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舞

祭祀舞

祭祀舞彝語稱“革澤且”,是“蘇尼”,在請神驅鬼的巫事活動中跳的一種舞蹈,用於祈求神靈保佑。

舞蹈簡介

藏族的祭祀舞主要用於祈求神靈保佑戰爭勝利,為出征將士祈福,或顯示自己的力量。四川嘉絨藏區地處中原到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在歷史上經歷過無數大小戰爭。公元7世紀,松贊乾布統一了拉薩河流域,建立了強大的吐蕃王國,並向東擴展,同唐王朝展開了大戰。那個時代,四川藏區成為吐蕃王國同唐王朝的爭奪地帶,經歷了百年的戰亂,最終為吐蕃占有。元朝遠征大理時,整個阿壩地區都成了軍營,元王朝就是從這裡兵分三路沿川滇古道進軍大理的。
除了這些重大戰爭以外,部落與部落之間、寨子與寨子之間的械鬥,更是時有發生。有的部落之間的仇殺征戰,要經歷幾代人的時間。戰爭和械鬥,意味著流血,意味著推動親人,很自然地,就產生了祭祀性質的舞蹈。具有代表性的是流行於黑水一帶的“卡斯達溫”舞,意即“鎧甲舞”。

將士們就要出征了,勝負不但關係著出征將士的生命,也關係著部落的命運。在古代,戰爭一旦爆發,每個家庭都將全力投入,男子們都要上前線,婦女、老人和兒童擔負著繁重的生產任務。每個人都要為自己部落的勝利禱告,都要為自己的親人祈福,除了我們在前面有關信仰崇拜中述及,要到神山嘛哩堆祈禱外,全寨子或全部落的人,就要跳“卡斯達溫”舞了。

表演形式

參加跳“卡斯達溫”舞的男子,身穿用牛皮製做的“鎧甲”,頭戴頂部裝飾有牛尾和鷹毛的圓形“盔帽”,手持刀、矛、槍等武器,在寨子中集中起來,邊走邊舞,後面緊隨著全寨子的男女老少。當走出寨子,來到平坦的壩子時,舞蹈變成圓圈舞,一邊反覆齊唱“降多降多衣呀吔多降多”的歌曲,一邊舞蹈。在武士們的後邊,更長的行列是全寨子的男女老少,他們也跟著一起跳舞,場面十分壯觀。舞蹈結束時,刀入鞘,槍托落地,男子在前,女人在後,山呼海應地反覆高呼:“哈宇!哈斯宇!”一派出征前視死如歸的悲壯情景。

另一個著名的祭祀舞蹈是“哈瑪”,意即“神兵舞”,廣泛流行在馬爾康、金川、黑水等地。根據藏文史料《恩波》和《熱不拉》記載,當年格薩爾王的神兵,曾經來到這些地區,“神兵舞”就是首先由這些神兵傳播的。

“哈瑪”雖然在春節木身小 節期間跳,但它與宗教沒有任何關係,必須在跳神儀式結束之後才允許跳。而且跳舞者都是“得學”,即正為土司服兵役的士兵。一般由16人表演,均穿“鎧甲”,戴鷹帽。跳舞時,舞者腰挎長刀,手持弓箭,聽從指揮者的口令,模仿鷹和戰鬥動作,神秘莫測,造成似神非神、似人非人的氛圍,仿佛真是格薩爾的神兵在操練,又好像神兵下凡,顯示土司兵精將勇,無往不勝。這是祈求神靈幫助,讓部落藉助神兵的威力,永遠強盛的儀式。

民族舞蹈概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