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黃忠,字漢升,公元147年生,南陽人。關於黃忠,能開二石力之弓,百發百中,是歷史上有名的老將,在老年時期表現活躍,與戰國時期趙國大將廉頗齊名。黃忠年輕時一直為荊州劉表效力,被劉表任命為中郎將,與劉表侄子劉磐一起駐守長沙攸縣(今湖南株洲攸縣,即虎紋老家)。早年經歷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董卓舊部李傕、郭汜攻入長安。荊州刺史劉表出任荊州牧。劉表駐軍襄陽,即湖北襄樊。黃忠被劉表任命為中郎將。黃忠隨從劉表侄子劉磐。劉磐駐軍長沙攸縣,即湖南攸縣。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劉磐與東吳孫策交戰於艾,即江西修水,黃忠隨從劉磐。
公元208年,曹操占領荊州,臨時任命他為裨將軍,任駐守原地,歸屬於長沙太守韓玄。公元209年,劉備攻打荊州各郡,占領了長沙、零陵、桂陽、武陵等地,黃忠投降劉備。在三國演義里描寫關羽帶領五百校刀手攻打長沙,與黃忠首戰一百合不分勝負。二戰時因黃忠馬失前蹄被掀於地,關羽饒過黃忠。三戰時黃忠感恩,只用箭射中關羽盔纓跟,充分顯示了他百步穿楊之能。書中之意,當時黃忠若要取關羽性命,亦非難事。三國演義中黃忠箭法如此了得,可堪稱第一人。雖然比箭法呂布能“轅門射戟”、趙雲能江上射帆,但沙場上可用箭取上將性命的,感覺上非黃忠莫屬。
收川立功
公元211年黃忠跟隨劉備入川,征戰益州,表現突出,勇冠三軍。平定益州後劉備封其為討虜將軍。三國演義里描寫黃忠在川中戰鬥中攻打雒城時斬殺劉璋將領鄧賢,挫敗泠苞,解救魏延。龐統死於落鳳坡後黃忠再次解救魏延,領兵殺出重圍,表現英勇。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劉備與劉璋決裂,黃忠與卓膺率兵自葭萌向劉璋進兵,劉備先引兵到關中,後與黃忠軍回合,黃忠常先登陷陳,勇毅冠三軍,[7]一路進攻到涪城。劉璋派遣劉跂、冷苞、張任、鄧賢等前來阻擋,都被攻破,黃忠與魏延隨劉備進攻綿竹,綿竹守城將領李嚴丶費詩等向劉備投降,黃忠隨劉備率軍進圍成都,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包圍成都。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劉備包圍成都十幾天,劉璋投降。黃忠被任命為討虜將軍。
定軍揚威
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劉備及法正進駐陝西陽平關。劉備與漢中曹軍對峙。黃忠隨劉備出征。
公元219年,劉備進擊漢中定軍山,黃忠一戰斬殺曹操麾下身經百戰的守將夏侯淵,曹軍慘敗,黃忠自此聲名大震。後黃忠升為征西將軍。公元219年劉備自立漢中王,重用黃忠為後將軍,三國演義里就是此時將黃忠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四人並稱為蜀國“五虎上將”,黃忠名列第五。諸葛亮曾勸劉備說,黃忠名望不能跟關羽、張飛等人並列,黃忠在益州的戰功馬超、張飛看見還能理解,但關羽卻是遠在荊州,恐怕會對此不滿。但由於劉備堅持,黃忠最後仍與關張等人齊位並列,賜爵關內侯。三國演義小說里描寫關羽對黃忠得的賜封不滿,表示: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後經費詩點撥關羽才沒有計較。
公元220年,黃忠病逝,享年73歲追謚為剛侯。在三國演義里黃忠是於公元222年跟隨劉備征討孫吳,因劉備言老將無用,黃忠不服老,在與吳將潘璋戰鬥中中了馬忠埋伏,被流箭射中肩窩,因年老血衰,箭瘡痛裂而逝,時年75歲。黃忠曾有子黃敘,早年死去,故黃忠無後。戎馬生涯
黃忠(145年—220年),字漢升,荊州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人。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黃忠原在荊州軍閥劉表麾下任職中郎將,與劉表從子劉磐共守長沙攸縣。及後曹操南侵荊州,仍擔故任,假行裨將軍,統屬於長沙太守韓玄手下。赤壁之戰後,劉備征荊南四郡。武陵太守金鏇、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范及零陵太守劉度投降。黃忠侯隨韓玄投靠劉備,並隨劉備軍隊入川。後劉備與劉璋決裂,黃忠於葭萌關受任進攻成都,作戰時身先事卒、勇冠三軍。益州定後,被封為討虜將軍。219年,劉備北攻漢中時,黃忠在定軍山戰役中,對著明魏軍將領夏侯淵的精英部隊,仍帶領士卒奮勇殺敵,更斬殺夏侯淵,大敗曹軍,被升為征西將軍。同年,劉備稱漢中王,改封黃忠為後將軍,賜關內侯,與趙雲、張飛、馬超、關羽同位。黃忠次年病死。追謚剛侯。
文學形象
《三國演義》
小說《三國演義》里,黃忠出場於第五十三回,劉備於赤壁之戰大獲全勝,趁機奪取江南四郡,時黃忠鎮守長衫郡,關羽率五百校刀手來攻,於黃忠於長沙大戰,關羽用拖刀計將黃忠擊敗,但不忍將黃忠殺害,第二二天黃忠計誘關羽,為報關羽不殺之恩,用弓箭只射關羽盔纓,但太守韓玄卻因此懷疑黃忠有二心,想將黃忠斬首,但遭魏延劫場,韓玄被殺,黃忠與魏延一同投降。
此後黃忠與魏延隨劉備入川作戰,多立戰功,漢中之戰時,黃忠在法正的幫助下,於定軍山將曹魏大將夏侯淵砍成兩截,乘勝奪取天盪山。後與趙雲去劫曹操糧草,卻遭魏將徐晃張郃埋伏,幸虧趙雲來救,才反敗為勝。
關羽被東吳襲殺,劉備興師伐吳,關興、張苞於陣前斬將殺敵,劉備大加讚賞年輕將領,黃忠因此不服,於是單槍匹馬出戰,遇到吳將潘璋使關羽所用青龍偃月刀,急於給關羽報仇,中了吳軍的埋伏,被馬忠一箭射中肩窩,年老血衰而亡。
《三國志》
黃忠字漢升,南陽人也。荊州牧劉表以為中郎將,與表從子磐共守長沙攸縣。及曹公克荊州,假行裨將軍,仍就故任,統屬長沙守韓玄。先主南定諸郡,忠遂委質,隨從入蜀。自葭萌受任,還攻劉璋,忠常先登陷陳,勇毅冠三軍。益州既定,拜為討虜將軍。建安二十四年,於漢中定軍山擊夏侯淵。淵眾甚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淵軍大敗。遷征西將軍。是歲,先主為漢中王,欲用忠為後將軍,諸葛亮說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先主曰:“吾自當解之。”遂與羽等齊位,賜爵關內侯。明年卒,追謚剛侯。子敘,早沒,無後。《古今刀劍錄》
於陶弘景的《古今刀劍錄》一書中,曾記載黃忠在劉備平定南郡時得到一刀,如血般的赤色,在漢中戰夏侯軍時,就是用此刀在一日之中,手刃百多人。因《三國演義》中黃忠老將軍的形象深入民心,一提到老當益壯的人,都會想起老黃忠,亦有無數成語以及歇後語,皆由老黃忠的形象演變而成。而正史上,關羽在黃忠與其並列時表示(三國志·蜀書十一):大丈夫終不與老卒同列!由此顯示,黃忠的確為一名老將。
《蜀志》
太平御覽卷二百三十八職官部三十六前將軍
《蜀志》曰:先主為漢中王,遣費詩拜關羽為前將軍,羽聞黃忠為後將軍,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拜受。詩謂羽曰:"夫立王業者,所用非一。昔蕭、曹與高祖少小親舊,而陳、韓亡命後至,論其班列,韓最居上,未聞蕭、曹以為怨也。今漢中王以一時之功,隆崇於漢叔,然意之輕重,寧當與君侯齊乎!王與君譬猶一體,同休等戚,禍福共之,愚謂君侯不宜計官號之高下、爵位之多少也。仆一介之使,銜命之臣,君侯不受拜,如是便還,但相謂惜此舉動,恐有後悔耳!"羽大感悟,即受拜。(漢叔,黃忠字也。)
家庭成員
子:黃敘,早卒。無子。女:黃舞蝶(《三國群英傳》系列中虛構的人物)
個人榮譽
追謚剛侯,賜關內侯。
歇後語
黃忠射關公---手下留情黃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黃忠射箭---百發百中
黃忠出陣---不服老
黃忠掄大錘---老當益壯
軼事典故
赤血刀
陶弘景《古今刀劍錄》一書中,記載黃忠在劉備平定南郡時得到一把刀,顏色如血一般的紅色,在漢中戰夏侯軍時,黃忠用此刀手刃敵兵一百多人。黃忠墓
成都西郊營門口鄉黃忠村,有三國名將黃忠的墓。清道光五年(1825年),當時地名叫“雞矢樹”的農民耕地時發現一塊書有“黃剛侯諱漢升之墓”的墓碑,幾根人骨、一把劍和一塊玉,當即告知地主劉沅(字止唐,雙流人,清代著名學者,為現代著名學者劉鹹榮的祖父,曾選授湖北天門縣知縣,不就)。墓碑上“諱漢升”三字誤,應為“諱忠”。這說明此碑肯定不是三國時期的舊物,大概是唐宋以後人們為黃忠修葺墳墓時所立;但是,這也表明此處應該就是當年黃忠安葬之地。於是,學識淵博、名重鄉曲的劉沅便邀集鄉紳父老,共同捐資修復黃忠墓,修復的墓高4米,周長約13米;墓園種植松柏。
黃忠祠
黃忠祠就建在黃忠墓的旁邊。祠內塑有黃忠全身坐像,白髯長飄,精神矍鑠。由於黃忠墓的修復和黃忠祠的建立,原來的“雞矢樹”地名逐漸被淡忘,取而代之的是新地名“黃忠墓”。自從黃忠祠、墓建成之後,每年清明時節,鄉民們都要在這裡趕廟會,祭祀黃忠,祈禱豐年。黃忠祠、墓由此而成為成都西郊一大景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黃忠祠、墓祭祀之盛似不如前。到了“大躍進”時期,“青年賽過趙子龍,老人賽過老黃忠”的口號流行於神州大地,黃忠祠、墓作為改名為“黃忠村”,一直相沿至今。
1965年,為了修整公路,黃忠墓被挖開,墓園柏樹也被砍伐。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破四舊”的狂潮呼嘯而來,黃忠祠、墓更是難逃厄運,塑像被拆毀,匾聯被砸爛。幾經破壞,祠、墓幾乎蕩然無存,惟餘一空空棺槨。
黃忠故里
位於南陽縣新店鄉北三公里,夏餉鋪村。現存“季漢後將軍剛侯黃忠故里”碑一座,系清宣統二年所立。碑高174厘米,寬67.5厘米,厚19公分。方額。
祠堂一座,內有黃忠塑像。
人物評價
諸葛亮: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 《三國志·蜀書六》
陳壽:忠常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 《三國志·蜀書六》
陳壽: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騰之徒歟? 《三國志·蜀書六》
關羽::“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
楊戲:將軍敦壯,摧峰登難,立功立事,於時之乾。 《三國志·蜀書十五》
程公許:“蜀將如關、張、龐統,吳將如周瑜、魯肅,志長命短,天下重惜之。而馬超、黃忠、趙雲、費禕、呂蒙、程普、步騭、甘寧輩皆智勇絕倫,足以當一面。”
影視形象
1994年電視劇《三國演義》:由王洪濤、葉鈞分別飾演黃忠;
2008年電影《見龍卸甲》:王洪濤飾演黃忠;
2010年電視劇《三國》:宋乘道飾演黃忠。
三國風雲人物1
歷史上的三國時期,充滿了變革與創新,可謂英才鱗集,俊士雲蒸,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輝煌的時期。政治方面,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的承先啟後的階段,在各個政治集團之間紛紜複雜的鬥爭中,湧現出一批傑出的政治家,他們能審時度勢、識才用才,對後人極富啟迪意義。軍事方面,瞬息萬變的征戰殺伐,孕育了一批傑出的軍事家。 |
三國時代的文臣武將
更多三國百科知識,詳見微百科001:三國百科。 | |
曹操帳下 | 文臣: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程昱、戲志才、劉曄、蔣濟、司馬懿(晚期)、陳群、華歆、鍾繇、滿寵、董昭、王朗、崔琰、毛玠、賈逵、杜幾、田疇、王修、楊修、辛毗、楊阜、田豫、王桀、蒯越、張既、杜襲、棗祗、任峻、陳矯、郗慮、桓玠、丁儀、丁廙、司馬朗、韓暨、韋康、邴原、趙儼、婁圭、許攸、郭淮,等等。 武將:張遼、徐晃、夏侯敦、夏侯淵、龐德、張合、李典、樂進、典韋、曹洪、曹仁、于禁、徐晃、許褚、張頜,等等。 |
劉備帳下 | 文臣:孫乾、簡雍、糜竺、糜芳、龐統、法正、馬良、徐庶、陳震、諸葛亮,等等。 武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魏延、關平、關興、張苞、陳到、李嚴、姜維,等等。 |
孫權帳下 | 文臣:張昭、張泓、魯肅、虞翻、顧雍、諸葛謹、陸凱、駱統、周舫,等等。 武將:周瑜、陸遜、呂蒙、徐盛、甘寧、太史慈、周泰、程普、黃蓋,等等。 |