1957年大煉鋼鐵。建立綿陽地區伐木廠,現保護區由胡家磨森林經營所代管至1965年王朗的資源又受威脅,為有序採伐。1958年大躍進,各寨子吃一伙食團,鄉要求各村成立副業隊,僅維持一年。 成都軍區野戰部隊一個連在現保護區內打獵,打死盤羊1000多隻,運送了一年,社區派員支持。王朗的野生動物資源遭破壞。1959年 中國科學院朱靖等在王朗進行大熊貓調查。1960年開始宣傳禁獵大熊貓,大熊貓受到保護。1963年川農字0191號確定在平武縣劃定1萬公頃的範圍為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大熊貓、金絲猴。林業部組織專人對王朗進行本底調查,社區民眾大力支持王朗的成立成為可能,為保護區建立奠定基礎。1965年縣人委(65)第022號請示建立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人委(65)川農字第0511號同意批建。1965年9月20日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式建立,設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編制5人,王朗區域的自然資源得到更好保護。
1967年4月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林業部、東北林學院、北京動物圓等7單位組織對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考察,因文革中斷,考察人員在社區民眾幫助下從南坪(現九寨溝縣)、廣元方向撤走。1968年4---6月7單位繼續對王朗進行本底調查。1969年4--7月繼續本底調查,報導有大熊貓200餘只。1969年7月27日縣革委發出《關於保護國家野生動物資源的通知》,嚴禁獵取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等珍貴動物。動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1973年1月《人民畫報》記者在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時救活大熊貓幼仔“朗朗”,
後送給 法國。1973年5月 《人民畫報》刊載《平武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見聞》,介紹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光及棲息的大熊貓、金絲猴、藍馬雞等珍貴動物,提高了王朗的知名度。1973年12月8日縣林業局奉命捕捉大熊貓兩隻,交國家贈送給 法國巴黎動物園。1974年始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箭竹大面積開花,在75年調查時發現屍體13隻。1974年4月12日縣革委印發《平武縣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規定》。1975年4--6月四川省珍稀動物調查隊對王朗的大熊貓進行了調查,報導有大熊貓62隻。1975--1985年搶救大熊貓工程,王朗為重點單位。1976年4月22日縣革委關於作好保護大熊貓工作的通知,指出:由於箭竹開花死亡,致使大熊貓缺食,要採取一切措施搶救國寶。1976年8月松平大地震,王朗保護區大量滑坡,造成箭竹死亡、樹木被掩埋。1976年地震後靠近王朗的刀切加、色臘路兩個村寨下遷至胡家磨,對王朗資源的利用減少。1978年王朗不願升國家級。1977--1978年伐木廠修通王霸楚至豹子溝的簡易公路。1979年,下遷的村民因土地原因大多數遷回原地。1979年,省革委川革發〈1979〉36號“關於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的通知”確定王朗由省、縣共管,以省為主;成立科一級的管理所,總編制15人。
1980年修建區內公路、電站等基礎設施,改善生活、工作條件,有利於管理水平的提高。1981年修建豹子溝電站,為社區供電改善社區關係。1981年4月24日美國國家動物園埃森伯格在林業部、中國獸類學會等陪同下考察王朗。1983年箭竹大面積開花死亡,大熊貓棲息地急劇減少。1983年10月24日大熊貓“南南”在王朗保護區南溝口樹上被搶救成功,後作為“熊貓演員”送上海雜技團。1984年保護區開始飼養藍馬雞;夏勒博士、肯.詹森在王朗工作。
1984--1994年四川省林科院在王朗開展〈大熊貓主食竹〉研究,獲九六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林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84年7--8月省動物調查隊、南充師院等在王朗進行大熊貓調查,報導有大熊貓27隻。1985年解散集體一伙食;建立大熊貓半野外飼養場;獲林業部搶救大熊貓先進單位;藍馬雞飼養未成功。1986年第二次飼養藍馬雞成功;在平武城關建立職工生活基地。1988年建立衛星地面接收站。1989年10月“國林平武府證〈1989〉第05號”向王朗頒發了林權證,確認了四周邊界,核定總面積為484455畝。
1990年在城關生活基地設立辦事處。
1991年6平武縣首次中國小生 夏令營來王朗。1992年大量揀風倒木;泰勒博士在王朗進行“森林與竹子”的研究,並於98年複查。1993年因外面開通程控電話和自身無力維護,拆除了通往外面的電話線。1994年8月在城關生活基地新建職工住房。1994年9月王朗列入 《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工程》實施項目;省廳對王朗保護區進行總體規劃設計。1994年11月縣編委再次增加王朗編制為30人。1996年6月19日南溝發生火警。1996年8月11日王朗保護區等被命名為平武縣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8月--11月WWF和省廳提供資金,王朗組織修建 胡家磨大橋。1996年底WWF提供援建資金近百萬元,支持王朗的交通、科研、管理等。1997年3月至5月由省林業廳、WWF舉辦的“岷山地區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管理培訓班”在王朗舉行。1997年WWF開始在平武推動ICDP項目,王朗成為該項目的優先發展區域,並在該項目中起重要作用;王朗保護區在WWF支持下,在管理、巡山監測、基礎設施等方面得到改善。1998年2月12日機械工棚溝尾發生火警。1998年4--5月初ICDP項目大熊貓調查在王朗舉行,報導有大熊貓31隻,種群正在恢復,棲息地質量穩定。1998年5月底王霸楚—王朗公路擴建工程開始(王霸楚-厄里,豹子溝—祥述家)。1998年6月ICDP生態旅遊項目以王朗為重點,按專家規劃展開調查與評估工作。1998年9月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1998年11月王朗通自來水。1999年3月始WWF資助,省林科院與王朗合作調查、開發野生食用菌及羊肚菌研究。1999年8月王朗豹子溝開始徵收保護管理費;ICDP項目野生菌類調查與培訓班在王朗舉行。1999年12月-2000年1月WWF資助,省廳保護處、林科院、設計院等對王朗進行參與式總體規劃。
2000年3月WWF資助王朗生態旅遊基礎設施—王朗賓館開始改造。2000年4月王霸楚—王朗公路厄里至祥述家段開工。2000年6月平武ICDP社區項目在白馬鄉亞者村推開2000年8月26日ICDP座談會及給呂植送行在王朗新建山莊舉行2000年10月王朗迎來了第一批志願者Donna和Roger,生態旅遊線路、產品在專家的幫助下得到制訂2000年10月底WWF東南亞會議在王朗召開,王朗逐漸成為生態旅遊和環境教育的培訓基地2000年12月王朗升國家級未能成功2001年王朗保護區開始納入縣天保工程實施範圍,人員工資、基建等由天保承擔。
2001年1月3日王朗成功舉辦來自林校培訓中心的培訓。
2001年6月北京大學大熊貓中心王大軍捐贈北京吉普一輛有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使用。2001年8月王朗舉行了3次參與式環保夏令營,開發製作了夏令營材料,為開展環境教育活動積累了經驗,開發了環境教育材料2001年8月下旬與綿陽電視台舉行穿越王朗環保科考活動。2001年王朗入區人數達到12460人, 旅遊收入達到40萬元。2002年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在王朗建立定位研究站,是王朗引進的國家大型科研合作項目。2002年7月 西藏藥業集團在王朗建立人工蟲草產業化研究 實驗室。2002年7月2日國務院以國辦發【2002】34號檔案批准王朗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8月底在豹子溝修建停車場一處。平武舉行首屆王朗-白馬風情節,王朗成為分點之一。2002年9月CCTV-1、CCTV-10、CCTV-12、綠色時報、新華社、中國日報等國家新聞媒體來王朗採訪,為宣傳王朗,提高知名度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2002年10月16日王朗負責人陳佑平、蔣仕偉及ICDP負責人李晟之在CCTV-10演播室錄製王朗與白馬的故事。2002年12月王朗再次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中國先進自然保護區。2002年王朗開展旅遊以來,年度門票收入首次突破36萬元,旅遊總收入超過50萬元。國際生態遊客持續增加,生態旅遊的品牌建立並得到外界肯定。2003年3-4月王朗保護區代表中國的保護區參加了在澳大利亞舉行的第四界巡護者大會並進行發言,擴大了知名度。2003年4月王朗開展了多次聯合反偷獵行動。
旅遊資源
大窩凼景區:從牧羊場出發,在珍寶橋(
有路標)處向右,就進入大窩凼景區。溯清澈的河流而上,沿途是密密的河灘針闊混交林,以各種柳樹為主,在陽坡,依海拔基本是灌叢、草坡、裸岩,裸岩附近是岩羊、羚羊的活動地帶。沿途可觀賞地震遺蹟,看花(不同的季節分別觀賞 杜鵑、 珍珠梅、 薔薇、 山梅花、 馬先蒿等) 在海拔2700米左右,有一段落差很大的河流,是停留 攝影的好地方。該地段植被是以冷雲杉暗針葉林為主,林相較好,河邊還有許多生長在石頭上或橫倒在河流上仍茁壯生長的大樹。海拔2800-2900米左右是保存完整的冷-樺、雲-樺林下的成片箭竹林,是大熊貓棲息地恢復的代表。有一段生長很密的中幼齡林,將公路上方遮蓋,翻過山岈約400畝的大草坪、遠處的林海、陽光下的雪山、開滿野花的草坡,是大窩凼景區的精華。 海拔2880米處,林間公路到了盡頭,這裡是王朗保存最好的原始森林之一,植被為典型的 亞高山暗針葉林,粗大的冷雲杉直指蒼穹,年齡在400--600年左右,直徑100cm的古樹比比皆是。可在大草坪上享受日光浴,在高山草坡上望遠、滑草,在原始森林裡面探幽尋密。沿洋洞溝可徒步翻越九寨。沿大窩凼正溝從海拔2880米到3600米,依次可觀賞暗針葉林、雲杉純林、亮針葉林、高山杜鵑純林、高山灌叢、高山草甸、流石灘植被等植被帶譜。竹根岔景區:
從珍寶橋向左,沿途經過針闊混交林、暗針葉林,即進入竹根岔的大草坪、白沙溝景區,車需穿過大約3km的原始雲杉純林。大草坪是拍攝 《爬滿青藤的小木屋》等 電影的地點,有很多的人文景觀,該處地勢開闊,背景好,適於留影。從竹根岔的正溝河白沙溝徒步可達黃龍寺。 正溝可觀賞到杜鵑林、紅杉林及高山草甸等原始景觀。海拔3000米處的原始森林,方圓10km,是生長最整齊的一片。林間的大片土石流河灘,是休息、露營的好地點。可徒步考察白沙溝,需5小時,觀賞地震遺蹟和嚙齒類動物。不同季節觀賞 花卉和鳥 。王朗附近最高的山脈為雪寶頂,在松潘縣境內,海拔5588米,是岷山山脈的主峰,其餘的高山都是雪寶頂的組成部分。岷山山脈是一條南北向高大連綿的山嶺,長約200公里,主體在九寨溝、松潘縣境內,九寨溝、黃龍寺、王朗等保護區就在岷山山脈的崇山峻岭之中。岷山是中國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它的東南有一系列5000米海拔以上的高峰,如雪包頂為5400米,是平武縣的第一大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