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彝語“達體”為“跺地”之意。達體舞在涼山具有悠久的歷史,有極其廣泛的民眾性以及較高的娛樂性。達體舞種類繁多,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特點和名稱,如“鍋莊舞”、 “蹢腳舞” 、 “對腳舞” 。 這種舞蹈男女老少皆宜,不受環境、時間、人數、道具以及音樂伴奏等條件的限制。據鹹豐七年(1857年)的《冕寧縣誌》載:“夷人每逢喜慶事跳鍋莊,男女十餘人穿新衣,荷包 巾帕之屬裝束盛飾,牽手圍繞而轉,且跳且歌,初轉徐徐行,再轉小躍,行三轉大躍嬉笑追逐良久乃罷。夜間則燃燒松柴一堆,繞火而行,所歌之詞各因其事……”對彝族達體舞作了簡要、形象的敘述。
解放後,文化部門組織人員對達體舞進行了系統的挖掘、整理和規範,共為二套12種舞,並錄製了伴奏舞曲,在全州範圍內推廣普及。達體舞歡快、活潑,舞曲優美動聽,因而深受幹部民眾的歡迎。
歷史
這種舞蹈男女老少皆宜,不受環境、時間、人數、道具以及音樂伴奏等條件的限制。據鹹豐七年(1857年)的《冕寧縣誌》載:“夷人每逢喜慶事跳鍋莊,男女十餘人穿新衣,荷包 巾帕之屬裝束盛飾,牽手圍繞而轉,且跳且歌,初轉徐徐行,再轉小躍,行三轉大躍嬉笑追逐良久乃罷。夜間則燃燒松柴一堆,繞火而行,所歌之詞各因其事……”對彝族達體舞作了簡要、形象的敘述。
分類
踩腳舞
“踩腳舞”在會理、會東、寧南、鹽源、冕寧等縣彝族中盛行。其舞民眾性強,大型集會時,跳者可達數千人。舞時以笛子或葫蘆笙作伴奏,吹奏者站於中心或領頭邊吹奏邊跳,個人動作及集體隊形均變化多樣,動作剛健,踏實明確,乾淨利索,熱情奔放。踩腳舞形式及內容多種多樣,有《一步腳》、《二步腳》、《四步腳》、《新腳》、《四腳二換腿》、《跑馬四腳》、《洗麻線》、《六腳》、《馬啄腳》、《老羊調》等數十種。
對腳舞
對腳舞是一種在節慶、豐收、婚禮等聚會時跳的集體舞蹈。是達體舞的一種種。 “對腳舞”彝語為“西則且”,此舞男女老幼都能參與,不受環境、時間、人數、道具及音樂伴奏等條件限制,相互吆喝一聲即可起舞。二人各用一隻相對稱的腳或相同的腳互對,其中包括“前對腳”、“後對腳”、“旁對腳”等各種節奏不同的對腳,可以組合多種多親跳法。對腳舞有一定規律性,動作主要在腳上,雙手動作較少,並作腰、腿、腳的前後、旁傾斜、轉動等變化,雙肩、頭也隨之變化方向,舞步剛勁鏗鏘,動作粗獷奔放。該舞分布甚廣。
對腳舞來源於生活,共十二節,可男女一起跳也可以眾女一起跳,但要有兩人以上才行,跳舞的人不能唱因為跳下十二節來人會滿頭大汗的,而唱《酒令歌》的人必須隱藏在屋角里唱,所以只能聽到聲音,以前對腳舞常常跳,現在彝族人結婚也都越來越簡單,對腳舞漸漸被遺忘了。 有人把此舞被稱為“東方踢踏舞”。
對腳舞,舞時無樂器伴奏,也不唱歌,以整齊、有力的腳步聲響及默契的內心節奏共同舞蹈,時而人們也會發出“赤、尼、鎖、耳(一二三四)”的喊聲,以統一步伐。多為男子二人相對
對腳舞而舞,動作粗獷,節奏鮮明。男女對舞比較少見,偶遇此種情況,則與男性舞蹈風格迥異,男女在跳“對腳舞”時默契而含蓄,好似以舞代言,傳情達意。手部動作雖少,但也有多種不同的拉手方法及姿態,如雙手叉腰,一手叉腰一手搭肩,兩手並列並叉拉手,以及普通的拉手,或是對面拉手,時而又根據腳步的變化而放開雙手等。腳步動作變化較多,其主要動作有向前進、向後退,踏地,吸腿,兩人前後對腳及前後變身,跳轉等等。
藝術奇葩
民間藝術奇葩——涼山彝族達體舞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號召下,國際社會對“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的保護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關注,我國政府也先後採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彝族人民千百年來世代傳承的音樂舞蹈傳統和口頭藝術表達,也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宗重要傳承,“達體舞” 就是從彝族傳統歌舞藝術百花園中提煉、規範、編創而成的一種集體舞或廣場舞。
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共涼山州委、涼山州人民政府在“兩個文明”建設中,為了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在前副州長巴莫爾哈的積極倡導和精心策劃下,組織州民眾藝術館、州歌舞團的舞蹈家、音樂家,從彝族民間流傳的近百種音樂舞蹈中挖掘、提煉、規範,系統地編排出了兩套《彝族達體舞》。
“達體”意為“踏地而舞”:其音樂融彝族傳統音樂和現代音樂為一體,悠揚流暢,優美動聽,飄逸瀟灑;其舞蹈程式簡練明快,熱情奔放,深沉優美;其形式集參與性、自娛性、互動性為一體,易學易跳,男女老幼都宜,適合不同的場地和空間,少則數人,多則上萬人同舞、同樂。“達體舞”是彝家心底的情、靈魂的歌,是彝民族古老文化的具現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新生,從中我們不難領略到民間藝術的永恆魅力,從而激發我們在人類表達文化的縱深光譜中認識並感受優秀民族文化的價值取向和民間藝術的美學觀念。
“達體舞”問世已有十多年了,經過時間與歲月的考驗,這株植根於民族民間文化豐土的藝術奇葩一直受到各民族人民的青睞,可謂根深葉茂,氣韻生動。“達體舞”傳遍了大小涼山、雲貴高原和祖國的南北大地,還傳到了亞洲和歐美的許多國家,影響深遠,贏得了極其廣泛的稱譽。“達體舞”曾在“中國廣場舞”比賽中獲最佳舞蓉獎,還在國內許多比賽中多次榮獲殊榮,被譽為 “中國的交誼舞”。國內外的舞蹈專家和賓朋們稱之“歌好舞美風格濃,是團結、友誼、文明的舞蹈,具有很高的推廣價值”。中國著名的舞蹈家賈作光先生說:“達體舞樸實、優美、剛健、豪放,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強烈的時代氣息,體現了彝族人民的精神風貌,是團結和友誼的舞蹈,是國際舞的優美體現,是中國的交誼舞” 。
為了保護、承傳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讓“達體舞”這一采自大山深處的民族藝術奇葩久遠流傳、世代傳播,同時也是為了以滿足廣大的“達體舞”愛好者的願望,在涼山州政府的支持下,我們的老前輩巴莫爾哈再次出面牽頭,與有關部門和專家一同精心組織、策劃和編排,並採用DVD/VCD/CD介質,以全新設計和現代製作重新出版這套集“達體舞”和“青年達體舞”為一體的教學片和音樂,讓“達體舞”激揚人們的精神,豐富人們的生活,永葆民間藝術自然清新的風格和蓬勃向上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