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

豐子愷

豐子愷(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緒二十四年生,原名豐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主要原因是豐子愷的威氏拼音法名字為FONG, TSE KA)。師從弘一法師(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中國浙江桐鄉石門鎮人。中國現代漫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和音樂教育家、翻譯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美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等職。被國際友人譽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豐子愷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深受人們的喜愛。

基本信息

簡介

豐子愷豐子愷
豐子愷(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中國浙江桐鄉石門鎮人,散文家、畫家、文學家、美術與音樂教育家。原名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師從弘一法師(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

豐子愷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藝術概論》《音樂入門》《西洋名畫巡禮》《豐子愷文集》《豐子愷散文集》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達一百八十多部。

在十年動亂期間,遭受迫害,因而積鬱成疾,於1975年與世長辭,享年七十七歲。

豐子愷自幼愛好美術,1914年入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從李叔同學習繪畫和音樂。另一位對他有較大影響的老師則是夏丏尊,他稱李叔同為“爸爸”,夏丏尊為“媽媽”,這兩位老師尤其是李叔同,對他的一生影響甚大。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曾寫作文《懷念李叔同先生》以紀念恩師。1917年與同學組織桐蔭畫會。1919年師範學校畢業後,與同學數人在上海創辦上海專科師範學校,並任圖畫教師。1921年東渡日本短期考察,學習繪畫、音樂和外語。1922年回國到浙江上虞春輝中學教授圖畫和音樂,與朱自清、朱光潛等人結為好友。回國後從事美術、音樂教學,曾任上海開明書店編輯、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美術教授。同時進行繪畫、文學創作和文學、藝術方面的編譯工作。1924年,與友人創辦立達學院。抗戰期間,輾轉於西南各地,在一些大專院校執教。文藝刊物《我們的七月》4月號首次發表了他的畫作《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

上陸續發表,並冠以“漫畫”的題頭。自此中國才開始有“漫畫”這一名稱。1925年成立立達學會,參加者有茅盾、陳望道、葉聖陶、鄭振鐸、胡愈之等人。1926年,任教職於上海藝術大學。1929年被開明書店聘為編輯。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由開明書店出版。七七事變後,率全家逃難。1937年編成《漫畫日本侵華史》出版。1939年任浙江大學講師、副教授。1942年任重慶國立藝專教授兼教務主任。1943年起結束教學生涯,專門從事繪畫和寫作。陸續譯著出版《音樂的常識》《音樂入門》《近世十大音樂家》《孩子們的音樂》等面向中小學生和普通音樂愛好者的通俗讀物,為現代音樂知識的普及作了許多有益的工作。1946年返上海。出版畫冊《子愷漫畫選》。1952年後歷任上海文史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文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工繪畫、書法,亦擅散文創作及文學翻譯。

豐子愷,是中國現代受人敬仰的漫畫家,散文家。他的繪畫,文章在幾十年滄桑風雨中保持一貫的風格:雍容恬靜,其漫畫更是膾炙人口。豐先生作品流傳極廣,失散也很多,就是結集出版的五十餘種畫冊也大多絕跡於市場,給讀者帶來極大遺憾。在豐子愷先生的作品中,漫畫恐怕是最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一個意境,比如《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幾個茶杯,一捲簾籠,便是十分心情。豐先生的許多漫畫,都是以兒童作為題材的,例如《阿寶赤膊》,《你給我削瓜,我給你打扇》和《會議》,《我的兒子》。讀豐先生的兒童漫畫,讓我們這些所謂的成人都覺得慚愧。什麼時候,我們這個世界,能少一些欺詐,多一些執著,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豐子愷的散文,在我國新文學史上也有較大的影響。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辭緣緣堂》、《緣緣堂再筆》《告緣緣堂在天之靈》、《隨筆二十篇》、《甘美的回憶》、《藝術趣味》、《率真集》、《護生畫集》(共9部)等。《白鵝》被編入國中一年級、四年級課文、《竹影》被編入國中一年級課文,《手指》被編為國中、國小六年級課程。這些作品除一部分藝術評論以外,大都是敘述他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

名字由來

豐子愷原名豐潤。他生下來後.由於父母親十分喜愛他,取小名“慈玉”。他在家鄉讀國小時,有一次,鄉下要搞什麼選舉。國小老師說,鄉下人文化低,筆畫多的字不好寫,為日後考慮,名字應儘量用筆畫少的字,因此,“潤”字改為“仁’,字,老師說,浙江讀音“仁”與“潤”差不多,“仁”在意義上與“慈玉”的“慈”接近,因此,他的名字就叫“豐仁”了。他就以這個名字進人杭州浙江第一師範學校。

在第一師範時,他因善於寫文章,國文常得第一名,很受國文老師單不庵的器重。單不庵覺得在“豐仁”這個單名之外應該有一個雙名,而“慈玉”是小名,應另取一個名字。因此單不庵就給他取了“子顓”。後改為“子愷”(“愷”與“顓”同,均為安樂意)。從此,他就取名叫“豐子愷”了。後來寫文、作畫均用此名。豐子愷在早期作畫時,曾用zk署名。那是“子愷”二字的英文拼寫縮寫。

生平

早年經歷

1898年11月9日,豐子愷出生在浙江省崇德縣石門灣(今桐鄉縣石門鎮)。

1904年,在父親的私塾中讀書,學名豐潤。

1910年,在縣立第三高等國小讀書,改名豐仁。

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改名子愷。

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對他的思想影響甚大,豐子愷自此與佛教結緣。

1919年師範學校畢業後,組織發起“中華美育會”,與同學數人在上海創辦上海專科師範學校,籌辦上海專科師範學校,任教務主任、西洋畫教師。

創作經歷

1921年初,赴日本學習藝術,繪畫、音樂和外語, 十個月後回國。

1922年回國到浙江上虞春輝中學教授圖畫和音樂,與朱自清朱光潛等人結為好友。回國後從事美術、音樂教學,曾任上海開明書店編輯、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美術教授。同時進行繪畫、文學創作和文學、藝術方面的編譯工作。

1922年,由夏丏尊介紹至浙江上虞白馬湖春暉中學任教,開始用毛筆作簡筆畫。

1924年,與友人創辦立達學園。抗戰期間,輾轉於西南各地,在一些大專院校執教。文藝刊物《我們的七月》4月號首次發表了他的畫作《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其後,他的畫在《文學周報》上陸續發表,並冠以“漫畫”的題頭。自此中國才開始有“漫畫”這一名稱。

1925年成立立達學會,參加者有茅盾陳望道葉聖陶鄭振鐸胡愈之等人。

1926年,豐子愷參與發起和創辦開明書店,任教職於上海藝術大學。

1927年11月,從弘一法師(即李叔同)皈依佛門,法名嬰行。

1929年被開明書店聘為編輯。

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由開明書店出版。七七事變後,率全家逃難。

1933年,故鄉新居“緣緣堂”落成,自此專心譯著,五年間各類作品二十餘種(部)“緣緣堂”於1938年毀於戰火。

1937年編成《漫畫日本侵華史》出版。1939年任浙江大學講師、副教授。

1937-1945年,避難辭鄉,輾轉於桐廬、衢州、上饒、南昌、萍鄉、湘潭、長沙、桂林、宜山、遵義、重慶等地。

1942年任重慶國立藝專教授兼教務主任。

1943年起結束教學生涯,專門從事繪畫和寫作。陸續譯著出版《音樂的常識》、《音樂入門》、《近世十大音樂家》、《孩子們的音樂》等面向中小學生和普通音樂愛好者的通俗讀物,為現代音樂知識的普及作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1946年返上海。出版畫冊《子愷漫畫選》。

1946-1949年,居住杭州。

定居上海

豐子愷豐子愷
1949年建國後,定居上海,專心譯著。

1952年後歷任上海文史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文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工繪畫、書法,亦擅散文創作及文學翻譯。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他蒙受屈辱;背著莫須有的罪名,遭批鬥、迫害,摧折他的身心。
1975年8月,癌症病發(9月診斷為右葉尖肺癌);並得知胞姐逝世噩耗令病情惡化,同年9月15日12時8分在上海華山醫院急診觀察室逝世,享年77歲。直到1978年6月5日才平反,書面通知送交長子豐華瞻。

1978年,平反。

1985年,重建的“緣緣堂”落成。

藝術成就

豐子愷的繪畫,文章在幾十年滄桑風雨中保持一貫的風格:雍容恬靜,其漫畫更是膾炙人口。豐子愷作品流傳極廣,失散也很多,就是結集出版的五十餘種畫冊也大多絕跡於市場,給讀者帶來極大遺憾。在豐子愷先生的作品中,漫畫是最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一個意境,比如《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幾個茶杯,一捲簾籠,便是十分心情。

漫畫

豐子愷的許多漫畫,都是以兒童作為題材的,例如《阿寶赤膊》,《你給我削瓜,我給你打扇》和《會議》,《我的兒子》。讀豐子愷的兒童漫畫,讓所謂的成人都覺得慚愧:什麼時候,我們這個世界,能少一些欺詐,多一些執著,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豐子愷早在20世紀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藝術概論》、《音樂入門》、《西洋名畫巡禮》、《豐子愷文集》、《豐子愷散文集》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達一百八十多部。

散文

豐子愷的散文,在中國新文學史上也有較大的影響。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辭緣緣堂》、《緣緣堂再筆》《告緣緣堂在天之靈》、《隨筆二十篇》、《甘美的回憶》、《藝術趣味》、《率真集》、《護生畫集》(共9部)等。《白鵝》被編入國中一年級、四年級課文、《竹影》被編入國中一年級課文,《手指》被編為國中、國小六年級課程。這些作品除一部分藝術評論以外,大都是敘述他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

個人生活

家庭情況

豐子愷豐子愷

先祖在故鄉開了一家染坊,父親豐璜本長於詩文,是中國史上最後一年及第的舉人,廢除科舉取仕後,就在家開設私塾,教授孩子們讀書。

豐子愷是長男,排行第7,有6個姊姊,1個妹妹和兩個弟弟,但兩個弟弟皆早夭。

家庭成員

長女:豐陳寶
次女:豐林先
三女:豐寧馨
長子:豐華瞻
次子:豐元草
幼女:豐一吟
幼子:豐新枚

個人愛好

豐子愷稱他一生之中有四位“良友”相隨,即:唱機。“老煙槍”這個稱號對豐子愷而言是不為過的使他在早年得到肺結核,醫生囑咐須戒菸,不得已只好努力減到一天六、七根。酒,對豐子愷而言,喝酒是為了興味,是一種“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真情流露,所以說“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感覺之間。喜歡唱機,乃是喜歡聆賞音樂。酒可醉人,茶可醒人。茶,是豐子愷書房中不可或缺的良朋益友。

故居

舊居歷史

豐子愷舊居豐子愷舊居
豐子愷舊居位於上海黃浦區陝西南路39弄93號,這幢三層的西班牙式建築是豐老一生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也是他人生最後的居所。1954年,豐子愷用金條“頂”下了93號這幢小樓,開始了之後21年苦難與歡樂並具的生活。

二樓屋內的陽台中間有一個梯形突口,在此天窗可從不同角度觀日出日落,賞當空皓月,豐老便美居室名為“日月樓”。室內掛著他與馬一浮先生合作的對聯“日月樓中日月長”“星河界裡星河轉”,其情其志一度傳為佳話。而這段時間也是他寫作、翻譯、繪畫的鼎盛時期,他歷譯俄文之《獵人筆記》、日文之《源氏物語》;寫下《緣緣堂隨筆》和《續筆》等文章;出版了《豐子愷畫集》《子愷兒童漫畫》等,並完成了《護生畫集》的第五、第六集。

“文革”期間,“日月樓”一樓被房管所造反派強占,豐子愷一家十幾口人只能擠在二樓和三樓,床鋪狹小連雙腿亦無法伸直。隨著1975年豐老的去世,其後人相繼離開此處,而“日月樓”始終未落實政策歸還。

對外開放展覽

2008年,豐子愷後人出資350萬元買回了“日月樓”二樓和三樓的租賃權。由於資金問題,當時未能與一樓的三戶人家談妥,協定也就沒有簽下來。之後二樓、三樓經過修繕,闢為豐子愷舊居陳列室,並於2010年開始免費對外開放,展出豐子愷生平、繪畫、文學、藝術、譯作和書法等。4年多來,已接待參觀者5.4萬人次。

因鄰居反對關閉

2013年8月,舊居內展示的《護生畫集》失竊,後人以“靈魂訃告”以示眾人。2014年9月,一樓後樓的住戶認為舊居開放參觀影響了他們的生活,開始阻撓參觀者上樓參觀。

從2014年9月起,舊居就處於斷斷續續開放的狀態。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社區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已經調解過很多次。10月17日,豐子愷研究會在微信上發布了一則《告豐子愷藝術愛好者》的訊息:“今天我們抱歉地通知大家,豐子愷舊居因受一樓部分鄰居百般阻撓不許遊客參觀,開放四年半之久的豐子愷舊居被迫暫時關閉……”。

後人評價

豐子愷作品豐子愷作品
豐子愷者,本名豐潤,字子愷,浙江崇德石門灣人也。光緒二十四年(1898)生,有六姊,倍受珍寵,乳名慈玉,幼常有悲天憫人之意。父璜為舉人,既廢科舉,遂無所用。幼入私塾,好謄摹人像。業師見之,以為其自畫也,遂命畫孔子像。急無所出,終以九宮玻璃格制之,師嘉之,懸於學庠。同學鄉鄰乃多來求畫,九宮格已不足為,遂學畫,聞於遠近。稍長,入高小,以應民主選舉故,易名豐仁。繼之,考入省立第一師範,從李叔同學音樂、繪畫,從夏丏尊學國文。

畢業,與劉質平、吳夢非、劉海粟、姜丹書創中華美育會,辦《美育》雜誌。又與質平等創辦上海藝術專科學校,教西洋美術。

民國十年(1921),賣祖宅,赴東京學美術,偶見竹久夢二作品,甚愛其簡煉洗淨,醒世勸誡,遂引為榜樣。居十月,回浙任教於上虞之春暉中學,朱自清、朱光潛、匡互生、劉薰宇、劉淑琴與俱焉。嘗作畫《一鉤新月天如水》,時鄭振鐸主持《文學周報》,見而異之。遂約見,愛其溫文爾雅,以為與葉聖陶相亞。久之,所約畫稿成集,振鐸為賜名曰《子愷漫畫》,世間始有漫畫一詞也。

十五年(1926),與葉聖陶等發起開明書店。

次年,弘一法師雲遊至滬,下榻子愷處,為其漫畫題詩合璧,名曰《護生畫》,為戒殺生愛生命之意。先此,子愷為寓所求名,弘一曰可拈字抓鬮也。凡兩次皆得緣字,遂名之曰緣緣堂也。是年九月,從弘一皈依佛門,為居士,法名嬰行。然貴適意,不戒酒肉。

民國二十二年(1933),緣緣堂落成於石門灣,堅固坦白,深沉樸素,正子愷所素追求也。弘一法師、馬一浮為題詞,藏書兩萬餘卷,獸香不斷,童趣盎然,誠無尚之樂也。故傳世文集,多冠緣緣堂之名焉。

二十二年(1935)。出版《人間世》畫集,序曰:“吾畫既非裝飾,又非讚美,更不可為娛樂;而皆人間之不調和相,不歡喜相,與不可愛相。”此所謂亂世之相也。且轉為刻圖章一枚,曰“速朽之作”。又有音樂著作三部、散文五部、藝術論著八部,俱作於斯堂之下耳。

未幾,以避戰事,輾轉於桐廬、衢州、上饒、南昌、萍鄉、湘潭、長沙、桂林、宜山、遵義、重慶。於萍鄉聞緣緣堂遭轟炸夷平,憤不能消,乃作《還我緣緣堂》。又作反日漫畫,曰《漫畫日本侵華史》,以避時難,沉於江底,遂不得面世。

三十一年(1942),定居重慶,住城郊沙坪小屋,賣字畫為生,種瓜豆,養鵝鴿,飲渝酒,怡然自得。時有名流來訪,輒意興飆舉,語各如泉,酒亦屢增。是年,聞弘一法師圓寂,悵然若失。既而曰:“人生境界可分三等。一曰物質生活,此大多數也。二曰精神生活,即學者之流也,此亦不在少數。三曰靈魂生活,即宗教也,得其真諦者極少數耳。弘一法師則安步閱此三層樓台也。事母孝,待妻愛,精深藝術,精研佛法。實最完美一人也。藝術家之最高境界,實與宗教相近。藝術之情景交融,與宗教之諸相非相,實止差一步耳。故所謂格律詩、山水畫之屬,絕非雕蟲之技,為其有宗教精神在焉。吾腳力甚小,故不能隨法師更上層樓,惟斤斤於小技,但可攀其欄桿作一窺視,深自慚愧雲耳。”乃赴樂山訪馬一浮,倩其為弘一作傳。

民國三十五年(1946),攜眷回石門灣,尋緣緣堂,已成飛灰矣。乃痛飲千杯,不顧而去。居杭州。

三十八年(1949)後,居上海陝西路,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美居室曰日月樓,潛心翻譯,歷譯俄文之《獵人筆記》、日文有《源氏物語》等。所譯《源氏物語》者,國內譯此書之始也。文革間,定性為“反動的學術權威”。先此,曾編童書名曰《教我唱歌難上難》,有句曰:“東方出了個綠太陽”,意在糾錯也。遂為罪證,造反派以十萬人批鬥之,羞辱倍至。回家則日飲斗升,惟愛白樂天“在世無所須,惟酒與長年”一句而已。未幾,聞老舍投湖,淡然曰:“死則死矣。”又聞馬一浮罹難,竟曰:“何不早死一年。”人皆以其冷漠,實乃佛性也。

一九七零年,患中毒性肺炎,得居家養病。復作漫畫,以難見天日故,總其名曰《敝帚自珍》。知者多來求之,則回以《種瓜得瓜》、《東風浩蕩》兩幅。有求字者,則回以魯迅詩句。又譯日人湯次子榮之《大乘起信論》,交廣洽法師攜至新加坡出版,然不敢署名。時文獄之森然可見矣。此外,略有散文,集曰《緣緣堂續筆》。

一九七二年,平反,抄沒諸物發還。睹物思情,遂起還鄉之意。一九七五年,回鄉競志。是年初秋,卒於肺癌,年七十有七。臨去猶日飲黃酒一斤,抽菸一巴。有《護生畫》六集傳世,亦廣洽法師與復梓焉。

一九八五年,鄉人為重建緣緣堂,今尚存焉。

【豐子愷傳】

豐子愷,初名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子愷,崇德人也。父鐄,字解泉,清末秀才。子愷少好書畫,師從李叔同,又從夏丏尊游,詩書繪畫皆有所成。十年,學藝東京,嘗觀竹久夢二《春之卷》於道,喜其精簡,引以榜樣。居十月,囊空羞澀,歸國執教。而校務集議枯乏,洞察人態,歸作圖稿,其畫始起也。後鄭振鐸主《文學周報》,見子愷作,異之。為其畫稿集題名曰《子愷漫畫》,漫畫始有也。十六年,師叔同游滬,題詩《護生畫》,俄而從師皈依,法名嬰行。然本心所適,葷酒不戒。

未幾,日寇亂華,輾轉諸省始居陪都。而緣緣堂炸毀,憤不能消,乃作《還我緣緣堂》。又以漫畫抗日。後攜眷回,尋緣緣堂,蕩然無存也。居杭州,再遷上海,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潛心翻譯。文革間,罪莫須有名,遭批鬥。建國二十六年,回鄉競志。是年秋,病卒,享年七十有七。子三華瞻、元草、新枚。

現代畫家、文學家、藝術教育家。早年曾從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深受其佛學思想影響。五四後,開始進行漫畫創作。早期漫畫作品多取自現實題材,帶有“溫情的諷刺”,後期常作古詩新畫,特別喜愛取材兒童題材。他的漫畫風格簡易樸實意境雋永含蓄,是溝通文學與繪畫的一座橋樑。豐子愷出生時,他的母親已生了六個女兒,他是家裡第一個兒子。因為父親也只有一個妹妹,他便是豐家煙火得繼的希望,備受珍惜。父親為他取乳名為"慈玉",他確實是家人眼中的寶玉,祖母溺愛他,父母、姑姑疼愛他,姐姐們憐愛他,連家裡染坊中的夥計們也喜歡他。豐子愷自小便被包圍在脈脈的溫情中,這種溫情後來跟隨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總是以溫柔悲憫的心來看待事物;發散在他的筆下,就變成平易的文字和純仁的畫風。[2]

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

——俞平伯評豐子愷

後任紀念

豐子愷紀念館

豐子愷紀念館豐子愷紀念館
位於浙江省桐鄉市石門鎮。是全國唯一的一家專職漫畫館,這裡不僅展出豐子愷本人作品及其生平介紹,還設有諸漫畫名家作品陳列室,每個展廳內容物豐富,各有特色,遊人絡繹不絕。

故居“緣緣堂”始建於1933年春,是豐子愷積自己的稿費親自設計的,採用中國式結構,全體正直,單純明快,高大軒敞,三開間兩層建築,具有江南民居的深沉樸素之美。但1938年1月毀於日軍炮火,後來在豐子愷方外莫逆之交即新加坡佛教協會主席廣洽法師的創議和捐資下,在1985年9月15日故居“緣緣堂”才得於按原貌重建,並正式對外開放。

谷歌紀念

2012年11月9日,Google為紀念豐子愷114歲冥誕,將首頁的標誌改成豐子愷的畫作。

主要作品

漫畫作品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長堤樹老閱人多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取蘋果
挖耳朵
燕歸人未歸
余香

著作書目

《子愷漫畫》1926,開明

《子愷畫集》1927,開明

《西洋美術史》1928,開明

《緣緣堂隨筆》(散文集)1931,開明;增訂本,1957,人文

《子愷小品集》1933,上海開華書局

《隨筆二十篇》1934,天馬

藝術趣味》(散文集)1934,開明

繪畫與文學》(論文集)1934,開明

《近代藝術綱要》(論文)1934,中華

《車廂社會》(散文集)1935,良友

藝術叢話》(論文集)1935,良友

《豐子愷創作選》(散文集)1936,上海仿古書店

《藝術漫談》1936,上海人間書屋

《緣緣堂再筆》(散文集)1937,開明

《漫畫阿Q正傳》1939,開明

《甘美的回憶》1940

《子愷近作散文集》1941,成都普益圖書館

《藝術修養基礎》(論文集)1941,桂林文化供應社

《畫中有詩》(詩配畫)1943,桂林文光書店

《教師日記》(日記體散文集)1944,重慶崇德書店

《藝術與人生》(論文集)1944.1,桂林民友書店

《古詩新畫》(子愷漫畫全集之一)1945,開明

《兒童相》(子愷漫畫全集之二)l945,開明

《學生相》(子愷漫畫全集之三)1945,開明

《民間相》(子愷漫畫全集之四)1945,開明

《都市相》(子愷漫畫全集之五)1945,開明

《戰時相》(於愷漫畫全集之六)1945,開明

《率真集》(散文集)1946,上海萬葉書店

《小鈔票歷險記》(童話)1947,上海萬葉書店

《子愷漫畫選》1955.11,人民美術出版社

《子愷漫畫全集》1962.11,香港嶺南出版社

《緣緣堂集外遺文》明川編,1979,香港問學社

豐子愷散文選集》1982,上海文藝

《緣緣堂隨筆集》1983,浙江文藝

《豐子愷兒童漫畫選》(全10冊) 

《手指》

《竹影》

《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

《豐子愷》(經典賞讀本)2010.9,海豚出版社 

豐子愷兒童文學全集(套裝共7冊)2011.6,海豚出版社

翻譯書目

《苦悶的象徵》(理論集)日本廚川白村著,1925,商務

《藝術概論》日本黑田鵬信著,1928,開明

《初戀》(小說)俄國屠格涅夫著,1931,開明

《自殺俱樂部》(長篇小說)英國史蒂文生著,1932,開明

《獵人筆記》俄國屠格涅夫著,1953,文生

《源氏物語》(長篇小說)日本紫式部著,1987,人民文學出版社

《落窪物語》日佚名著,2008,上海譯文出版社

《不如歸》日本德富蘆花著,2010,上海譯文出版社

音樂

《音樂的常識》

《音樂入門》

《近世十大音樂家》

《孩子們的音樂》

入選教材

豐子愷入選國小、中學課本內容

《白鵝》(重點課文)《手指》(略讀課文)《竹影》(略讀課文)《山中避雨》(重點課文)《給我的孩子們》(重點課文)《黃山松》(略讀課文)《雲霓》(高中選修)<送考>(高中選修)

中國著名作家

中國作家以豐富的作品、獨特的風格、鮮明的個性、誘人的魅力而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光彩奪目的明珠。

中國著名漫畫家

上海是中國現代漫畫的發祥地,丁悚與丁聰父子、豐子愷、葉淺予、張樂平等漫畫界大師級人物的畫風孕育,皆與上海有關。
丁悚| 沈伯塵| 黃文農| 華君武| 豐子愷| 葉淺予| 張光宇| 魯少飛| 陸志庠| 胡考| 張仃| 張樂平| 丁聰| 廖冰兄
漫畫家是一類以從事漫畫創作為生的人。他們靠創作的漫畫作品在刊物上發表以及出版相關產品所獲得的報酬來維持生活,並為創作下一部作品打下物質基礎,盤點一下中國著名的漫畫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