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助保江淮
蔣濟年輕時與胡質及朱績在江淮一帶名聞遐邇,曾任楚國計吏,後轉任揚州別駕。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軍於赤壁之戰中受挫,兵力大耗。孫權圍合肥,曹操無力派大軍前去救援。只派張喜帶千騎,領汝南部隊來解圍。等候個多月後仍不見援軍至,蔣濟秘密告訴揚州刺史,詐稱得到張喜的書信,步騎四萬已經到達雩婁,應派遣主簿迎接張喜援軍。即寫書信遣三部使讓他們把這訊息告訴城中守將,一部入城,另外兩部被敵軍捉去,孫權信以為真,急忙放火退走,合肥得以保全。
建安十四年(209年),蔣濟出使譙縣面見曹操,曹操為了防範孫權攻擊,打算將淮南的民眾內遷,便問蔣濟:“昔日我於袁紹對峙於官渡,遷徙燕、白馬的百姓,大家都沒有逃跑,敵軍也未敢擄掠。現在,我想遷徙淮南百姓,你覺得怎么樣?”蔣濟不同意徙民,說道:“當時我弱敵強,不遷徙必失。自從擊敗袁紹,北達柳城,南對江、漢,荊州臣服,威震天下,人民別無他志。但百姓懷念舊土,不樂於遷徙,若聞此事必懼怕不安。”曹操不聽,仍然決定強制遷移江淮民眾,結果江淮十餘萬百姓因為受驚嚇逃到東吳境內。曹操乃因蔣濟對徙民的見解而對其才能甚為欣賞,後來蔣濟被使臣傳到鄴城,曹操見到蔣濟後大笑自嘲道:“本來想讓百姓們避難,結果反倒把他們全都趕跑了。”於是拜蔣濟為丹陽太守。
後來,曹操以溫恢為揚州刺史,再次任命蔣濟揚州別駕,更下令:“雖然賢良的季子寧願捨棄國君之位而甘心為臣,但吳國總是必須要有君主來負責治理啊。現今你再次以別駕治理揚州,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
後來,有人誣告蔣濟為叛變的主謀,曹操知道了指著以前的命令對左將軍于禁、沛國相封仁等說:“蔣濟怎么可能會做此事!如果真有此事,那么就是我看錯人了。這一定是愚民作亂,希望引發爭議罷了。”後任命蔣濟為丞相主簿兼西曹屬,與時任丞相主簿兼東曹屬的司馬懿共為丞相府的屬官。
聯吳制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于禁率七軍救援曹仁,卻遭遇了霖雨水災。 關羽趁機乘船俘獲于禁,斬殺龐德,並圍困襄陽和樊城,一時銳不可擋。曹操見許昌與近荊州,有意讓漢獻帝從許昌遷都。蔣濟和丞相軍司馬司馬懿卻勸阻:“于禁等為水所淹沒,並非戰敗,這點小損失並沒有對國家傷筋動骨。劉備、孫權,看似很親近,其實內心並非如此,關羽得志,這必不是孫權希望看到的。可以派人遊說孫權偷襲關羽後方,再把江南割讓給孫權,樊城之圍自解。”曹操最後接納,派人聯絡孫權。而孫權此時卻主動請戰,並命呂蒙襲取荊州,成功解襄樊之圍。
善審軍事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繼任魏王,蔣濟任相國長史。同年曹丕稱帝,蔣濟出任東中郎將。蔣濟請求留於朝中,上表《萬機論》,曹丕稱善,改任蔣濟為散騎常侍。
當時征南將軍夏侯尚作為皇室近親,深得魏文帝曹丕信任,曹丕曾下詔曰:“卿腹心重將,特當任使。恩施足死,慧愛可懷。作威作福,殺人活人。”夏侯尚得到詔命有生殺予奪之權,十分得意,就把詔書給蔣濟看。 後來蔣濟入宮覲見,曹丕問:“卿所見天下的風俗教化如何?”蔣濟答:“沒有什麼好的風俗,只是聽到亡國之語罷了。”曹丕聽了很生氣,問蔣濟原因。蔣濟說:“‘作威作福’是《尚書》中明確告誡身為臣子不應該做的,‘天子無戲言’,古時的天子下詔都十分謹慎,希望陛下明察!”於是曹丕怒意全消,急忙遣人到夏侯尚那裡取回之前的詔書。
黃初三年(222年),曹丕兵分三路大舉攻吳,蔣濟與大將軍曹仁率步騎數萬負責向東線濡須口發起進攻,蔣濟受命領兵向東攻取羨溪用以分散吳軍,駐守濡須口的吳將朱桓中計,於是分兵馳援羨溪。曹仁隨即率大軍直撲濡須口。朱桓以城中僅餘的五千人堅守不戰。當時曹仁派其子曹泰督軍攻城,另一面打算攻取朱桓的兵士妻兒所在的江中的沙州島,蔣濟知道後表示反對,認為吳軍占據西岸,將戰船列於上游,如果魏軍進攻位於下游的沙州島,無異於自取敗亡危險。但曹仁不聽,仍然命令部下進攻沙州島,最終果然被擊敗,魏軍臨陣被溺及被斬者多達千餘人。及後因有疫病而撤軍。曹仁戰後鏇即逝世,蔣濟授命為東中郎將,代領曹仁的軍隊。後來又被徵召回朝,任為尚書。
黃初六年(225年)冬季,曹丕親自領水陸軍隊到廣陵,臨江閱兵,向東吳炫耀武力。身為揚州人的蔣濟認為水道會有阻塞,不利行軍,更作《三州論》勸諫。但曹丕不聽,最終戰船數千都因河道結冰而停滯不能前進。有人建議將軍隊留在當地屯田駐守,蔣濟又以當地東近大湖、北近淮河,當雨季水漲時容易被東吳軍隊掠奪屯田物資而反對。曹丕聽從了蔣濟的建議,因而撤離。這時,湖水有點枯竭,曹丕把所有的船都託付給了蔣濟。戰船本來排列在數百里中,蔣濟讓人鑿了四五條河道,把船聚在了一起,預先做好土墩截斷湖水,讓船前後相接,湖水沖刷,將船隻導入淮河中。
勤勞王室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駕崩,魏明帝曹叡繼位,蔣濟被賜爵關內侯。
太和二年(228年),東吳鄱陽太守周魴派人送親筆信給曹休,謊稱受到吳王孫權責難,打算棄吳降魏,大司馬、揚州牧曹休被其所誘,率兵進攻皖城。蔣濟認為曹休這次深入東吳,與東吳精兵對抗,而且駐守上游的吳將朱然會從後襲擊,建議不要出兵;但曹休還是繼續前進。及後吳軍在安陸一帶頻繁出沒,蔣濟見吳軍雖然示形於西,實際上卻有東進圍殲曹休之勢,又建議快派援兵援救曹休。曹叡遂令豫州刺史賈逵率所部東進與曹休合軍一處。不久曹休在石亭被東吳大都督陸遜率九萬餘人伏擊,魏軍戰敗,丟棄大量軍需品後撤,並被吳軍追至夾石,在夾石遇到賈逵的援軍才阻住了吳軍的追擊,不至於全軍覆沒。 事後,蔣濟被升遷為中護軍。
中護軍一職雖位不比上卿,但職權頗重,除了在軍中總統諸將,執掌禁衛外,另有負責選任武官的權力。據《魏略》記載,蔣濟為護軍時,難以止住人們爭先恐後地行賂,於是利用此職權之便大肆謀取私利,故當時民間有歌謠說:“欲求牙門,當得千匹;五百人督,得五百匹。”意為軍官想要擔任牙門將這樣的軍職,必須送護軍蔣濟一千匹帛;就算是百人督的這種低級軍官,也需要五百匹帛。司馬懿素來與蔣濟關係融洽,有一次他與蔣濟閒談時便以此事相問,蔣濟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解釋,於是開玩笑說:“洛陽京城中的商品價格貴,少一錢也買不到啊。”遂相對歡笑。
當時,魏朝皇帝為了不大權旁落於朝臣,因此集權獨攬,設立中書省掌管機要,擔任中書監、中書令職位的中書省官員作為皇帝近臣,因為受到信任而大權在握,被稱為“專任”。蔣濟上疏魏明帝,大意為:古往今來大臣權力太重則國家就要危亡,帝王和身邊侍臣太過親近則容易受蒙蔽。前朝大臣專權,引發內外動亂。如今陛下親理朝政,大權不輕易授予朝臣,而讓中書近臣掌握國家機要。但左右近侍之臣未必賢於朝中大臣,而便辟逢迎卻是他們所長。陛下要光大武帝、文帝的基業,事事親為,然而即使身為人君也難以獨攬天下所有事務,始終還要賢臣的輔佐,所以應該挑選品行優秀的賢良為官,不應使聖明之朝有專權的近臣官吏挾制內外。” 魏明帝下詔嘉獎,詔曰:“剛直的大臣,是君王所倚仗的。蔣濟文武全才,做事勤勉,盡心盡力,每有軍國大事,總有奏議,忠誠奮發,我十分看重他。”蔣濟遷為護軍將軍,加散騎常侍。
太和六年(232年),曹叡遣殤夷將軍田豫循海路、幽州刺史王雄循陸路,一起進攻盤踞遼東的公孫淵,蔣濟卻認為:“但凡不是意欲吞併本朝的敵國,不是反叛本朝的臣子,都不宜隨便征伐。如果攻而不克,是逼其為反賊。所以說‘虎狼當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已’。(虎狼擋住道路,不要急著去消滅狐狸。先除掉大害,小害自然就會停止)就算攻克其地,他的百姓不足以強國,他的財產不足以富國,若一旦失敗,卻又徒招公孫淵的怨恨。”曹叡不聽,還是派田豫等進攻,最後確實沒有太大的收穫。
景初元年(237年),外戰頻繁,內修宮室,百姓抱怨的甚多,且糧食連年歉收。蔣濟上疏:“陛下應該光大基業,還沒到高枕無憂之時。現在雖然有十二州,但百姓的數量,也就是漢朝時的一個州郡而已。現今吳、蜀未除,士兵在邊疆,且耕且戰,積怨多年。今應停止空耗民力,讓他們不必那么疲憊。想要成為大有作為的君主,必體恤下邊的百姓。勾踐鼓勵婦女多生胎兒以備國用,燕昭王體恤百姓的疾病才得以復仇,所以能以弱燕讓強齊臣服,羸弱的越國最終滅到強大的吳國。今二敵不滅,他們卻總來侵略我們,若不陛下不能除去吳、蜀,日後定會受到後人所指責。不過以陛下的雄略,放下其他的事,專心討賊,臣以為這必不是什麼難事。”又說:“沉浸於房事,對陛下的身體有害,那些還沒有冊封身份的宮女還是都分給大臣吧。”曹叡降詔:“若不是護軍,我聽不到這么好的意見。”
景初二年(238年),曹叡命太尉司馬懿率軍四萬征討遼東,公孫淵聽說魏軍來襲,又對孫權稱臣,求兵救援。曹叡問蔣濟:“孫權會出兵救遼東么?”蔣濟說:“孫權知道此戰他得不到什麼好處,且深入救援是他力所不及的,只是在表面上進行援助則無濟於事。就算孫權的子侄在危急時刻,他都猶然不動,更何況是往日給過他恥辱的異域之人了!現在他往外聲張此事,乃其詭計。杳渚之間,距離公孫淵還遠,若前方大軍相持,不能迅速解決,以孫權程度不深的謀略,或許會以輕兵掩襲也說不定。”
慚恨去世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駕崩,齊王曹芳即位,蔣濟轉為領軍將軍,進封昌陵亭侯。太尉司馬懿晉升太傅後,蔣濟又升遷為太尉。當時,曹爽專權,曹爽黨羽丁謐、鄧颺等人經常輕易更改法度,蔣濟上疏:“今吳、蜀未滅,將士征戰在外已數十年,男女皆怨,百姓貧苦。國家的法度,唯有濟世之才編改綱法流於後世,豈是平庸之輩可改之?最終不僅無益於治理國家,還損害百姓。希望文臣武將各盡其職,那樣國家才可以太平祥瑞。”但曹爽集團專行亂政如故,蔣濟於是與韜光養晦的司馬懿等暗中謀劃準備推翻曹爽。
正始十年(249年),太傅司馬懿乘曹爽兄弟與曹芳到高平陵拜祭魏明帝,發動高平陵政變,以太后下詔的名義宣布罷免大將軍曹爽等人的職務,蔣濟亦跟隨司馬懿駐屯洛水浮橋。其間大司農桓范出城投奔曹爽,蔣濟說:“智囊往矣。”司馬懿則認為曹爽必不會用桓范之計。
蔣濟又寫信給曹爽,稱司馬懿只是想將他們免官,勸告他儘早交出權力投降,可以保他們爵位富貴。最終曹爽自願交出權力,被軟禁於府邸,但隨後即被司馬懿指控謀反,曹爽被誅滅三族,司馬懿開始掌控朝中大權。蔣濟因功進封都鄉侯,食邑700戶。蔣濟上書拒絕封賞(《世說新語》認為蔣濟本來只是想罷免曹爽,且向曹爽保證過“惟免官而已”,但不料司馬懿卻趁機大開殺戒。因為覺得對曹爽失信,頗為自責,不願接受封賞),但不被準許。同年四月丙子(十九)日(5月18日)發病去世,謚景侯。
人物評價
曹丕:卿兼資文武,志節慷慨。
曹叡:夫骨鯁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濟才兼文武,服勤盡節,每軍國大事,輒有奏議,忠誠奮發,吾甚壯之。
陳壽: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畫所料,是其倫也。
裴松之:濟豺獺之譬,雖似俳諧,然其義旨,有可求焉。
孫盛:蔣濟之辭邑,可謂不負心矣。語曰“不為利回,不為義疚”,蔣濟其有焉。
葉適:如劉曄、蔣濟之流,區區乎以揣摩徔人者,固至是歟?
郝經:當是之時,魏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司馬懿為之謀,吳有張昭、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運其籌。
胡三省:淺規,謂規圖淺攻,不敢深入;吳君臣之為謀,已不逃蔣濟所料矣。
王懋竑:①蔣濟、高柔、孫禮、王觀,皆魏之大臣,激於曹爽專政而輔司馬懿以誅爽。爽誅,懿專政,而篡弒之形成矣。濟蓋深悔之,故發病而沒。②蔣濟素有眾望,不在陳群之下。
王鳴盛:諸人皆魏之謀主也,運籌決勝,功績卓然。
個人作品
《萬機論》
共有八卷,是書“純以推極利弊為主,不尚華詞”。原書已散佚,嚴可均《全三國文》輯有一卷。
軼事典故
喜愛飲酒
建安年間,時苗進入丞相府,後來擔任壽春縣令,他所頒布的指令很快就被傳達開來。揚州的治所在他所治理的縣,當時蔣濟擔任治中的官職,時苗因為初次來到這裡,於是前往拜訪蔣濟。蔣濟素來喜好喝酒,當時苗前來拜訪時正好趕上他喝醉,不能接見時苗。時苗於是心懷怨恨地回去了,將一塊木頭刻成人的形狀,在上面寫“酒徒蔣濟”(幾個字),並將它放在牆下,早晚都要用弓箭射它。
奇聞怪事
蔣濟任領軍將軍時,他的妻子夢見死去的兒子哭泣著說:“我與你們生死相隔。我活著的時候為將相子弟,今天在陰間卻是泰山的小役卒,憔悴不堪,忍辱負重,簡直沒法說了!現在,在太廟西邊有個叫孫阿的人,將被召為泰山縣令。希望母親轉告父親,囑咐孫阿給我換個好地方。”兒子說完,母親便驚醒了。她把這事告訴了丈夫。蔣濟卻說,夢是沒有根據的。
第二天,母親又作了同樣的夢,兒子說:“我今天是來迎接新縣令的,住在太廟下,在出發前的間隙,暫得脫身歸來。新縣令明天中午出發,出發前的事務繁多,我不能再來這裡。希望你再跟父親說說,不妨試驗一下……”然後他說出孫阿的模樣,十分熟悉似的。天亮之後,母親又把這事對父親講了,並說:“雖然說夢是沒有根據的,但也不妨驗證一下看看。”蔣濟派人去太廟周圍打聽孫阿,果然找到了這個人,模樣跟夢中說的一樣。
蔣濟哭泣道:“差一點對不起我兒子啊。”於是,他找到孫阿,詳細談了此事。孫阿聽說要當泰山令,一點也不怕死,只是擔心蔣濟的話不可信。他對蔣濟說:“如果真是這樣,我當然願意幫忙,可不知你兒子想乾什麼?”蔣濟說:“你在陰間給他找個他喜歡乾的差事吧。”孫阿答應下來。說完,蔣濟便回到府中,為了快一點得到驗證,他從領軍門前到廟下,每十步安排一人,傳遞孫阿的訊息。到辰時的時侯告說孫阿心痛,中午就接到了孫阿的死訊。蔣濟流淚道:“我雖然為兒子悲哀,但他讓我找這位不怕死的人還是頗有見識的。”一個多月後,母親又夢見兒子告訴她,自己已經轉為掌管文書的錄事了。
家族成員
兒子
蔣秀,嗣侯。
孫子
蔣凱,嗣侯。曹魏末年改封為下蔡子。
史籍記載
《三國志·卷十四·魏書十四·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
影視形象
1994年電視劇《三國演義》:劉義飾演蔣濟。
2018年電視劇《虎嘯龍吟》:周藝華飾演蔣濟。
三國人物誌
來這裡遍訪三國名人,看他們在那個三足鼎立、戰火頻仍的年代裡,留下了怎樣的烙印。 |
三國時期曹操的所有謀士
曹操的謀士真叫一個字--多。到底有多少呢,細數之下,102位,不要為此驚嘆了,看看都是那些吧。智囊中包含:骨幹謀士、重要謀士、以及各級掾屬,直到曹操去世為止,共有一百零二人。 |
三國時代的文臣武將
更多三國百科知識,詳見微百科001:三國百科。 | |
曹操帳下 | 文臣: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程昱、戲志才、劉曄、蔣濟、司馬懿(晚期)、陳群、華歆、鍾繇、滿寵、董昭、王朗、崔琰、毛玠、賈逵、杜幾、田疇、王修、楊修、辛毗、楊阜、田豫、王桀、蒯越、張既、杜襲、棗祗、任峻、陳矯、郗慮、桓玠、丁儀、丁廙、司馬朗、韓暨、韋康、邴原、趙儼、婁圭、許攸、郭淮,等等。 武將:張遼、徐晃、夏侯敦、夏侯淵、龐德、張合、李典、樂進、典韋、曹洪、曹仁、于禁、徐晃、許褚、張頜,等等。 |
劉備帳下 | 文臣:孫乾、簡雍、糜竺、糜芳、龐統、法正、馬良、徐庶、陳震、諸葛亮,等等。 武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魏延、關平、關興、張苞、陳到、李嚴、姜維,等等。 |
孫權帳下 | 文臣:張昭、張泓、魯肅、虞翻、顧雍、諸葛謹、陸凱、駱統、周舫,等等。 武將:周瑜、陸遜、呂蒙、徐盛、甘寧、太史慈、周泰、程普、黃蓋,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